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与海洋》知识梳理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107930069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地与海洋》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陆地与海洋》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陆地与海洋》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陆地与海洋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本单元是每年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在考查的过程中以不同形式出现,往往与其他单元知识相结合,以综合题形式出现。本单元近几年常考内容有:影响盐度的因素、河流的补给形式、板块运动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考查内容较多,难度适中,充分考查学生读图、说图、析图、解图的基本能力。因此,高考备考对此单元不能小视。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地质构造可以科学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找矿、找水工程选线、选址等方面有重大参考价值,可以要好地为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服务(地下表)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的影响实例现实意义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褶皱匕冃斜上拱中心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找矿:良好的油气构造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向斜卜弯中心新,两翼老山岩层下变而成谷找水:良好的储水构造谷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岩层相对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华山、庐山工程建设、隧道工程必须加固,水库等选址应避开断层带。地堑两层断层之间岩层相对两侧下降裂谷、凹陷地带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的地壳表面,与大气、水和生物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自然环境。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地貌。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力作心、流水作用、海浪作用、冰川作用等,以下重点对比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地质作用形成过程及对地貌的影响流水作用侵蚀冲刷地面,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U形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破碎。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搬运搬运风化、侵蚀后的产物一一泥沙等。堆积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山前形成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侵蚀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和雅丹地貌。搬运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露荒漠。堆积在干早沙漠地区,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三、海水的盐度与温度(一)表层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时空变化区域变化规律主要影响因素随时间变化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太阳辐射(季节变化)随空间变化水平变化不同纬度海区低纬度水温高、高纬度水温低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水温高,寒流经过水温低洋流垂直变化海面至水下1000米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深度太阳辐射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经常保持低温状态(二)海水的盐度1图解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2图解和表解海洋表面平均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3.海洋表层温度、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海区赤道海区(A)副热带海区(BC)中高纬高海区(DE)盐度低高更低纬度赤道附近副热带副极地太阳辐射较强强较弱气温高较咼较低-f-fr*/八,曰烝发里较大大小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咼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气流上升下沉上升降水丰沛稀少较多降水量比蒸发量大小大南北半球差异赤道以北降水更多,盐度更低D海域有较多河流注入,盐度更低四、海水运动与环境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密海流,河海洋,补偿流。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及洋流性质分析洋流对气候,场形成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以下小结:1世界洋流模式图与全球气压带风带密切相关2规律小结环流类型反气旋型洋流气旋型洋流西风漂流季风洋流分布位置热带、副热带海区北小球中咼纬度海区40oS80oS海区北印度洋海区主要动力信风、西风西风、极地东风西风南亚季风环流方向北半球一一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一一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夏季一一顺时针方向冬季一一逆时针方向洋流性质东部寒流西部一一暖流东部一一暖流西部一一寒流寒流多暖流3.表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影响实例气候水热平衡在高低纬间进行热量输送利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大陆沿岸气候暖流对大陆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寒流对人陆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副热带西海岸的沙漠的形成与寒流有关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海洋环境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人海洋污染范围海洋运输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五、自然带的地域规律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水分、生物,十壤等要素通过密切的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自然综合,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1 受纬度冈素的影响,以热量为基础,温度和水条件共同作用形成以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一纬度地带性。2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一一经度地带性。3高山地区在海拔的影响下,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由山麓到山顶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一垂直地带性。4陆地环境的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异现象一一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方向分异基础分异原因分异规律典型实例沿经线方向的分异热量太阳辐射的差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非洲大陆以热带雨林为中心的南北对称分布沿纬线方向的分异水分海陆的差异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东亚地区从沿海到内陆景观森林一一草原一一沙漠沿垂直方向的分异水热状况海拔咼度的差异水平延伸,垂直更替珠穆朗玛峰南坡山麓森林到山顶冰川分布六、陆地水及水体的补给类型及其特点说明:陆地水按循环周期可分为动态水资源(江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地下水按埋藏条什不同,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见下图表)补给区承更区持泄区潜水水面示意图承压水和潜水的区别盪隔水层豳含水层一-承压水位水流方向承压水和潜水的区别项目潜水承压水概念埋藏在第一个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补给大气降水利地表水补给人气降水平和地表水通过潜水被给特点有一个自由水面;分布区与补给区基本一致;埋藏较浅,受气候影响大,流量不稳定;易受污染承受一定压力;分布区与补给区常不一致;埋藏较深,受气候影响小,流量稳定;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过量开采带来的后果潜水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地带可能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形成漏斗之后补给非常困难,危害很大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利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即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问,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3河水的补给关系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时问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 降水量的多少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有时间性有连续性水量稳疋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有时间性有明显季节和日变化水量较稳定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咼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较稳定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的相对位置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地下水位普遍注意: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例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尽管上游靠地下水补给,但其最重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因此其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降雨量的变化。东北地区的河流,具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但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洪峰期山现在降水量最大的夏季。七、二种循环及其意义:1.地壳物质循环喷出岩闕茨、.夙、一冰川、一澤据電.以化、俺蚀、攢运、堆祝件闇、4变隆起侵入岩作用沉稅若: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意义:地壳物质在自身不断循环和转化的同时,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处部也在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2水循环(1)水循环示意图生产者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住水圈、人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人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按照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可分为二种类型:水循环类型发生流域水循环环节作用海陆间大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陆地水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等补充陆地水的数量很少海洋水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蒸发、凝结、降水等水循环的水量很大水循环的动力:太阳辐射能力和重力能。(4)水循环的意义: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3.生物循环消费奢动物分解奢细茵和貝爾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If丸也帕一釈城、#SF斷战W耕墟、SttX*(P虫障馆円車苛埠啟一帛半就帝垒从山曜円hj極一n粗藏谓消费者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举例植物名称植物形态指示环境骆鸵刺叶子变成细刺;根系很发达P干旱的沙漠环境莲柔嫩、硕人的叶子;根系不发达水湿环境旗形树迎风面蒸发加剧,树叶树枝逐渐委焉死亡树冠指标盛行风向铁芒萁、茶树等酸性土壤3意义:使自然界物质利化。节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起来,同时指示地理环境特征。以上仅供参考,有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