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暴露与防护

上传人:wen****ng 文档编号:107931801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暴露与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暴露与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暴露与防护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暴露与防护 泸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徐云芳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的护理活动中,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还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如:光、热、电磁辐射等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即职业暴露。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如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因中毒而死亡,白求恩大夫手术中感染破伤风,2003年SARS流行中医生护士感染SARS而牺牲,2005年12月14日安徽省三医院神经外科34岁护士长丁艾梅身患重病坚持工作,以身殉职等。1、血源性传播疾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1)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机率较常人高。血源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传染常发生于锐器和针刺损伤皮肤粘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护士,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生。(2)长时间从事采血、急救以及妇、产科、血液疾患的操作,接触血量越大,时间越长,机体获得致病因子的量越大。医疗、护理活动中一切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包括注射、采血、输血、手术、内镜、透析及病人各类标本的采集、传递、检验及废弃处理过程均可造成职业性感染。综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资料,医务人员因针刺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2-40%,感染丙肝危险性为3-10%,感染HIDS为0.2-0.5%。护理职业暴露感染HBV危险性明显高于HCV、HIV。2、血源性传染疾病(1)乙型肝炎(HBV),我国为乙肝的高发区之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75%,实验证明HBSAg,阳性的血浆稀积1000万倍,给易感者注射后仍可引起HBV感染医务人员,尤其是外科、口腔科、妇科、产科、内镜检查的医生、护士、感染HBV甚多。(2)丙型肝炎(HCV)人类对丙肝普通易感,我国丙肝的感染率一般为3%,接触血液的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50-60%。国内外学者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HCV的传播途径50%可通过血液,10%通过性传播,40%传播途径不明确。(3)艾滋病(AIDS)、AIDS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有关专家报道,自1988年以来,国外HIV感染的医务人员已超过60人,我国同样面临着AIDS的职业感染危险。与AIDS的传播关系最密切的是静脉抽血。无症状艾滋病毒感染者,对医务人员有较大威胁,此类人无症状、无阳性体征,但每个感染者都是传染源,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3、血液性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血液性传播疾病多系由于意外接触有传染性的血液所致,一旦传染上给心身及家庭带来不幸,到目前为止,血液性传染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视每一例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均按传染性的物品对待,预防污染其他物品及感染医务人员。(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污染器械分类消毒后洗刷,一次性器械消毒后销毁操作时小心,尽量避免意外损伤。(3)做好个人防护,操作时衣帽整齐、戴手套减少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皮肤或粘膜损伤时更应注意,接触血源性传染病人或疑似血源性传染疾病时应戴双层手套,如血液、体液或排泄物可能溅到面部,还需戴口罩、眼防护镜。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认真洗手,用肥皂流水洗,避免造成感染和污染医疗环境,病人用过的针头放入针头回收器中集中处理。(4)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增强体质,如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等,皮肤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血污染后服用高效抗艾滋病毒疗法,可使医务人员感染HIV危险性降低79%。(5)使用安全产品,如使用真空抽血设备,取代注射器,用留置针取代钢针、头皮针等。(6)建立锐器损伤、针刺伤报告管理制度,护士一旦被刺伤,报告医院有关部门,医院应立即评估发生情况,使受伤者得到恰当的治疗及跟踪观察。4、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后的紧急处理(1)锐器伤、刺伤:戴手套者应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排出血液,相对减少污染的程度;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用0.5%碘伏,2%碘盯,75%酒精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2)HBV暴露后应尽早监测抗体,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HCV暴露后3-4周内进行抗体检测,6-9个月复查以确定是否感染HCV,如感染、HCV要查肝功能,为尽早使用干扰素提供依据,早治疗减少慢性肝炎的发生。(4)HIV感染后2周3个月为窗口期,因此暴露后当时,暴露后1个月及6个月进行连续监测以确定是否受感染,并参照美国CDC推出的时间,4h以内,服用高效抗艾滋病毒疗法,二联疗法严重暴露用三联疗法,双肽芝,双肽芝佳息患等按疗程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