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 故事中的人教案 人美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7451382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美术上册 故事中的人教案 人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美术上册 故事中的人教案 人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美术上册 故事中的人教案 人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美术上册 故事中的人教案 人美版教学目地:、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塑出一个故事中的人。(了解)、 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练习)3、 努力表现出人的美。(接受) 教学重点:重点是用泥土塑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姿势。教学难点:用泥土塑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姿势。教具: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学生:课本、彩泥及泥塑工具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讲故事1、观察投影中的人物。2、出示教师的泥塑作品。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二、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1、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黑板上演示。2、小结: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2、教师示范。三、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四、作业讲评。 作业 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板书 课题*故事中的人 幻灯屏幕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老师可借助一些方案、图案资料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了,为学生提供直观参考,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对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在大胆创作的同时,细致刻画人物表情与生动的动态;对能力较弱的同学,可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自己喜欢的细节,从而进行创造。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美术上册 有特点的人脸 1教案 人美版教材分析:中国画教学思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水、墨、色、在生宣纸上用大、小、软、硬不同的毛笔表现出的多种不同效果。本课是此系列的延续,教师在进行本课学习前,应布置学生复习曾经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教师在进行本系列教学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相关知识的渗透,如“墨分五色”“书画同源”“惜墨如金”“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师法自然”“石分三面”“树分四歧”“搜尽奇峰打草稿”“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笔墨当随时代”等,让学生对这些经典语句能牢记心中,加深对祖国文化的感受和理解,逐渐积累,提升素质。在研究中国画人物脸的画法时,教师应提到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人物琐论中的“三停五眼”。“三停”是发际至眉至鼻尖至颏底,“五眼”是两眼、眼间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这三等分和五等分概括了各种脸形正视头像的一般规律。当然,在进行本课教学前,让学生研究一下第九册教材中肖像艺术有人脸的器物等课,会使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更容易进入状态。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主题文字中,重点强调了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抓住每张面孔与众不同之处。同时,在绘画步骤的文字中,强调了中锋、侧锋的用笔方法和淡墨勾轮廓、五官,重墨画头发的表现方式。至于应该如何深入观察,从而总结出不同人物脸的特点,以及如何勾画、如何染色,由于篇幅所限,教材没有过多的展示,这也为一线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人物画法千姿百态,如何表现有特点的人脸,教师选择适合学生表现的技法和形式开展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或对照学生模特儿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情意: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脸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中的传统与创新。 难点:掌握墨色的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学习材料: 中国人物画资料,生宣纸、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调色盘、旧报纸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秩序、检查用具。教学意图:保证本课的顺利进行。二、谈话引入主题:1.请大家说说班里自己最熟悉的同学的脸部特征。 (学生从脸形、眼、鼻、耳朵、头发等不同来进行区分)2.你知道中国画概括头部基本形的方法吗? (长、圆、方、瓜子、鸡蛋形)教学意图:从学生的熟悉之处入手,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三、探究人脸的特点:1.介绍中国古代脸部基本形的概括方法。 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其实,自古以来,中国画家总结了一整套概括头部的理论,他们用人们最熟悉的汉字,概括出头部的基本形。即“国”“申”“田”“由”“甲”等。2.三停五眼 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人物琐论中的“三停五眼”。“三停”是发际至眉至颏底,“五眼”是两眼、眼间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这三等分和五等分概括了各种脸形正视头像的一般规律。1.分析古人的经验和口诀教师总结无论是“国”“申”“田”“由”“甲”等字对脸形的概括,还是“三停五眼”对五官位置正视情况的定位,在生活中,人们的头部总是不断的在运动,俯仰、侧斜变化多样,很难有单一固定的表现方法,完全要靠画画的人认真地分析,仔细地观察和准确的表现。2.欣赏名家作品P4分析画家创作的三幅作品中人脸的特点。各抒己见,谈论三幅作品,用语言表述作品中人物的脸形、五官及表情变化。3.小组研究教材中的3个问题(1) 课本中人物的脸分别属于什么基本形?(2) 他们的五官都有哪些特点?(3) 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的表情,如果你来画你应该怎么表现?4.教师演示(在学生中选模特)(1) 观察、研究人物头部的基本形、动态、各部位的位置、比例及形象特征。(2) 安排构图,进一步分析线条的轻、重、厚、薄、硬、虚、实、前、后、粗、细。(3) 用轻墨渴笔(水分少)直线画出大的基本形,要注意各部位的位置,比例准确,形象特征鲜明。(4) 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脸部五官的比例,位置后,中锋淡墨从眼、鼻、口处落笔,而后再画头发、皱纹,采取“画高不画低”的原则进行表现。(5) 画眼睛时,上眼皮用线要稍粗与下眼皮。眼球的用线要比眼皮细一些,花嘴用线要虚柔一些。演示时注意放慢速度,让学生看的更清楚。教学意图: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前人的经验。提高观察、分析表述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直观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四、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作业要求:借鉴书中的作品或示范,初步感受一下笔墨,临摹或创作一幅人脸的作品。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五、展评评价要求:1.欣赏同学们的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作品。2.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不足及改进方案。教学意图:开展互动式参观、交流活动,增强创作的自信心与评价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