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10184185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游褒禅山记怎能说“到我家来拜访”市长秘书(作家出版社2007年9月版)是一部反腐力作,但是,好作品也存在美中不足。例如第五章有这样一段话:有一天晚上,黑水河城建房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沙威和夫人到我家来拜访,这两口子是特意来找杨娜的。(注:杨娜是“我”的老婆)“拜访”一词使用有误。拜访:看望、探望。拜:敬词,用在表示自己动作的词前面,表示对人的恭敬。如拜读、拜托、拜访。我们能说“到某某人家去拜访”,却不宜说别人“到我家来拜访”。我们怎能要求别人对自己恭恭敬敬呢?那不是太自傲了么?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陈两森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王安石散文的主要风格(节选)积极务实的政治性王安石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他一生绝大多数时间在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把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禅山记),指出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沿着崎岖的山路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游览爬山,也适用于一切工作。1注音(1)庐冢zhn(2)音谬mi(3)窈然 yo (4)昏惑 hu(5)瑰怪 u (6)无悔 hu(7)萧君圭 u (8)咎其欲出者 ji(9)孰能讥之 sh(10) (11)(12) (13)(14) (15)(16) (17)2写对字形(1)(2)(3) (4)“口”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嘴巴之形。金文、小篆及楷体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口”的本义是指人的嘴巴,后来引申为人口。原是名词,后转为量词,如“一口井”。“口”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口”组成的字大都与嘴有关,如“吃”“叫”“叹”“唱”“唉”“噪”等。背景链接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即1054年写的。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作者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取”。我们知道,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就要做到“尽吾志”。“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文脉梳理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言实词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1)而卒葬之答案:死亡、去世(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答案: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3)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答案:走到尽头(4)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答案:倾倒(5)盖音谬也答案:错误(6)则或咎其欲出者答案:责怪(7)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答案:尽,这里是“尽兴”的意思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中国国庆日。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1)始舍于其址答案: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2)有泉侧出答案:名词作状语,从旁边(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答案:名词作动词,命名(4)火尚足以明也答案:形容词作动词,照明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句式:判断句译文: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是慧褒和尚的墓舍。(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句式:判断句译文: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句式:判断句译文:现在把“华”念作“华实”的“华”,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句式:状语后置句。译文: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分析概括5第二段介绍了前后两洞,你认为着重介绍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答案: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的特点以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因为本段着重写游洞而不着重写景,况且只写了半途退出的经过。由此可看出,文章不重在记游,而只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记游只是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的。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言实词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1)夫夷以近答案:平坦(2)非常之观答案:景观(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答案:迷乱;帮助(4)此余之所得也答案:收获,心得(5)何可胜道也哉答案:尽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古义:感叹今义:悲伤。(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答案: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句式:状语后置句译文: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2)其孰能讥之乎?句式:“其乎”,固定结构,可译为“难道吗”译文: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3)此余之所得也句式:判断句译文: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4)何可胜道也哉!句式:“何哉”,固定结构,可译为“哪能呢”译文:哪能说得完呢! 5.文言虚词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1)其以故其后名之曰答案:代词,那(指褒禅埋葬之时)距其院东五里答案:代词,这(指慧空禅院)独其为文犹可识答案:代词,它(代仆碑)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答案:前“其”:代词,它(代“穴”)后“其”:代词,那些(远指,作“好游者”定语)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答案:前“其”:代词,它(代后洞)后“其”:代词,代游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答案:代词,他们(指古人)其孰能讥之乎?答案: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答案:代词,指自己既其出答案:助词,无义视其左右答案:代词,洞,洞壁谬其传答案:代词,它(代山的名称)咎其欲出者答案:代词,那些(指欲出者)分析概括6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请分层列出。答案: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具体内容分五层意思: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阐述宏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梅”。名家视角在记游中,处处为写心得体会搭桥铺路,使记游与心得体会十分和谐自然地结合起来。姜涛【上下求索】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探究思路探究结论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来而记之者已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悔”和“悔其随之”;“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游褒禅山记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得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模糊不清了,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原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询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怠惰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在这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尽享游洞的乐趣。原文: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译文: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就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怠惰,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嘲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原文: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因此感叹那些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以讹传讹而无人说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探求学问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原文: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安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译文: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请用铺垫法写一个小故事。(200字以上)答案:20美金的价值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喔。”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或东西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小孩安静地回自己的房并关上门。父亲坐下来还生气。约一小时后,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也很少要过钱。父亲走进小孩的房:“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说。“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块钱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始舍(sh)于其址有碑仆(p)道褒之庐冢(zhng)也B盖音谬(mi)也 有穴(xu)窈(yo)然禅(chn)院C或咎(ji)其欲出者 瑰(gu)怪其下平旷(kung)D无物以相(xing)之 长乐王回深父(f)有怠(di)而欲出者解析:A项,“仆”应读p;B项,“穴”应读xu;C项,“瑰”应读gu。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始舍于其址(地址)其至又加少矣(更加)B褒之庐冢(坟墓)也 华山之阳(山的南面)C悲(感叹)夫古书之不存 非常之观(景象)D拥(拿着)火以入 火且(将要)尽解析:A项,址:山脚。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C项,“所谓”古今意义均为“所说的”;A项,所以:古义:连词,表原因;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B项,非常:古义:不同寻常;今义:属性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D项,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了某种程度。 4下面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A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左右欲刃相如 D则其至又加少矣解析:D项,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A项,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B项,名词用作动词,命名;C项,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5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分类,正确的一句是(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不随以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然力足以至焉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 B/C/ D/解析: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介词,用来。6下列对课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C)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B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进洞越深,那前进就越困难,然而那见到的景色也越奇特。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致体会不到游览者的极大乐趣。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解析:C项,“极大乐趣”错误,“极”在句中是“尽兴”的意思。7下面关于本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D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解析:C项,“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有误,作者是因自己没有游玩尽兴而感到惋惜。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812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B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至,到达C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D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仆:倾倒解析:B项,极:尽,这里是“尽兴”的意思。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A险以远,则至者少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C然力足以至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解析:A项,皆为代词,用在动词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B项,代词,自己/代词,他们;C项,代词,那里/助词,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D项,连词,表并列,相当于“而且”/介词,因为,为了。10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王安石游褒禅山的“心得和体会”的一组是(C)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A BC D解析:是具体的事,强调洞深,是看到的现象,都不是“心得和体会”。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A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代表作,表面上看是一篇游记,其实是借题发挥的议论文,它记叙、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B“其文漫灭”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C文中所写华山、慧空禅院、仆碑和华山前洞,都不是所写重点,都一笔带过。而它们的出现,又都是为写华山后洞、游华山后洞作铺垫过渡的。D文章开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只是叙说褒禅山的原委,语言简练、朴素,平平淡淡,并不新奇,这也是王安石散文的一大特点。解析:D项,文章开头不仅为下文考究褒禅命名的由来起着开拓的作用,而且也把有关全局的“华山”二字突现出来,对全文的记游和议论是有着重要作用的。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答案: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意志坚定的人是不能到达的。(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答案: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3)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答案: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因此感叹那些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以讹传讹而无人说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视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节)1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其属文动笔如飞属:写作B擢进士上第 擢:提拔C乞不次进用 次:次序D恨不识其面 恨:遗憾解析:C项,次:按次序。 14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安石才干及胆识的一组是(D)其属文动笔如飞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修荐为谏官,以视母年高辞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A B C D解析:是说辞官的事。15下列解说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A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并且过目不忘。文思敏捷,曾受到欧阳修的赞誉。B做淮南判官期间,兴修水利,推陈出新。文彦博做宰相时,曾极力推荐王安石,希望皇帝破格进用,以激励世风。C王安石曾上万言书,陈述变法的主张。他认为国家财力贫乏、世风日下的原因在于百姓不知法度,没有效法先王的法律制度。D朝廷曾屡次征召王安石,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士大夫都很遗憾未能与他相识。解析:B项,兴修水利,推陈出新是管理鄞县时的事。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答案: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2)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答案:欧阳修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3)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答案:那么我所做的政治改革,就不至于使天下百姓惊恐不安,使天下人议论纷纷了,也就符合先王的政治统治了。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播扬美名。王安石考中进士,被选为上等,出任签书淮南判官。再调任鄞县知县,修筑堤堰,疏浚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的谷能够陈谷换新粮,鄞县的百姓都认为很方便。后来任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做宰相,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破格提拔(王安石),以此来抨击追逐名利的不良风气。朝廷颁下文书让王安石赴京城的试馆(考试院)任职,王安石没去就职。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母亲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又进京担任度支判官,当时是宋仁宗嘉祐三年。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所做的政治改革,就不至于使天下百姓惊恐不安,使天下人议论纷纷了,也就符合先王的政治统治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可是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的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这是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不久朝廷就将王安石调至集贤院任职。在此之前,朝廷命王安石任试馆及集贤院校理等官职的文书一次次颁下,王安石一次次推辞;当时朝中的士大夫都认为王安石无意于积极入世与功名,都遗憾不能(与王安石同朝为官)得以结识他。朝廷每每想付与他好的官位时,还只是担心他会不会接受并赴任。(不久)王安石因为母亲去世必须服丧而离开朝廷,英宗皇帝在位五年期间,他再也没有应诏出来为官。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封太傅官职。宋哲宗赵煦绍圣年间,追封谥号为“文”。三、语言运用17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大多数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解析:答题思路:时间“五四”时期;陈述对象新文学阵营和旧文学阵营;陈述内容对“新”与“旧”的不同解释。答案:(示例)“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或: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价值判断不同)18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1)尘:_(2)舒:_答案:(示例一)(1)尘:轻飘飘飞着的小土粒。人类啊,我本不是灾害,应该好好思考我出生的原因了。(2)舒:舍我其谁?伟大作家的豪言壮语。(示例二)(1)尘:那小小的泥土啊,所扬起的可是人们无处躲避的杂念啊!(2)舒:我的舌头啊,总能体味出人生的酸甜苦辣,道尽世间的沧桑!19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粤剧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90字(含标点符号)。粤剧起源于明代,深受昆曲、南戏的影响,清朝顺治之后,以梆子、皮黄为基础,融合弋阳腔、昆曲之长,吸收了南音等广东民间曲调,逐渐发展成为南方的一大剧种。它的唱腔丰富,以梆子、二黄为主,兼用民间说唱音乐。唱有大喉、平喉、子喉之分,调有正线、反线、乙反线之别。伴奏乐器原只有二弦、高胡等民族乐器,后来加进了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对增强戏剧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粤剧的行当,原只有生、旦、丑、末、净等十个,后来生角又演变为文武生、武生、小武等。粤剧是最能体现广东特色的剧种。解析:所给材料按内容分为概念、起源与形成、唱腔(唱、调)与伴奏、行当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要兼顾。解答时,要语意连贯。答案:(示例一)粤剧是吸收梆子、南戏等元素而形成的最具广东特色的剧种。唱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唱、调还有细分,伴奏用二弦等乐器;行当分生、旦、丑、末、净等十余钟。(示例二)粤剧以梆子、皮黄为基础,融合昆曲、南音等形成的最具广东特色的剧种。唱有大喉、平喉、子喉之分,调有正线、反线、乙反线之别。伴奏用二弦等乐器,行当有生、旦、丑、末、净等。(示例三)粤剧是起源于明代,受昆曲、南戏影响,最具广东特色的剧种。唱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唱分大喉、平喉、子喉,调有正线、反线、乙反线等。伴奏用二弦等乐器。行当有生、旦、丑、末、净等十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