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诗九首望岳 科目语文课题望岳题李凝幽居主备人审核人学案类型新授课学案编号学 习 目 标1、了解并记忆每首诗的作者生平;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重点:品味语言,体味意境。背诵诗歌。装 订 线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知识链接】1、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杜甫诗歌的四个创作历程:1、漫游时期:拥有气概和抱负。如望岳。2、长安十年时期:由早期的积极乐观变得悲壮凄凉,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如:兵车行3、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是诗歌现实主义发展时期:“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曾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六年(811),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传说贾岛在长安跨驴背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炼“推”、“敲”字不决,后世乃以斟酌文字为“推敲”。与孟郊并称“苦吟”诗人。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开成五年(840),为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卒于普州。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对他十分尊崇。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望岳-杜甫一、自主学习1、自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节奏。2、师范读,把握节奏。 3、同桌互读,相互点评。4、在全班朗读,其余同学点评。5、结合课下注释,你能说说诗歌大意吗? 二、合作探究1、这首诗以哪个字为线索?2、本诗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征?3、从哪些角度写山的?4、从泰山的形象中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形象?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6、找出名句并赏析哪个字用得做好?请说出理由。答题方法: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然后把该字放到原句中描写景物(描景物),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说效果)7、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8、“望”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9、你还知道有关泰山的那些诗句、成语、俗语?题李凝幽居一、预习 1、朗读指导:注意朗读的节奏。如停顿、重音、声调等。2、 解释词语: 3、 幽居: 邻并: 分野色: 移石: 幽期: 不负言: 4、李凝:贾岛的友人,生平不详。导学步骤:一、自研。(必做题)(一)疏通诗意。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意帮助你们。(1)学生分组活动后提出问题。(2)教师讲解。(二)初步品读诗歌1、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 2、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有什么特点? 二、熟读体会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作者对李凝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_ 三、合作探究1、有人说,题李凝幽居一诗都围绕一个“幽”来写,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_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呢?_ _ 课堂检测望岳1、本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 ,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_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_、_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_、_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以距离之远写泰山之高的句子是: , 。4、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 。5、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 。6、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 。 7、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 。8、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9、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10、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题李凝幽居1.本诗中的“题”是_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_。 2.前两句诗用简洁的语言画出了李凝居处的_,暗示出了他隐居的身份。3.诗中僧敲月下门是以_衬_. 4.最后一句诗中的幽期指归隐的_,不负言表示_.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5.推敲一词的典故源于诗句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