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永川中学初2020级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马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09596483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重庆永川中学初2020级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马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重庆永川中学初2020级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马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重庆永川中学初2020级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马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 教学目标: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4、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重难点:1、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引出课题(幻灯片展示)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它能给你怎样的启示。二、学生根据自习预习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学生明确,教师补充: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这篇马说大约作于795800年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被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三、教师简介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题。”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联系比对爱莲说四、检查预习,读准字音(幻灯片展示)重点讲解“食”“见”“石”的读音一字两读,在古文中经常会遇到。这是由于一字代表不同的词,故音读随之而异。如“食”字,当“吃”或“吃的东西”讲,念sh ,而用为使动,词义变为“喂养”(这一意义后来造一个“饲”字表示),就改念s了。因此,本文中“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念sh ,而“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改念s。又如“见”,当“看见”“拜见”讲,念jin,当“出现”讲,就念xin了。如本文“才美不外见”。这是因为上古没有“现”字,凡“出现”的意义都写作“见”。韩愈是唐代人,有时会沿袭周秦两汉时人的用字习惯。“石”字在古代不论用为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还是用为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都念sh,与“石头”的“石”读音一样。而现代作为容量单位,念dn,字又写作“担”。五、朗读课文,划出节奏1、播放视频朗读。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指导同学们注意在读的过程中的节奏,以及应该重读的地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五、翻译课文(详见PPT)1、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提出质疑,再指名翻译。2、梳理翻译的过程中抓重点词语,要求学生做好笔记。3、归纳几种文言现象。第 二 课 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二、层层推理,体会作者的论证思路(1)教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读课文理解文意,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出观点,看哪小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准确?(巡视备问)。(大屏幕显示)明确:作者在课文第一段首先提出论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提出自己观点:因“伯乐不常有”,“虽有名马”却“不以千里称也”是不可避免的。(即“千里马”常被埋没。)(2)教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说说论题中“伯乐”与“千里马”是什么关系?明确:“伯乐”决定着“千里马”的命运,“千里马”依靠“伯乐”生存。(3)教师引语及提问:明白了论题中两者的关系,也找到了作者的观点,同学们继续以同桌为小组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明确:作者举例论述了“千里马”被埋没。作者认为,“千里马”没能表现出日行千里的才能,原因在于“食马者”不知马,因为他只用对待普通马的方式喂养千里马,千里马因“食不饱,力不足”,才能才被埋没。由此可知,“食马者”平庸浅薄。流露出作者的谴责之意。(4)教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明白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现在,我们把第三段齐读一遍,想一想,作者又作了怎样的论述?明确:作者在这一段还是继续写了“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而且还刻画了一个特写镜头“食马者”“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更进一步地指出:“千里马”被埋没是由“食马者”的不知马造成的。在这个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食马者”的不知马简直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步,他不只平庸浅薄,还狂妄无耻!作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发出质问:“其真无马邪?”同时还作了肯定的回答:“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不知马”的强烈愤慨。(5)教师引语及提问:第二、三段都是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由“食马者”“不知马”造成的,这些内容是否重复了?明确:没有。第二段是从千里马的角度论述的,而第三段是从“食马者”的角度论述的。(6)教师引语及提问:谁能说说课文的思路是怎样的?明确:先提出观点,“千里马”常“不以千里称也”,指出其命运的悲哀;接着从从千里马的角度论述的“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由“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最后,又从“食马者”的角度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同时,斥责了食马者的愚妄,并以“其真不知马也”归结全文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不知马”的强烈愤慨。4学生齐读四、综合理解讨论理解下列问题:1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是否只是就“马”说“马”?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伯乐相马故事中的人和物吗?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明确:文章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现象,揭露了埋没人才的社会现状。2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抓住三段文字最后一个收尾字“也”,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情感。明确: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摧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思想。、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这种写法赋所托之物以某种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以千里马喻贤才,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类似的文章我们还学过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曲折、深沉、储蓄,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三、学习迁移师: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位古人? A韩愈怀才不遇写文学B苏秦悬梁刺股发愤 C韩信 另寻明主创大业D.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四:作业:1、读马说有感2、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3、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板书设计: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无限痛惜) 食马者无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谴责) 天下无马其真不知马也(深刻嘲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