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马说》(第3-4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1418851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马说》(第3-4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马说》(第3-4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马说》(第3-4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 课题马说课型自学+交流备课时间星期六总课时4分课时 3、4主备人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2、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二、自学一)分析课文1、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强调了什么问题?2、请在第一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样的遭遇?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4、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5、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那么文中以“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哪几类人?二)分析论证思路1、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2、总结课文结构第一段 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 进一步从反面论证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三段 反面论证,得出结论:其真不知马也(主旨)三)总结本文的主题及写作方法。1、主题2、写作方法四)拓展延伸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2、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三、交流(小组+大组)四、总结反馈检测题:1、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 3、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 4、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5、一个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来比喻: ,在封建社会里,有才能的人被压制、埋没,而一个人一旦得势,则亲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着发达,所谓“一人得道,_”。6、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7、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 ”的命运。8、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9、由本文内容引申开去,简要谈谈你对“人尽其才”的看法。作业次数 时间 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