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论语八则》教案 鄂教版(通用)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09638144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论语八则》教案 鄂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论语八则》教案 鄂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论语八则》教案 鄂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则 一、三维目标:1. 了解孔子及论语等有关的语文知识。2. 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获得独到的感受。3. 掌握“说”“知”“诲”“女”“为”“罔”“殆”“敏”等实词的意义。4. 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5. 背诵课文。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二、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三、课前准备:1.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2.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四、 教学过程: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八则。(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还特别强调“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并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他还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要有个限度。他的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但客观上还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开创的私人学堂,弟子达三千人。各阶层的人都可以到他那里学习。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情况。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教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经验。注意“因材施教”,主张学习知识要“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孔子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其中除乐经失传外,其他“五经”一直流传到现在。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这部书是他的弟子和孔门后学辑录的,是我国古代一部有名的儒家经典。孔子的思想,从汉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二)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一种是对话体,一种是叙事体,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语中。(三)字词讲解:1. 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2. 文言虚词而:顺接连词 a. 温故而知新b. 敏而好学c. 学而时习之d. 择其善者而从之转折连词 a. 人不知而不愠b. 学而不厌c. 思而不学则殆3. 实词(1)古代的单音节词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只要加一个字就行,如:(学、复、实)习朋(友)(喜)悦(快)乐思(考)学(习)(聪)敏敏(捷)(教)诲厌(倦)(疲)倦(选)择知(道)(爱)好(2)同一个意思而古今所用的字不相同。如:人不知(了解)愠(怨恨)君子(正直的人,有修养的人)故(旧的,从前的)善(好)何(什么)(3)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识”通“志”(记住)“知”通“智”(智慧)(4)名言警句:a. 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b.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c. 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四)内容讲解课文选自论语。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课文所选8则,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一些看法。在一、三、五、六、七、八则中还讲到思想品德修养的问题。下面具体分析八则语录的意思。第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还讲到个人修养的问题,表现了孔子对于学习实践、学习需结友、学习与自我修养密不可分的深刻见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释为“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这类字眼要活解。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第二则主要讲学习方法,既阐述了新旧知识衔接迁移的观点,又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第三则讲学习态度问题,当然也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态度谦虚、诚恳、老实。切不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收到效果。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孔子强调要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是“借鉴”的意思。第六则也是讲学习态度。这里孔子借回答子贡的问题,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敏好学,勇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表现了孔子对机敏努力、勤学好问风范的推崇。第七则是孔子的自述。“默而识之”讲的是学习方法,“识”,记住,强调要把学过的知识牢记在心里,不断积累。“学而不厌”讲的是学习态度,“厌”,同“餍”,满足的意思,提倡的是“学无止境”的境界。“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育学生。孔子一生都是这样做的,却说“哪一样我能做到呢?”显然,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词。第八则也是讲的学习态度。孔子提倡,学习别人时要有所选择,不但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且能剔除别人的短处,强调了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重要性。总之,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五)对下列特殊句式或固定短语的理解,同学们应注意发现规律总结规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简析:“不亦乎”是文言文中一种表反问的习惯句式。语气委婉,实际上是用反问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是“不是吗”,“岂不是吗”。其中“亦”字的含义较虚,一般不必译出。(2)可以为师矣。简析:这里的“可以”是两个词,“可”和“以”。可,可以,助动词;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为,做,当。全句直译就是“可以让这种人做老师了”。(3)何有于我哉。简析:这是个特殊语序的句子。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有”的宾语,前置。“何有”即“有何”。“于”,介词,对于。“于我”这个介宾短语应是动词“有”的状语,因为宾语“何”提到动词谓语“有”前,所以“于我”“置于”“有”之后作补语。“何有于我哉”,即“于我有何哉”。直译是“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呢”。“哪一样我能有呢”是意译。意译语气委婉些,能表达出孔子的身份。(六)译文:略(七)特色赏析论语主要记言,是语录体散文。所选八则基本体现了论语的艺术风格:言简而意深,循循善诱而富有哲理。虽然每则字数不多,仅三言两语,但是,由于语言凝练,思想深刻,目前,已有一些语句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成语,至今仍活跃在人民的语言中。如“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另一些名句,在人们不断引用的过程中又被简化、紧缩,形成了成语、典故,如“温故知新”“择善而从”。字里行间,使人感受到孔子平易谦和、循循善诱、为人师表的长者之风和他能谦和平易、循循善诱、充满睿智的学者形象。1. 给加点的字注音。论( )语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诲女知之乎( )是知( )也罔( )殆( )而内自省( )也默而识之( )何有于我哉( )2. 解释加点的词。(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温故而知新( )(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见贤思齐焉,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 )(7)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3.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诲女知之乎?C.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E. 思而不学则殆。4. 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5. 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异义。6. 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_。(2)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3)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_。7. 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 略 2. 略(参见课文注释)3. E4. 识“之”,代词,代学过的知识。谓“之”,代词,他,指孔文子。从“之”,音节助词,无实义。知“之”,代词,代所教给的知识或是道理。可以,以,让。何以,凭。是以,因此。 5. (1)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2)古义,好的地方。今义,善良的人。(3)古义,可以让。今义,可能,能够。(4)古义,满足。今义,讨厌,厌烦。 6.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