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人生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一周强化新人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013803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人生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一周强化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人生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一周强化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人生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一周强化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本周学习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等四篇课文。哲学论文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正因为是最一般的规律,所以它的每个概念、每个命题,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然而,一般寓于个别之中,联系个别实例,哲理就比较容易理解。例如人生的境界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拿这几种境界来对照自己,也可以想想自己周围的人,想想他们的生活目的,想想他们的行为动机,就不难理解何为自然境界,何为功利境界,何为道德境界,何为天地境界。我们在文学作品中也接触了不少人物,想想他们是哪一种人生境界,就会觉得很有趣味,就会觉得通过对人生境界的划分与概括,有助于把握人物的灵魂。有的人物,其言行确是为功利所支配;有的人物,其言行确是为道德所支配。这样我们会感到阅读哲学论文大有好处,无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就感觉透彻一点了。多联系实例,我们对哲学概念的内涵就会领会得越来越深刻。例如,同是功利境界中人,也是形形色色,有损人利己的,也有安分守己的,不可等量齐观。将亿万斯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只是大体分类。阅读哲学论文,还要注意融会贯通,这也是善于思辨的表现。例如阅读人是什么,读到爱因斯坦论人的社会性:“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再联系人生的境界一文所讲的道理,这不正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道德境界中人吗?“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这样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就会理解,将人生的意义看作不断的工作,把工作看作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正是因为道德境界中人以贡献社会为乐。通过这样的思辨,达到融会贯通,认识是更进一步了,兴趣也会萌生出来。在思考过程中也要注意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例如,阅读孔孟,可以联系恩格斯概括的唯物史观,马克思认为应该用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孔孟相距不到二百年,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孔孟虽然一脉相承,但是彼此也有差异,联系唯物史观阅读孔孟就容易理解。联系实例,比较阅读,也是质疑的主要途径。哲学论文中难点较多,需要质疑是自然的,但是这样的质疑解难还只是为弄懂文本意义,更重要的质疑是根据事实,想想是不是真有道理。这样的质疑思辨,其实质就是用实践去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例如,对于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应该引导学生质疑:此说是否完善,是不是还有什么概括不了现实的地方。能提出疑问就好,也不要求立时解决。因为这样的质疑是知识创新的前提。许多创新,往往是从心存怀疑开始,以后经过多年艰苦的研究,才得以成功。所以说,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这样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探讨文章主旨人生的境界从人生境界的角度探讨了哲学的任务,层层深入地论述了人生境界的内涵和实质,指出了哲学发展的前景。人是什么引述中外哲学家、文学家的名言,把人生的意义与工作联系起来,并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阐述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庄子,辩证地分析了庄子的精神世界,对庄子的人生哲学给予了热情的讴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文化、社会、人生的深层次思考。孔孟以论语、孟子记载的内容为依据,从中国历史地理的角度比较了孔子和孟子的差异,又用局势的变化说明差异的根源,说明同一学派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研究孔孟,“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才能得到透彻的理解。(二)把握主要内容人生的境界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结论:未来哲学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人是什么一、列举爱因斯坦、雨果、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把人生的意义与工作联系起来。二、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用过去、现时、未来的思路阐述“人是什么”,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二、阐述庄子的思想。三、用庄子的心灵和庄子所面临的世界来解释庄子。孔孟一、引论:孔孟形影相随。二、本论:从三个方面说明孔孟“不相同的地方”及时代成因。三、结论:研究孔孟,要考究历史背景。三、难点知识剖析(一)人生的境界1、儒家所提倡的“正其义不谋其利”,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冯友兰先生又将这一套奉为道德境界的要义,是否合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是把义和利结合起来,求得二者的一致才现实?这里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儒家义利观的影响。义与利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主义是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义,归根结底,就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相互关系的原则,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而这种服从,是在两种利益发生矛盾时的要求。在两种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也是义。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认为“正其义”就绝对不能“谋其利”,反而使某些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口是心非,导致人格分裂。还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说得合情合理:“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2、冯友兰先生把哲学的任务单纯地界定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是不是过于简单了?冯友兰先生一再提到“中国哲学的传统”,确实,“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用世界眼光来看,中国哲学的内容也不能说不偏狭。拿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冯友兰先生所说的提高人生境界确实是哲学的一个任务,但是把哲学的全部任务说成惟此而已,恐怕也不行。所以,说“哲学的任务之一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似乎才适当。(二)人是什么1、作者为什么用“往事”“现时”“未来”这样的思路来阐述“人是什么”?往事现时未来,是生命的进行曲。人是有思维的,追忆往事、憧憬未来,是生命思考的两个方面,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思考,决定着怎样把握现时。所以用“往事现时未来”这样的思路来阐述“人是什么”,可以从生命的过程上去阐明问题,可以从想和做的结合上阐明问题,可以把前人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阐述得更加深入,可以结合时代的要求阐明我们应该怎样憧憬未来,把握现时,为振兴中华而奋斗。2、作者认为人是由追忆往事、把握现时和憧憬未来三部分组成。为什么说对现时的把握应该是重点,比重应该占95%?对住事的追忆能借助于昔日这面反射镜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对未来的憧憬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而对理想不断追求的过程能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这种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强者。伟大的志向造就伟大的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前提。因为只有牢牢地把握现时的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才是未来美景最可靠的保证。所以说,把握现时应是重点,比重应占95%。(三)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1、课后练习三指出“本文是对庄子的一种解读”;而课题则是“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似乎文不对题。这是作者的一时疏失,还是有意留出空白,让读者运用心智进行必要的填充。说是“解读”,的确不假。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对庄子著作中彻底的反世俗倾向及其“外化内不化”的特征作了简明的概括,对庄子鄙弃权势利禄、追求个性自由、坚持生命理想的精神,更是浓墨重彩地进行热烈歌颂。不仅如此,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生动地写出读庄子的特殊感受,用实话实情赞美这位哲学大师的卓越天才和永恒魅力。因文而思题,作者写作本文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深有感触。文中没有片言只字言及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中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现象无疑是感触点。庄子的“无我”之境,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谈话、行文不自以为是,不高人一等。本文避开扣题行文、正面说教的模式,只以警示性标题启发读者发挥联想、想象而自悟自择:应该怎样关注当今人文精神失落的严重问题?应该怎样从庄子等哲学大师的思想宝库里觅得精神资源,来将我们遭到破坏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读者面对课文不仅要用眼,还要用心,不仅从字面上还要到生活中摄取,不仅是吸收还要有创造,使阅读积极性得到了全面调动。这不是“歪打正着”,也不是刻意做秀,而是由于作者以庄论庄,深得庄学真谛。(四)孔孟1、孔子说,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表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说15岁有志于学业,30岁说话做事都能够合礼,40岁(明白了世上的各种事情)能够不迷惑了,50岁懂得了天命,60岁一听到别人说的话便能了解其主旨,70岁便随心所欲,所想的一切都不会超过规矩。由孔子的这番话,可以看出学习的重要性。2、“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孔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拍拉图分别有什么相似性?作者以此来说明什么道理?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大弟子,也是苏格拉底思想的传承者。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位先知都通过言论而不是亲手写下的著作建立了一种学说,都强调以德治国,并率领门徒为自己的政治思想而奋斗。作者以此来说明孟子与孔子的传承关系及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