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颐和中学八年级语文 《 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675448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沧州市颐和中学八年级语文 《 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省沧州市颐和中学八年级语文 《 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省沧州市颐和中学八年级语文 《 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沧州市颐和中学第二十一课 桃花源记导学案 年 月 日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设计课题第二十一课 桃花源记 课型新授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自读、听读、互读、齐读、自读。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世外桃源”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知识链接】(自读,提取并掌握重要信息)1、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2、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3、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选作课文的,就是这篇有新奇情节、有优美环境、有人物、有对话的桃花源记。【自主学习】(一)自读课文1、要求结合课下注释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2、组内核对校正字音。(二)听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三)朗读练习:要求: 组长组织朗读(形式组长依情况可齐读可轮流读)。朗读时注意字音和停顿。(四)朗读展示小组展示朗读成果。全班齐读。(五)自学检测: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 及郡下( ) 刘子骥( ) 诣太守( )与外人间隔( )无问津者( )2、画出朗读节奏: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翻译课文。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疏通文章;交流解疑,翻译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会作者“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齐读课文二、合作探究(一)疏通文意要求: 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合作疏通文意;不会的做好记录。(按自然段进行)(二)知识点归纳要求:小组内合作,归纳本课的文言知识点(1)古今异义词: 鲜美句子: 古义: 今义:交通句子: 古义: 今义:妻子 句子: 古义: 今义: 绝境句子: 古义: 今义:无论 句子: 古义: 今义: 不足 句子 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 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寻: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志: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3)通假字 便邀还家 通 , 。(4)同义词 具、悉、咸、皆: 云、道:乃、遂: 缘、扶:要、延:_(5)本文出现的成语有:(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解答疑问 (要求:写下问题,至少两个;小组互动;教师补充。)问题:1、2、三、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渔人甚异之 ( ) 具答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欣然规往( )诣太守 ( ) 未果,寻病终( )2、翻译语句。渔人甚异之林尽水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4、默写第二自然段。第三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叙事线索,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2学习文章层层设疑,曲折回环,引人入胜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自主 交流 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齐背课文二、问题探究(一)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读后完成下题:第一部分(1节)写 (故事开端)。 第二部分(23节)写 (故事发展)。 第三部分(45节)写 (结局尾声)。(二)文章叙事线索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三)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四)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1、概括段意。2、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3、这里的人生活得好吗? (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4、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5、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吗?(五)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1、概括段意。2、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3、文中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5、探讨: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6、为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六)读第四五自然段,回答问题。1、渔人离开是时为何要作记号,而且还带人来寻找呢?2、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最后两段与前面哪句话相呼应?三、总结内容1、主题2、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四、讨论写作方法五、课堂检测 完成课后三四题(写在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