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2 苏武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9323576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2 苏武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2 苏武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2 苏武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苏武传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鉴赏:首联着笔就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他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魂销”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非常情态。这句是苏武生前事迹的一个特写镜头。接着写苏武庙中的建筑与古树本是无知物,它们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颔联是用逆挽法来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从广阔的空间角度来写苏武留胡时内心与外在动态、环境。颈联两句是从相隔遥迢的时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幻。苏武出使是汉武帝为之赐节饯行,他自己那时也正在壮年,可是归汉之“回日”,汉室江山虽然依旧,然而人事却迥然有异于前了,这里面包含了极其深沉的感情。尾联是说苏武归汉后,倍加怀念汉武帝,因为派他出使的汉武帝已寝居茂陵作古,不能亲眼见他完节归来,表彰其爱国赤心。这样就使他更加为岁月的流逝而伤叹。1注音厩监(ji)姊妹(z)弓弩(n) 地窖(jio)仓廪(ln) 车辇(nin)啮雪(ni) 喟然(ku) 2写对字形 写法归纳(1)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苏武留胡19年,经历坎坷曲折,汉与匈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者抓住苏武经历中的关键之处,运用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使苏武这个人物跃然纸上。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2)对比手法的运用。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3)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苏武的语言也具有典型意义。如卫律逼降时,说:“副有罪,当相坐。”苏武斥责说:“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使卫律哑口无言,只得无耻地“举剑拟之”,但苏武岿然不动。又如,李陵劝降,苏武仍然不为其情所动,表示“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表现出至死不屈的品德。写法精讲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微写作训练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读性。请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个熟悉的场景,刻画一个人物的形象。_答案:(示例)老人在安静的环境里琢磨着他的手艺。拿起一块木料,先是顺着纹理仔仔细细地端详,用指腹摩挲着纹路,然后刨木。桶身处宽长,桶沿窄短,疏密有致。上墨线时,老人的手一下一下有规律地摆动,一道黑色渐渐成型,不用尺量,那定是精准的。可谓“超乎技而近乎道”。在满地盛开的刨花与原木清香中,老人指点着自己的江山。如梨园戏骨,一个转身便做到了极致。老人手中的箍桶,不是商品,而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艺术品。课内素材 两千年前,他在北海边上,杖节牧羊,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苏武,其英名永载史册。延伸阅读遥想苏武在匈奴凌厉的风,从遥远的后方吹向遥远的前方,从未停歇。随风飘摇的草叶,青了又绿,绿了又黄,在一遍遍的轮回中承受着沉浮。使命犹存乎?这又是第几个年头了呢?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倚着一块饱经风雨的石头,凝视一望无垠的草原,在心里轻轻地问。苍苍茫茫,在这荒无人烟的塞外,没有人回答,也没有人能回答。只有他手中紧握着的节杖上,那没了旄牛尾的丝绦,随风摇曳,似在轻声应和着:很多年了,已经很多年了啊这个名叫苏武的孤独者,从前拥有锦缎织就的坐席,也拥有舒适温暖的家。但是,在许多年前的一个日子里,至高无上的大汉天子选择了他,持旌节奔赴屡起战火的荒蛮之地寻找可能的和平。于是,当年的中郎将苏武毅然上路了,以正使身份出使匈奴,去做一件天子期待,有利社稷,造福百姓,泽被四方的事情。出发的那天,送行的场面真是盛况空前。长安城内,十里长街鼓乐喧天,大汉天子执手相送这是多么大的恩宠!百官把酒相贺,亲朋吟诗唱和这是多么高的荣誉!百姓自发相送,妇孺含泪祈祷和平这是多么神圣的使命!认识的、不认识的送行者,溢于言表的期盼、艳羡或嫉妒,犹如长安街官道上新铺的黄土,一一掠过他的眼帘。车里,他静静地坐着,任凭车身颠簸摇晃,任凭思绪随风飞扬,却依稀看到了阳关之外,前路丛生的荆棘和险隘。节杖被牢牢抱在怀中,那是皇帝托付给他的代表国家使命与责任的象征;一簇簇蓬松轻柔的旄牛尾仿佛重若千斤,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车别长安,转头回望,天是湛蓝的,只有几缕缠缠绵绵的云缭绕在长安城门金碧辉煌的飞檐上,依依不舍,像他的一怀离愁,欲言又止,欲去还留;一出阳关,毕竟难觅故乡、故土、故人啊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当时是怎样的心情?时隔太久,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咩咩”调皮的小羊羔,在快乐地跳跃着,试图追逐过往的大雁。那人字形的一列大雁,可是冬去春回的大雁?是否来自我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长安?他们是否看到了我的国,我的君,我的家?是否栖息过大汉天子红色的宫墙?是否看到了长安街上歌舞升平的景象。雁,无言,落寞地飞走了,而那寒风激起的千万思绪,却久久地萦绕在他的心头。我的君王,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你们是否还记得,在这遥远荒蛮的塞外,还有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在眺望家乡?从出使到被扣留,劝降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威逼利诱了一次又一次。降,也许仅需一种态度,就意味着自由;而守,需要舍身求义的凛然,结局则将是客死他乡。一进一退之间,天壤之别呀!然而,身为大丈夫,贵为和平正使,苏武岂可舍义求降?死又何足惧?只是,对于常人来说,也许选择生容易,选择死难;而对苏武而言,慷慨赴死易,不辱使命难啊!在这远离故土、人迹罕至的流放之地,如何像晏子使楚那样完成使命?这种去国怀乡的愁绪,如久降不歇的飞雪,染白了他的眉须;这种日思冥想的胸臆,似岁岁枯荣的野草,生长在他的残生;这种壮志难酬的痛苦,像关外的严寒,折磨得他生不如死我的君王,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你们是否知道,在这遥远荒蛮的塞外,还有一个默默守着使命的人,在渴望着达成心愿?饥寒交迫的冬夜里,世交故友李陵来了。听到一声长安乡音,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风开始呜咽,草也会抽泣。他乡遇故知啊,白眉苏武像婴儿般失声恸哭,老泪纵横。“人生如朝露,你又何必如此啊!”李陵的眼眶湿润了,“你还在坚持什么?你被选出来,又被遗弃,你还要选择毫无希望的忠诚吗?”原来李陵也是来劝降的。“那是他们的选择,我无法改变。我所能做的是,坚守一个游子对故国的信念,坚守人臣对使命的承诺。我宁可玉碎,也决不瓦全!”牧羊人的心或许已经破碎,但依然坚如磐石。李陵羞愧啊,仰天长叹:“嗟呼,义士!”风停下匆匆的脚步,草歇息了飘浮的摇摆,黎明的曙光虽然迟缓,却终于来临。苏武目送渐行渐远的故友的背影,掉头凝视南方,依稀看见了前方逶迤而来的故国疆边。一、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官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突,烟囱。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霍氏秉权日久秉:执掌B天下害之 害:陷害C客有过主人者 过:拜访D威震主者不畜 畜:容解析:B项,害:痛恨,忌妒。.2下列句子全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是(C)霍氏奢侈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大将军霍光从骖乘福独不蒙其功A BC D解析:说的是徐生上书说要抑制霍氏,说的是徐生没有蒙受皇恩。都不是霍氏诛灭的原因。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不该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许他们长时期秉权。B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说明自己察微知著,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C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义是应该重视那些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解析:B项,应是另外一人上书朝廷,而徐福是在霍氏被诛之前上书皇上抑制霍氏的。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译文:_(2)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译文:_答案:(1)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玷辱皇上也就是背叛天道。(2) 假如当初按徐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大臣也不会因叛乱而被诛灭了。参考译文:当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玷辱皇上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死等什么?”于是上书皇上说:“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宠爱厚待他,也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上书三次,(皇上)才加以采纳。后来,霍氏被杀,而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个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见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火。客人对主人说: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默然,不予理会。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灭。于是主人杀牛备酒,感谢他的邻居。身上烧伤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独独不邀请说改烟囱为弯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假使当初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牛、酒,最终可以使火患没有。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请他。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化,应当防止杜绝他。假如按徐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大臣也不会因叛乱而被诛灭了。过去的事既然已经发生,唯独徐福一人没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出徙薪曲突的方法的人,使他居于在焦发灼烂之人之上。”皇上于是赏徐福帛十匹,之后任他为郎。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里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霍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二、语言运用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现代汉语词典是每个中国人终身的语文老师。在过往的30多年时光里,它无论是身披蓝色硬壳还是红色精装,始终占据中国人话语系统的权威。 B浙江卫视全新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互动节目奔跑吧兄弟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明星们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C如今,使用微信聊天已经成为手机族进行交流的又一便捷方式,微信交流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已由最初的青年人扩大至老年人。D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且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安全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解析:A.成分残缺,“权威”后加“的地位”;B.中途易辙,将“自”调至句首;D.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连接的两句应对调。6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D)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_。_,_。_;_;_。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读书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AB C D解析:整段话的思路是,先说社会特点,再论读书作用。据此,可确定在前面,承的“躁动”,并引出读书的作用;都是讲读书的作用,紧接着“躁动”论述,故而排在前,的“也”表明它应该在最后一句。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D)A我们只要经过认真分析就能够见微知著:互联网上的敌意、谩骂,原因并不在于传媒手段本身,而在于传媒使用者的素质和长久以来所接受的那种教育。B这些年来,一些学校因安全问题“叫停”“放弃”春游,把学生彻底“保护”起来。但我相信,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认同这种因噎废食的“保险的办法”。C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和有关部门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外国政要、企业、个人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网络窃密和监听、监控活动,现已成为众矢之的。D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国的药品价格远高于其他国家,最高达到其他国家的7倍,真可谓蒸蒸日上。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年临近高考时,校园中那一条条高悬的打气横幅和励志标语已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之类的标语比比皆是。对于此类高考励志标语,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以内)_答案:(示例一)这些高考励志标语有利于高考备考。它充分体现了各方对高考备考的重视,其引导作用十分明显,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它营造了良好的复习氛围,有利于考生增强学习信心;它语言活泼,简洁明了,上口好记,鼓动性强,易于考生接受。(示例二)这些高考励志标语反作用十分明显。它让考生背负沉重压力,情绪紧张,影响备考的效率;它急功近利,鼓吹恶性竞争,带有偏执、自虐倾向,无益考生身心健康、和谐成长;它是极端应试教育的产物,易导致考生心理乃至人性扭曲;高考励志标语应力求文质兼美,释放正能量。(示例三)高考励志不需要这种雷人的标语,此类“以死相拼”“杀气腾腾”的雷人口号正反映了高考竞争压力的空前巨大。高考只是一次升学考试,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高考过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学生依然要面对各种考试。这种励志标语不利于考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9湛江中学举办走近经典读书汇报会。请为节目主持人就高二(1)班表演的短剧苏武牧羊写一段主持词。_答案:(示例)苏武,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永远的标志,朔雪因他而晶莹洁白,汉节因他而名扬世界。苏武杖节牧羊、岿然不动,啮雪吞毡,宁死不屈的爱国志士形象永垂青史,彪炳千古。下面请欣赏由高二(1)班带来的短剧苏武牧羊。10根据下面一段介绍性文字,概括“岭南画派”两个方面的创新及其影响。不超过50字。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由人称“二高一陈”的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创立。“二高一陈”早年受业于居廉、居巢。“二居”的绘画风格很传统,到了“二高一陈”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他们创作了大量革命题材的作品,也创作了无数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的大众化作品,用生机勃勃的新国画改变了中国画坛的缺乏生气的面貌。他们的画作虽曾被当时的“广东国画研究会”抨击为“国画叛徒”,但他们仍然坚持这种创作方法,同时运用撞水撞粉法、搓纸法、背后敷粉法等新的绘画技术,使中国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更富内涵,更具魅力,更令人瞩目。例如高剑父的松风水月图参加了中德美展,后又被德国政府征集收藏于柏林博物院。岭南画派发展到今天,已是闻名遐迩,人才辈出。赵少昂、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_答案:(示例一)创新题材,改变了中国画坛缺乏生气的面貌;创新技法,使中国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示例二)创新技法,使中国画更富内涵,更具魅力,更令人瞩目。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