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第二课时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9571934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诫子书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诫子书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诫子书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诫子书第二课时教案【篇一:诫子书教学设计】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教学方法:阅读法,学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 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夫: 澹泊:: 淫慢: 险躁:穷庐: 夫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 以养德,非 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 无以 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 励精,险躁 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 去,遂成 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3、全班齐读课文。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温馨提示: 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 “以 ”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四、品读课文,领会深意。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明确: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 “静 ”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明确: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 “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4、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明确: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六、课堂小结: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我们大家行走一生。让我们一起背诵全文。七、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八、板书设计:诫子书诸葛亮宁静致远澹泊明志诫子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哈尔滨市第三十七中学韩桂梅【篇二:七年级语文诫子书教学设计 (2)】【教材及学情分析:】诫子书是鲁教版初四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作品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54 岁临终前写给 8 岁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高风亮节。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可以说诫子书是一篇勉学劝善的优秀之作。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这篇家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诫子书的深刻内容,对学生进行治学、做人和修养方面的教育,升华他们的灵魂和良知,启迪他们的思维。这篇文言文虽短短 86 个字,却道出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怎么讲好这篇短短的文言文呢?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所以我决定一改以往的传统讲法,从引导学生熟练的诵读课文入手,要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疏通课文和理解文意;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共同解决;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四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有一定水平,因此对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可适当加宽加深。【教学目标】1 知 识 和 能 力: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 过 程 和 方 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 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 有胆识的人。【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 理解主旨 :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方法】 提问法 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然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 诸葛亮。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 出师表、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二)出示教学目标:(三) 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一共有七步: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2)注意词句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要 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有在自己读的过程中觉得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4、找学生个别朗读,要求读准音,把握好朗读节奏。其余学生认真听,作出点评。屏幕出示一些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字的读音和节奏5、学生齐读全文。(说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通过范读、自由阅读、速读、指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指导熟读,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根据学生初步阅读形成的印象,自主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6、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串释课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译,能译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难可与同学们交流探讨,然后找同学来说,教师注意指正错误或强调重点难点句的翻译。教师要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 bcd 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 a 的简洁精警),如: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 _ 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_ c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_d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_ _7、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让学生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两方面进行论述的?同学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个问题,要从原文中找依据。提示板书:提出论点 -治学正(静) -修身反(躁) 两方面论证。(说明:弄清楚了中心论点和论证内容也就基本疏通了课文,而这一切都是学生依据课文讨论、探究的结果。设计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教师已经列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贴文本,思考并组织运用语言来回答的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和讨论探究相结合。)(四)精读品味1、文本作者抓住一个 “静 ”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说明:这一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好这个问题,才能充分了解诸葛亮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对后辈的劝勉之意。通过疑难共解、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锻炼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明确; a、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b、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2、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 “静”字。 “俭以养德 ”与 “静”是否关系?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说明: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这一问题的设计在于指导学生在分析问题中有所感悟,加深学生对感悟对象的深刻认识。也从诸葛亮的教诲中汲取力量,砥砺意志。这不仅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更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内化。学生应该反复在品读这四句名言中去感悟、去发现。)3、朗读,积累词句: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说明: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是要求学生在上一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课文中有所领悟,有所借鉴,在品德培养、学业立志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启发学生谈论的角度不要拘泥,最好结合自身的特点,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说出深度。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谈收获,谈心得,谈所悟,谈感慨,谈反思,要学会思考,学会自省。)(五)内容回顾,课堂小结。这个环节我采取让学生谈收获的形式来进行。学生可以从写作特点上也可以从思想内容上来谈。(1)学习精辟严密的论证。(2)从总结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中感受诸葛亮的高洁的人格魅力。(六)拓展延伸提供给学生关于修身、惜时、立志等古今名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熟读。警句推荐: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 ;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七)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2、整理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诗词。附:板书设计诫子书治学中心论点 - 静 躁 (危害性)静以修身 (正) (反)俭以养德 修身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 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 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4、 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教学方法:点拨法、诵读赏析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进入 “名人榜 ” “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 ?智绝千古 ?,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 ?专待春雷惊梦回,一 声长啸安天下 ?,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 ?古今第一贤相 ?。”他是谁?进入 “名人知多少 ”诸葛亮,字孔明,汉末琅琊都人。三国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与诸葛亮有关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空城计等歌颂诸葛亮的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 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诫子书是诸葛亮 54 岁时写给他 8 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二、 进行新课(一) 进入 “诵读堂 ”1、 一生范读课文2、 生配乐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及词句停顿3、 一生配乐背诵课文4、 生配乐齐背诵(二) 进入 “知识屋 ”1、 自主学习: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有疑问的圈画出来2、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3、 师点拨,抽背重点字、词、句释义重点词: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淫慢、治性、险躁、穷庐重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三)进入 “赏析阁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2、诸葛亮是如何劝诫儿子的?? 提出中心论点 , 接着从治学和修身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提出要惜时,贡献社会(静以修身,俭以养德)4、 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哪些名人名言?*澹泊篇奢者狼藉俭者安 ,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立志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惜时篇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三、 拓展延伸进入 “拓展轩 ”阅读诸葛亮的诫外甥书,从中找出你认为有警示作用的句子写下来并翻译诫外甥书四、 小结、布置作业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赏析,你有哪些收获?作业:找出诫外甥书中对你启发最大的句子,写写你对它的理解。五、 板书设计诫子书诸葛亮澹泊 立志 惜时诫子书教学设计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当然这是主观意见,还有待同仁智者商榷。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 理解主旨 :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三、教法、学法设想: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 “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 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作业设置结合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爱国情。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 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二)初读,读熟课文: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2)注意词句停顿。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示例:非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7、学生自由散读。(三)精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1)难点预见:a、词语: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以明志 以致远 ;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b、句子: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2)处理措施: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 “以 ”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 a 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 简洁精警)以 b 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篇三:诫子书教学设计】课题: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俭以养德 ”与 “静 ”的关系。教法、学法设想:、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讨论。、置换法。针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一)二、初读课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停顿、集体朗读课文。三、疏通文意、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师强调重点词、生译全文。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优美。(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四、研读赏析课文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静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对比鲜明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 “静”字。 “俭以养德 ”与“静 ”有何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 ”是建立在 “静”的基础上的美德。五、背诵积累。学生背诵课文。提醒学生:注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注意句间停顿,开始时,要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六、谈感受,说启发。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如,()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岁的时候就发出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布置作业、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背默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