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633125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2教给方法,归纳整理。三、自学交流1齐读课文刻舟求剑。2教给方法,归纳整理。继续采用上节课所用的方法整理字词句意。刻舟求剑吕氏春秋楚人有涉江者有个楚国人渡江 涉:搭船渡江其 剑 自 舟中坠 于 水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的 从 掉 到遽 契 其 舟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急忙 刻 那是 吾 剑 之 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这儿 我的 无意义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之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停止 他 找 剑舟已 行 矣,而 剑不行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 走 了 但是求 剑 若 此, 不亦 惑 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找 像 这样 不也是 迷惑,糊涂 吗3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4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5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思考:刻舟求剑原文中省略了几句话:“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请思考:这几句什么意思?为什么省略呢?7结合介绍吕氏春秋的相关知识。四、展示点评五、达标检测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字意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2.一词多义【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其】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先自度其足(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3.翻译句意(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4.读课文,回答问题。1)楚人最可笑的“行”: 2) 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 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请谈谈你的看法。答: 4)你怎样看待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他们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答: 5)试想一想,如果你是刻舟求剑中那个掉剑之人,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找剑呢?六、教学反馈(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