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8751714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在新科技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劳动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采取“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问题教学”的应用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识是经由学生研究获得的,理解掌握起来较为方便,不易遗忘,并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笔者在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一书教学时采用此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在讲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时,设计了下述问题,要求学生用已有知识分析讨论:(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溶剂所溶解。你认为,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应有什么物质?(2)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有何种物质?第一个问题学生用已有的“相似相溶”的化学知识,可以很方便地推出细胞膜的组分中应有脂类物质这一结论;学生在分析第二个问题时因不懂蛋白酶的具体功能,探究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及时讲解“蛋白酶是专门水解蛋白质的酶”,学生利用该知识很快就得出了细胞膜中有蛋白质的结论。接着我又设计了第三个问题:(3)细胞膜中只有蛋白质和脂类这两种物质吗?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小资料的相关内容。学生立即形成了细胞膜上有蛋白质、脂类和糖这三种物质的科学结论。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气发活跃,学得很轻松。教师讲的也很少,应该说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从课后的检测结果看效果很好。在接下来讲述细胞膜的空间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发问:组成细胞膜的三种物质在其上是如何排布的?学生一时无法得出答案,但激发了学生更为强烈的探索欲望。紧接着我又提供如下事实要求学生分析并给出答案:(4)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了红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发现这片油脂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这说明什么?为何这样?通过对问题4的分析讨论,学生形成了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呈“双层排布”这样的结论。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会了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的方式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我又向学生提出第5个问题:(5)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在膜上又是如何分布的?问题提出的同时,我出示细胞膜的模型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对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蛋白质有的排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嵌入其中,有的则贯穿其中。糖与蛋白质或脂类分子结合,形成糖被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然后引导学生总结细胞膜的空间结构,解决三类化合物在膜上的分布问题,显得顺理成章,学生回答起来得心应手,从容自如。当讲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时,我用电教手段演示了人鼠细胞的融合过程,同时作出了如下描述:在人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红色的荧光物质,在鼠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绿色荧光物质,然后让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膜上具有两种荧光,且分别位于细胞膜的两侧互不干涉,一段时间后,红色、绿色荧光交互排列于整个细胞膜的表面。 根据这一事实,要求学生讨论回答: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流动的。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很快得出这种被标记的物质在膜上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至此,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由于构成膜的各部分都可以运动,所以整个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最后得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问题教学”的启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如下的启示:2.1 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一个人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才有获得独特思路的可能。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贯穿问题教学思想。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标准化”的问题,答案唯一,思路唯一。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去想,去解决问题,千人一法,无疑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反,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回答问题,要求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亦不完全相同。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一个人的发激性思维能力的大小是创新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尽可能注意开放性。在当今推崇创新的年代中,求异思维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创新就是要不断地开创标新立异;就是要不断地打破常规,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要有区别于他人的思想,区别于地人的方式方法,归根到底就是要有一定的求异思维能力。2.2 问题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得出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因为它们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适当的干预,起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2.3 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教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只是问题的设计者,探究时的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设计的问题准确、精练、针对性强。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自己只是一个参加者,不能包办代替;但当学生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你还得充当点拨者的角色,对有关问题加以适当的说明;在问题讨论结束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教师更应放手让学生进行,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经验有限,对问题的总结往往不全面,用词不当,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形成科学的概念,以免给学生留下模糊不清的或者错误的概念。2.4 这种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讨论、判断推理能力;能使学生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研究方式方法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久而久之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2.5 这种教法的实施必须要有多种教学媒体辅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投影或电教手段展示给学生,同样在分析探究这些问题时,必然要用到实物、模型、标本、图片和音像资料等教学媒体,学生只有充分占有了有关资料后,才能较好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研究,最终得到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