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对农民收入的介入机制研究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07813306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合作社对农民收入的介入机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合作社对农民收入的介入机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业合作社对农民收入的介入机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合作社对农民收入的介入机制研究 摘 要: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国际市场波动和政府投资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出口和投资两大拉动经济增长“马车”严重受阻,国民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广阔的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是我国未来扩大内需的重点。收入作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只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真正发挥农村市场的潜力。近几年,农业合作模式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水平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探索农业合作社的内部运作机制,分析其对农民不同收入的影响,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农业合作化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农民;收入来源 一、引言 消费、投资、出口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是其中最主要的马车,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贸易萎缩严重,使得我国出口严重受阻。随着农业产业化呼声的不断高涨,农业合作社模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家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探索农业合作模式的内部运行机制,研究其对农民不同来源收入的影响,发现农业合作社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发挥农业合作社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建言献策。 二、相关理论综述 在国外,Emelianoff1(1942)首次把合作社看作是农场的延伸,是独立的农场主的不完全联合,他据此建立了一个复杂且综合的合作社理论框架,把研究重点放在社员与合作社之间关系上;Phillips2(1953)根据Emelianoff的研究建立了一个垂直一体化的合作社产出和价格决策模型,他从社员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出发,推导出基于社员利益最大化的合作社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在国内,牛若峰3(2000)提出,农民的分散性以及发达合作组织的相对缺失,是造成市场不公、无序竞争和畸形发展的根本;夏英4(2001)认为,通过不同类型的产供销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小规模农户的组织化,通过聚合规模效应,提高农业的市场集中化程度,以加入合作组织的形式,整体参与社会化大市场,由此克服小农思维所造成的行为缺陷。 三、农业合作社的运作机制分析 农业合作社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组织利益分配机制、组织规范约束机制以及组织运作保障机制。这三大运行机制,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是维系社员团结合作、维护合作社共同利益的纽带。 组织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业合作社正常运作的核心。只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政策,才能调动农民入社的积极性;只有合理的交易利润分配,才能最大的保障公平,维护合作社内部团结;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必然要建立一套既能调动农民入社积极性,又能维护成员之间公平的完整、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组织运营约束机制是维护合作社成员利益的重要保证,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组织,带有一定的企业性质,而广大社员就是这个企业的员工,广大社员的利益必须得到应有的保障,才能真正实现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对简单的合作合同模式成为农民最主要的选择,这也正是前面我们所提的组织利益分配机制“利润返还”模式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 组织运作保障机制是保障农业合作社正常持续运营的重要保证,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以造福农民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必然要有一套完整的保证组织正常运作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必须建立在公平民主原则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组织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因此,组织保障是保障机制的基础。 农民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因缺乏市场供需信息,不仅无法有效控制生产量,导致产品积压滞销,而且由于缺乏议价能力,承担着过高的交易成本。农业合作社作为联系农民和国家,农民和收购商之间的桥梁,将分散的个体农民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应,通过专业人员的市场信息收集和谈判议价,有效地避免了生产过剩以及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降低了农民的交易损失,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三大运作机制的保障下,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实现了矛盾的妥协和利益的共赢。 四、农业合作社对农民不同收入的介入机制模型 农业合作社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由其组成部分决定的,首先,农业合作社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入社会员,农业合作社会员通过签订合作合同,将自己农产品交由合作社统一出售,并最终进行利润分配以及年终分红,而合作社在交易过程中通过谈判降低交易费用,获得利润分配权,以获得支持农业合作社长期发展的资金,这是农业合作社发展初期的主要收入来源;其次,农业合作社通过资金入股的形式,建立与农业生产直接挂钩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工厂,直接参与生产领域的利益分配,这是农业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之路,也是实现农业合作社资本扩张的重要途径;另外,最后,农业合作社作为国家政府支持的农业发展模式,必然会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及资金扶持,拥有一定数量的转移性收入。 五、结论及建议 个体农民生产的分散性,造成国家资金、政策及技术推广十分困难,这是近几年来制约中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阻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迫使国家和政府不断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农业合作社模式就是再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农业合作社的建设必须以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只有这样,农业合作社才能得到农民的支持,才能使农民心甘情愿的加入并为之健康发展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农业合作社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还要有更多的建树。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参考文献: 1 Emelianoff.Economic Theory of CooperationM.Ann Arbor:Edward Brothers,1942. 2 Phillips.Economic Nature of the Cooperative AssociationJ.American of Farm Economics,1953(35):74-87. 3 牛若峰.农民组织化:当代中国的一个战略问题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0(4):13-15. 4 夏英.农村合作经济: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调研世界,2001(9):7-8.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