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7短文两篇 第一学时(答谢中书书)一、确定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二、知识储备1、文体常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2、文学常识:(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2)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三、自主学习1、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陶弘景( ) 夕日欲颓( ) 沉鳞( )竞跃(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再读:自读35遍,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实是欲界之仙都(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三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1)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答谢中书_书_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 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青林翠竹,四时_俱_备。晓雾将歇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沉鳞_竞跃_。实是欲界_之仙都_。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_其奇_者。(2)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四读: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5、五读:初步体会文章情感。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合作交流1、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结合,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请小组合作,设计好朗读,并从文中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一个语句,从用字遣词、修辞手法、句式等角度进行赏析。(示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2、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之美,你看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角度提示:山水交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例:“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五、展示点评六、当堂练习1、用原文填写下列句子。(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_,_。(3)文中的静景是:_,_,_,_。文中的动景是:_,_,_,_。(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_。(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_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答谢中书书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写景极富特色:先仰视“_ _”,再俯视“_ _”,又平看 “_”、“ _”,最后又分“_ _”“ _ _”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与次同时又注意了山水的交映、晨昏的变化、_、_等,使景物呈现处极强的立体感。七、拓展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