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2-29课时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无答案)(通用)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09995507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2-29课时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无答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2-29课时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无答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2-29课时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无答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课 时】第22课时【授课时间】【复习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考纲要求】现代文精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理清思路、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查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复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考点导学】理清文章思路就是要通过分析文章的选材、结构层次、线索脉络等,探索作者的思维过程。在中考试题中,对文章思路的考查通常是和内容概括联系在一起的。主要题型:1请用一句话简述文章内容或概括故事情节;2理清文章思路,补全下面情节;3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4本文写了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6.领会文章主旨; 7领悟作者情感;8表达阅读感受。解题方法: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具体方法:谁?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如何?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3.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归纳出来,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4.采用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合并出一个主要意思。二、理清思路,补写故事情节(或补写要点)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第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表述,形成自己的答案。(以上二点为主要题型)三、归纳中心思想(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1.一类是直接告诉读者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主要有以下方法。(1)摘录法:即直接摘录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运用摘录法要注意分析文章的标题、分析文中的点题句、关键句。一篇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往往揭示了中心意思。点题句,有的开篇点题;关键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有的是交待写作意图或时代背景等,对于准确归纳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2)提炼法:即提炼文章的基本要素和关键词句。2.另一类是没有直接写明中心思想的,需要读者分析概括。方法是: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特别指导解题步骤:整体感知。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章中心,理清文章思路,做到心中有数。审察题干。明确命题的角度(即考查什么知识);看清题目的要求、重点词语(要求考生做什么);命题者的意图(即命题者要考查考生的什么能力)。寻找范围。根据问题所示,在原文中寻找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上下联系,捕捉有效信息,确定考题的落脚点:一是局部的语段或语句;二是文章的整体。确定要点。从寻找到的范围中,确定答题要点:一可从文中内容里,提炼出几个与题干相关要点;二可根据分值确定答题要点。这样做是为了在答题时要点清楚,不致缺落。归纳作答。在明确要点后,可从文章中整理有关信息,摘录有关语句作答,也可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准确、清楚、简明的语言组织作答。掌握了上述步骤,我们就不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从而可以有效提高中考语文成绩。【目标测评】 【2020重庆】(一)孤独的老乡 夏 阳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没干吗呀。”“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我我在找人。”“找谁?”“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 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 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 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选自2020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4分)2.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 空。( 4分)怀疑( )( )认同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 他总是一脸黯然。4.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5.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2020 宁德】 (二)奔跑的母亲 姜钦峰黑马!又见黑马!当她第一个冲过终点时,整个赛场沸腾了。不可思议,在高手如云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冠军竟然是个训练仅一年的业余选手。27岁的切默季尔,肯尼亚的一名农妇,因此一举成名。切默季尔的全家都住在山区,她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除了种地一无所长。一年前,切默季尔还一筹莫展,为无法筹集四个孩子的学费暗自伤心。丈夫安慰她:“谁叫孩子生在咱穷人家,认命吧!”如果孩子们不上学,只能继续穷人的命运!难道只能认命?她不甘心。当地盛行长跑运动,名将辈出,若取得好名次,会有不菲的奖金。她还是少女时,曾被教练相中,但因种种原因未果。她脑中灵光一闪:不如去练习马拉松!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坚强的意志、优秀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有效的训练缺一不可。她已近27岁,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从未受过专业的基础训练,凭什么取胜?冷静之后,她也胆怯过,可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如果连做梦的勇气都没有,那永无改变的可能。丈夫最后也同意了她大胆的“创意”。第二天凌晨,天还黑着,她就跑上崎岖的山路。只跑了几百米,她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般。她停下来,喘口气,继续跑。二千米,二千一百米,二千二百米?与其说是用腿在跑,不如说是用意志在跑。跑了几天,脚上磨出无数的血泡。她也想打退堂鼓,可回家一看嚷着要读书的孩子,她又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不能退缩!她清醒地知道,这是唯一的希望!训练强度逐渐增加,但她的营养远远跟不上。有一天,日上竿头,她仍然没有回家,丈夫担心出事,赶紧出门寻找,终于在山路上发现了昏倒在地上的妻子。他把妻子背回家里,孩子们全都围了上来,大儿子哭着说:“妈妈,不要再跑了,我不上学了!”她握着儿子的小手,泪水像断线的珠子般涌出,一言不发。次日一早,她又独自一人,跑在了寂静的山路上。经过近一年的艰苦训练,切默季尔第一次参加国内马拉松比赛,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开始崭露头角。有位教练被她的执着深深感动,自愿给她指导,她的成绩更加突飞猛进。终于,切默季尔迎来了内罗毕国际马拉松比赛。为了筹集路费,丈夫把家里仅有的几头牲口都卖了,这可是家里的全部财富?发令枪响后,切默季尔一马当先跑在队伍前列,这是异常危险的举动,时间一长可能会体力不支,甚至无法完成比赛。但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她豁出去了!自助者天助。2小时39分零9秒后,她第一个跃过终点线。那一刻,她忘了向观众致敬,而是趴在赛道上,泪流满面,疯狂地亲吻大地。突然冒出的黑马,让解说员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忙活了好半天才找齐她的资料。颁奖仪式上,有体育记者问她:“您是个业余选手,而且年龄处于绝对劣势,我们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您战胜众多职业高手,夺得冠军?”“因为我非常渴望那7 000英镑的冠军奖金!”此言一出,场下一片哗然。她的话太不合时宜,有悖于体育精神。切默季尔抹去泪水,哽咽着继续说:“有了这笔奖金,我的四个孩子就有钱上学了,我要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还要把大儿子送到寄宿学校去。”喧闹的运动场忽然寂静,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孩子才是她奔跑的力量。瞬间,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是人们对冠军最衷心的祝福,也是对母亲最诚挚的祝福。切默季尔成了肯尼亚人民的偶像,有人说她是长跑天才,有人说这是贫困造就的冠军,还有人说无需理由,这就是一个奇迹。是的,又一个体育奇迹:不过缔造者并非职业运动员,而是母亲!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2.切默季尔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选取你感触最深的两点简析。(6分)3.品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1)二千米,二千一百米,二千二百米与其说是用腿在跑,不如说是用意志在跑。(品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2)那一刻,她忘了向观众致敬,而是趴在赛道上,泪流满面,疯狂地亲吻大地。(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3分)4.切默季尔大胆的“创意”是什么?(3分)5.你认为切默季尔的大儿子,面对获得冠军的妈妈,应该和她说些什么呢?请你以大儿子的身份给妈妈写一段话。(40字左右)(4分)连城县2020年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课 时】第23课时【授课时间】【复习内容】纵观全文,分析标题【考纲要求】现代文精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理清思路、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查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复习目标】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考点导学】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帮助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完成标题含义的题目时,首先要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正确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发掘题目的深层含义。只有正确理解了标题的含义,才会理解作者为什么会用这样的题目做标题。主要题型: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有哪些含义)2.标题作用是什么?3.文章以此为题,好在哪里?(或 以此为题,有何妙处)4.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题技巧】一、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即标题字面意思,它可以是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或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深层含义:或者是比喻义(象征义),或者是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或者是文章的中心意思。二、标题的作用角度作 用示例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散步点明文章的主人公孔乙已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秋天的怀念主旨揭示(暗示)文章的主旨秋天的怀念结构作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羚羊木雕写法分析所用修辞(比喻、设问、双关等)及表现手法,从表达效果阐述其作用(形象生动,内涵深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变色龙心声爸爸的花儿落了目标测评 【2020 厦门】(一)断头树也有春天 【英】珍古德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正坐在英格兰伯恩茅斯的家中,抬头就能 望见窗外的几棵树。其中一棵山毛榉树是我的最爱。小时候,它的树枝便是我最好的椅背,倚着它,我读完了人猿泰山,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山毛榉树是我最好的玩伴,我常常在树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我每天都会轻唤着它的名字,把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说给它听。夏日午后,当微风穿过枝丫,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呢喃低语。A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刮大风的时候,我搂紧它的臂膀,随它一起在风中摇晃。每当我徘徊在一棵大树下时,我总是惊叹于树里 隐藏了多少岁月的故事,那展臂迎风的树枝经受了多少载的风雨,还有那多到无法数清的树叶,有多少歌儿要吟唱。我们所能看到的地面上的部分,只是树的一部分,在那深不可及的地下,埋藏着它最深沉的心事和渴望。B也许是与树接触久了,我似乎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另一个世界。“幸存者”是一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幸存的豆梨树。20世纪70年代起,它就被栽植在世贸中心5号楼附近,年年用绽放的白色小花,为水泥世界里的人们送来春的讯息。与同伴一样,它也被埋在了倒塌的双子塔下。一个月后,清理残骸的工人发现了它。彼时,树已经被“肢解”水泥碎块砸得它“身首异处”,剩下的树干被烧焦,树根严重受损。人们把它送入纽约公园的苗圃。苗圃的管理人员告诉我,第一次看见这棵断头树时,他觉得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方法让这棵树起死回生,他没想到去掉表层烧焦部分的“幸存者”,竟在苗圃的优质土壤里生根了。“幸存者”注定拥有不平凡的生命。2020年春天,一场可怕的风暴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席卷了“幸存者”所在的区域。风暴过后,“幸存者”已有部分树根裸露在外,苗圃管理人员给“幸存者”又做了一次大手术。起初他们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只是把树枝抬起来一些,让树干跟地面依然保持一定角度。在根部堆上覆盖物和肥料。他们甚至不敢直接给树浇水,而是每天轻轻为它洒水。几周后,“幸存者”再一次起死回生。2020年12月,“幸存者”被移回发现它的地方。“911”纪念馆的设计负责人说最初一些人反对将“幸存者”移回来,认为原址上种满了新树,而“幸存者”作为唯一的豆梨树,会破坏园林景观的对称性。事实上,作为世贸中心遗址上唯一幸存的生命,人们纷纷来与它合影,将象征着感恩、鼓励、关爱的蓝丝带系在它的树枝上。四月的一个清冷的早晨,金色的阳光包围在它的四周,我看到的是一位戴着光环的精神领袖。站在为保护它而设立的护栏外,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它的花期已过,枝头略显寂寥。但就在我站了很久,准备离去时,惊喜出现了:我突然看见三朵小小的白花挤在一起,藏在枝叶深处。它仿佛在告诉人们:“不要伤感,只要还有希望,哪怕受尽伤害,哪怕春已远离。”1.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断头树也有春天”含义的理解。(4分)2.文章两段详细写了山毛榉树,而全文的主角却是“幸存者”。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述第段的作用。(4分)3.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1)请结合第段品析A句。(3分)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段B句中“树的语言”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4.请结合本文和链接,以“生命的不平凡”为主题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6分)链接: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冰心谈生命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2020 三明】(二)我们在蓝色海上飘 赫恩曼尼12岁那年,我认识了方小舒。他从讲台旁边的特“忧”生专座抱着书包走向我,本子散了一地,整个教室都在窃窃私语。从此,我们就是同桌了。我的耳边从此充斥着“方小舒”三个字的魔咒。“方小舒,把头抬起来!”“方小舒,把课本拿出来!”“方小舒,你来我办公室一趟。”被叫到的时候,他就缓缓抬起头,一脸茫然地看着前方,如同置身事外的高人,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方小舒,你旁边坐着的可是年级第一!你也不学学!”老师训他的时候,总带上我。是的,我是第一名,从来没失过手。那时的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倔牛脾气,不考第一绝不善罢甘休。而我永远不理解,也不关心坐在身边的方小舒在桌子底下摆弄些什么。只是偶尔看他入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瞟上一眼。在那张堆满练习册和考试卷的桌子底下,方小舒用牙签组装成一辆坦克,用一分一分的人民币折出了航母,用一百张考卷做成一架步枪。在我们都为了考试奋战时,他弓着背,伏在桌沿,用自制的放大镜一寸一寸看着那张世界地图。“有什么好看的?”我见他整个人都聚拢在地图上,像一只潜伏在海底的虾。“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你懂吗?”他话不多,说话的时候眼睛依旧望着前方,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那时我沉浸在第一名的争夺战中,丝毫不在意方小舒嘴里说的“大学问”。那和我的目标相距十万八千里。当然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一次英文考试,因为听力部分发挥失常,成绩单的第一行不再是我的了。“别哭了,是好事。”方小舒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如梦似幻。我抬起头,满脸都是眼泪鼻涕,狼狈地望着他。“喏,你看。这里是地中海,这里是小亚细亚半岛,还有希腊半岛。”他指着地图上一块蓝色的地方,手指在上面滑动,精准到位。他转过身来,对我说:“阿呆同学,你想过有一天会到这样的地方看上一眼吗?就那么一眼。蓝色的海把你包围,你在海上。”他的眼睛闪着从未有过的光,不再高深莫测,而是伶俐的敏锐的开阔的。我透过哭肿了的眼睛,看见一个骄傲的方小舒自信地笑着。我这才发觉,自己从未正眼看过他。他的睫毛向上翘着,毛茸茸的,上扬的嘴角两旁嵌着酒窝,白皙的面颊变得红通通的。“阿呆同学,世界很大的,你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不会只是这样。”他不紧不慢地说着,娴熟地叠好旧地图,放在书桌下。从此,我注意到了他,方小舒一个渴望被蓝色海洋包围的男孩。他书桌下的那片世界,只属于他。偶尔,也向我敞开。我好奇他为什么对这些在我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感兴趣,毕竟,考试、升学才是眼下唯一的出路。一天放学后,我在校门口遇见方小舒。“喂,你总不写作业也不是办法,以后我帮你写吧。”我没话找话。“不用啊。反正已经习惯了。突然写得太好老师肯定不信。”他撇撇嘴。“那你以后想做什么?”我试探他。“我想做间谍。”他站定在街角,眼神坚定,语气铿锵,往来穿梭的车辆突然安静下来。夕阳照在他脸上,他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出生入死,泰然处之。”他一字一顿地说。那一刻,空气和时间都凝结了,只剩下一个我所不解的方小舒,站在人群密集的街角,运动服上沾满尘土,嘴角挂着舒朗的笑。方小舒那年和我一样,14岁。我们结识的两年间,他的地图上画满了红点,我的试卷上打满了对钩。他的航母上的飞机多了一架又一架,我书包里的习题多了一本又一本。他的手枪可以打出一连环子弹,我的成绩单上总是一连环的满分。我依旧热切地回应着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渴望、同学的仰慕,而他不言不语地进行着他的“间谍计划”,用削尖的铅笔画出一座座建筑的构造。毕业前夕,在我们的毕业纪念册里,方小舒用歪歪斜斜的字体,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阿呆同学,那片蓝色的海,有个好听的名字 ,叫爱琴海。方小舒”当我再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如愿考入省内最好的高中,而方小舒,却不知所踪。当我拿着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考入理想的大学,因为长时间熬夜视力模糊、身体发胖的时候,我从同学那里打听到,方小舒当了兵,在城郊的部队。听说他长到了一米九,力壮如牛,负重跑总是第一名。15年过去,我到了这个花费高昂、安身不易的城市打拼,我的生活并不如儿时想象得那样辉煌壮丽。我时常会怀念那个曾在我的年少时光里一闪而过自由的男孩。城市的夜晚,虽然光鲜亮丽,却总是让人焦虑不堪,噩梦缠身。只有一晚,无论过去多久,我仍清楚地记得。我身处一片晶莹剔透的蓝色当中,小舟随着海浪悠悠荡荡。阳光照在头发上,浑身上下暖洋洋。我哼着歌,躺在船头。船尾坐着的人,嘴角两边两个酒窝,声音像是从天际而来:“蓝色的海把你包围,你在海上。”1.通读全文,梳理野我冶与方小舒的交往过程,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5分)情节事件“我”对方 舒的情感或态度初见方小舒成为“我”的同桌再识关注深知探听方小舒在城郊部队当了兵牵挂梦忆方小舒出现在“我”蓝色的梦海里2结合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在我们都为了考试奋战时,他弓着背,伏在桌沿,用自制的放大镜一寸一寸看着那张世界地图。3.文章以“我们在蓝色海上飘”为题,有哪些妙处?(3分)4.文章在刻画方小舒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5.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肯定青少年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精神。B.提倡解放孩子天性,听任孩子率性自由成长。C.含蓄批评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束缚。D.呼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支持其发展兴趣爱好。连城县2020年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课 时】第24课时【授课时间】【复习内容】联系语境,理解词句【课标要求】在阅读的阶段目标中,要求79年级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纲要求】现代文精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理清思路、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查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复习目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1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作用或表达效果; 2分析词语表达人物的心理; 3理解指代词语的意义; 4品味、赏析或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考点导学】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指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修辞义;所谓句子的含义,是指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没有从字面上直接反映出来的意思,它是蕴涵在表层含义之内,具有深刻的内涵、深透的意蕴。一、理解语境中词语的含义,主要是选定多义词的义项和解释词语的语境义。选定多义词的义项主要联系前后文,分析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解释词语的语境义,必须找出词语的位置,根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并结合上下文去具体揣摩。其主要方法如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有的词语概括力很强,它往往是某一内容的提领或总结。正确理解它们的概括义,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清有关内容的思路。2.观察前后,揣摩特殊义。词语的特殊意义,就是指某个词语在某种语境中的特定意义。如果换一个语境,那么这个意义就不存在了,而又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因此,理解词语的意义,一定要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平时对它的意义的认知和掌握,观察前后句子的内容进行揣摩、分析、综合理解。3.扣住上文,揣摩指代义。代词往往指代人、事、物。它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因此,阅读时我们要扣住上文,从远到近地去寻找,顺藤摸瓜,就可以理解它的意义。二、品味、赏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从用词“准确”、“简明”、“生动”“周密”等角度去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特别是生动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在句中表达作用。有的还可结合修辞手法来分析词语在句中表达效果。能正确分析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主要题型:1.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3.联系全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4.揣摩下列句子,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5.加点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6.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目标测评 【2020 浙江】(一)多彩陶碗 【新加坡】尤今莫斯塔尔有个古色古香的老桥区,区内有奈街,五光十色,风情万种。这天,明艳的阳光泼洒在身上,像金色的香槟酒。我和女儿,怀着满满的欢喜,慢慢逛,细细看。丝绸、铜雕、银器、木雕,都是精品。逛着逛着,女儿突然驻足,炯炯的目光里,有一见钟情的狂热。那家店铺,琳琅满目地摆着多彩陶碗。每一只碗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像是一幅幅圆圆地卷放着的抽象画,五彩斑斓。我在碗里听到了音乐,我在碗里看到了故事;我和女儿,一起落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神秘王国里。女儿痴痴地看,然后,说:“我要买。”那语调,有着不容反对的坚毅,有着不容劝说的固执。旅居伦敦的她,喜欢烹饪,常常在周末邀约好友到家里共进晚餐。她认为使用这种充满了艺术美的大碗小碗盛放食物,食物也会溢满梦幻的味道。店主是个好脾气的中年女子,她把多彩陶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地上,让我们挑选。我们母女轻声细气地讨论着,生怕嗓音一大,会把那些精致的陶碗震裂。每一只碗都掇富魅力地展现着自己的风格,或冷隽或柔婉,或朴拙或雅丽,或端庄或奔放;每一只沉默的碗,都在无声地叙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把这样的碗带回家,满屋喧喧嚣嚣的,都是听之不尽的故事。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此刻,取舍竟是如此困难。我们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如此反反复复,几经折腾,终于选定了。大碗、中碗、小碗,各挑了八个。沉甸甸的多彩陶碗,非常坠手。我提醒女儿:“这些碗,不能托运啊,只能手提。”她露出了“赴汤蹈火也心甘”的表情,说道:“没问题,我别的东西不买,就买这个。”又问:“妈妈,您为什么不买呀? ”我微笑不语。旅行经年,我早已过了看见奇珍异物就买的人生阶段了。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看过了,便算是拥有了。(11)女儿将多彩陶碗一层一层地用报纸包了,千山万水一路上呵护备至地提着返回伦敦,那种如履薄冰的小心,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好似手里提着的是一个初生的巨型婴儿。(12)返回伦敦不久,女 儿便呼朋唤友前来用餐。事后,在电话中告诉我,多彩陶碗把一桌朋友的眸子都照得晶晶发亮,大家击节叹赏。(13)女儿很起劲地侍弄着她的多彩陶碗,每逢周末,便烹煮各式各样的菜肴与碗进行搭配。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村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女儿发现,多彩陶碗用以盛放白白的大米饭或者是清澈的汤水,最能凸显它的美丽;如果放的是汁液浓稠的肉类,会玷污它的色彩,会糟蹋它的图案。(14)我心想:嘿,这不是本末倒置呜?原该是配角的碗碟,现在,不但喧宾夺主地成了饭桌上的焦点,而且,还主宰碗里乾坤哪!(15)过了一段日子,女儿竟然绝口不提多彩陶碗了。(16)问起时,她意兴阑珊地说:“在碗柜里搬出搬进,很麻烦;再说,沉甸甸的,清洗也不容易呀!”(17)多彩陶碗完完全全地失宠了。(18)对于处在见了“宝贝”就心喜必买阶段的旅者来说,这是必经的道路,也是必交的学费。(19)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而这些“昔日的宝贝” ,都是我千辛万苦地抱着,提着,跋山涉水地捎回来的! (本文有改动)1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女儿对陶碗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3分)A B.小心挑选,反复取舍C D.起劲地侍弄E2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1)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衬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2)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3第段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陶碗?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4分)4如何理解第(18)段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5分)(二)雨夜的灯光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我送送你们吧!”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1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3请分析选文第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第一个“寂静”:第二个“寂静”:4选文第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5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连城县2020年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课 时】第25课时【复习内容】找准角度,赏析语句【课标要求】在阅读的阶段目标中,要求79年级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纲要求】现代文精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理清思路、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查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复习目标】能赏析词语、句子的优美,体会句子运用的作用或者表达效果。【考点导学】语言赏析,就是让学生从语言的形式、内容、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赏析。形式包括词语的特色、句子的修辞、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内容就是指句子本身的意思和它隐藏的含义;作用是指这个句子对文章的中心、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作用一、 品味句子品味词语、句子,是阅读题中包容众多、覆盖宽泛且层次较高的题型,这种题型涉及的内容有理解词语在感情色彩,词语、句子的准确运用,词语的表达顺序,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等。要注意联系文章的中心、人物形象,作者的感情以及上下文来理解、赏析。具体方法:1.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体会生动传神的动词、形容词等的表达作用。答题表述为:用词生动传神,形象具体地写出事物的某种特点或突出人物的某种情感。2.从分析修辞的角度,赏析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通过揣摩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词语所表达的内容和作用。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句子运用了人物哪方面的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表达人物或作者的感情。4.还可从写景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来赏析,如通过人的不同感官: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来体会表达作用。5.结合文章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来赏析。6.从词的语境义来赏析,可以结合语境分析词语或句子的深层含义来体会表达作用。7.从词的感情色彩来赏析,通过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理解体会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二、句子的内涵是指句子的深层含义,是指有些句子,除了能够表达出字面所具有的意义之外,还可以有深层的含义。阅读时,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揣摩:1.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一篇文章是作者在特定的背景下写出来的。因此,联系特定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是一个重要的方法。2.结合具体语境去品味。理解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文章的内容。因为句子中的深层含义,往往和这个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内容(即具体的语言环境)有关。因此,只有联系这个句子的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3.抓住写作手法去体会。作者在写作中,往往会借助一些特定的写作手法,或者是某种修辞,或者是某种表现手法,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从而达到耐人寻味的目的。因此,阅读时要抓住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分析它在表达上的作用,从中领悟出句子的深层含义。4.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文章中心来理解。【目标测评】 【2020 海南】(一)那年花开 钱海燕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 ”我吞吞吐吐地说。“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11)“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12)“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13)“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14)“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15)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16)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选自中学生阅读2020年第2期有删改)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2分)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3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2分)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2020 泉州】 (二)纪念 张惠雯一个人如果曾有个非人类的朋友,如果他曾在某个瞬间真诚而平等地注视他那朋友的眼睛,他就会经由这双眼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的灵魂,走到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中去。这样的人是幸运的。给予我此种幸运的是点点,它是一条斑点狗,在我家生活了十四年。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平常的十四年,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四年,我从二十二岁走到三十六岁。在这段时光里,如果每次还乡在记忆里最终剩下了一些画面,那么几乎每个画面里都留有点点的影迹。很难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它是条极有灵性的忠犬,理解人、信赖人,它是我的朋友,一个忠诚、温厚、沉默的朋友。它表达爱的方式是忠诚地守在你身边,离你近一点、更近一点,直至偎依着你。它和你一起散步,总是走在你旁边,即使因为什么新奇事物稍微跑到前面几步,它也会立即意识到,然后停下来回头凝望着你-它是在等着你。有时候,你到家附近的小店去买东西,出门时并没有带着它,但很快你会发现它来找你了,找到你,就欢喜地和你一起回家。前一个冬天,我有种莫名的忧虑。有一次,我和母亲打电话,我说,北方的冬天寒冷,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它就能多活一年,那么我下次回家时也许还能见到它。母亲叫我不要担心。过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家里显得格外荒凉,似乎人都出去了。于是,我想到点点,我想至少它应该在家。我到它住的杂物储藏间里找它,里面铺着干草,仿佛废弃已久,我里里外外地喊它、寻找它,突然,我想到,难道它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梦太不祥,我不愿对别人提起。两三天后,我给家里打电话,问起点点,我母亲说它正在外面卧着晒太阳呢。后来,每次打电话问起它,母亲都说它很好。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不过,这次它显得更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这是个温暖的梦,但醒来的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她告诉了我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做那个不祥的梦之后不久就去世了。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友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聚的日期,姐姐们都带着孩子回来了,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之前的三天它已经滴水不进,它一直待在它那间小屋里,卧在母亲冬天特地给它铺的厚毯子上。三天里,它再也没能站起来,姐姐试图喂它一些葡萄糖水,但它无法下咽。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撑到了那个星期天的中午,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当时,大家聚在它的小屋里,它来回地看着他们中的每一个。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它就这样呼出最后一口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后来,大家就在后面的小菜园里埋葬了它。它死时有众人的陪伴,而不是在某个寒冷的夜里孤独地离开,它也没有长期瘫痪而后痛苦而屈辱地离开,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我不相信人或动物死后仍有灵魂,但我相信它们活着时有灵魂,这灵魂就是一颗心灵能走进另一颗心灵的桥,就是我从它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令我感动的东西。尽管如此,我想当我再回到家,我还是会去埋葬它的地方陪伴它一会儿,就像它过去无数个时候曾静静地陪伴我。那时,我们两个顺着门前那条南北大街来回地走着,常常是在夏日的晚风中,或是冬日上午温暖的阳光里。有时,我骑着自行车,它跟在旁边。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两年前最后一次回家,点点的两条后腿骨质老化,它有时高兴地站起来想朝我走来,却会突然摔一跤。我最喜欢带它去父母在房后开辟的那个小菜园里,站在石榴树或柿子树下,吹着风,就那么安静地站一会儿,我感到我们同样在体会着世间的某种美好,那种温暖的欣欣的生意,感受着极其祥和的相伴的快乐我们的亲戚、朋友都说点点是有福气的狗,这无非是指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食物和一个栖身之所。可是,和它给予我们的信任、爱,和它带给我们的快乐相比,我们给它的多么微不足道!作为它的朋友,我的心此时充满悲伤和愧疚。在来美国以后的这几年里,我难得陪陪它。即使在短暂的回国假期里,我也要抽空去旅游,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加之在家时亲友应酬频繁,我每天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竟忽略了这位老去的、忠诚的朋友。如今,一切补偿都已不可能。它的死令我意识到我已经太久没有回家了,它也提醒我,当一个人还能够给予爱的时候就尽力给予爱,不要寄望于不可知的未来。点点是一条被我们人类视为卑微的狗,但它却让我体会到仁慈、悲悯的更博大的意义。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浪费在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务中了,但最后发现真正赋予这生命温度的却是那些短暂的美好、瞬间的感动,在记忆里,这瞬间成为了永恒。人生就像一个旅途,失去了这位挚爱的朋友,我擦干眼泪后仍得继续前行。而除了更加尊重、善待其他生命,我想不出更好的、纪念它的方式。1.根据提示梳理情节。(6分)“描述”点点_又梦点点_愧念点点2.如果不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应该用文中哪个词语来描述,为什么?(3分)3.品析语言。(9分)(1)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加点词角度)(3分)(2)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从动作描写角度)(3分)(3)“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中“落泪”、“流泪”、“泣不成声”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4.第段为什么要用倒叙的记叙顺序?(4分)5.下面这段文字是2020年散文随笔选粹给本文的推荐语。请结合全文,谈谈有哪些“更多的隐秘情感”。(答出两点即可)(4分)“这条陪伴她(作者)十多年的狗,既是她的朋友,也是她的镜子。也是在对它的回忆中,作者品味到更多的隐秘情感。”连城县2020年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课 时】第26课时【授课时间】【复习内容】分析描写,评价人物【考纲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复习目标】1感知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结合文章内容,对人物作了评价。【考点导学】1把握人物形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把握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时代背景是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可以反映或折射出人物的思想性格。(2)抓住描写人物的方法,如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思想。(3)理清情节发展,把握人物活动。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让人物随情节的发展而展现其性格、思想。(4)重视对环境描写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之一,是烘托人物心情,或衬托人物的。所以,分析环境描写,也有利于我们分析人物性格。2评价人物评价人物形象要注意作者塑造人物的感情倾向,明确文中人物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正面人物一般用褒义词来评价,反面人物一般用贬义词作评价。3揣摩人物心理结合语境、内容或自己的理解,为文中人物补写心理活动。主要题型:1.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3.文中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4.文中xx有哪些优秀品质?5.xxx在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