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看云识天气 第 1 课时课题名称看云识天气时间第 周 星期课型精读课主备课人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抓中心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说明思路。3.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并能运用阅读本文。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说明思路。我的问题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说明思路。自主学习【作家作品】朱泳燚,1940年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几十年来,他先后在教师进修学院、中等师范学校、普通中学、重点中学任教,现为特级教师。发表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文章近200篇;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于1988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一、预习内容及要求(1)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标段序,把你不熟悉的和易错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查准字音、词义,工整地写在书上。(2)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一些作积累,并摘记如下。_(3)初步诵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题目的含义是:_ 文中介绍了哪些云,它们分别预示什么样的天气?(请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二、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同桌互查)2梳理知识:(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请简要概括文章各段内容,标记在课文中每一段后。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方法指导: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填写下面的表格)晴天云简表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 度厚 度天气征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名变化过程形 状位 置天气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云的光彩简表光 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 彩天 气晕华虹霞精讲互动1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标注在课本上)2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标注在课本上)达标训练1.第一段第一句中 _这个词说出了云的总体形态,_这个词说出了云的总体特征。用波浪线在文中分别划出这两个词照应的内容。2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分别和下文哪些内容相照应?“往往”“常常”两个词删去可以吗?为什么?_ _ _ _作业请选择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不少于三个),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小结 第五单元 第22课 第 2课时课题名称看云识天气时间第 周 星期课型精读课主备课人刘 慧目标1体会比喻的妙处,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2通过精读,分析学习本课运用的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并理解作用。3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重点分析学习本课运用的比方、分类别说明方法及作用我的问题难点体会比喻的妙处,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自主学习一、师生共同回顾上节内容,学生填写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提出:云是天气变化的“_ ”。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_ ,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_,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_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_ 的关系是本质。最后画龙点睛,说明_ 。二、自主学习 品析语言思路导引: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谋篇的形式。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语言美点很多。请就以上方面品读本文的说明语言。方法:小组内交流,组员把自己交流的内容写在下面。我来品析精讲互动1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示例: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2)写出你找出的有类似表达效果的句子并分析。(标注在课本上)2说明文通过说明方法的运用具体清楚地介绍知识,请找出文中运用以下说明方法的例子,并选择其中一个分析作用。(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说明)(标注在课本上)达标训练1第三小节中,作者把薄云分为_这几种,采用了_的说明方法。“卷云丝丝缕缕的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此句表达方式这一句的表达方式是: ,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 2.“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有冰雹或者龙卷风”,这段话中的动词有_,其作用是_,采用了_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_(生动或平实)。3.第六段的中心句是_。哪一个字起过渡作用?_ 。本段在介绍云上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时,说明方法和上文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可分作 _ 这四种光,这种说明方法叫 _。作业1.完成校本作业中的内容。2.预习第23课。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