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训练之 古文阅读 北京实验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09830933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之 古文阅读 北京实验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之 古文阅读 北京实验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之 古文阅读 北京实验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之 古文阅读 北京实验版 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专题训练之古文阅读(一)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草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_,_;_,_。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 本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宋代文学家_。2. 把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3.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环滁皆山也 四面竹树环合B. 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C.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D.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逆旅主人4.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往来而不绝者 绝巘多生怪柏B.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C.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D. 峰回路转 山回路转不见君5.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C. 野草发而幽香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 饮少辄醉 造饮辄尽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_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_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杂然:_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颓然:_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答:_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答:_8. 阅读理解。(1)第一段写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引出人和事。其中描写琅琊山的是_,描写酿泉的是_,描写醉翁亭的是_。点明主要人物、事件和“醉翁”由来的句子是_,_,_,_。交代全文核心命意的句子是_,_。将“醉”与“乐”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2)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其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_,_,_,_。(3)第三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依次写了_、_、_、_。(4)第四段日暮醉归,从_写到_,进而写到_,并用_点明全文主旨。9.“醉”字和“乐”字在文章中多次出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请概括说出本文中的三种“乐”,并作简要分析。答:_10.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答:_11.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解释其现代常用义,并各造一个句子。答:_答案:1. 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 2. 略 3. A 4. D 5. D6. 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杂然:错杂的样子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7.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而快乐。8.(1)望之蔚然而深秀;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高,故自号醉翁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野草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3)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4)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太守之乐其乐9. 一是“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二是“宴酣之乐”,就地取材,非丝非竹,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以游人之乐为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10. 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11.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造句略(二)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对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雾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_,_,_,_;_,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 本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宋代文学家_。2. 把文中空缺的句子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3.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 百废具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 朝晖夕阴 朝而往,暮而归4.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心旷神怡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 去国怀乡 曾不吝情去留C.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D. 锦鳞游泳 呷浪之鳞5.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B. 把酒临风 临池而渔C. 登斯楼也 斯是陋室D. 微斯人,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6.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前人之述备矣 右备容臭B. 冬春之时 春和景明C. 阴风怒号 八月秋高风怒号D.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或异二者之为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制:_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雾冥冥,虎啸猿啼。曜:_ 潜:_ 薄:_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翔:_ 集:_ 汀:_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_8. 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_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答:_9. 阅读理解。(1)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_,_的豁达胸怀和_,_的政治抱负。(2)文中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_,_。_,_,_,_,_;_,_。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_,_;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喜”的句子是_,_。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3)本文第一段的“_,_”与第五段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遥相呼应;第二段描述了岳阳楼之大观后,用_,_,_,_,_,_引出览物而悲和喜的描述;接着议论抒情,在与古仁人之心的类比中卒章显志。10. 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字各指什么内容?答:_11. 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答:_12. 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任选两个造句。答:_、_、_、_、_。造句:_答案:1. 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2. 略 3. D 4. C 5. C 6. A7. 制:规模 曜:光辉;潜:隐没;薄:迫近 翔:飞翔;集:鸟儿停息在树上 微:没有8.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在江湖中为民就为君主担忧; 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9.(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对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0. 前者指迁客骚人因不同景物引发的“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情,后者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11. 略12.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造句略(三)隆中对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 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由是先主遂诣亮( )(2)欲信大义于天下( )(3)然操遂能克绍( )(4)抑亦人谋也( )(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6)南抚夷越( )(7)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于秦川( )2. 翻译下列句子:(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译文:(2)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译文:(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3. 在文中,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目标是“ ”,最终目标是“ ”,他主张在内政上应遵循的方针是“ ”,在外交上的方针是“ ”;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 ”,另一路是“ ”。4. 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说明他是个什么人?5. 诸葛亮认为应用什么策略对待曹操?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6. 文段中诸葛亮提出了怎样的策略?提出该策略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1)到,往 (2)通伸,伸张 (3)战胜 (4)而且 (5)兴旺富裕(6)安抚 (7)亲自2. 略3. 跨有荆益;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内修政理;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 是个求贤若渴、诚恳虚心的人。5. 此诚不可与争锋;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6. 策略:联合孙权、西取益州、荆州作为根据地、内修政理;目的:帮助刘备成就霸业,兴复汉室。(四)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天。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_,_,_。1. 将文中空白处补充完整。2. 对“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我生来爱好文学,思想非常深刻。B. 我生来喜好写文章,思想深刻到了极点。C. 我生来喜好写文章,思考文章的写法到了极为深刻的程度。D. 我生来爱好文学,思慕文学到了极为深刻的程度。3. 文章开头借对_与_关系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_。4. 对于如何养气,作者举了两位著名人物为例。一位是孟子,一位是司马迁,二人在养气为文方面有何不同?答案:1.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2. C3. 为文;养气;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4. 孟子通过内在修养,司马迁通过外在阅历达到养气的目的。(五)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 解释下列名中加点的词。(1)死,亦我所恶(2)故患有所不辟也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所欲有甚于生者”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C. 贫者语于富者 D.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3.“舍生取义”者在中国历史上一贯受人崇敬,请举出一位因“舍生取义”而你崇敬的英雄人物,并写出他的一句曾深刻影响你的名言。4. 结合实例谈谈你对“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理解。答案:1.(1)痛恨,厌恶 (2)祸患,灾难2.D3. 例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略(例子不限,只要能证明“贤者能勿丧耳”即可)(六)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 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_史书。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 肉食着鄙 不以臣卑鄙C. 衣食所安 安能求其千里也D. 彼竭我盈,故克之 即克,公问其故3.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必以信 小信未孚B.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C. 遂逐齐师 故逐之D. 既克 彼疲我盈,故克之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惠:_ 徧:_ 从:_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_ 加:_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属:_ 从:_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辙:_ 靡:_5. 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答:_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答:_答案:1.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2. B 3. A4. 惠:恩惠;徧:通“遍”,普遍;从:听从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夸 属:类;从:跟随 辙:车辙;靡:倒下5.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按实情处理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起(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嫉妒,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1. 解释下句加点字词。百废具兴( ) 增其旧制( ) 属予作文以记之( )滕子京负大才( ) 为众嫉妒( ) 正患无隙以规之( )( )2. 联系甲文,可知滕子京的身份本也是 ,从乙段中“ ”一句可得到证实。3. 从乙段中可知,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是“ ”, 滕子京的个性特点是“ ”画线的(A)句表明了范仲淹希望与滕子京互勉的 ,而(B)句则表达了与对方互勉的 。答案:1. 通俱,全,皆;规模;通嘱,嘱咐;以自负;被;担心;劝。2. 迁客;自庆阳帅谪巴陵。3. 友善;爱其才;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旷达胸襟;政治抱负(一)甲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则何时而乐耶 微斯人,吾谁与归2.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十日,扁鹊复见C. 不以物喜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D. 宴酣之乐而乐亦无穷也3. 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4.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和 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5. 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仲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二)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节选)乙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节选)丙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这年春天,空中落下麦子于岐山之南,占卜后以为是丰年之兆。)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苏轼喜雨亭记节选)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不以物喜( ) 伛偻提携( )既而弥月不雨( ) 越三月,乙卯乃雨( )2. 下面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往来而不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 临溪而渔 执策而临之C. 行者休于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泉香而酒洌 杂然而前陈者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忧者以喜,病者以愈。4. 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 为主,乙文以 为主。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思想。这和丙文中“ , ”的描写是相通的。5. 三文所写足见作者“古仁人之心”,你对这种“古仁人之心”赞赏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一)1. 好处 停止 (既然)这样,那么 没有2. D3. 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议论4. 忧;醉和乐5. 略(二)1. 因为 驼背 满,整 经过,过了2. A3.(1)(2)略 (3)担忧的人因为它高兴,患病的人因为它痊愈。4. 议论;记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民同乐;忧者以喜,病者以愈 。5.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