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 诗词五首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通用)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743054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东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 诗词五首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邵东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 诗词五首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省邵东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 诗词五首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五首 “三学四导”导学案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 2020 年 上 学期 课型新授年级八年级课时3课时科目语文课题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 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五首诗2.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重点难点1.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导 学 过 程主讲人备课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 播放央视节目诗词大会片段,直接引入课题自主预习单:作者作品:1. 陶渊明(365427),一名_,字_,世号_。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本诗共_首,作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2.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过故人庄。留给后人的有孟浩然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这种诗又称“干禄”诗。3.王维(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有王右丞集。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4),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无常,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4.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漱玉词传世。5.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著有纳兰词。互助探学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归园田居一,多种方式读1.带着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自由读。2.组长组织各小组讨论:这首诗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要读出怎样的意境?3.小组内轮读,组长要组织各组成员做好评价。4班级内展示读,可以小组成员集体展示或推荐一名进行展示。二,读中悟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2.诗人擅长耕作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他快乐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什么?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词语解释:涵虚:_太清:_ 蒸:_撼:_济:_端居:_耻:_坐观:_徒有:_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诗、诗歌的前四句诗描述了洞庭湖景色,你能用最精练、简洁的文字来概括这幅画面吗?、请你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句话作简要的赏析。、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歌的后四句中,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吗?他所用的方式是怎样的呢?、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自我推荐的方式呢?、请谈谈你的自我推荐的经历或者感受。终南别业一,教师范读,指导朗读。二、细读品味:1、“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2、“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诗人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4、“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三、合作探究:怎样赏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明确:“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这两句诗便是一幅山水画。四,教师小结:这首诗诗中有画,意境深远,富含哲理。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这首五律,通过写诗人自己退隐山林后游山玩水,自由自在欣赏大自然的闲适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情怀。渔家傲一、欣赏意境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1、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 _、_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_、_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_”,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_”,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2、看到了天帝。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无依,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3、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4、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5、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二、小结: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长相思一,自由读,感悟词的基本内容1:纳兰性德的身、心在哪里?2:纳兰性德抬头远望故园,他望到了什么呢?3.在背景音乐下结合词中重要词句展开合理想象。感悟纳兰性德浓浓乡情。二,教师小结山一程,水一程,程程勾起故园情,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起故园情。一等侍卫,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位,纳兰性德没有“乐不思家”,这毫无疑问是他21克的重量,是我们爱他的理由。然而我们爱他不仅于此。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这几首诗词各有什么艺术特色?归园田居:语言质朴,自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借景抒情,委婉含蓄终南别业:意境优美,诗中有画,富含哲理渔家傲:语言豪迈,气势磅礴,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长相思:真切自然提高拓学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理解填空: 岳阳楼记一文中表现作者政治主张的千古名句是_。 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美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_,_”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_,_”的远大的政治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_,_”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_,_”的献身精神。 巿委巿政府新一层领导班子响亮在提出“重振雄风,富民升位”的口号,带领全巿人民齐心合力,艰苦奋斗,创设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真是_,_。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通过形象的比喻,表明理想难以实现的句子是_,_。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诗人对人生渴望的句子是_,_。用典抒情的句子是_,_。7. 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的成语是“_”,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幽美,生活安乐的成语是“_”,常用来比喻不了解外界情况,十分闭塞的成语是“_”,常用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_”。8岳阳楼记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其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_”,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的是“_”,形容水势浩大的是“_”,形容景色或事业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_”,表示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_”。9出自醉翁亭记,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的成语是“_”。10.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源出句是“_”。教 后 评 价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