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探讨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7728244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探讨【 内容 摘要】 企业 经济 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本文从经济效益审计的内涵及重要性入手,阐述了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结合审计实践,对经济效益审计项目的立项、审计 方法 、审计评价等进行了探讨,对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进行了 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 立项 方法 评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 现代 企业制度已基本建立。企业只有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现代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因此,实施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审计工作的重点。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或人员依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企业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效益的优劣,挖掘提高效益的潜力,以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经济监督活动。 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不同,财务收支审计侧重经营收入的合法性,成本费用的真实性,损益 计算 的准确性;经济效益审计则侧重检查资源利用的经济性,经济活动的效率性和执行目标的效果性,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效益审计通过其评价功能,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 科学 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符合当前建设节约型 社会 的基本要求。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的供产销、经营决策、目标计划、内部控制等管理职能活动;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 科技 开发等活动;对外投资、兼并、重组及资本运作等活动。目的是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合理有效,资源利用是否经济,是否实现既定的目标计划,达到预期的效果等。我们认为, 目前 中石化系统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目标、计划执行情况审计 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计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确定已经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是否真实;与计划进行比较审查目标完成情况;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 总结 其成绩并揭示存在的差距;从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等多方面审查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开展此类审计还必须与同行业生产规模、环境相当的企业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优劣,找出差距和 影响 因素,提出建议,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提供信息。 (二)企业管理职能的效益审计 一是经营决策的审计。经营决策审计的目的在于评价效益优劣,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决策前、决策过程中、决策方案执行以后,审计人员都应当参与评价。如投资效果的决策、产品开发的决策、市场开拓的决策、资源利用的决策、产品盈利结构的决策等都可以作为经营决策审计的内容。目前,由于中石化采取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所以经营决策的审计主要集中在最高一级审计机关。 二是组织效能的审计。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结构是否满足有效经营的要求、对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是否适当、是否存在资源的闲置现象、专业化原则是否得到贯彻、管理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是否符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等与组织职能有关的 问题 都是组织效能审计的范围。 三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措施的设置是否健全、既定的控制措施是否在经营过程中被切实执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严格按内部控制制度经营管理。目前 中国 石化上市和存续已全面实施内控制度,通过对上市公司内控制度评审情况看,各单位执行力度不够均衡,存在许多问题。内控制度作为公司的“家典”和“法规”,现在和将来都是开展经济效益评审的重要内容。 四是经济合同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应坚持对购销合同、贷款合同、联营合同、招投标合同、物资采购合同、销售合同、承包合同等进行评审,从签订合同的程序是否合法、内容条款是否合理、履行是否到位等方面把守关口,避免合同失误造成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主要经营活动效益审计 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经营活动的审计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物资采购的审计。企业的经营过程一般都是从采购开始,炼化企业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较大,目前物资供应市场普遍反映为买方市场,这就为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了操作空间。物资采购审计要充分抓住这个关键,从物资采购的内部控制环节入手,检查采购过程中购进原材料的价格是否低廉、数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占用的资金及采购费用是否节约、存放是否安全等与企业的效益直接相关的内容。近年来齐鲁公司组织了以煤炭、原盐、化工三剂、备品备件等为重点的物资供应专项审计,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的促进了物资采购成本的降低和物资管理水平的提高。 2、生产过程资源利用效益的审计。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源耗费的过程,生产效率的高低、资源耗费是否节约、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废品率的高低、产品产量是否满足销售需要等都与企业效益相关。此类审计内容较多,具体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生产技术审计。生产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开发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有条件的企业应将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深入到生产技术领域。针对企业生产技术组织、工艺流程、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 应用 以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利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内部潜力,与技术、生产、科研、计划及财会等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审计建议,促使企业采取措施,大力推动技术改造、科技成果应用与开发,并尽力开发能耗小而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大幅度地实现增产增收、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公司结合科研开发费等审计项目,对生产技术某些环节进行了审计,促进了科研开发费使用效果的提高。 (3)资金利用审计。资金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利用得当可使企业获得生机与活力,利用不当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企业内审部门应重点评审资金筹集是否合理、有效,注意评审其负债经营的可行性、风险性;同时应评审企业资金分配、管理与占用是否合理、有效,从中找出资金闲置浪费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促使企业挖掘浮财,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4)成本费用审计。企业能否不断降低成本,是企业能否提高效益的关键所在。目前有些企业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落后,产品无规模效益,单耗高,非生产开支过大,致使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这是造成企业亏损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内审部门应着重审查原材料、能源、人工、管理费、修理费等各项成本要素的实耗水平,对照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以及本企业 历史 最好水平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差距,查明各项成本超支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以督促企业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扭亏增盈,大力提高经济效益。我公司开展的修理费专项审计项目,对于加强修理费使用与管理,提高使用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产品销售的审计。企业产品销售以后,经济效益才能体现出来。产品销售过程中价格确定是否适当、销售费用是否节约、产品发运是否及时、包装是否安全、销售收入是否及时收回、售后服务是否周到等都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中石化销售管理体制改革后,分、子公司对产品销售价格等的控制能力相对弱化,总部有必要加大产品销售专项审计的力度。 4、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 针对目前企业中存在的项目可研论证不充分,投资效益低下,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内审部门应大力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前、事中、事后效益审计。通过对可研资料、概算执行情况、施工管理过程、竣工决算、工程物资采购等全过程审计,评价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有无效益流失问题。通过跟踪项目投产后产品产量及收入情况,评价获利能力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投资项目是否达到经济性和效益性。中石化每年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大,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进行审计也是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内容仅仅局限在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工程结算等方面,而对于投资效果、效益审计几乎没有涉及。 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关键环节 (一)效益审计的立项 1、选择效益审计项目的原则 选择效益审计项目应当围绕企业中心、贴近经营、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确保效果。具体讲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要对立项的依据进行 研究 。通过收集企业的基础资料,了解企业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产品品种、产量、质量以及生产工艺流程,经营决策和方针,有关内部控制系统、主要的风险领域、薄弱环节和潜在的问题,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情况和现状, 会计 资料反映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主要效益问题以及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环节。通过收集与了解这些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明确审计目的、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为立项提出依据。 二是要分析各个备选项目的重要性。衡量一个项目重要性的标准是预期取得的审计成效有多大,也就是通过审计提高效益的潜力有多大,在企业中可以发挥多大作用,对预期审计成效大的项目应确定立项进行审计。 三是要分析项目的必要性。内审部门通过重要性研究选出一批对企业提高效益有较大作用的项目之后,应当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和企业自我 发展 的需要,进一步分类排队,选择其中在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优先立项进行效益审计。 四是应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应当考虑现有审计力量是否有能力承担这个项目,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是否可能从其他部门选派人员加以配合,目前实施审计是否存在其他的客观困难,通过审计预期取得的效益可能性有多大即审计失败的风险有多大。对既有重要性又属于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当时条件下缺乏可行性,仍不应立项,而要待以后条件成熟后再考虑立项审计。 2、选择效益审计项目的来源和渠道 效益审计的范围广泛,影响效益的因素复杂,而审计资源有限,为了取得良好的审计效果,审计人员必须注意从经营管理活动中选择那些对经济效益影响较大、问题比较严重、迫切需要改进的环节立项进行审计: 一是效益滑坡严重或亏损较严重企业。造成企业效益滑坡或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这些企业可以进行全面的效益审计,在证实企业效益下滑或亏损数额的基础上,核实发生效益滑坡或亏损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制止效益滑坡或亏损的主要途径和措施。例如某公司下属建设公司,其业务经营范围主要是化工行业工程建设,几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可以对该建设公司进行全面的经济效益审计。 二是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重大损失浪费。资金使用、费用开支、成本支出、物资消耗、技术改造等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失浪费现象。损失浪费就意味着存在进一步提高效益的潜力。选择比较典型的、重要的事项进行剖析,不仅可以制止或纠正可能的损失浪费,也使有关的管理工作得到改进。齐鲁公司对社区水电汽暖收费及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单位水电汽暖收费管理存在跑冒滴漏、收费不到位等问题,可以针对这种现象立项进行专项审计。 三是影响企业效益的关键环节。每一个企业都有生产经营的重点,影响成本和收入的重点就是企业效益的关键,对这些关键环节进行详细的审计,对提高企业效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对炼油企业,原油成本是影响效益的关键因素;对热电厂,煤炭成本是影响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原油、煤炭采购成本,就是影响企业效益的关键环节,对利润有较大影响,可以对其立项进行审计。 四是重要的投资项目。石化企业项目投入资金较多,建设周期较长,因此风险也较大。选择一项或几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从项目初期到竣工决算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并对项目投产后的获利能力进行评价,有利于控制工程支出,完善工程管理,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五是职工合理化建议中提到的效益问题。职工提出的增产节约的各种合理化建议,常常暴露出管理中的不足,反映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潜力。 六是财务审计中发现的效益问题。审计人员在财务审计中经常会发现效益低下的现象,限于审计资源和时间限制无法解决,可以在财务审计结束后立项进行效益审计。 七是通过指标对比发现的效益差距。通过对生产、技术、经营、财务的主要经济指标与本单位历史水平或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有针对性的开展审计,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二) 经济 效益审计的 方法 1、精心制定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对审计全程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安排,是指导、组织、控制效益审计活动的纲领。任何一个审计项目实施活动,都必须根据审计方案来进行。审计方案的制定必须为审计人员提供审计作业指导,因此方案中审计重点的 分析 确定是重中之重。审计重点如果不在方案中加以确定,将使审计活动无从入手,或是缺乏重点或是任意进行,也难以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确定审计重点首先要围绕审计目标,逐步进行调查 研究 和分析,列举出每一个审计 内容 应当检查的事项。然后再从重要性水平和风险大小确定必须进行的审计事项。审计重点的确定要有针对性,要针对被审计 企业 的经营特点、核算体制、各级子公司的隶属关系以及围绕 影响 企业效益的有关指标体系来确定。制定审计方案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尽可能多地搜集各种资料,必要时可以采取走出去的调查方式,向同行业取经,获取可比性的第一手资料。齐鲁公司在开展煤炭采购专项审计时,到某热电厂进行了调查,对其煤炭采购价格、采购渠道、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充分了解,为制定审计方案和有效开展审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 从每个项目实施审计活动的过程来看,主要是检查、取证、分析三个环节。效益审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很多,可以借鉴财务审计方法如审阅、盘点、观察、核对、查询法等,也可以借鉴管理审计的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净现值法、价值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因素分析法、abc分析法等。 审计方法的选择要有可操作性,审计方法能否符合经济效益审计的要求、适应被审计企业的经营特点至关重要。比如在审查书面材料方面,可采用审阅法和纵横核对法来了解企业内控措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材料表述不清和有疑问之处,要采取多方查询法来获取审计线索;对材料中的有关数据缺少可信度,要用比较分析法来判断其用意和真伪;对各方都有意回避的事项,要采取重点关注法;在审核企业的财务数额和实物数量时,可采用盘点法和鉴定法验证其数据的真实性。下面结合齐鲁公司开展效益审计的实践重点说明常用审计方法的具体运用: (1)“审阅”是检查过程中基本的方法。审阅的内容根据具体实施的审计项目来确定。一般来说, 会计 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资料以及统计、合同、会议纪要等资料都应当进行审阅。审阅过程中,审计人员按照各自分工的审计内容对取得的资料有目的的进行检查,查找疑点。 比如在进行煤炭采购专项审计时,审计人员对包括煤炭采购合同以及签订经济合同过程中形成的招投标文件、出入库单据、有关统计台账、会计原始凭证中的发票等资料进行了认真审阅,通过审阅这些资料既掌握了煤炭采购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发现了一些审计线索。 (2)“盘点”方法对于确定账实是否相符、是否存在流失 问题 很有帮助。通过核对存货、固定资产等账表与仓库、生产现场等实物在数量、质量上是否相符,能够发现是否存在效益流失问题,发现管理控制环节存在的漏洞。 比如在进行煤炭采购专项审计时,审计人员深入煤场实地盘点,确认煤炭库存的真实性。审计组和公司计量测试专业人员一起对两大煤场存煤进行了测量,确认煤炭实存26.17万吨,比账存多出5.81万吨。煤炭盘盈没有及时被发现和处理的主要原因是:双方长期未对物资装备中心总库代存煤炭进行实物盘点,热电厂长期多转成本且未定期进行财务稽核。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在进行调账的同时,及时完善了定期盘点和财务稽核制度。通过整改,避免了煤炭超定额储备,减少了存放周期,降低了热值损失。 (3)“观察” 应用 于效益审计主要是了解管理和生产过程。通过对企业生产全流程的观察,能够发现影响效益的因素。比如在进行水电汽专项审计时发现水电损耗非常大,审计人员深入到各厂泵房、管道、水表计量点进行实地观察,对部分外供管线进行排查,寻找漏点;对多家用水单位进行了查访;对供 农村 、学校、地方政府等部分单位的控制阀门、计量器具进行运转查验。经过综合分析,找出了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通过采取管线维修、堵塞漏点、加大计量管理和收费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减少了效益流失。 (4)“核对”主要是指将从不同渠道获得的资料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对照,检查其是否相符,逻辑或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对发现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效益的因素。 比如在进行煤炭采购专项审计时,通过对热电厂和物资装备中心有关会计账簿和统计资料核对,发现双方记录的煤炭结算量存在较大差异。经查,原因为2004年结算时双方因对验收标准产生分歧,热电厂拒付,推迟到2005年结算,而物资装备中心依旧在2004年进行了账务处理。另外,由于结算手续繁琐,票据传递不畅,影响了原煤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导致热电厂期末巨量暂估,影响了热电厂生产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同时,煤炭结算效率低下,引起了主要供应商的不满,也影响了公司信誉。针对存在的问题,物资装备中心经过分析研究,改善了结算手续,提高了结算效率。 (5)“询问法”是指与有关人员进行谈话,询问一些与审计内容有关的问题,或者了解内部控制管理的方法、制度,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等等。通过询问,既可以找到审计应当注意的关键环节和审计线索,也能达到加强与被审计单位和人员积极沟通的目的,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6)“对比分析”是审计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进行对比的数据资料很多,对生产经营的有关数据可以与以前年度进行纵向对比,也可以与同行业水平进行横向对比,还可以对相关项目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存在的差距,找出解决办法,达到提高效益的目标。 (7)“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查找分析影响某一事项的因素,从中找出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效益审计的检查分析过程。影响效益的因素很多,不可能对所有的影响因素进行检查,只能抓住重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煤炭采购专项审计时,为了客观分析评价煤炭质量,查找影响入炉煤热值损失的原因,审计人员对煤炭取样过程进行了穿行测试,详细了解煤炭采购、入库、入锅炉的过程并对每月煤炭热值进行了统计和加权平均计算,找到了影响入炉煤热值的主要因素:一是雨季导致热值损失较大;二是煤炭入厂后到送入锅炉时间差的影响,如果入厂煤直接送往锅炉的比例大,则入炉煤与入厂煤的热值差差值较小,反之则差值较大;三是煤炭质量不均衡造成的影响。锅炉设计热值为4500大卡,由于煤炭采购质量不均衡,入炉优质原煤热值远大于设计值,造成浪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建议,即一是优化煤炭采购和库存方案,在保证煤炭合理库存的前提下,加大入厂煤直接送往锅炉的比例,减少中间仓储环节;二是对优质煤和热值较低的劣质煤合理混合燃烧,在保证锅炉设计燃烧值的情况下,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通过整改措施的实施,提高了煤炭燃烧值,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审计应用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也不是独立进行,要几种方法交叉运用,并且要针对不同的效益审计项目不断探索创新审计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建议才能有针对性,评价才能恰当。 (三)经济效益审计评价 一是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审计项目后,应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了解主要业务的特征、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管理方式等,在遵循 科学 、有效、相关、可操作性原则基础上,确立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指标内容和计算,均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二是针对不同的效益审计项目,灵活运用审计指标体系。在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活动时,可能采用某一项标准,如当期的经营计划;也可能在同一项目或对其中不同的审计事实采用几个不同的标准,如既采用当期的经营计划,又依据 历史 最好水平,并考虑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体现的效益优劣,并由此找出差距,发掘潜力,提高效益。 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所运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同。就某一项具体的指标而言,其运用过程和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应注意将上述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运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运用这些指标。否则,便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使评价标准更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便于将来审计建议的落实,在确立审计评价标准时应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认真分析研究评价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适用程度。在指标的使用上要考虑所使用的指标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紧密相关,要选取那些确实能反映其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在数量水平的选择上要具有先进性,同时也要具有可行性。 评价标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审计人员作大量细致的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注意经验的积累,积极收集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必要时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努力把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资料搞扎实。有条件的内审机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评价标准的测算和建立工作。 三是做出恰当评价结论。根据审计项目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归集、整理、综合分析之后,就需要对照选定的评价标准,做出各个审计重点或分项目乃至整个项目的评价结论。 审计评价中凡涉及审计结论的重大问题,都要具体说明相关的标准、结果及原因,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也应详细列明理由,便于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和部门领导审阅。审计结果是对履行经济责任的证实或是涉及对事、对人的处理,必须保持职业谨慎,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对不当之处进行修改。但是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不合理、不符合事实的,审计人员应坚持原则,维持原有的审计结论。必要时可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与有关审计证据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以供审核该报告和做出处理决定时 参考 。 四、当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和对策 (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难点 1、 理论 创新不足。近年来, 中国 石化各级审计机构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对于如何有效的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局限于单个项目的审计,综合性的效益审计项目难以取得较大成效。 2、效益审计范围相对狭窄。 目前 的经济效益审计仍然是以财务收支审计内容为主,与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还有距离。对到底开展什么项目的效益审计,效益审计范围延伸到什么程度,仍然存在疑问。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局限性,还有审计人员思维方式和技术知识水平的限制。 3、审计队伍专业结构难以适应经济效益审计的深入进行。目前审计人员大都是财务专业,对石油化工行业高度 现代 化的生产过程,复杂的工艺流程缺乏了解,尤其是对于生产技术指标相关的统计资料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原材料价格、生产消耗指标等可以横向对比的资料很难通过有效途径获得,造成经济效益审计难以深入。 4、计算机知识和信息系统运用不熟练,影响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有效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在国外已经普遍开展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而目前审计人员往往只熟悉办公软件的应用,对于计算机的核心系统不了解,难以发现利用计算机舞弊的现象。尤其是中石化erp系统全面实施后,企业的业务处理模式、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模式均发生了根本变化。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对应关系逐渐变得模糊,原先从财务数据入手的审计方法难以发挥作用,审计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 5、审计效果难以实现。尽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但从实际整改情况看,并没有改变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样的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效果利用程度不高。 (二)几点对策 1、转变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审计人员特别是审计负责人要转换观念,深入认识经济效益审计的角色,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定位于企业经营运行的“医生”,查找、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企业正常良好的经营运行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深入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加大在审计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避免为研究而研究的理论研讨模式,工作中可以邀请大专院校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尽量达到务实、高效。要有意识的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不断 总结 整理,探索和寻求经济效益审计的新经验和新方法,通过从审计实践中提炼理论,再利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比如在尚未开展过的审计领域(如车间生产领域等)进行试验,经过总结提高,力争在审计理论上有所创新,能够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完善审计管理体制,拓宽审计领域。近年来,中国石化经营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变革,供应、销售、投资、资金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审计管理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改革 发展 的要求,所以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让审计人员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石化审计体制改革方案即将出台。改革后的审计体系如何定位,各级审计部门的职责如何明确划分,是影响审计工作特别是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关键。我们认为,审计体制改革后,总部审计机关的职责应该主要是总体规划、指导和管理,各分局重点对所分管单位的供应、销售、投资等方面进行审计评价,各单位审计部门重点在内控、管理和生产领域的投入产出效益等方面进行审计评价。科学完善的审计管理体制和明确的职责分工不但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拓宽审计领域。 3、调整审计人员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加强职业资格 考试 ,加大 学习 培训力度,促使审计人员精通掌握审计、财会、企业管理、工程、 法律 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考察、聘请生产厂人员讲解等方式充分了解生产工艺流程;适当邀请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直接参与审计过程。同时,通过加强对企业审计人员的考核,增强竞争意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使其适应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要求。 4、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尤其是erp相关模块的操作。内部审计人员应主动地参与erp实施过程,要对erp系统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验证输入与输出数据可信程度。要对系统内部控制的设置和遵守情况、系统内定义的信息转换规则等进行审计验证。同时,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大力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业务,开发针对erp环境的审计软件,将erp系统下的数据转化为便于查询、审计的数据。 5、提高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程度。经济效益评价结果是十分宝贵的信息资源,企业应充分利用。要运用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为加强宏观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和调整经营战略服务。要运用经济效益评价堵塞企业经营管理的漏洞,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审计部门要加强后续审计的力度,确保审计成果。同时,审计部门要与公司领导充分沟通,会同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相关部门制定考核细则,实施奖惩。另外,对于成熟的经济效益审计实践项目,要及时加以总结,建立案例库或模型库,以便为以后或其他单位进行类似的审计工作提供范本。 主要参考 文献 : 1效益审计的理论结构 中国审计出版社 李敦嘉著; 2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 中国审计出版社 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编著 3美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 中国石化出版社 周灿龄 张勇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