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五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9454642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五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本课内容,阅读相关课外知识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2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导入新课:1、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孔子)。2、 放幻灯片。讲述: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三十岁时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54岁时因鲁君不听相劝,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鼓吹恢复西周的制度。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14年后回到鲁国,专门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和传播工作,五年后逝世。 培养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一、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学生讨论):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什么? (主张恢复西周的奴隶制度,提出“仁”的学说。) (讲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最高的道德准则什么是“仁”?包含一切美德“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苦役和任意刑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主而主人,己欲达而达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苛政猛于虎”(相关知识联系)语文教学“论语十则”(学生阅读)1、44页“文献资料栏”孔子的三段话,“动脑筋”: 孔子这三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他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小结)归纳孔子的主要思想文化成就。结合语文课文论语,启发学生用论语中心语句来反映孔子的主要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2、 指导学生读47页“自由阅读卡”,讨论回答: “曲阜三孔中,哪一项是纪念孔子用的?哪一项是孔氏家族的墓地?哪一项是专门给孔子后代居住的房屋?这说明孔子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孔庙,孔林,孔府,他在我国古代备受尊崇。)(小结) 后来,孔子的学法成为封建文化的传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在今天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能看到规模宏大的孔府,孔庙,孔林。(知识应用):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为什么? (论语、春秋、诗经)(小知识):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你认为怎样评价孔子才合理? (他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反对苛政、兴办教育,具有进步作用。但是,他主张恢复旧制度、轻视耕田种菜,显然是错误的。)导入下一问题:过渡设问:除了孔子之外,当时还有哪些思想家呢? 拿出词典,查阅“三教九流”的含义。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二、思想家老子:1、播放幻灯片,老子(简介)老子生平: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创始人2、(阅读讨论)P45,动脑筋 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短暂,柔可以克刚。这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有用? (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经过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3、 请你举例说明上面几种现象。(最好能联系自身经历过的事情来说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归纳):老子的辨证思想对立与变化的观点。思想: 1、“道”万物的本原,宇宙的最高准则 “无”无为而治,反对法治和礼治 2、朴素的辩证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三、百家争鸣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姓名时期著作主 要 思 想孔子春秋晚期春秋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谦虚好学老子春秋晚期道德经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孟子战国孟子反对一切战争,用“仁政”治国,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荀子战国荀子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庄子战国庄子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战国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2、(阅读思考回答)战国时期有哪几家著名的学派?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春秋晚期开创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是谁? (孔子)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两个?(孟子、荀子) 其中哪一个主张保护环境?(孟子)(小结)孟子的生平: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曾游历数国,阐述其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春秋晚期开创道家学派的思想家是谁?(老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是哪一个?(庄子)其中哪一个的主张与荀子相反?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小调查):你读过庄子这本书么,你能给大家讲述其中的寓言故事么? 朝三暮四、庖丁解牛、望洋兴叹、吐故纳新、贻笑大方、邯郸学步战国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是谁?(韩非)这时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一个?(秦)秦国国君为什么最赏识韩非的主张?(秦国想要灭掉其他六国,必须通过改革、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来增强力量。)简介韩非子和李斯的故事 韩非子是战国后期韩国人,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他写了孤愤等文章,集为韩非子一书,这些文章为秦王嬴政读到,极为赞赏。当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时,李斯妒忌其才能,加以陷害,韩非逼迫服毒自杀。 韩非子的思想: 1、历史是不断进步的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只有实行严刑重罚,统治才能巩固 (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春秋晚期的“兵家鼻祖”是谁?(孙武)战国时期反对空谈主义的军事家是谁?(孙膑)其中与成语“围魏救赵”有直接关系的是谁?(孙膑)你能给大家介绍孙子兵法中有哪些著名的观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十击一,以众击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不战而屈人之兵”3、组织学生按46页“活动与探究1”: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关于事物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转化的观点;墨子的“兼爱、非攻”;孟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主张;韩非的法制思想等)4、 本课小结: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背景):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农具的作用)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而贯穿整个时代的是奴隶制度的没落和消亡,新兴的地主阶级异军突起,封建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日趋繁荣。大的社会变革促使那些有识之士去深入思考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政治主张。当历史的车轮由滚滚前进的时候,科学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思想、军事、科技、文字各个领域英才辈出(迁移应用): 1、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法?为什么?2、哪家的学法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3、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一校之长,一班之长,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学校、班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概念。相关学科的联系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引出下一项内容,使学生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学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导入部分已有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背景的分析,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中“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并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善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以图表形式(内容含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孔子与百家争鸣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儒、道、法三家的思想特征由教师指导(以探讨方式提出参考意见,不作最后结论)、学生参与(允许提出不同意见),从两方面进行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