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年级:八学科:物理课型:新授课学法指导或相关链接时间: 主备: 审核人 学习目标: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理解惯性。学习重难点:1、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解释物理现象。2、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流程:一、快捷机灵明目标;二、专注灵动我自学;三、活力四射深探究;四、活灵活现展风采;五、灵活运用达标成。学习路线图:自主学习1、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_、_发生改变,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所以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总结为_和_。2、阅读课本16页的第一段以及插图,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原因是_。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或_。4、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_。合作探究活动一: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很多人认为:,伽利略认为: 。2、课本上的实验叫“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在进入水平表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样才能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是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平面上最终停下的位置。在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填“大”、“较大”或“小”)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毛巾木板玻璃分析上表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速度减小的越_。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_。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_。活动二:牛顿第一定律上述实验证明第一题中_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_国物理学家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活动三:惯性1、物体_的特性叫做惯性,_也叫惯性定律。_都有惯性。2、阅读课本18页最后几段,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学会解释现象的方法,然后合上课本,自己试着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一下,最后再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1)当汽车开动时,站在车上的人为什么向后仰?_(2)解释一下课本图8.1-4中锤头为什么能紧套在锤柄上?_达标测试1、(2020湖北武汉中考)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 。上面的棋子由于_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 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2、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通过日常生活推导出来的 B.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C.它是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推理而概括出来的3、一个物体在10N的拉力作用下,以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时,物体将( )A.马上静止下来 B.以0.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以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D.运动得越来越慢,最后静止下来4、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A.“保持车距” B.“雨天路滑,减速慢行”C.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D.“行车时系好安全带”5、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B. 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C.增大质量,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D. 增大质量,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安全小提示:课堂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