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107833616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学科性质1、交叉学科2、基础学科3、应用学科研究范围: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研究心身互相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医学模式: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1.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 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 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4. 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法2问卷法3.心理测量法4.个案法5.实验法6相关研究法感觉(sensation的定义: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感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则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的关系。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也呈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最小刺激的强度,越小,感觉越强。绝对感受性:人们在最小强度刺激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对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分辨能力。差别感觉阈值: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2)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存留现象,叫感觉后像。(3)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或降低),就是感觉的适应。(4)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对比。(5)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知觉(perception)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相对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而知觉的映像仍保持,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视觉的恒常性最明显,包括大小,形状,明度,颜色。记忆分类:按记忆的内容分类(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2)逻辑记忆:是对概念,公式,判断,推理等抽象内容的记忆。(3)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4)运动记忆:是以曾做过的运动或学习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按记忆信息加工的方式或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1)感觉记忆:特点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直接以信息材料的物理特性在感官内保持下来。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极短;0.252秒。记忆容量大,920个单位。(记忆容量又叫记忆广度,指信息一次,呈现后,能被回忆的最大量)。 记忆痕迹容易衰退,信息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2)短时记忆:特点信息保存的时间很短,1分钟以内。 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单位。 短时记忆的信息通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3)长时记忆:特点记忆容量有限。 信息保持时间长。记忆的心理过程:1、识记的心理过程2、保持的心理过程3、再认与再现的心理过程遗忘的规律:1、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系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系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系注意的基本特性:1、指向性2、集中性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没有预见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2、有意注意:有预见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主动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有预见目的,又无需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思维(thinking)的概念和特性: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特性。所谓思维的间接性,是指它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进行反映。所谓思维的概括性,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反映。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方式来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思维的指向性)来分类:聚合思维发散思维(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来分类: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功能:(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2)想象具有对认识的补充作用(3)想象具有对情绪的调节作用(4)想象具有代替作用(5)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情绪(emotion)和情感(affection)的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区别:1、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2、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常以内心的体验的形式存在,比较内隐。3、情绪多与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情感多与社会需要有关。4、情绪是动物与人所共有的,情感则是人所独有的。动物只有自然需要,没有社会需要。联系:1、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是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2、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往往反应情感的强度,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常常深含情感。3、情绪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内在表现。情绪的功能: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2、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3、应激:也是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应激状态。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情感。2、理智感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动力。3、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情绪的理论:1、詹姆士-格兰的情绪外周学说2、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3、阿诺德的评价-兴奋学说4、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该学说提出情绪的产生是受认知过程、环境刺激、生理反应三种因素所制约,其中认知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意志的概念:是指人们自觉地确认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是意志活动的前提。2、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这是意识活动的核心。3、是以随意活动为基础。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与自觉性相反2、果断性,与果断性相反3、坚韧性,与坚韧性相反4、自制性,与自制性相反人格的概念:-动摇性,独断性。-优柔寡断患得患失和草率从事。-做事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急躁、轻浮、疑虑和执拗等。-任性和怯懦。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和生物性3、稳定性和可塑性4、整体性人格心理结构:1、人格倾向性,为人格的动力,包含需要和动机。2、人格心理特征,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3、自我调节系统,核心为自我意识。影响人格的因素:1、生物因素2、环境因素(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3)社会文化环境3、实践能力4、自我教育需要的分类:一般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机体需要、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将需要分为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其中以饥饿和渴的需要为主。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的概念和功能: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活力。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三个功能。动机冲突的形式1、双趋冲突: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双避冲突:即“前有狼,后有虎”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挫折(frustration)的概念: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都称为挫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一般趋势: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是基础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最高峰。 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别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人在完成同一活动时采取的途径不同;二是不同的人在完成同一种活动时能力的组合因素不同。智力(intelligence的概念: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就群体而言,智力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气质的概念和表现: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气质的主要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包括心理活动的灵活性、强度、指向性。气质的体液说:类型强度均衡性灵活性行为特点兴奋型(胆汁质)强不均衡攻击性强,易兴奋,不易约束,不易抑制活泼型(多血型)强均衡灵活活泼好动,反映灵活好交际安静型(粘液型)强均衡惰性安静、坚定、迟缓、有节制、不好交际抑制型(抑制质)弱胆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气质的意义:1、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主要表现为个人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灵活性,强度和指向性。2、与生俱来:体现个性的生物学内涵。3、稳定性4、无好坏优劣之分5、气质和职业活动6、气质与教育工作7、气质和身心健康性格(character)的概念和特征: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特征:1、对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情绪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质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气质是生来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它反映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性。而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其次,气质形成早,不宜变化。而性格形成晚,虽然具有稳定性,但气质变化要快。健康和心理健康(mental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经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现象,而在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就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心理健康的标准:马斯洛(Msalow)和米特尔曼(Mittelman)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基本需求青年期心理健康: 1、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对策: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恰当的目标鼓励青年加强2、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对策:期望值适当关注事物积极一面,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情绪适当发泄转移注意力3、防治性的困扰:问题:对性的好奇与敏感性欲冲动的困扰异性交往问题对策:性教育,性转移正确理解性意识和性冲动增进异性正常交往性心理发展理论:1、口欲期(约至1岁):刺激口腔,获得快感,弗洛伊德婴儿期称口欲期。2、肛欲期(2岁3岁):从自身大小便中获得快感。3、性器期(4岁6岁):开始注意两性之间差别。4、潜伏期(6岁10岁):性力从自己的身体转移到外界学习和游戏。5、生殖期(10岁20岁):青春期后进入此期。中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1、注意身体健康,避免心理负荷过重:对策:量力而行淡泊名利学会放松2、处理好家庭中各种关系:对策:增进夫妻间沟通培养良好的子女养育形式3、顺利渡过更年期4、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对策:调整知识结构改善个性品质学会交往技巧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经典分析理论的最重要的发现是潜意识。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2、自我遵循现实原则3、超我超我按“至善原则”行事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2、反向作用3、置换作用4、退行5、投射6、升华行为的概念:个体内在的和外在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p.5960)认识的主要特点:1、多维性2、相对性3、联想性4、发展性5、先后性6、整合性Ellis的ABC理论:A是指刺激事件B是指信息系统C是继事件之后,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B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直接的原因。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中期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中马斯洛和罗杰斯等是主要代表人物。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assessme的)既念和方法: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方法:1、观察法2、会谈法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及临床评定量表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1、施测条件2、主试者因素3、受试者因素4、信度、效度及常模信度(reliability):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效度(validity):是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它反映工具的有效性,正确性。常模(norm):是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1、标准化原则因为心理测验是一种数量化手段,因此标准化原则必须坚持。2、保密原则这也是心理测验的一条伦理道德标准。3、客观性原则心理测验的结果只是测出来的东西,所以对结果做出评价时要遵循客观性原贝叽也就是对结果的解释要符合受试者的实际情况。心理测验的类型及应用:根据功能分:1、智力测试2、人格测试3、神经心理学测试4、评定量表根据测验方法分:1、问卷法2、作业法3、投射法智商:比率智商公式:IQ=(MA/CA)100MA为心理年龄;CA为实际年龄离差智商公式:IQ=100+15(X-X)/SDX为该年龄阶段样本在智力测验的平均成绩;X为受试者的智商在智力测验的成绩;SD为样本成绩的标准差;X-X)/SD是标准分智力水平IQ值标准差范围极超常130144+23SD轻度智力底下5569-23SD韦氏智力量表包括成人(16岁以上)、儿童(6岁16岁)和学龄前期(4岁6岁)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由三个人格维度表和一个效度表组成:1、神经质维度:测查情绪稳定性。高分反映易焦虑、抑郁和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倾向等特征。分低表示情绪反应缓慢而平稳,不易激怒2、内-外向维度:测查内向和外向人格特征。高分反映个性外向,具有好交际、热情、冲动等特征,低分则反映个性内向,具有好静、稳重、不善言谈等特征。3、精神质维度:测查一些和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可能具有独立、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坏境、好攻击、与别人不友好等特征;也可能具有及其与众不同的人格特征。4、掩饰量表:测查朴实、遵从社会习俗及道德规范等特征。在国外,高分表明掩饰、隐瞒在我国内L分高的意义仍未十分明了。生物应激学说:塞里“一般适应症”:1警觉期2、抵抗期3、衰竭期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4、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认知评价:所谓评价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险情况作出估计。初级评价是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时立即通过认识活动判断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一旦有关系的判断,个体立即会对事件的是否可以改变即对个人的能力做出估计,这就是次级评价。认知性再评价:判断潜在的应激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及其性质。应激的心理反映:1、情绪性应激反应2、认知性应激反应3、行为性应激反映:主要包括,逃避(如拖延、闭门不出、离家出走等)与回避,退化遇依赖(如就地打滚,退化到孩子的反应方式),敌对与攻击(如毁坏、争吵、冲动、伤人、自伤等),无助与自怜(如不采取能够采取的行动来积极应对),物质滥用(如平时不抽烟的人一天之内连续吸烟几只,酗酒,吸毒等)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的定义和特点: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心理障碍即心身疾病的同义词。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身心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治疗原则:诊断原则:1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其与躯体症状有明确的时间关系。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3、排除神经症性障碍或精神病。治疗原则:1消除干预目标对心身疾病实施心理干预主要围绕以下三种目标: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消除心理学病因消除生物学症状2、心、身同治原则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1、内省经验标准2、统计学标准3、客观检查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性心理障碍的概念和判别标准:概念:又称性变态或性欲倒错,泛指在两性行为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是指一组以性对象歪曲和性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判别标准:1、其行为不符合当时社会认可的正常标准2、其行为对他人可能造成伤害,如诱奸儿童和严重施虐狂3、本人体验到痛苦,这种痛苦与其生活的社会态度有关人格障碍的概念: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1、生物学因素2、心理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干预的概念: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治疗是心理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认为心理治疗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在一定的程序中通过与患者的不断交流,在构成密切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使其产生心理、行为甚至生理的变化,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消除或缓解其心身症状的心理干预过程。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1、信赖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个性化原则5、中立性原则6、保密性原则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1、倾听技术倾听是心理治疗的第一步,它不仅是了解情况的必要途径,也是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和给予患者提供帮助的手段。2、提问技术提问是心理治疗最常用的方法。一是封闭式提问,另一种是开放式提问。3、鼓励技术4、内容反应技术5、情感反应技术6、面质技术7、解释技术8非言语技巧。心理治疗的范围:1、综合医院临床各科的心理问题:急性疾病的病人慢性疾病病人心身疾病病人2、精神科及相关的病人3、各类行为问题4、社会适应不良5、其他问题精神分析疗法的概念和目的:精神分析强调潜意识冲突对人的影响,澄清(使之意识化)并解决冲突是其中心任务。目的是帮助病人进行人格的重建,解决早年的心理冲突,扩展自我意识等。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技术: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4、移情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1、通过行为分析确立病人的靶症状或靶行为,以便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病人解决其主要问题。2、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给予一系列的练习作业,病人在处理比较简单的问题中获得信心后,再处理较严重问题。3、强调实践或练习,通过自我练习,达到目的,表明治疗成功,没有达到目的则可能存在其他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认识,重新考虑治疗方案。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思想:治疗师帮助患者建立与不良行为反应相对抗的松弛条件反射,然后在接触引起这种行为的条件刺激中,将习得的放松状态用于抑制焦虑反应,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脱敏),最终使不良行为得到矫正。冲击疗法厌恶疗法(aversiontherapy):冲击疗法又称为满灌疗法,其基本原则与系统脱敏法相反。厌恶疗法是一种通过轻微的惩罚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理性情绪治疗技术:1、与不合理新年辩论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3、认知家庭作业:让受治疗者自己与自己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与不合理新年辩论合理自我分析。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治疗条件和氛围: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立。1、真诚一致2、无条件积极关注3、通情或设身处地的理解1、暗示:就是一间接的,含蓄的信息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2、影响暗示性的因素:个人的因素,陌生知识领域,暗示信息发送者的权威性,被暗示者对其的信任程度。3、暗示性测试:试管法摇悬法高频通电法握掌法磁铁法4、注意事项:建立和谐与合作的关系重复暗示反作用定律支配效应定律个体化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