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2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7033377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1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淮安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淮安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测试(二) 范围: 第3章第4章满分:60分限时:60分钟题 号一二总分总分人核分人得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Cl-35.5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水C.氯化钠D.铁2.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氟B.钙C.钾D.锌3.“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思维方法。对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B自然界中的水有三态变化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在自然界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氢氧化钙可用于处理含硫酸的工业废水OH-和H+结合成水分子4.某无人机的动力来源于锂电池,锂电池放电时生成亚锰酸锂(LiMnO2),其中锂元素显+1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是()A.-3B.+2C.+3D.+45.H1N1流感疫情曾在我国大面积爆发。实践表明,出现这种疫情时可用过氧乙酸(C2H4O3)消毒杀菌。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分子中含有臭氧(O3)C.既是纯净物,也是化合物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6.人们常在可燃性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 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7.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A.蔗糖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8.图J2-1形象地表示反应前反应物中的分子及其数目,反应后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图J2-1图J2-29.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剂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10.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编号AB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编号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40分)11.(3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铁离子。(2)3个二氧化硫分子。(3)最简单的有机物。12.(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图J2-3(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J2-3所示,图中表示的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3)图J2-4所示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图J2-4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填字母)。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还与有关。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13.(4分)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1)若该技术广泛应用,可把排放的CO2转化为甲醇,能缓解(填字母)。A.酸雨B.温室效应C.白色污染(2)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反应方程式为2CH3OH+O22X+2H2O,X的化学式为。类比乙醇的燃烧,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若44 g 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他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g。14.(5分)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迎来了150周岁的生日。(1)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古人曾认为水是组成物质的元素之一,在你学过的知识中能说明“水不是元素”的实验事实是。图J2-5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你的观点及依据是 。图J2-5(2)图J2-6是二氧化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该循环中,生成物葡萄糖中的元素来源于(填化学符号)。图J2-6(3)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元素仓库,青少年需要适当补钙。某钙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这种钙片在胃中消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咀嚼有利于钙片消化,其原理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除此之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 (写一种即可)。15.(5分)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图J2-7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验证1(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证明有水生成。(2)同学们用图J2-7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 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填化学式)生成。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交流讨论(3)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剧毒的无色无味气体,它使人中毒的原理是。(4)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写一条即可)。16.(6分)小英同学从资料中得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实验回顾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将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在密闭容器里称量,发现总质量在煅烧前后没有变化。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得到了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的结论,拉瓦锡还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成就了化学史上的另一经典实验。图J2-8实验重现小英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铁粉、活性炭粉、食盐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后,涂在用铁片折成的连续的Z形架表面,然后放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通过如图J2-8所示装置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1)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有。(2)此实验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主要目的是。(3)实验室里现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以及下列仪器:图J2-9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B。利用上述药品、仪器制取少量纯净氧气,其简易制取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总结与反思166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称量时打开了盖子,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你认为质量增加的原因是。17.(7分)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方案一如图J2-10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写出一点即可)。实验方案二如图乙、图丙。 图J2-10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试液,按照图丁的操作方法分别用注射器向图乙和图丙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 的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图乙、图丙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说出4个被控制的量: 。若图丁中的小纸花上喷有,而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纸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实验方案三如图J2-11所示。图J2-11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胶塞。过一会儿后,从图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 。 图中生成白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论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18.(5分)洁厕灵是常用的陶瓷清洗液,小鑫同学对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HCl。HCl与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HCO3NaCl+H2O+CO2,洁厕灵中其他成分均不参与反应。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 g该品牌的洁厕灵,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的NaHCO3溶液120 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是215.6 g。试计算下列问题:(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g。(2)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参考答案】1.B2.B3.B解析氢气和液氢只是状态不同,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水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是分子间的间隔不同而不是分子大小不同;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由于Ca(OH)2+H2SO4CaSO4+2H2O,则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4.C解析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2=0,则x=+3。5.B解析由过氧乙酸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有臭氧;过氧乙酸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6.A解析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一般是不能改变的。7.D8.D9.C解析反应前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反应后化合价为零。10.C11.(1)2Fe3+(2)3SO2(3)CH412.(1)原子(2)A(3)BC分子种类(其他合理答案均可)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13.(1)B(2)CH2O2CH3OH+3O22CO2+4H2O(3)32解析(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由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可以缓解温室效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都不变,X的化学式为CH2O;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3)44 g 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他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则碳元素完全转化到了CH3OH中,则设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x,则44 g1212+216100%=x1212+14+16100%,x=32 g。14.(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或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不属于,它们的质子数不同(2)CO2和H2O(3)CaCO3+2HClCaCl2+H2O+CO2催化剂15.(1)烧杯内壁有水雾(2)CO2(3)炭黑一氧化碳易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4)将燃料架高,使其与氧气充分接触(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6.实验重现(1)铁片上的物质变红或有红色物质生成,天平平衡或质量不变(2)加快反应速率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3)锥形瓶ACDHI2H2O22H2O+O2总结与反思有空气进入解析实验重现(1)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有铁片上的物质变红或有红色物质生成;天平平衡或质量不变。(2)由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可知,此实验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3)B为锥形瓶。利用上述药品、仪器制取少量纯净氧气,其简易制取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ACDHI;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总结与反思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的原因是有空气进入。17.实验方案一酚酞试液变红色没有设计对比实验 实验方案二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丙比图乙变色快 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大小和形状相同;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试液;用注射器向图乙和图丙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方案三氯化氢和氨发生了化学反应,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 NH3+HClNH4Cl 解析实验方案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色。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计对比实验,不能排除空气中的物质使酚酞试液变色。实验方案二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丙比图乙变色快。4个被控制的量是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大小和形状相同;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试液;用注射器向图乙和图丙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若图丁中的小纸花上喷有紫色石蕊试液,而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纸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实验方案三过一会儿后,从图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氯化氢和氨发生了化学反应,且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图中生成白烟是因为氨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18.(1)4.4(2)解:设100 g该品牌的洁厕灵中溶质的质量为x。HCl+NaHCO3NaCl+H2O+CO236.544x4.4 g36.544=x4.4 gx=3.65 g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3.65 g100 g100%=3.65%。答: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3.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