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阶段检测 总分:50分 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要获取元谋人、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须通过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2.韩非子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这种环境下,北京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是A.学会制造工具 B.使用天然火 C.使用打制石器 D.过群居生活3.当我们看到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钻孔石斧”时,我们可以推断聚落居民A.开始使用石器 B.磨制技术低下 C.农耕技术很高 D.懂得钻孔技术4.遗址、遗迹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故乡”的遗址是A. 浙江河姆渡遗址 B. 北京周口店遗址 C.陕西半坡遗址 D.山东大汶口遗址5.“民主”一直是人们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6.如果用公元纪年法,下列关于公元前1154年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元前12世纪50年代 B.公元前11世纪50年代C.公元前12世纪60年代 D.公元前11世纪60年代7.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A.夏桀 B.周幽王 C.周厉王 D. 商纣8.“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禅让制9.“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10.小明对“分地则速”百思不解,你认为导致“分地则速”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者被迫迅速劳动 B.战争提高了劳动效率C.铁器和牛耕广泛使用 D.贵族放弃土地所有权 11.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下列哪个观点属于儒家思想A. 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 C.“兼爱”、“非攻” D.用严刑苛法来治理国家12.古书赞扬某水利工程时写到:“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大运河 C.灵渠 D.江南河13.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A.司母戊鼎 B.整套编钟 C.青铜立人像 D.四羊方尊14.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中国古代儒学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A.因材施教 B.诲人不倦 C.有教无类 D.温故知新15.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推行县制 D.承认土地私有二、非选择题(20分)16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请仿照实例,从以下史实中得出有关“半坡居民”的相应结论。(4分)示例:史实: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个陶罐里,保留有白菜和芥菜的种子。推论:半坡居民懂得种植蔬菜。史实1:半坡遗址出土了一个陶制纺轮,直径6厘米,中间有一个圆孔。推论1: (2分)史实2:在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骨制箭头、鱼钩和鱼叉,都制作得比较尖利。推论2: (2分)17阅读材料:(12分)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县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1)以上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4分)(2)商鞅变法中使秦国实现“富国”和“强兵”的主要措施分别是什么?(4分)(3)秦孝公死后,商鞅遭逮捕,受酷刑而死。但是,“商鞅虽死,秦法未败”,请你说说其中的原因。(2分)(4)请你以商鞅变法为例,说说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18在历史活动课上,有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出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代表的人物。(4分)(1)“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 ) (2)“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 )(3)“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 ) (4)“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