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 考点必杀700题 专练01 考点分类80题(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7091443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 考点必杀700题 专练01 考点分类80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 考点必杀700题 专练01 考点分类80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 考点必杀700题 专练01 考点分类80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必杀700题专练01 考点分类180题物理、化学变化及性质1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B蛋白质的盐析C石油的分馏D海水晒盐【答案】A【解析】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一系列产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盐析是指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增大而使蛋白质沉淀出来的现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各组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海水晒盐利用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答案】D【解析】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错误;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淡蓝色,故错误;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错误;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正确。故选D。3化学就在生活中,下列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空气净化 煤炭燃烧 B火药爆炸 氧气供给病人呼吸C集气瓶中充入氮气 面包发霉 D铁生锈 酒精挥发【答案】B【解析】A、空气净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煤炭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氧气供给病人呼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集气瓶中充入氮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面包发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一带一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造纸B火药爆炸C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答案】C【解析】A、稻草造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火药爆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蚕丝织布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冶炼金属过程中,金属从化合物中被还原出来,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A【解析】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大石桥南楼某矿厂从矿山开采镁矿石 B石桥大酱是用黄豆为原料发酵制成的C高坎某粮食加工厂把水稻磨成大米 D虎庄某企业用铝合金材料制门窗【答案】B【解析】A、大石桥南楼某矿厂从矿山开采镁矿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石桥大酱是用黄豆为原料发酵制成的,发酵了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高坎某粮食加工厂把水稻磨成大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虎庄某企业用铝合金材料制门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7“伐薪烧炭南山中”是白居易所写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伐薪”是指砍伐木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炭”是指把木材加热,使木材变成炭,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炭,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8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氮气用作保护气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生铁用于铸造铁锅【答案】A【解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A、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利用了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生铁用于铸造铁锅,只是形状的改变,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9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氮气作保护气 B氢气作高能燃料C氖气管通电会发红光 D墨汁作画久不变色【答案】C【解析】A、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不符合题意;B、氢气做高能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不符合题意;C、氖气管通电会发红光,是因为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符合题意;D、墨汁作画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10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物理变化而使质量减小的是()A浓盐酸B生石灰C石灰石D浓硫酸【答案】A【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使得质量减小,正确;B、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使得质量增加,错误;C、石灰石化学性质稳定,质量基本不变,错误;D、浓硫酸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1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这句话描述了氧气的()A物理性质B物理变化C化学性质D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变化是描述过程的,性质是用来描述物质的特点、能力的,必须由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故选A。1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氧气用于气焊 干冰用作制冷剂 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 石墨具有导电性作电极 天然气用作燃料A B C D【答案】B【解析】氧气用于气焊,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干冰用作制冷剂,利用了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是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化学性质;石墨具有导电性作电极,利用了石墨能导电的物理性质;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了甲烷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利用化学性质的有:;故选:B。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是( )A氢气的还原性 B氧气的助燃性C氮气的稳定性 D金属的延展性【答案】D【解析】A、氢气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B、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正确;C、氮气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D、金属的延展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故选D。1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金属铜做导线 氧气用于气焊 干冰用作制冷剂 氢气做清洁能源 石黑做铅笔芯 二氧化碳灭火ABCD【答案】B【解析】金属铜做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氧气用于气焊,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干冰用作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氢气做清洁能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性质; 石黑做铅笔芯,利用石墨质软,属于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灭火,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B。实验操作及仪器使用15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量筒 试管 燃烧匙 集气瓶 烧杯 烧瓶A B C D【答案】A【解析】试管、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量筒不能受热,否则易导致刻度不准确;集气瓶通常不能加热;烧杯、烧瓶可垫着石棉网间接加热。故选A。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A测量液体体积,也可作反应容器B可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C可配制溶液,也可作反应容器D给物质加热【答案】A【解析】A、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错误;B、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正确;C、烧杯既可用于配制溶液,又可用做反应的容器,故正确;D、酒精灯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热源,可用于给物质加热,故正确。故选A。17如图所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试管炸裂C酒精溅出D读数不正确【答案】C【解析】A、倾倒液体,标签没向着手心,会使流下来的药液腐蚀标签,故A“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B、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应向下倾斜,图示中可能因加热蒸发的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的底部引起试管的炸裂,故B“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C、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会引燃烧灯内酒精,故C“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D、量筒读数时俯视读数,会使读数偏高,故D“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C。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验满氧气B点燃酒精灯C检查装置气密性D滴加液体【答案】C【解析】A、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保证带火星部分与气体完全接触),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图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图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D、使用胶头滴管时,应垂直悬空,不要伸入容器内,图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9.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A长颈漏斗B试管夹C滴瓶D蒸发皿【答案】B【解析】A、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故A不正确;B、是试管夹,故B正确;C、是细口瓶,不是滴瓶,故C不正确;D、是研钵,不是蒸发皿,故D不正确。故选B。20在实验室中安装一套复杂的化学实验装置,一般的安装顺序是()A自上而下,再从左到右 B自下而上,再从左到右C自上而下,再从右到左 D自下而上,再从右到左【答案】B【解析】在实验室中安装一套复杂的化学实验装置,为了操作方便,一般的安装顺序是自下而上,再从左到右。故选B。21下列药品取用量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2.45g的食盐B用100 mL的量筒量取8.76 mL的水C未说明用量的情况下,固体药品要取用1/3试管的量D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 mL【答案】D【解析】A、托盘天平最小分度值为0.1g,不能量取取2.45g的食盐;故选项错误;B、100 mL的量筒的最小分度值为1mL,不能量取8.76 mL的水;故选项错误;C、未说明用量的情况下,固体药品取用量为装满试管底部;故选项错误;D、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 mL;故选项正确;故选:D。22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称11.5g氯化钠C测溶液酸碱性D熄灭酒精灯【答案】A【解析】A、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正确;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的正确操作是:左物右码,故B错误;C、用pH试纸测溶液酸碱性的正确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或用胶头滴管将试液滴到试纸上,不能直接将试纸放入试液中,故C错误;D、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用嘴吹容易将灯内的酒精引燃,故D错误。故选A。23托盘天平静止时,指针偏向右边,若不再调平,就称药品,则读数为5时,药品实际质量()A等于5克B小于5克C大于5克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已经重了;在称量时是左物右码,只有左边多加称量物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读数为5时,只有左边加入多于5g的药品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称得的药品的质量大于5克。故选C。实验现象2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向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答案】B【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雾B向镁条中滴加稀盐酸:银白色固体表面出现气泡、固体减少、放热C给木炭和氧化铜混合物加强热:黑色固体中有银白色物质产生D在空气中点燃一氧化碳: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答案】B【解析】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B、向镁条中滴加稀盐酸,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银白色固体表面出现气泡、固体减少、放热,符合题意;C、给木炭和氧化铜混合物加强热,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为红色固体,故实验现象应为黑色固体中有红色物质产生,不符合题意;D、在空气中点燃一氧化碳,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故选B。26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是学好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在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答案】A【解析】A、白醋显酸性,在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2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烟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C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铜,溶液显红色D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答案】D【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形成白雾,而白烟是对固体小颗粒的描述,选项A描述不正确;B、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得描述产物名称,产物名称不属于客观描述内容,选项B描述不正确;C、氢氧化铜难溶于水,水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选项C描述不正确;D、正极生成氧气,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选项D描述正确。故选D。空气成分及测量28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阿伏伽德罗【答案】A【解析】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正确。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故选A。29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C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答案】A【解析】A、该实验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故A正确;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为防止集气瓶中空气逸出,应迅速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故B错误;C、红磷燃烧时,要夹紧止水夹,以防止集气瓶中空气逸出,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故C错误;D、仍用本装置,不能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因为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的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不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故选A。3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21%C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3瓶气体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CO2等【答案】C【解析】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只能证明水中溶有氧气,不能证明溶有多少,故A错误;B、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B错误;C、向3瓶气体中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时,能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无明显现象变化的是空气,可以用插入燃着的木条方法区分3种气体,故C正确;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的污染物,故D错误。故选C。31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D实验时将燃烧红磷伸入瓶中太快【答案】C【解析】A、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以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是正确的操作,不会造成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从而引起误差偏小,不符合题意;C、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燃烧过程中空气逸出,导致到冷却后进入水的量偏大,符合题意;D、实验时将燃烧红磷伸入瓶中太快,是正确的操作,不会造成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32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里的水占容器的总体积1/4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减小,水从烧杯进入容器D红磷一燃烧完,就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答案】C【解析】A、红磷有剩余,说明氧气全被消耗,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红磷的量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消耗完,水倒吸入装置内的量就占不到其容积的五分之一,测定结果会偏小,故错误;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里的水占容器的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错误;C、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从烧杯进入容器,故正确;D、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这样瓶内温度较高,气压还没降低到室温标准,这样水倒吸入装置内的量就占不到其容积的五分之一,测定结果会偏小,故错误。故选C。33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弹夹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从导管逸出乙同学可能插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BCD【答案】D【解析】红磷量不足,会引起测量结果偏小,而甲同学结果是偏小的,故符合题意;情况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导致的结果也是偏小,而甲同学结果是偏小的,故符合题意;没夹紧弹簧夹导致空气从导管逸出,结果会偏大,乙同学结果是偏大的,故符合题意;插燃烧匙太慢导致部分空气逸出,结果会偏大,乙同学结果是偏大的,故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都符合题意,故选D。气体制取3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答案】A【解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错误;C、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度也能减慢反应速度,错误;D、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酸和碱的反应,不需要使用催化剂,错误。故选A。3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B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C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D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答案】D【解析】A、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防止发生危险;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确保实验的成功;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试管炸裂后用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固定加热;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后面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故选:D。36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不正确的是()A玻璃仪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 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D一般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答案】A【解析】A、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体积,不可用作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实验成功的先决条件;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防止发生危险;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一般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37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装药品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试管没有均匀预热 收集完氧气,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 试管外壁潮湿 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ABCD【答案】D【解析】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可能导致收集不到氧气,不会造成试管破裂;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会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没有均匀预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水槽内的水可能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试管外壁潮湿,加热过程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会造成试管破裂;则中的原因会造成试管破裂,故选D。38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来干燥气体)()A干燥CO2 B收集O2 C验证CO2性质 D监控气体流速【答案】B【解析】A、酸性干燥剂可以干燥酸性气体CO2,故能达到实验目的;B、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若用排水气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氧气应该“短进长出”,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该实验验证了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故能达到实验目的;D、气体流速越快,气泡冒出的速度也越快,故能达到实验目的。39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必须使用催化剂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做反应物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答案】B【解析】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只加热即可,不需用催化剂,故错误;B、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物质有:KMnO4、KClO3、H2O2,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C、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D、氧气有助燃的作用,验满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不需用燃着的火柴,故错误。故选B。40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答案】C【解析】一氧化氮,虽然密度比空气略大,但由于极易与氧气反应且是大气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我们据此选择出排水法收集的选项即可。故选C。41试管在化学实验中常与其他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图中其他仪器和药品略去)。下列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A B C D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初始阶段C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D给液体加热【答案】B【解析】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会产生冷凝水所以试管口向下倾斜,故A错误,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的固体时,要先将试管平放,故B正确,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要用向上排空气法,试管口向上,故C错误,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与水平面成45度夹角,故D错误,故选B。42下列装置中,最适合用来收集氧气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应该是长进短出,故错误;B、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应该短进长出,故错误;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导管要伸入集气瓶的底部,故错误;D、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D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正确的。故选D。43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取用高锰酸钾时将其送入试管底部,目的是防止药品打破试管B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药品进入导管C等到导管排出的气泡均匀时再开始收集,目的是使收集的氧气更纯净D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目的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答案】A【解析】A、取用高锰酸钾时将其送入试管底部,目的是防止药品粘在试管壁上,故A错误;B、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药品进入导管,故B正确;C、等到导管排出的气泡均匀时再开始收集,目的是使收集的氧气更纯净,故C正确;D、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目的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故D正确。故选A。44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是排水法,可以;是向上排空气法,可以;是向下排空气法,不可以。故选D。45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中必考虑的是( )颜色 密度 溶解性 可燃性 能否与水反应ABCD【答案】B【解析】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时可用排水法收集。选B。4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有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向大试管内装药 将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点燃酒精灯ABC5D【答案】B【解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是:按要求装配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点燃酒精灯加热、收集气体,则顺序为,故选B。分子、原子、离子47.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答案】B【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嗅到,故此项说法正确;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分子本身大小不变,解释错误;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入彼此的空隙中去了,解释正确;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解释正确;故选B48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答案】D【解析】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和原子都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之间都有间隙,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故选D。49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C分子的间隔变大 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答案】C【解析】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是由于干冰升华造成的。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隔变大。故选C。50下列关于如图两种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三个电子层 B表示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 D和可以形成一种化合物 MgCl2 【答案】C【解析】A、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都具有三个电子层,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微粒核内质子数是17,属于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是镁元素,是氯元素,和可以形成一种化合物MgCl2,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1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同种元素 B化学性质相似C均表示离子 D形成的化合物是AlCl3【答案】C【解析】A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B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说法正确;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表示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铝原子,说法错误;D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的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说法正确。故选:C。52下列粒子中属于原子,且具有稳定结构的是()ABCD【答案】C【解析】A、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但不是稳定结构,故A不正确;B、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B不正确;C、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是氖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易得失电子,具有稳定结构,故C正确;D、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故D不正确。故选C。53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 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A(1)(3)(5)B(2)(4)(6)(8)C(2)(5)D(1)(5)【答案】A【解析】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离子是由原子的是电子形成的,失去电子时带正电荷,正电荷数等于失电子数,得电子时带负电荷,负电荷数等于得电子数。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离子的形成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改变的只是核外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非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化学性质相似。元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所以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不变的是(1) 元素种类 (3)相对原子质量(5)原子核54下图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钙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原子第三电子层有8个电子,所以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从而该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C该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均为20D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Ca2+【答案】A【解析】A、该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容易失电子,所以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该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从而该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该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20;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该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离子符号为Ca2+;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55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AX2Y5BX2Y3CXY2DX2Y【答案】B【解析】A、化合物X2Y5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5=10876;故A不正确;B、化合物X2Y3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3=76;故B正确;C、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141+162=4676;故C不正确;D、化合物X2Y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1=4476;故D不正确;故选B。56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中子B质子C电子D质子和中子【答案】B【解析】因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有一种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答案选择B57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A汞B水C氯化钠D氢气【答案】A【解析】A、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58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B汞C氯化钠D金刚石【答案】A【解析】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固体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59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CuBNaClCCO2D金刚石【答案】B【解析】A、Cu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6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之间有间隔A和 B和 C和 D和【答案】B【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正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粒子,故不正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不正确;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除外,故不正确;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不显电性,故正确;原子之间有间隔,故正确。故选B。61A、B两种元素,已知A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A3-与Bn+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则B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a+n+3 Ba+n-3 Ca-n+3 Da-n-3【答案】A【解析】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核外电子数为a;A原子得到3个电子形成A3-,则A3-的核外电子数为a+3。B原子失去n个电子形成Bn+,由于A3-与Bn+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则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3+n;则B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a+3+n。62如图是A、B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都不可能是阳离子 B当x等于12时,M是阴离子C当y等于8时,N粒子是稳定结构 DM中x一定是10,N中y一定是7【答案】C【解析】A、N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虽然较稳定,但是依旧可能失去电子带正电,故可能是阳离子,说法错误;B、当x等于12时,M的理论的核外电子数为12,而图中M的核外电子数为10,说明失去了2个电子,带正电,故M是阳离子,说法错误;C、当y=8时,N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N粒子是稳定结构,说法正确;D、M可能是失去电子的阳离子,则M可能等于10也可能大于10;N也可能失去电子,故y可能等于7或者小于7,说法错误。故选C。63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等;Na+比Na稳定;质量几乎相等;质子数相等。ABCD【答案】C【解析】Na失去一个电子变为Na+,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核外电子数均发生改变,由于核电荷数=质子数,两者均不变;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失去一个电子对质量影响很小,质量几乎相等;Na+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比Na稳定故正确;故选C。元素及元素周期表64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加铁酱油”“含氟牙膏”中的铁、氟是指()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答案】B【解析】“加铁酱油”、“含氟牙膏”等用品中的“铁”、“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故选B。65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答案】A【解析】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氮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A正确。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氮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不是电子数不同,故B错误。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氮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不是中子数不同,故C错误。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氮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D错误。故选A。66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答案】C【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故选C。67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氖气的化学式1个硅原子1个钠离子-B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电子层数C铁由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硫酸铜由离子构成D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答案】B【解析】A、氖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其化学式为Ne;1个硅原子就是硅元素符号前面加上1或者省略,所以为Si;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数字为1可省略,故钠离子表示为Na+;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电子层数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故选项正确;C、铁为金属,为原子直接构成而非由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而非原子构成;硫酸铜由离子构成,故选项错误;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者原子团,故选项错误。故选B。6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Si、O、Fe、Al BO、Si、Al、Fe CAl、Fe、Si、O DO、Fe、Al、Si【答案】B【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从高到低的四种元素是氧(O)、硅(Si)、铝(Al)、铁(Fe),B选项正确。故选择B项。6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以下与钛有关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 B钛的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等位于同一族 D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答案】C【解析】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钛的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不符合题意;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不位于同一族,符合题意;D、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7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代表六种不同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ECBA、D同族CA、B同周期DC、F化学性质相似【答案】A【解析】A、由表可知,C在第二周期,E在第三周期,第三周期中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均大于第二周期中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因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所以核内质子数即原子序数:EC,选项错误;B、同一竖列,为同族,而A、D是同一列,即同族,选项正确;C、同一横行为同周期,A、B在同一行中,属于同周期,选项正确;D、同一竖列,为同族,化学性质相似,而C、F是同一列,即同族,C、F化学性质相似,选项正确,故选A。71短周期(前三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X元素可以与W元素形成WX2和WX3两种化合物BY元素的单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O2、N2、CO2反应C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形成化合物时一般为+4价DX与Y、Z与W都属于同一周期【答案】D【解析】短周期(前三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因此X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X是氧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因此Y应该是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是2,因此Y是镁;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因此Z是硅;W与X属于同一主族,因此W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6,因此W是硫。 A. X是氧元素,W是硫元素,形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故叙述正确;B. Y是镁,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反应,故叙述正确;C. Z是硅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4,可以失去4个电子,表现为+4价,故叙述正确;D. 氧位于第二周期,镁位于第三周期,硅和硫都位于第三周期,故叙述错误;故选D。物质分类72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生铁、天然气 B金刚石、净化后的空气 C干冰、可乐 D液氧、冰水混合物【答案】B【解析】A、生铁是铁合金,是混合物,天然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