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11857431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学习目标】: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学习过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背景:1.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邓小平在会议召开之前的 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二)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 、 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了“ ”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3.组织路线: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集体领导;4.提出大力精简各级机构,认真解决党政不分、 、以政带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三)评价:开辟了 建设的新道路,标志着 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揭开了 的序幕。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从 到 的历程(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实施背景:长期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过程:1978年12月,安徽省农民自发秘密实行 ,并取得空前大丰收,1980年 省首先取消人民公社。农村的改革势头得到 的支持。到1983年初全国实行 制的地区已经达到93%。4.意义/作用:是中国农村 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 经济体制改革.(二)城市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2.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 ,提出把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多种形式的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 ,从农业转向 .3.内容: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由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等政策性调整阶段,转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4.结果:到1987年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 制,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 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5.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对外开放是从 开始的,1980,开放 、 、 、 四经济特区;2.1984年开放上海、连云港、南通等 个沿海港口城市(浙江是 和 );1985年将 、 、 、 作为经济开放区,同时批准将 作为经济特区;3.1990年, 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 和 。4.格局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_-_-_这样一个_、_、_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课堂小结 背景工作重点的转移 标志 基本内容 历史意义原因过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史意义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全面改革展开的标志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营企业的改革 根本目的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特点 知识归纳: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怎样的拨乱反正?请分别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三方面进行说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集体领导,实现了组织上的拨乱反正。2、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大革命失败后,城市武装起义道路行不通。秋收起义后,文家市决策党决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3.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聚?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取消个体经济;1958197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化体制;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4自古代后期以来,中国在对外政策上有过两度闭关或两度对外开放。回答:(1)第一次闭关是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朝时期,很长时期内只允许 一地对外通商.(2)在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这次对外开放对中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中国对外关系的重点是 国家和 国家。(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决定对外开放。拓展延伸: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经济体制、工作重点、对外关系上,有何重大转变?(1)经济体制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体制并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工作重点上,从以“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从 “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2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2)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大于城市,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3)农民已经开始了改革试验,改革势在必行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改后农民个体经济的不同(1)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前者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后者以生产资料的农民私有制为基础,农民享有所有权;(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前者土地由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后者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生产。(3)产品分配不同:前者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后者作为农民个体经营,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4)影响不同:前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后者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4当今中国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区别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近代中国的被迫开放背景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逐步加强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基础平等互利不平等性质中国与世界各国正产的经济技术交流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影响有利于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论从史出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史料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史证史料反映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生产力,需要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必须要改革。从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等方面进行。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史证史料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及带来的积极作用。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史料“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引自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史证史料主要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什么是增强企业活力。具体原因是: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改革就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4创办经济特区史料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文选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史证史料表明开办经济特区。其“特”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中国的经济。5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史料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 000多家贸易公司、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 邬鸣飞等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史证史料表明浦东经过开发现已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开放区;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世界经济的热点。课堂检测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2(2014杭州月考)“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所有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条件。”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正确说法有()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ABCD3(2011江苏卷)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4(2014河南高考适应性测试)1991年底到1992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了国有企业思想动荡。这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奋斗目标 B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C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理念答案:CACB-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