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考题训练06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7039104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考题训练06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考题训练06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考题训练06 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题训练(六)碳和碳的氧化物A 组|夯实基础|1.2018威海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A.二氧化碳B.单质碳C.碳元素D.所有含碳化合物2.2018雅安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A.原子种类不同B.原子大小不同C.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原子数目不同3.2019益阳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C.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D.碳单质不溶于水4.2019南昌调研诺贝尔物理学奖曾表彰了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金刚石、石墨、 C60和石墨烯的结构如图Z6-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Z6-1A.这四种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B.石墨烯与C60是同一单质C.石墨与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D.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5.2019云南“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或认识与之不相符的是()A.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大量废旧塑料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C.购物时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代替塑料袋D.植树造林6.2019长沙小明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其中合理的是()A.CO2和CO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CO2和CO都有毒C.CO2和CO都有可燃性D.CO2和CO都能用于冶炼金属7.2019潍坊如图Z6-2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图Z6-2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CO被还原为CO2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B.C.D.8.2019台州如图Z6-3,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Z6-3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9.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D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有气泡逸出10.2019苏州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中正确的是()图Z6-411.2019江西模拟家用净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下列性质属于活性炭的化学性质的是()A.吸附性B.可燃性C.难溶于水D.12.2019上饶模拟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对碳不完全燃烧的反应进行分类讨论,正确的是()A.分解反应B.吸热反应C.放热反应D.13.2019江西样卷六下列物质大量排放到大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A.氮气B.一氧化碳C.臭氧D.14.2019江西模拟下列仪器组合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图Z6-5A.B.C.D.15.2019长春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1)石墨具有优良的性,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2)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为3CO+Fe2O32Fe+3CO2,其中CO发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3)CO2和CO可以相互转化,写出CO2转化为CO的化学方程式:。|综合演练|1.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 000个碳原子,在低于-183 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关于“碳纳米泡沫”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混合物B.它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C.它是碳单质D.它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合成材料2.2018宁波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3.2018潍坊如图Z6-6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Z6-6A.图甲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B.图乙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4.图Z6-7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图Z6-7(1)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其中发生装置中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为。(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适量的倒入集气瓶中振荡,观察到,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B 组|拓展提升|1.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微粒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转化观: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时发生化学变化C.结构观:构成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碳原子结构不同D.守恒观:10 g石墨和10 g C60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相等2.一定量的碳在32 g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的质量如图Z6-8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图Z6-8A.A点表示生成了44 g二氧化碳B.A点表示生成了44 g一氧化碳C.B点表示生成了56 g一氧化碳D.AB中间段表示生成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3.图Z6-9是某同学设计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装置。通入二氧化碳后,实验现象为两个干燥的紫色石蕊棉球均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棉球,下面的先变红,上面的后变红。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图Z6-9A.水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C.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通过此实验还获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是4.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鉴别CO和CO2:通过澄清石灰水B.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通过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C.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氢气:点燃D.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5.2018乌鲁木齐改编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 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图Z6-10A.“C 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B.“CO 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CO2 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CO2 H2CO3”的反应可用试剂验证6.2018泰安“水循环”“氧循环”和 “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图Z6-11回答问题。 图Z6-11(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Z6-11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填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 、200 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图Z6-127.2019株洲改编在实验室我们通常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供选用的装置如图Z6-13所示。图Z6-13(1)写出仪器a的名称:。(2)若要收集一瓶CO2,不可以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3)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探究CO2确实能和NaOH发生化学反应,华雪同学选用了下列两种装置进行实验,都证明了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图Z6-14选择装置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选择装置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水沿着导管倒流入锥形瓶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冲刺满分|1.某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CO2的制取及性质探究实验。资料卡片:20 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7.3 g。20 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21.8 g和9.6 g。根据图Z6-15回答下列问题。图Z6-15(1)图中装置A是用大理石制CO2的装置,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在a处检验是否有CO2逸出的操作是。(2)装置C中放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湿pH试纸显示pH约为6,干pH试纸显示pH仍为7,实验结论是 。(3)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NaHCO3)出现,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2019广东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查阅资料(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2)AgCl不溶于稀硝酸。提出猜想.石灰水已完全变质;.;.CO2中混有HCl。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1)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不成立(2)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猜想不成立(3)将气体通入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 猜想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论制取的CO2气体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写一点)。【参考答案】【A组】夯实基础1.A2.C3.A4.D解析四种物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相差较大;石墨烯和C60是两种不同的单质;石墨软,金刚石硬;四种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碳元素,且只有碳元素,四种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均为二氧化碳。5.A解析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废旧塑料,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空气。6.A解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无毒,但浓度高时会让人窒息死亡,一氧化碳有毒会让人中毒死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无可燃性,CO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而二氧化碳无还原性,不能用于冶炼金属。7.B解析反应中一氧化碳表现出还原性,夺得氧化铜中的氧,被氧化成二氧化碳,不正确;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均为氧化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正确。8.D解析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将观察到位置低的蜡烛先熄灭;如果不将玻璃片移开,集气瓶内外不能形成压强差,二氧化碳不会进入烧杯内,蜡烛不会熄灭;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由所给装置可知,二氧化碳从高处进入烧杯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9.C解析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既不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也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有气泡逸出,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氢气、氧气等。10.D解析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从长颈漏斗逸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会使石蕊溶液变红,故可通过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来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11.B还原性(或常温下稳定)12.C化合反应(或氧化反应)解析碳不完全燃烧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也是放热反应,也属于化合反应。13.CCO2(合理即可)解析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臭氧和甲烷等。14.A解析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容器为试管,需用铁架台固定,如果选择带导管的双孔胶塞,则需用到长颈漏斗,即仪器组合为;如果选择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则不需长颈漏斗,即仪器组合为。15.(1)导电(2)氧化(3)C+CO22CO综合演练1.C解析“碳纳米泡沫”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完全相同;“碳纳米泡沫”属于碳单质,不属于合成材料。2.A解析C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A不正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由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因此三氧化二碳也有还原性,B正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因此三氧化二碳也具有可燃性,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正确;三氧化二碳与水反应生成草酸,草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草酸盐,D正确。3.A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雨水显酸性,但不能形成酸雨,形成酸雨的物质是SO2、NO2等,A错误;二氧化碳和水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是有机物,而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水等都是无机物,故图乙中可以实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转化,B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C正确;碳循环和氧循环可维持大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D正确。4.(1)BCCaCO3+2HClCaCl2+H2O+CO2(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B组】拓展提升1.B2.B解析A点表示的反应为C+O2CO2,此时12 g碳恰好与32 g氧气反应生成44 g二氧化碳;碳的质量增加,发生的反应为CO2+C2CO,至B点时,增加的12 g碳恰好与44 g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生成56 g一氧化碳。3.C密度比空气大(或能与水反应)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棉球变红,所以干燥的石蕊棉球不会变色;又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下面先充满二氧化碳,上面后充满二氧化碳,即下面的湿润棉球先变红,上面的湿润棉球后变红。4.A通过氢氧化钠溶液5.C紫色石蕊解析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A错误;“CO CO2”可由一氧化碳点燃或者还原金属氧化物得到,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是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C正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6.(1)水分子(2)AC(3)(4)3H2+CO2CH3OH+H2O解析(1)分析图示,“水循环”主要是水的蒸发和降水,是水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使用,都属于化学变化,故此特殊的是水循环。(2)结合循环图可知,变化观中,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参与了碳循环、氧循环,A正确;守恒观中,碳、氧循环过程是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此变化中各元素守恒,但是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错误;平衡观中,碳循环和氧循环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C正确;微粒观中,化学变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保持不变,D错误。(3)分析循环图,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主要包括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水的吸收。7.(1)长颈漏斗(2)EF(3)气球变大CO2与NaOH反应,锥形瓶内气压减小2NaOH+CO2Na2CO3+H2O解析(2)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用的装置是D,E装置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能选用E、F装置。(3)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水,CO2气体被消耗,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气球,气球变大;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水,CO2气体被消耗,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中的水沿导管流进锥形瓶。冲刺满分1.(1)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木条熄灭,则有CO2逸出(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3)CO2+H2O+Na2CO32NaHCO3(4)出现白色沉淀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在a处检验有二氧化碳逸出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有二氧化碳逸出。(2)湿pH试纸显示pH约为6,干pH试纸显示pH仍为7,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显酸性。(3)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得到碳酸氢钠沉淀,说明二氧化碳与水、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Na2CO32NaHCO3。(4)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饱和乙醇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所以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出现。2.提出猜想二氧化碳过量(或石灰水不足)实验方案CaCO3+2HClCaCl2+H2O+CO2(1)碳酸钠(或可溶性碳酸盐)(2)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3)AgNO3(或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AgNO3+HClAgCl+HNO3交流讨论浓硫酸拓展思考排水法能收集到CO2(或排水过程中除掉了HCl,合理即可)解析提出猜想资料中显示,二氧化碳过量时,碳酸钙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后倒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可能是二氧化碳过量或石灰水量不足。实验方案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1)猜想不成立,则石灰水没有变质,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澄清石灰水,加入Na2CO3溶液。(2)猜想不成立,即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不是由于CO2过量引起的,则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3)猜想成立,则证明气体中有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再加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离子存在,进而证明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交流讨论二氧化碳可用浓硫酸干燥,所以要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杂质氯化氢,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拓展思考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如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足够多,可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因为HCl易溶于水,在排水过程中可除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