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完成时间 45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运用(24分)1读拼音,写汉字。(6分)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hu( )了,冷风吹进船cng( )中,呜呜的响,从蓬x( )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xio( )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2依次填写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6分)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 );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 )。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几年来并肩崛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的色彩趋于明快、( )、奔放,因而也更使人感到( )。A. 冷静 威力 热忱亲密 B. 冷峻 威严 热烈 亲近C. 冷清 威势 粗犷亲热 D. 冷寂 威风 绚丽 亲切3下列成语运用不当的是( ) (3分)A、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人走去。B、当这个衣衫褴褛的老水手出现在他眼前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C、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德高望众的小华担任班长。D、电子计算机使人们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4对故乡中“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害怕“希望”实现时,自己受到冲击。B、害怕实现“希望”要付出巨大、艰苦的代价。C、害怕闰土等人反对我的“希望”。D、害怕宏儿、水生不愿为“希望”奋斗。5关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人公,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这篇小说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来表现的,所以没有主人公。B、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因此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C、“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来揭示主题的。D、“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自始至终是写“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6关于小说的知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小说中塑造的典型人物一般不是真有其人,但人们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可以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B、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心理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C、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安排必须忠于现实生活,要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不可以省略某些部分,更不能颠倒或交错。D、小说中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怎样发展,必须遵循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原则。二、阅读理解(26分)暖美朱易丝安瑞森初春某个假日的下午,我在储物间整理一家人的冬衣。9岁的女儿安娜饶有兴致地伏在不远的窗台上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我院子里又有什么花开了。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一副手套,两副一模一样。我有些不解地问:“安娜,这个手套要两副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那为什么要两双呢?”我更加好奇了。她抿了抿小嘴,然后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可是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去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买给我的手套又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双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再买了一模一样的一副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手套,翠丝就能够欣然戴我的手套了。”孩子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妈妈,今年翠丝的手上就没有冻疮。”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7安娜为什么要有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5分)8文末写兰花有什么用意?(10分)9“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怎样理解“我”的“拥抱”动作?(5分)10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能对安娜和翠丝这两个孩子分别作个评价吗?(6分)三、写作表达(50分)1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仅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那截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请以“那截树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试题所给材料,可用也可不用,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话题范围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