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7373851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成立,由周作人、振铎、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伏园、叶绍钧等十二人发起。会刊为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理论主: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开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假如、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凤举、徐祖正、晶、何畏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他们初期主“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3.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主要成员有胡适、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 ,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重要刊物有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开展有较大贡献。 4.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办有语丝周刊。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半农、伏园、文炳、俞平伯等。语丝社的文学主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创造的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为“语丝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开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5.闲话风散文:“闲话也称“漫笔,明确了一种笔墨趣味,不仅指题材上的“漫无边际,而且指行文结构上的兴之所至的随意性,是对鲁迅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闲话还表现了一种追求“原生味的语言趣味。“闲话风散文自然、亲切、和谐、宽松,每个人作者与读者既是说话者又是听话者,彼此处于绝对平等的地位。6.独语体散文:“独语是一种敛的散文表示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是对鲁迅野草风格的概括。独语体散文不顾与与倾听者的交流,而只注重自己孤寂的心世界,通过强化自己心的孤独感与荒凉感,表达一种个体面对世界的生命体验,也实现一种常有幻想色彩的审美追求。7.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潮流,出现在1919年的下半年到1922年间,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叶绍钧、庐隐、王统照等。他们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观念化与抽象化,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代表作有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8.乡土小说: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拟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而乡土小说,如此主要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或城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鲜明的地方色彩的小说。代表作有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子等。 9.自叙传抒情小说:形成于20世纪初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承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主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与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10.纯诗:1926年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在谭诗寄沫假如的一封信中提出纯诗这一概念,即纯粹的诗歌。穆木天所谓的纯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如此让给散文担任;二是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早期象征派诗人提出的纯诗概念,在其更深层面上,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转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11.早期象征派诗歌:以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运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心世界,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开展进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戴望舒手中。12.早期无产阶级诗歌:1923年早期共产党员邓中夏在新诗人的棒喝、贡献于新诗人面前等文中就在理论上明确提出:新诗必须自觉充当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的“工具,主“多作能够表现民族伟大精神的作品,“多描写实际生活并“暗示人们的希望,向诗人发出了“从事于革命的实际活动的号召。在创作实践上表现了这一要求的,是光慈(1901-1931年),他的新梦集(1925年出版)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简答、论述与作品赏析一、鲁迅1881.9.25出生于一个破落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周福清字介孚,父亲周凤仪字伯宜,外祖父鲁晴轩,母亲鲁瑞。周树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笔名鲁迅,二弟周作人魁寿,三弟周建人松寿,四弟周椿寿早夭鲁迅著作一览小说集:呐喊彷徨;新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35万字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700多篇,约135万字辑录、校勘的学术著作:稽录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约80万字 翻译著作和作品:中长篇小说、童话本,短篇小说78篇,戏剧2本,文艺论著8本,短篇论文50篇共约310万字 书信:两地书1350封鲁迅书信集二册1200封共约200万字 1936.10.17约82万字另有70万字佚文、佚诗。鲁迅创作总字数约1000万字。1.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1、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与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2、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与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老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2.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展反封建斗争。3.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与其思想意义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1、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2、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3、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1、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2、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阔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某某义觉悟。4.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与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1、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2、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3、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1、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2、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1、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2、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5.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与象征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全篇以“狂人的病情开展为线索,以他流动的意识容为描绘对象,逐层深入地揭露了封建道德的残酷性与虚伪性。把猛烈的炮火对准了传统的封建道德,揭露了这种道德是一种“吃人的道德,几千年的封建史是“吃人的历史。全文以现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写成。狂人意识流动分三个层次:一、感到贵翁和路人都是“吃人的人,都要吃他;二、知道大哥也是“吃人的人,也要吃他;三、怀疑自己也在无意中吃过人。以此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思想涵:一、封建道德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造成封建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普遍冷酷;二、封建道德在家庭关系中的贯彻,即封建的家族制度,使家庭关系也带上的反人性的“吃人性质;三、在传统封建道德的无情侵染下,在封建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人都有可能沾染上一些“吃人思想,都有可能在无意中吃过人、害过人。在人物塑造上,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也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他是个“迫害狂患者,他病态的心理恰恰昭示了在“吃人的社会,已经意识到封建传统思想的荒谬性。心活动极为丰富,却难以转化为外部行动。象征了自觉对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进展对抗的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 阿Q形象是一个多重的复合体,既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又是精神胜利法的载体,也是弱者保护心理的形象化概括。就根本的性格构成来看,阿Q充满了矛盾,其特点是两重人格、退回心、泯灭意志。这一性格系统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精神符号,即精神胜利法。 一、阿Q正传的写作原因 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二、初期人们的理解 20年代的启蒙主义思潮、三四十年代民族救亡思潮,都提出了“民族自我批判 的时代主题。阿Q也就自然成为“反省国民性的弱点的一面镜子。 人们关注的核心是:精神胜利法。阿Q永远是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自尊自贵、容易忘却、向更弱者泄恨转嫁屈辱、自轻自贱、自欺欺人在幻觉中变真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的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阿Q正传正是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它的实质如此是一种病态的人格,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甚至可以看作是人类的一种不敢正视现实的精神弱点的象征。 三、5070年代末 阶级分析:把阿Q视为“落后农民农民的典型,关注的重心是阿Q是未庄的第一个“造反者阿Q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也引起了普遍的重视。 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尽管关注的重心没有变化,但却给予了完全不同的解释:强调的是阿Q造反的负面,辛亥革命的教训也被认为是忽略农民的精神改造。 四、近年来 对“阿Q精神性格作了人类学涵的探讨:阿Q 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的生存困境,而他为摆脱绝望的生存困境做出的“精神胜利的选择,却使人坠入了更加绝望的深渊,于是人的生存困境永远不能摆脱。 7.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1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鲁迅娴熟地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方法,采用了融现实与历史于一炉的手段,“杂取种种人,创造典型形象,勾勒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从而使典型具有极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2小说采用了悲喜交融的表现手法。作品引起人们的阵阵笑声,但同时又是一出写得异常沉重的悲剧,寓庄于谐,亦庄亦谐,在笑声里隐含着深沉的忧郁与哀痛。 3用“传记式结构,塑造了一个圆满的典型形象。小说继承了我国传统小说以表示为主,把情景和场面描写融入表示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复杂命运和性格。 阿Q正传的基调是悲喜剧相结合与出色的讽刺艺术。其喜剧因素由夸、幽默、滑稽、讥嘲、反语等多种表现手法构成。讽刺艺术主要分两类:对太爷等重在揭露其贪婪阴毒的丑恶灵魂;对阿Q如此是含泪的鞭挞,重在显示其虚妄、健忘和耻辱。 现实主义的严峻性与表现主义带来的“间离效果在小说中同时并存。8.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与其艺术成就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1、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对抗斗争。2、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3、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主义觉悟的矛盾。阿Q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作者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取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艺术成就:1、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假洋鬼子、太爷等。2、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3、作品根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又参加了讽刺,如对太爷的讽刺是锋利无情的、对阿Q的弱点的讽刺比拟温和,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4、阿Q的悲剧性遭遇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剧交融的特色。9.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对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对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预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1、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2、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对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展有效的斗争。3、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10.分析彷徨中涓生、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根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承受了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吕纬甫年轻时敏捷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气氛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对抗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2、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连殳、吕纬甫等进展对抗的思想根底是个性主义。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消沉颓废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终于遗弃子君而造成悲剧。吕纬甫敏捷精悍认真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世俗的压迫、冷遇,却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消灭宣告了自己的失败。涓生、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形象与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明确了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11.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一:1、“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2、白描手法,采取“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各种特征进展描写。如祥林嫂和子君的神态和眼睛、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孔乙己的长衫。3、挖掘和表现人物复杂的心世界,写幻觉、潜意识等,深入揭示人物的灵魂。4、人物语言简洁传神,高度个性化。艺术特色二:艺术多姿多彩1、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主要特色,但也常有诗意的抒情和以抒情手法为主的作品。2、主要是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性格,但也不乏对人物心理、幻想等的描写和以心理刻画见长。3、根本上是悲剧的结局,但在悲剧中常融进幽默夸的悲剧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特色,并有以讽刺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4、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三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四结构形式丰富多样1、小说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片段连缀而成;2、或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3、顺序为主,也有倒叙;4、多为单线开展,也有两条线索的交叉叠合;5、体式有日记体、随笔体、章回体、速写等多种;五以口语为根底,吸取有生命的古代语言,具有简洁、生动的特点。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一思想方面:1、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2、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3、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二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穿,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鲁迅杂文以“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为主要思想容,由此构成鲁迅杂文的两个思想特色:一、批判性战斗性1、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中批判封建父权、夫权、妇女节烈观等等。后期杂文增加了批判资本主义文明,半殖民地都市等方面的容。2、暴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对卑怯、保守等国民性作了深刻的剖析。3、社会批评的容更为广泛,如对社会的一切黑暗,统治者的凶残,帝国主义的罪行等都予以猛烈抨击。这种批判,具有战斗的现实意义。二、深刻性鲁迅的杂文对各种问题的论述,都极其深刻,富有辨证哲理。如灯下漫笔中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这从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本质性论断,是何等的深刻。拿来主义中批判封建闭关主义,论述国家民族应对世界采取开放态度,以与开放的意义和方法,见解精辟。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鲁迅后期杂文在思想容上的特点:一、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杂文广泛揭露批判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罪行。二、对旧中国社会、文明进展了更广泛的批判,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和半殖民地都市种种病态心理现象也予以深刻剖析。三、后期杂文更为深刻有力,表现在:1、把历史批判和现实批判相结合。批判现实时,深挖坏种祖坟,批判封建历史时,严密结合现实斗争,如病后杂谈等。2、辨证分析各种问题。3、能运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如作者后期能运用阶级分析揭示国民性在不同阶级阶层身上的不同表现,以与国民劣根性形成的社会原因,并比照民族性优点作了开掘和发扬。四、后期杂文表现出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纪念左联五烈士。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一、形象性1、善于以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和谐统一。如拿来主义中以“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遗产,以人参、鸦片比喻精华、糟粕,形象的说明了对文化遗产要批判继承。2、创造了类型形象,如叭儿狗、蚊子等类型形象,概括了社会上某一类人群的某种普遍性特征,用比喻、白描等方法创造出来,简练传神。类型形象具有典型力量。二、抒情性鲁迅强调作家应当有清楚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像纪念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情文并茂,情感浓烈。三、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事物,加以精练、夸予以辛辣的讽刺。四、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其风格也多姿多彩。结构严谨论证严密;三言两语,锋利锋利。但多样而又统一,作为鲁迅杂文主要风格的,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五、语言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常有包含深刻哲理的警句。好用反语,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充满幽默感。14.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小说塑造了各类古人形象: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如补天中的女娲,奔月中的后羿。2、历史是上“中国的脊梁,如理水中的大禹,非攻中的墨子。3、复仇英雄形象,如铸剑中的复仇英雄眉间尺和宴之敖。4、讽刺性的人物,如出关的老子,起死中庄子。15.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1、“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根底上,进展艺术想象和虚构。如铸剑原文献只简略记叙复仇故事,鲁迅如此着重于性格刻画,这是出自作家在文献根底上的想象和加工,从而创造了一个有性格开展过程的真实丰满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复仇者形象。2、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如铸剑是一浪漫主义之作,其中虽有现实主义的描写,但作为主要倾向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等手法,塑造了眉间尺和宴之敖两个复仇者形象。3、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为主,但也掺进了一局部现代生活容。如补天中女娲腿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山上的学者等。这些现实生活容,暴露和讽刺了现实的种种黑暗面,增强了作品的战斗性。作者还常使这些人物说些现代语,如“时装表演、“莎士比亚等。16.简析野草的思想容一、野草的较多篇什,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等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追求、牺牲精神。如秋夜中枣树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鲁迅精神的富有诗意的形象表现。这样的战士中战斗显得英勇而悲怆。战士面对“无物之阵这样的“绝望的抗战反映了鲁迅的思想矛盾,也更表现了鲁迅的清醒执着,永不停息战斗的坚韧意志。过客中反映了在人生长途中战斗、探索的艰辛和矛盾,但不停顿地向前走,对旧社会绝无留恋的态度。二、野草重点在袒露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展示了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等等痛苦而激烈的心矛盾,更显示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如影的告别中“彷徨于阴暗之间的回环反复的语句,传达出心斗争的深刻。希望希望与绝望的激烈矛盾。墓碣文自我解剖困难痛苦。三、以辛辣的讽刺针砭圆滑的处世哲学、无聊的围观等病态心理以与黑暗丑恶的社会世态,或以沉痛的笔刻画群众的冷漠麻木。17.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1、野草的多数篇什在艺术上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又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心感受。例:人物如过客;自然景物如天空、枣树都是象征性形象。作品中的故事也都具有象征性形象。2、艺术构思奇特,写梦境的作品有9篇,创造了许多非现实性的形象和境界:如影和人的告别。3、野草的艺术境界奇幻、神秘,但表现的是现实性的容。4、野草的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18.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容和艺术特色思想容:1、描叙了作者从童年到壮年时期的某些生活片段,具有传记意义。2、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假如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副副世态图和风俗画。3、贯穿全书的,是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和对封建教育、道德、顽固派的批判。4、展示了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某些历史真实,揭示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艺术特色:1、十分注意人物刻画。作者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爱农中的爱农。2、文体不很一致。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夹叙夹议,描述往事也批判现实穿插交织,有较多的杂文笔法。藤野先生爱农重在写人。3、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深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19.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一、作为叙事散文,十分注意人物刻画,尤其是写人散文。人物性格鲜明,如长妈妈朴质、愚昧,爱农耿直古怪,藤野先生严谨认真。二、刻画人物方法有:1、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如爱农眼球白多黑少。2、如实描写,如写藤野先生衣着马虎等。3、饱含感情,常有凝练的抒情文字。三、全书贯穿的人物形象是“我作者自己。“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家长制迫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出走,成为爱国青年等。既具有传记意义,又因注意性格刻画,“我又是个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20.呐喊与彷徨的主要容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以与封建礼教害人的罪恶; 展示社会底层劳动者悲惨的生存境遇并刻画出人物卑微的灵魂; 对知识分子境遇命运的关注和探索;21.狂人日记1918年4月 写作背景与目的: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深切感受;1918年月钱玄同的上门劝驾;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狂人形象:披着狂人外衣的艺术形象,是鲁迅借以表现反封建主题的艺术载体; 主题:揭示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是“吃人的历史,呼吁“救救孩子; 与果戈理狂人日记的比拟;借鉴其日记体形式,但立意更高,果戈理的终点恰是鲁迅的起点。 对西方小说手法如意识流的借鉴;日记体、第一人称的运用;阿Q正传1921年阿正传成因:晨报“开心话栏目的设立与伏园上门索稿;族中人物行为提供了某些原始素材;“阿影像的由来已久对国民性的思考; 阿形象: 首先是一个不觉悟的农民典型; 其次是一个当时中国国民性劣根性的缩影,浓缩了各个层次国民共有的弱点; 再次,阿形象是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具有世界性的意义,是被奴役、被压迫民族的共同典型。 阿形象的性格特点:愚昧、麻木、无知、无赖、浅薄、欺软怕硬、妄自尊大又自轻自贱。“阿精神的具体表现:自轻自贱、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 精神的麻木和惊人的健忘; 受辱后向更弱者泄愤; 阿Q精神的产生:既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又有着久远的社会、历史、思想根源。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 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披着喜剧外衣的真正悲剧; 轻讽意味;23.伤逝1925年10月艺术特色: 采用独特的“手记形式,以涓生的第一人称和独语式抒情语言方式,强化了小说低沉、舒缓、忧伤的情感基调; 小说具有鲁迅小说少见的浓郁的抒情风格,语言追求诗化,一些抒情语句的反复运用,产生了回环往复的抒情效果,将情感层层推进;24.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社会背景和作者思想特征 朝花夕拾小引“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它立刻幻化,转成离奇或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眼前一闪烁吧。朝花夕拾的思想容 、回忆故人故事 朝花夕拾的10篇散文中,除了夹杂一些针砭时弊的议论外,几乎全是回忆旧事。 朝花夕拾小引:“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风云的折光 散文中记述了充满各种矛盾和风波的大家庭、民间赛会与演戏的盛况、黑暗社会的炎凉世态;骗钱害命的庸医、乌烟瘴气的水师学堂、日本不平静的留学生涯、以与“骨子里依旧的辛亥革命和旧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一定程度地再现了旧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鲁迅追随时代步伐的履痕。五猖会琐记无常藤野先生爱农等、抨击封建教育、封建伦理道德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除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还反映了封建私塾教育对儿童身心的禁锢和残害,百草园的欢乐气氛和三味书屋的严厉压抑成为鲜明的比照,鲁迅借此批判束缚儿童的封建教育。 二十四孝图对封建卫道者激励宣扬的“ 哭竹生笋、“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割股疗亲等所谓纯孝的典人物,提出道德质疑和批判。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散文中杂糅着杂文笔法回忆的温馨和战斗的火花的交织; 情感复杂欢快与怅然、温馨与伤感、幽默与悲愤的交融;25.野草野草社会背景和鲁迅思想特征野草的写作时间是第一次国革命战争的初、中期,南方各省革命运动已蓬勃展开,而北方仍暂处低潮。鲁迅作为革命主义者、反封建战士,一方面仍然坚持战斗,另一方面也难以遏制地产生了孤军奋战的孤独、迷茫、苦闷和失望情绪,甚至感到空虚和绝望。 鲁迅自己评价:“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后写出来的。给萧军的信野草“大半是废弛的地域边沿的惨白色的小花。英译本野草序 鲁迅当时的思想特征:政治上不停止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思想上却不可遏制地出现了苦闷和消极的情绪,既不能摆脱怀疑和悲观,也不肯停下前进的脚步。野草的主要容、否认黑暗现实,向往光明理想,代表作秋夜、好的故事、淡淡的血痕中 、剖析“病态国民性,批判奴隶哲学和骑墙派的处世哲学;代表作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立论 、解剖自我灵魂,袒露思想上的悲观、孤独、失望和矛盾情绪。代表作过客、希望、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野草的主要艺术特色诗的情绪和诗的意境鲁迅的散文诗情感浓烈,构思新颖,哲理性强,形神兼备,注重诗的意境的营造。 象征主义手法的应用;鲁迅的散文诗不同于杂文写作,更多是通过象征比喻的手法,将客观事物人格化、主观事物形象化,曲折含蓄地表达心世界的复杂感受。 鲁迅散文诗的语言凝练、犀利、形象,具有音乐性和色彩感,且能根据容需要富于变化。二、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1918年5月鲁迅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开展的一个新时代。将在19181922年连续写的15篇小说编为呐喊,19241925年的11篇小说收入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1.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1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2在观察表现小说主人公时,有着独特的视角: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的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痛苦。他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3小说情节结构模式为“看与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A、“看与被看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二元对立。在这类小说中,在好奇的看客看被看者的背后常常有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愤激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酷,从而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另一类的二元对立发生在先驱者与群众之间。在这类小说中,人物与作者的距离大大缩小,作品中渗透着较多的鲁迅的生命体验。B、“离去归来再离去也称为“归乡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小说中,表示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影响,构成一个复调。2.“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的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是完全自觉的借鉴西方的小说形式,通过自己的转化、发挥,以与个人的独立创造,建立起中国现代版小说的新形式,追求表达的含蓄、节制,以与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三、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的核心即精神胜利法阿Q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他永远都是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鲁迅的阿Q正传正是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而从人类学涵来分析,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都是一次绝望的轮回,只能无奈地返回自身。这样,“精神胜利法的选择几乎是无可非议的。这丝毫没有改变人的失败的屈辱状态,只会使人因为有了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而心满意足,进而屈服于现实,成为现存环境的奴隶。鲁迅正是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提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从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四、乡土小说的成就乡土小说从20年代中期便形成一股持久的创作潮流,给当时的文坛带来清新的泥土气息,突破了“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相对狭小天地,拓宽了新文学的反封建题材,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向社会,转到民众(主要是农民)的身上,而使得新文学和社会生活土壤的联结更形严密。乡土小说对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展,作用巨大,大局部乡土作家从关心个人的感伤情绪、个人的回忆,到关注社会和民众,从浪漫理想转向对现实的探索;并纠正旧小说遗留的简括式表示方式,加强实地描写,加强场面、人物的细节描写,小说的重心由情绪、情节的展示转向以人物为中心的刻画。许多乡土作家从早期的主观抒情,越到后来就越归向客观写实,甚至讽刺,让现实主义在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得以加强和巩固。五、闻一多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中对女神的批评闻一多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中对女神的批评集中的两点:一是“过于欧化,因而提出要写“中国的新诗;二是反对郭沫假如关于诗只是一种“自然流露、“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的主,提出“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其实没有选择便没有艺术,因为那样便无以鉴别美丑了,因而强调要“诚心诚意的试验作新诗(注:梁实秋:新诗的风格与其他,诗刊第1 期,1931 年 1 月 20 日出版。)。六、前期新月派1927年以前,以晨报副刊“诗镌为根本阵地的诗人群。主要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在新诗根本立足以后,新月派所要做的,一是“在新诗和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二是把创造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也即“使新诗成为诗。新月派的旗帜:“使诗的容和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新月派的主:1、新诗的自觉:“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提出要写“中国的新诗;把创作的重心从“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使新诗成为诗。 2、“理智节制情感:所谓“理性是指艺术上抑制,并非一般所说的诗的哲理化,其目标是要纠正“五四新诗中滥用的直抒胸臆和极端的感伤主义,转为将主观情愫客观对象化,追求诗的蕴藉含蓄和非个人化倾向。如口供。新月派的理论显然受到了同样是力主“无我、“不动感情与倡导艺术形式是工巧的西方唯美主义的影响,但同时也是与中国传统的“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抒情模式,特别是与将情感消解于自然意想之中,追求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唐诗宋词传统相暗合:这正是闻一多所提倡的“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3、新诗格律化:“和谐、“均齐的审美特征。“三美: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死水,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死水洗衣歌等都称得上是具有建筑美的作。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如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等。新月派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造,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其次是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他们以此来实现“理论节制情感的理论原如此。审美特征: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如此相适宜,新月派明确提出了以“和谐和“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而作为依据的,正是中国的诗歌传统。闻一多提出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但闻一多强调新、旧格律有区别。评价:新诗格律化的倡导,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使新诗趋于精炼与集中,具有了相对规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七、闻一多划分的新、旧格律的区别闻一多曾这样明确划清了新、旧格律的区别:“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容的精神制造成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的意匠来随时构造(注:闻一多:诗的格律,闻一多全集2 卷,141 页、142 页、140 页,141 页。)。八、新诗格律化的倡导的影响新诗格律化的倡导,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使新诗趋于精练与集中,具有了相对规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此后格律体的新诗与自由体的新诗一直成为新诗两种主要诗体,互相竞争,又互相渗透,对新诗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九、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是前期新月派“领导文学潮流的代表诗人,却最集中表现了新月派的在矛盾。新月派诗人大都是承受了西方主要是英、美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自觉地沟通东、西方的文化,也同时感受着两种文化的冲突。在闻一多这里就显得格外锋利。他留学美国,热情的学习西方文化,却又强烈地感到民族与文化的压迫,作为一种对抗,他写下了被称为“爱国主义的诗篇:红烛、死水。闻一多持“主义的文化观,这成为闻一多向“和谐、“均齐的传统美学理想靠拢的在依据;但他又是一个有着敏锐的现代感受的诗人,一个身受西方文化影响、具有强烈的生命意志力与个性自觉的现代知识分子,就不能不对“物我两忘的传统美学境界产生怀疑与拒斥,他的诗歌里正充满了矛盾的力: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不和谐,生活的宁静于思想、心灵的不宁静,言辞的洒脱与情感的偏执等等。巨大而深刻的思想矛盾时时刻刻犹如汹涌海涛不断撞击着闻一多的心,他的本性又是如此的激烈热情,心的“火山几乎冲决而出;然而他又自觉追求传统的感情的抑制,要把过量的“火压缩在凝定的形式中,这一“冲与这一“压之间,就形成了他的诗所特有的“沉郁的风格。闻一多的“三美诗歌理论诗歌应该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理论,是闻一多诗论的核心,它是针对五四以来诗歌过分直、露、随意的弊病而提出。教材92-93页 音乐美:主要是指诗句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要求诗句的音节、音尺顿、音步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从而使诗在变化中保持整齐的形式,参过失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富于节奏感、韵律感,具有音乐美。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全诗五节二十行。每行九字,这九个音节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最后都以双音节结尾。绘画美:主要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都是具有鲜艳色彩感的物象,使诗具有了绘画般的美感。 建筑美:指诗的整体外形上应具有整齐规之美,要求节与节、行与行之间要根本均匀整齐,虽不一定每行字数一样,但各行不可相差太大,以求视觉上整齐美观,即所谓建筑美。死水洗衣歌等都称得上是具有建筑美的作。闻一多在新诗开展史上的地位1、爱国主义诗篇。闻一多被朱自清誉为“五四时期“惟一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主义诗篇具有反帝反封建憎恶黑暗现实、期盼祖国新生的丰富容。2、对新诗格律的理论提倡和创作实践。他提出新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死水忆菊洗衣歌等,既有爱国主义的思想容,又有“三美的艺术形式。这对于纠正白话新诗创作中态度不够严肃、过于散文化的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闻一多是继郭沫假如之后又一位对新诗成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大诗人。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是贯穿新月派前后期的重镇。风格:徐志摩热烈的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与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地统一,形成了徐志摩诗特有的飞动飘逸的风格。因此有人说他的人与诗都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特点:1 、他执著的追寻“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在诗里真诚的表现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与独特的个性,并外射于物象,追求主、客体在神韵与外在形态之间的契合。而徐志摩总是在不经意之中,在灵感袭来的刹那间就抓住了其中的契合点,并且总有新鲜的发现,既在人们的感觉、想象之外,又十分的贴切、自然。徐志摩的诗中经常飞跃出被称作“徐志摩的意象。2、徐志摩对诗的外在形式的美有特殊的敏感。作品分析: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萨扬娜拉徐志摩在新诗史上的独特贡献:徐志摩总在不拘一格的不断试验与创造中追求美的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以其美的艺术珍品提高着读者的审美力。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徐志摩前期诗集是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大多具有比拟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光明与自由的思想。由于作者长期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教育,他的关于“新的政治、新的人生的理想,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治与空想主义的混合物。如婴儿里,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为要寻一个明星、我有一个恋爱抒发了作者对这一理想执着的追求。追求的过程中,他显得自信、乐观。由于他的政治理想与中国现实情况的矛盾,作者又感到这理想有如一个梦,作为中国资产阶级开山诗人,他的心也不无悲凉之慨。这些诗篇中,闪耀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诗魄。2、反映现实社会。如太平景象人变兽揭示了反动军阀统治的罪恶,发出了对黑暗现实生活的诅咒。先生!先生!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这些诗篇,明晰地显示了诗人关注现实、憎恨封建军阀、同情下层劳动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