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530314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潮 一、学习目标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二、自主学习导学资料(一)背景简介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南宋词人周密曾经观看了钱塘江涌潮,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绘了出来,(二)(1)读准字音:雷霆(tn)杨诚斋(zhi)艨艟(mn chn) 如履平地(l) 倏尔(sh)一舸无迹() 善泅(qi)僦 赁(ji ln) 罗绮(q)鲸 波(jn)(2)辨明词义: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三) 感知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标出来。 2、结合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把还不能解释的词语、不能翻译的句子标出来。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没一段的内容。合作质疑一、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把你在自学中的疑难,在小组中交流,并将你们小组中认为重点的字词句以及还不能解释的词句写在黑板上。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第 二 课 时一、 研读。(1) 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二、赏读。(1)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3)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_(4)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_(5)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6) 写静的句子是:(7) 写动的句子是:三、亮点探究。()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 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的?()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 说说它的作用。()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四、背读。当 堂 达 标 检 测(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雷霆 朝廷 挺拔B震撼 遗憾 喊叫C耳闻目睹 赌博 堵塞D容忍 万仞 缝纫2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B仅如银线(仅仅)C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全是) D虽席地不容闲也(即使)3加粗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天阙处 人物略不相睹B征蓬出汉塞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C杨诚斋诗云 楚王曰D俶尔远逝 倏尔黄烟四起5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珠翠罗绮满目C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D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二)填空观潮一文节选自_,作者_,字_,_朝人。(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酒泉子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注: 阆l4ng;郭:城;梦觉:觉醒)1观潮中与“满郭人争江上望”相对应的一段文字是:_。2“弄湖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词句中“弄潮儿”在观潮中被称作“_”,“手把红旗”在观潮中写成“_”,而“旗不湿”进一步说成“_,_”。3判断题:A这首诗是作者回忆观潮时的情景而作。( )B“满郭人争江上望”一句,是从侧面烘托钱塘潮的雄阔壮观。( )C“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在夸赞弄潮儿勇敢无畏的同时,暗示读者钱塘潮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 )D“别来几向梦中看”从侧面烘托了钱塘潮所具有的自然美、弄潮儿身上体现的人情美。( )E“梦觉尚心寒”旨在说明作者观潮时受了惊吓,至今心有余悸。( )(四)观潮中引用了杨万里的诗句来说明钱塘潮波澜壮阔、势极雄豪的景象,你还能举出几首杨万里的诗吗?课外拓展望 海 潮 -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n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y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观潮导学案参考答案(一)1C 2C 3B 4C 5B(二)武林旧事 周密 公谨 南宋(三)1“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2“吴儿善泅者”,“手持十幅大彩旗”,“而旗尾略不沾湿,从此夸能”。3A B C D E三、亮点探究。 ()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 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的? 点拨: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 说说它的作用。 点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点拨:“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