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1课 陈涉世家 导学目标1、 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2、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性格;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3、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2、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性格。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课型文言文精读课课时4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备习备习内容:1.朗读课文。2.读准课文中的词语:阳夏、 辍耕、鸿鹄、 闾左、 適戍、 当行、 度已、数谏、罾、间令、 篝火、 忿恚、果笞、宁有、攻蕲、 铚、酂、柘、谯、千骑、社稷、3.疏通文义。参看书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划出不懂得词语。4.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作家的了解。备习检测内容:1.给加线的字注音。阳夏( ) 辍耕( ) 鸿鹄( ) 闾左( ) 適戍( ) 当行( ) 度已( ) 数谏( ) 罾( ) 间令( )篝火( ) 忿恚( ) 果笞( ) 宁有( )攻蕲( ) 铚、酂( ) 柘、谯( ) 千骑( )社稷( )2.作者常识填空。司马迁, 著名 、 和 ,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3.文体知识。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被鲁迅誉为。问题习惯性误读的字:缥、鸢、戾、经纶、藐问题:对吴均的常识常有误差认识不足。对策:教师强调。复习研习备习检测。导语: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课前出示图片和诗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教师:板书课题屏幕出示检测学案;点拨纠错。学生倾听、回忆所学的知识。独立思考;组内互助;组间交流。详见“备习”对应栏。朗读课文疏通文义初步感知1.对子互读:读准字音。2.听读课文:注意节奏(语速、句子停顿)。3.选段朗读:个人或小组朗读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读。结合书下注释独立翻译课文,画出仍不理解的字词句,小组交流解决。(1) 自己疏通。(2) 小组讨论。(3) 组间交流。1、 本文记叙了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是什么?2、 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1.交代学习任务。2.巡视、参与交流。3.明确朗读要求,巡视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督促学生做积累笔记,巡视翻译情况,师生交流。5.倾听报告。明确答案,释疑,解难,讲解翻译方法。6.通过翻译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1.明确学习目标。2.有层次的反复诵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情味。3.依托课文注释、工具书落实字、词、句翻译,分三步完成。4.与老师同学交流共同解决疑难,并积累。5、明确:1、陈胜、吴广发动第一次农民起义。2、“天下苦秦久矣”,这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斩”,这是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1.学生搜集的文学常识介绍纷繁复杂,教师指导信息筛选,检测明确必须掌握的知识。2. 学生评价朗读不规范,引导围绕方法评。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文言实词和文言现象。整体感知理清顺序品析语句归纳手法1、 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2、 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起起义的?3、 课文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4、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5、课文是如何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的,思考:文章哪些内容是详写?为什么?哪些内容是略写?为什么?6、陈涉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1明确展现任务。2分步呈现解决任务的小问题,3提示解决问题的途径。4. 巡视并适时释疑。5. 将关键词语板书,能引领背诵文章内容。6教师点拔,发现描述者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地方予以指正,对有创造性的予以肯定。7、分析文章并学习的叙述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8、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总结: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1、用笔在文中勾画相关内容。2、找出线索词语,由此引出全文脉络。3、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存疑之处。组间交流、探究,展现合作成果。4、明确:文章通过对话和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形象。5、明确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对陈胜、吴广“并杀两尉”、发动群众等都详细描写,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让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农民政权则略写,省去了战斗情况和筹建政权的描写,因为从上文看来这已是情理中的事。抓住表明写作目的的词并在课文内容的串联下,点拨字词。既激发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又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力求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特征,加深理解课文,进行思维训练。教师补充:“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精习读懂下面一段文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陈胜的看法。(课本188页)1、 训练文言文阅读能力。2、 多角度认识历史人物。教师点拨、指导。注意词语的运用要恰当。时习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总结归纳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2、课外你一定知道不少胸怀大志的历史人物,请把他们的事迹积累在预习笔记上。板书设计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