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7363957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市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实施战略及保障措施讨论稿前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在要求。如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扎实工作,开拓创新,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目前各级政府、旅游界及乡村农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发展乡村旅游可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让城乡人民共享乡村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容。目前,市乡村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农家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点、农业产业基地、旅游古镇、森林公园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市农家乐已达到5592 家,比2003 年净增1313 家,增长了25 % ,星级农家乐达到300 余家。全市乡村旅游直接吸纳农村就业人员5. 8 万人,带动相关就业达29 万人。乡村旅游的发展还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截止2005 年底,全市民间投资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已达452 个,比2003 年以前增长近一倍,农民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利,土地逐渐实现了集中经营和规模经营,农业竞争力有效提高。乡村旅游收入占远郊农民年纯收入的30以上,占近郊农民年纯收入的比重70 %以上,开展农家乐的农户比没有开展农家乐的农户实际增收要多一至两倍。此外,乡村旅游也促进了集体收入的增加,突出体现在土地增值、税收增长,如红砂村2003 年每亩土地为20 余万,2005 年每亩土地已为220 万,两年涨了近十倍;三圣乡2003 年税收为40万,打造五朵金花开展乡村旅游以后,2005 年税收实际为120 万,两年增长了3 倍。国家旅游局将20XX中国旅游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并要求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各类旅游企业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和农业旅游、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推动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发挥市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市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特编写市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一发展背景市乡村旅游源于农家乐的发展。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农家庭院为基本接待单位,借助于自身邻近城市的区位优势,利用自家庭院、花圃、果园等自然条件和民俗风情吸引城市居民,开展集观赏、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旅游观光经营活动。是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约在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旅居岳池,挥笔成就的千古名篇岳池农家,其中名句农家农家乐复乐是最早提出的农家乐。1987年首个农家乐在出现。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2250年前,由蜀郡太守冰父子设计并组织修建了人类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平原变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优越的自然条件蕴育了天府儿女崇尚自然、享受生活的习惯,追求休闲、娱乐、优哉乐哉和时尚的生活情趣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后,人充分发挥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和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加快发展步伐,在西部地区率先跨入小康社会,私家小轿车拥有量位居全国第三。物质生活满足后,人更加追求精神生活,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需求油然而生,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双休日,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提供了时间保证,也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此外,市自然条件优越,景观差异大,农业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乡村民俗风情淳朴而浓厚,具备开发农家乐旅游的资源基础。再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村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家乐旅游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切入点。市郊区农村凭借其有利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全省率先开展农家乐旅游,既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在要求,也迎合了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的需求,给城市周末休闲度假提供了理想的去处,实现了双赢。二发展条件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XX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人口大省,有8700多万人口,同时XX也是农业大省,在8700多万人口中有6800多万是农民,农业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比多10个百分点。XX还是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现在全省发展农民兴办的农家乐据不完全统计有18000多家,其中从事农家乐经营和服务的农民有9万多人,20XX农家乐旅游收入达27亿。,是省省会、西南特大中心城市,人口约1040万,其中农业人口约600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63左右,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市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作为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市,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重点、难点在农村。具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如何释放200多万农村劳动力的生产力,解放农村生产力将是最大的生产力;2扩大近600万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3对于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如何整合它的资源。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大的关键、难题和重要性,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最大任务,这是市从来未有的事业,也是市的创新之路。市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客观条件,区位特征上,市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特殊的区位上。空间布局特征上,农村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外半小时1.5小时的城市近郊远郊围,构成一个环状结构。城市特点上,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地貌特征上,为平原加低丘低山地理地貌环境。从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特征上,是西南特大中心城市,城镇居民逾300万,随着市民可分配收入的迅速提高,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群体。通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例如,除了世界品级的旅游资源以及作为全国著名的休闲城市外,作为天府之国,各种乡村旅游相关的农村休闲资源、饮食文化资源、产业资源、农业资源等发达。三发展阶段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87年1991年为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农业生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农民利用自己的庭院和责任田从事旅游接待活动,吸引城市居民利用节假日到城郊农村的农家小院呼吸新鲜空气,观赏田园风光,亲自采集农家新鲜蔬菜和瓜果,品尝绿色生态食品,还可以购买盆景、根雕、花卉、新鲜农产品等。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农家乐的产生与发展就是这一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2、第二阶段为规模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发展农家乐的指导思想为先发展后规。农家乐旅游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从事旅游接待的农户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3月,原省委原副书记元慰在市郫县视察工作,专程到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最早的徐纪元家,看到城市居民在徐家大院惬意地进行旅游活动,即兴提笔书写了农家乐三个大字。郫县县委、县政府及时总结农科村这一创造性的实践经验,因势利导,从政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参与旅游接待服务的农户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利用农业资源开展旅游活动的新形式农家乐。市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农家乐旅游这一新生事物,把农科村农家乐的发展模式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典型大力向外宣传和推广。1996年9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同志到郫县友爱乡农科村视察时,原计划视察40分钟,越视察兴趣越浓,最后用了90分钟才结束视察,他称赞农家乐旅游为农民开辟了又一条致富之路。1997年9月,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程文栋考察农科村农家乐旅游时,高度评价农家乐旅游开辟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先河,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创出了一条路子。党和国家其它领导人吴邦国、贾庆林、乔石、慕华、铁映、等也先后视察,美、德、日、俄等3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官员和专家、记者也专程到农科村视察、观摩。、等地分管旅游和农业工作的领导也分别带队到郫县农科村参观和学习兴办农家乐旅游的经验。随着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农家乐的蓬勃发展,周边其它乡村也纷纷开始发展农家乐旅游,如温江、双流、龙泉驿、三圣乡等地的农家乐的如雨后春笋的兴起,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农家乐的地域围从近郊区向远郊区,以及向省其它市、州农村地区扩展。受农家乐的带动和影响,目前农家乐已经遍布省的21个市、州,成为全国农家乐旅游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3、第三阶段20XX至今为规发展阶段特点是旅游氛围比较浓厚,旅游特色更加突出,旅游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结合实际相应制定了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有的还对乡村酒店、乡村古镇等进行规。此外,市大部分农业旅游示点单位均成立了行业自律性乡村旅游协会合作组织,通过制定章程和规,在管理和约束村民发展农业旅游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目前,被国家旅游授予中国农家乐发源地20XX截止,XX省共有17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顺利通过国家局验收。,锦江区三圣花乡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花乡农居、郫县友爱镇农科村、龙泉驿区兴龙镇万亩观光果园、都江堰市青城镇青城红阳猕猴桃、青城绿茶基地均已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点。这些标志着我省乡村旅游正向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多样化和规化的方向发展。三主要成效市乡村旅游是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和郊区农业资源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结果,是农民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乡村旅游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农业的综合效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市乡村旅游向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截至20XX底,全省农家乐经营接待户总计达到17037家,农家乐旅游吸纳的就业人员为237920人,农家乐接待的旅游者人次高达8244万,旅游接待收入246881万元,上缴税费达到9049万元,其中,除市以外的各地市、州农家乐经营接待户总计达到11441家,就业人员达到74028人,旅游接待量为5706万人次,旅游接待收入达到173928万元,上缴税费合计达到5706万元,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的经济来源。二、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及发展模式一主要类型市地域广阔,自然、人文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特色各异的乡土文化特征,同时,也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市各地的乡村旅游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乡村旅游归纳为城市依托型、景区带动型、特色村寨型、历史文化型和交通依托型等四种开发型式以及乡村组织型、企业农户型和综合开发型三种发展模式表1:1、城市依托型这类乡村旅游的主要特征是依托大城市就近的客源市场,利用农村、农园的自然生态和乡村文化,从吃、住、游、购、娱等多方面满足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都市依托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由于毗邻大城市,客源市场稳定,游客的回游率高,表1市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及特色比较案例地点主题开发模式发展模式锦江区三圣花乡花乡农居红砂村花香、农居城市依托综合开发模式幸福梅林幸福村赏梅江家菜地江家堰村乡村体验东篱菊园驸马村赏菊荷塘月色万福村文化休闲龙泉驿桃花故里兴龙镇观光果园特色村寨型公司+农户模式都江堰青城山长寿村长寿村猕猴桃/茶景区依托乡村组织型郫县友爱乡徐家大院农科村园林型特色村寨型乡村组织型龙泉驿书房村书房村观花品果特色村寨型乡村组织型双流万安城南坡/永安白果村安置小区/三个集中特色村寨型乡村组织型龙泉驿洛带镇洛带镇古镇休闲历史文化型乡村组织型大邑安仁古镇安仁镇古镇文化历史文化型乡村组织型华阳黄龙溪古镇黄龙溪古镇民俗、火龙节历史文化型乡村组织型温江花博会花卉园林艺术交通依托公司+农户模式蒲江石象湖石象湖异国花粹特色村寨型公司+农户模式邛崃卧龙镇杯金村土地整理特色村寨型乡村组织型邛崃平乐花楸村花楸村生态茶观光特色村寨型乡村组织型大邑西岭雪山花水湾花水湾休闲度假综合型公司+农户模式崇州九龙沟九龙沟生态休闲交通依托公司+农户模式都江堰虹口乡红色村、光荣村漂流景区依托公司+农户模式都江堰高原村高原村猕猴桃观光景区依托乡村组织型新津川浙工业园农民安置与社保体系交通依托公司+农户模式停留时间长,因此,近年来,这类型乡村旅游在我国大城市的郊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为推动大城市郊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以为例,农家乐起步较早,周边的郫县、温江、双流、都江堰等地,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郊被称为五朵金花的5个村,过去都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农民不富裕,经过经济结构调整和兴办农家乐,5个村形成了5个特色,仅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这里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乡结合部兴办乡村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2、景区带动型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是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景区周边乡村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服务,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带动旅游景区周边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互动发展。此种类型客源围较广,但多为一次性客源,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回游率低。市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地形多样,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著名景区基本上都是在农村地区,如都江堰青城山四大世界遗产基本都在山区;是大熊猫的故乡,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全部在山区。此类乡村旅游模式在市发展潜力巨大,这些年已形成了开发一个景区,保护一方生态,带动一方经济的良性循环。3、特色村寨型特色村寨型乡村旅游是以特色村寨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信仰及各种传统节日为特色,吸引广大游客和研究者前来观光游览、康体娱乐、学习研究等。此种类型客源围较广,但多为一次性客源,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回游率低。市特色村寨XX省有53个民族,其中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人口只有500多万,但面积占到全省的60以上,这里少数民族风情浓郁,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转山会和赛马节,旅游特色非常鲜明。乡村旅游开展好的有阿坝州的桃坪羌寨、甘孜州丹巴的碉楼群、凉山自治州的泸沽湖等,各具特色。近年来,在XX许多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氛围的地区,特色村寨游都发展迅速。如丹巴甲居藏寨,20XX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接待旅游者已超过20万人次。主要有:龙泉驿桃花故里兴龙镇、都江堰青城山长寿村、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徐家大院、龙泉驿书房村、双流万安城南坡/永安白果村、温江花博会花木基地、蒲江石象湖石象湖、邛崃卧龙镇杯金村、邛崃平乐花楸村、大邑西岭雪山花水湾、都江堰虹口乡/高原村、红色村等,乡村风情浓郁,特色突出。4、历史文化型历史文化型乡村旅游是以当地历史文化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学习研究和教育活动。此种类型客源市场稳定,游客的回游率高,停留时间长,多为学生。我省不仅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还有三星堆金沙古蜀文化、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等,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像古代的司马相如、白、杜甫、三,近代的巴金、郭沫若等。特别是这里还是、朱德、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他们的故居都在农村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特色鲜明,两者组合配套较好,发展乡村旅游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如:小平故里牌坊新村正逐步成为集教育、观光、会议、休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与现代农业旅游基地。20XX,农业旅游业主共接待游客38.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51.4万元,同时为新村提供了12万个劳动用工日,解决了400余人的就业问题,从事旅游接待工作的农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5、交通依托型这种类型的乡村往往临近铁路大站或高速公路,或者是其他交通主干道,交通十分便捷,可进人性较好,以过往游客或附近城镇为主要的客源市场。如沿老成渝公路两侧,农家乐接待点几乎形成了首尾接踵的一条农业旅游走廊;再如市周边几条交通主干线和交通极为便捷的乡村,生态环境良好、较有特色的村寨,都具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机会。与都市依托型相比,此种类型的乡村距离客源市场相对较远,但随着国私家车的迅速普及和交通设施的迅速改善,也为这类乡村带来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巨大商机;城市游客虽然也强调休闲,但也越来越注重旅游产品的生态、文化因素,因而它与城郊农村相比更具有吸引力;游客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消费水平可能更高;其客源市场还可能由城市或大型工矿区拓展到小城市或小集镇。当前,在市甚至省,都有可能形成沿高速公路或交通主干道分布的、特殊的高速公路带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由于其客源主要为中、远程旅游者,游客对乡村文化、生态方面要求与其居住地差异更大。因而,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应以原生态、原文化、强刺激等为特点。二发展模式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按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1、乡村组织型乡村组织型模式,是以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交通通达条件较好,又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乡村为依托,通过乡政府、办事处有组织地引导农民经营户,按照统一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发展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服务,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我省较为普遍,如市成华区北郊风景林地充分利用城市近郊优势,结合城市开发建设中失地农民的安置政策,采取示带动、多方激励的办法,引导全乡已成规模的农家乐业主开发开办农家乐,发展城乡结合的涉农休闲产业,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和就业安置,农民直接就业500余人,间接就业1000余人,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以上。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城区最近的生态农业观光和集餐饮、娱乐、休闲、健身、会议、住宿于一体的大型乡村开放式休闲场所。20XX,老龙山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00余万元。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又毗邻旅游市场,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二是乡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规划、开发和建设主要旅游吸引物,引导和组织农民户建设接待设施,开展旅游接待服务;三是推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乡村环境改善,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带动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等。2、公司+农户型模式公司+农户型模式,是对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指导村镇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和招徕国外旅游者。如都江堰市虹口景区以景区所在的红色村和光荣村为主体依托单位,成立虹口风景区漂流管理公司,建立了灵活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在划定区域和规划围实行分片、分段承包,引进多个开发投资主体,实施开发建设,有效解决了乡村开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逐步扩大了景区的规模和活动容,多次举办了重大节事,以节促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户发家致富。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通过以公司为主导进行整体开发和经营,解决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短缺问题;二是发挥公司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核心旅游资源,配套服务接待设施,加强对外宣传促销,促进乡村旅游迅速健康发展;三是引导和帮助村民改善环境条件,开展配套接待服务活动,促进村民收入的增加;四是提高村民的旅游服务素质,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3、综合开发型模式综合开发型模式,是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建设和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引导城乡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如市锦江区在深入调研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找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口,以城乡一体化方式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这种通过政府合作经营,先行投入再溢价退出的方式将开发的项目整体转让给公司,吸引社会资金,积极进行市场推广,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改变过去的单家独户、大田种植的农业生产方式,引导农业生产规模化,利用已有资源,发展都市休闲经济,使就业、培训、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延伸到了农村,最大程度上保证农民享受市民待遇,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通过整体规划设计,政府引导性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和村民投入开发,加快了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步伐;二是区分公共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公共性基础设施,吸引社会资金和村民投入建设经营项目,尽快形成旅游的配套服务接待设施;三是引导和指导农民,积极参与和开展相应的旅游接待服务,带动地方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四是依托绚丽的民族文化,组织惠及广大城乡居民的旅游节庆活动,在吸引和招徕大量游客的同时,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三、发展乡村旅游对三农的带动作用一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旅游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充分利用农民闲置的房屋和生产资料,具有投资较少、风险较低、经营灵活等特点。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让农动参与到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开发和接待中来,从经济上保障了农民的旅游收益,从而保证农民能从旅游开发中直接获益,增加农民的直接收入。同时,农民也可以利用本地种植、养殖的农产品满足游客的吃、游、购、娱等需求,使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了流通环节,增加了附加值,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走上致富之路。如市郫县友爱镇农科村,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种植花木,1992年开始旅游接待。区绝大多数经营户为当地农民,他们以种植、销售花木为主,同时发展农业旅游,主要吸引周边城镇居民消费,日接待能力可达一万人,既能取得一定的旅游接待收入,又能带动花木销售,增加收益。近几年,农科村农户的年人均收入达2.5万元,达到甚至超过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再如市锦江区三圣乡花乡农居、幸福梅林等五朵金花,20XX实现旅游总收入1.11亿元,旅游从业人员人均创收5万元。二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兴起后,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由单一的农业种植业结构向综合农业转变,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为了适应乡村旅游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农业从种植传统的农作物转变为种植具有观赏性的名优花木,花木的种植营造了优美的旅游环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随着游客的增多,大部分农民转而从事服务接待,还有部分农民从事传统手工艺品和农副土特产品的加工、销售。花木种植业、餐饮服务业、手工业、运输业在广大农村悄然兴起,使农业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和转型,实现了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成了一、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二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形成了良性循环,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促进了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尤其是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就地转移。我省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十分突出。旅游业以及它所带动的相关行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一方面,乡村旅游以农业为基础,种菜、种花、种果、养殖等需用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带动的相关产业,如旅游接待服务、作坊加工、商品销售、运输、管理等需用大量劳动力,乡村旅游发展以后,当地农村的就业人员比以前增加810倍左右,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据20XX统计资料,全省农家乐旅游总计吸纳的就业人员达到23.8万人。此外,由于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在农业部开始出现劳动专业分工,涌现了众多的农副土特产品生产和加工专业户、运输专业户和养殖专业户,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和信息流,推动了城乡间的交流,促进当地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以青城镇农家乐为例,应游客的要求,农家乐经营接待户都订阅了大量报刊杂志,在城市游客的影响下,当地农民也开始慢慢养成看报读书的习惯,这不仅开阔了农民的视野,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此外,城市居民还把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带到了农村,推动了乡村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除唱歌跳舞外,大多数农家乐添置了台球桌、乒乓球台,有的农家乐还设有羽毛球场地,这些设施的添置不仅丰富了农家乐旅游的活动容,还为农民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了场所,极推动了广大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复合型管理人才的成长,造就出一大批素质较高的现代新型农民,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农家乐的经营从承包给城里人来经营发展到自己经营管理。据实地调查,由于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不少农民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有的农民还主动外出观摩学习,甚至还到大中专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一些农民还学起了普通话,有的还能讲几句简单的外语。过去那种打架滋事、赌博迷信的事情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竞相比学习、比服务、争做星级文明户。四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为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政府必然会加大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统一对农房进行改造。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又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为建设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了经济保证。经营农家乐的农户自己进行室装修,更换家具、灶具、餐具,安装等。此外,经营农家乐的农户都把旱厕改成水冲式,有的还装上了抽水马桶,对饲养的家禽实行圈养,农家乐经营户的室外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开展农家乐旅游最早的郫县友爱乡农科村,1997年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卫生村,20XX还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四、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经验一领导重视是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关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省、市领导多次考察调研乡村旅游,并就乡村旅游发展作了多次重要讲话和部署。在省十一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把农家乐作为省三大旅游品牌之一 XX省十一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XX省旅游三大品牌:大熊猫、金沙文化、农家乐。20XX底,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制定20XX全省旅游工作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农家乐为品牌形象,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容,以农家乐为载体,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省市有关部门也积极配合,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帮助农牧民做好策划、宣传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乡村旅游的发展环境,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省、市旅游局按照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自20XX以来积极开展了全国农业旅游示点创建工作。20XX,向国家旅游局推荐了市龙泉驿区兴龙镇等4家 20XX全国旅游工农业旅游示点候选单位。在此基础上,又认真学习、及时转发了20XX下发的全国农业旅游示点 全国工业旅游示点检查标准试行,并从20XX12月开始,陆续对全市多家申报单位进行了严格初评。初评合格的相关单位全部顺利通过国家局验收组验收。初评工作得到了国家局验收组的高度肯定。省、市旅游局还积极指导各地乡村旅游建设,帮助三圣花乡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提升乡村旅游档次,把乡村旅游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起到积极作用。二各部门合力推进是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前提市在乡村旅游服务的归口管理上,明确了市旅游局为行业主管部门,但乡村旅游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涉及到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行业监管作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近年来,市在乡村旅游服务的管理实践中,形成了旅游牵头,工商、公安、质监、安监、卫生、环保、建设、农业、园林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旅游管理部门共同做好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指导、监督、管理的工作格局,有力保证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三产业支撑是乡村旅游稳定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离开了特色产业支撑和乡村文化的注入,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实现稳定、持久的发展。为此,市根据各地农业产业的区域差异,指导各区市县依托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以农业产业支撑农家经济,以旅游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同时,引导和鼓励乡村旅游不断挖掘和丰富乡村旅游文化涵,以文化提升产业,把现代文化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变单一的农业观光为农文化体验之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展示之旅。四环境保护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保证乡村旅游的卫生、环保、服务质量等方面问题,曾经一度制约和影响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一些市、州、县分别制定了一些发展乡村旅游的标准或规定,如市在20XX制定出台的农家乐两个地方标准和市政府关于市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进一步强调了农家乐开业必须符合卫生、环保等相关规定;在星级农家乐的评定中,明确规定了环保一票否决制,并提出了消防规要求。通过一年来的推行实践,较好地达到了引导农家乐规经营、重视环保、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实现了发展乡村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统一,保证了乡村旅游持续发展。五、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农家乐旅游已经成为市旅游业和农业的亮点,是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受地域条件、科技水平、经济实力、管理体制、规划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一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与营销市农家乐旅游虽已初具规模,但从规划、开发、营销、服务与管理看,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旅游规划看,农家乐旅游点多面广,目前只有少数的乡村在进行农家乐旅游的开发时进行了专项规划,大多数乡村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处于自发、盲目的发展状态,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的指导。大多数农家乐往往是各自为阵,孤立地发展,彼此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集聚规模效益,从而降低了吸引游客的能力。从行业管理看,管理法规不健全,管理力度不够。目前,许多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和经营行为不够规,无证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农家乐的卫生条件较差,存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象,以至于部分农家乐被戏称为苍蝇农家乐、田间麻辣烫、移动的麻将桌等。此外,农家乐收费标准不统一,经营者收费的随意性较大。从营销环节看,除市龙泉驿区的龙泉驿国际桃花节、锦江区三圣乡的幸福梅林、荷塘月色、东篱菊园、江家菜地等已经初步形成品牌外,其余的地区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农家乐旅游品牌,大部分农家乐旅游景点市场知名度不高,辐射围小。二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明显目前,大部分农家乐的活动容以棋牌麻将、赏花采果等为主,缺乏文化涵和地方特色,大多数农业科技观光园也只是进温室、赏花看果、休闲的连锁店。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不仅会降低游客的满意度,而且会造成农家乐彼此间的激烈竞争,增大了市场风险,导致有些区域部分农家乐关门停业,效益下降。因此,虽然农家乐接待国旅游者数量大,但人均消费水平低,旅游总收入不够理想。市龙泉驿区的书房村是农家乐的发源地 20XX,XX省农家乐总计接待旅游者8244万人次,旅游接待收入24.7亿元,人均消费仅29.9元。,1992年开始发展农家乐旅游,1999年达到高峰,但由于经营模式和服务项目多年不变,加之周边区域农家乐旅游发展加快,导致竞争加剧,从20XX开始,经济效益明显下滑。据调查,到20XX,市一般农家乐的旅游收入比1999年高峰期下降了4060。三季节波动性大从各地农家乐经营接待的状况来看,普遍存在游客季节波动性大的特点。在旅游旺季,到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游客数量超过了大部分农家乐的接待能力,农家乐的旅游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往往造成交通堵塞、停车困难、接待服务质量下降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在旅游淡季,大量的旅游设施闲置,部分农家乐不得不关门停业,与旺季形成鲜明对比。例如,市龙泉驿区在每年3、4月份桃花盛开的20多天里,平均每天的客流量达到68万人次,周末更是高达1215万人次,游客集中的几个村庄,如书房村、桃花沟、天鹅岭等严重超负荷接待,造成游客密度过大,不仅降低了对景点的观赏质量,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花期结束后,游客寥寥无几,大量的旅游设施闲置。此外,若在桃花开花期遇上连绵阴雨,花期缩短,游客剧减,从而导致农家乐全年的收益下降。农家乐旅游淡旺季的巨大反差,对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生态带来了负面影响。在旅游旺季,大量的游客在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引起当地物价上涨,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旅游淡季,旅游设施的大量闲置又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旅游者来说,在旅游旺季,大部分农家乐的游客接待量严重超过最佳的接待容量,造成游客的满意度下降,有损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降低游客的重游率。四管理滞后,经营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从管理体制看,目前对农家乐的管理普遍存在政出多门、行业分割、职能交叉、行政管理主体不明确等现象,管理体制建设的滞后已经成为阻碍农家乐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市农家乐经营状况的抽样调查,目前市农家乐经营接待服务普遍存在服务质量档次低、服务种类单一、收费标准不统一、卫生条件差等问题,游客的满意度较低。而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与农家乐经营接待户的个体经济收益密切相关。在发展条件几乎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经营服务水平的差异导致农家乐经营户之间的经济收益差距较大。五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近年来,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市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的步伐,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从农家乐旅游发展对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在要求来看,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交通建设滞后,远离市区农家乐的可进入性仍然较差,大部分农家乐的停车场不能满足自驾车旅游者的需求;二是部分农家乐的业主盲目模仿城市的建筑风格,擅自改建房屋,对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村落景观造成严重破坏,与周围的环境极不协调;三是在农家乐庭院景观的设计与营造上,缺乏自身的特色,没有形成静谧、舒适的乡村田野景观。六、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发展重点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主、市场运作、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开创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局面,更好地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繁荣农村经济,实现以旅促农,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二发展原则1、坚持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三农工作,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乡村旅游应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中的重要重要作用,服务大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坚持乡村旅游发展与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乡村旅游的魅力在于乡村特殊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应与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开发中要注意保护乡村的自然风貌和乡土文化,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3、坚持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原则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应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实现农民增收相结合,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手段。三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坚持农体、市场运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从业农民素质,推动全省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到20XX,力争建成市农业旅游示点20个,其中,10个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点。实现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促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四发展战略1、政府主导战略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抓手,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奋斗目标和强大动力,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注意研究和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新路子。2、品牌提升战略要充分利用国家旅游局授予市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称号的契机,打好农家乐品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从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挖掘乡村旅游文化涵、调整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入手,实现市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提升农家乐品牌。3、应地制宜战略乡村旅游发展要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开发。应突出优势,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分步实施,避免一哄而上,急于求成,盲目发展。要做好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乡村旅游的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逐步完善。4、可持续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避免不当开发、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必须在保护中开发。要按照不同区域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可采取补助和奖励等办法,鼓励乡村旅游企业应用小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五发展布局及建设重点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及旅游资源特色,市乡村旅游发展布局和重点应该为: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在资源,突出特色,构建大天府农家乡村旅游板块XX省乡村旅游五大发展格局和重点正在编制中:大XX天府农家乡村旅游板块、川西藏羌风情乡村旅游板块、川东苏区新貌乡村旅游板块、攀西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板块、川南古村古镇乡村旅游板块。大天府农家旅游板块主要包括市及其周边1小时车程的、眉山、资阳、德阳、等8市。该板块乡村旅游主要依托大城市发展,要借助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的称号,做大做强天府农家乐品牌。其客源市场定位主要是都市里的居民,旅游产品主要发展乡村休闲、娱乐旅游,并向乡村度假旅游发展。重点建设市红砂村花乡农居、郫县友爱镇农科村、龙泉驿区兴龙镇万亩观光果园、都江堰市青城红阳猕猴桃绿茶基地、夹江天福观光茶园、市五通桥国家花木科技园、市老龙山生态农业旅游区、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眉坡区广济乡鸭池沟桃花山景区、洪雅县曲沿村生态家园、青神县中国竹编工艺城等全国旅游农业旅游示点,以及黄龙溪、洛带、上里古镇、平乐古镇、青城后山、虹口乡等特色乡镇旅游。城市依托型的乡村旅游区应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并可开展一些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及新业态的探索。如发展乡村俱乐部、乡村度假酒店、主题农庄、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区等。七、乡村旅游发展保障措施一加强乡村旅游规划,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把乡村旅游纳入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从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迅速编制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科学的规划指导市乡村旅游的开发。乡村旅游规划要突出乡村旅游的主题,要通过对乡村旅游环境的情景规划和乡村旅游产品的体验设计,突出乡村景观特色,挖掘乡村文化涵,体现特有的乡村意象。应将乡村旅游发展需政府投入建设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开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二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结构,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增加康体休闲和寻幽探险活动项目。调查表明,城市居民在农家乐休闲娱乐的过程中,积极的、动态的、参与性强的、时尚的康体休闲娱乐活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丘陵、山地、河流、湖泊交错分布,因此,可根据各地资源的状况,开展登山、骑马、划船、乡间漫步、定向越野、健身、漂流、冲浪等活动项目,增强旅游者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开发主题旅游活动项目。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可以推出城市上班族,假日做农夫、市民小菜果园、农家自做餐、民俗风情游、古镇一日游等,让旅游者体验农耕文化,领略乡村田野风光。三挖掘乡村旅游产品文化涵,提升产品竞争力针对农家乐旅游产品普遍缺乏文化涵的现状,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急需创新思路,提高文化品位。一是农家乐旅游与生态环境教育相结合。如市郊是西南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之一,可以开展花卉林木栽培、插花技艺和环保知识讲座,建立花木栽培示基地、生态环境示基地、教育农场、学童农园、自然生态教室等,把花卉林木观赏与教育相结合,让游客在悦目的同时,达到益智的目的,而且对于稳定农家乐的客源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涵,借助于物质手段进行充分展示。根据各地历史文化的特点,修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避免乡村建筑城市化和庸俗化,在农家庭院列水车、水磨、石碾、风车、斗篷、蓑衣等,给旅游者提供体验农耕活动的场所,让城市居民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和习俗,三是加强饮食文化的开发,形成有特色的绿色农家乐菜品体系。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除继续挖掘和创新川菜品种外,还应结合旅游者对健康、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大力开发山野菜品、绿色生态菜品、农家菜品等,给旅游者以全新的味觉感受。四是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首先是开发传统工艺品,如折扇、油纸伞、风筝、竹编、泥塑等,它们虽然工艺简单,却是民族文化的直接载体,体现出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其次,深度加工当地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形成有市场影响力的名优品牌,如龙泉驿的水果、郫县的花卉和盆景、青城山老腊肉、坝的桂圆等。四联合营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所谓区域联合营销,即以建立区域旅游品牌为目标,由政府主导,农家乐经营接待户参与,通过媒体宣传,树立统一的区域旅游品牌。具体来讲,一是制定农家乐旅游宣传促销总体方案,系统宣传农家乐,通过市场营销形成统一的区域农家乐旅游形象;二是把分散的农家乐经营接待户联合成整体,增强宣传促销的资金投入力度,进行统一的宣传促销;三是把农家乐旅游和区域其它的景区、景点进行联合营销,以达到系统利用资源的目的;四是各个地区自身的实际状况,制作统一农家乐宣传资料,VCD光盘、画册等。五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一是开展农家乐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邀请大中专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师或星级宾馆、饭店的管理人员到农家乐定期举办服务技能知识讲座,对从业人员进行服务技能培训,开展旅游接待服务技能大赛,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省旅游局20XX计划组织直接培训七期,现已组织两期;计划通过各市州间接组织700期乡村旅游的相关培训。对象主要是各市区县旅游局和乡镇村分管领导、农家乐业主和从业人员,培训规模将达到10万人次,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二是组织农家乐经营接待户的代表到、等地考察学习,接受先进的农家乐经营管理理念,扩大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成为当地农家乐旅游经营与管理的带头人。三是对农家乐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管理与营销知识的培训。可分批组织农家乐的经营管理者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旅游管理与营销,接受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水平。六引导农家乐朝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降低投资风险大多数农家乐经营接待户由于受经济实力、信息不全、对投资风险的担忧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对扩大农家乐的投资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往往选择经济安全、收入稳定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而不愿意冒风险进行大规模投资而获取更多的收益。农家乐单家独户小规模经营,虽然风险低,收入稳定,但市场竞争力弱,随时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要引导农户寻求新的经营方式来增强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能力,以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吸引农户参与到农家乐规模化经营中来。如以村社为单位联合旅行社共同推出农家乐旅游产品,形成农家乐旅行社的合作模式,双方以利润或产权为纽带把各个农家乐经营接待户之间、旅行社与农家乐经营接待户之间联结成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七加大硬环境的投资建设力度,实现乡村旅游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增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快建设步伐,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环境,增强农家乐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除继续完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外,还要加强公共图形标志和信息网络建设,修建游人中心,改建农家厕所,新建环保卫生设施,彻底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质量,让城市居民真正体验到淳朴的乡村田野风光,流连忘返。八加强软环境建设,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统筹管理一是制定鼓励农家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农家乐发展的初期,要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鼓励农家乐发展;在农家乐整体打造、局部统一规划中,要采取政府补助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有关部门免收一点的办法,以保证农家乐房屋建筑的统一风格。二是出台农家乐的管理法规和管理标准,使农家乐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定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办法XX省旅游局目前正在制定XX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办法。,促使全省农家乐的发展与管理尽快步入规化发展的道路。三是大力推行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规农家乐管理。按照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中的标准,对农家乐的经营资格、经营服务场地、接待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要求、服务项目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评审,对于达到标准的授予相应的星级农家乐称号,对于没有达到最低要求的农家乐则责令停业整改。- 20 - /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