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48讲 物质的鉴别(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7012622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48讲 物质的鉴别(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48讲 物质的鉴别(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48讲 物质的鉴别(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十八讲 物质的鉴别2017新题赏析题一: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分离CaO与CaCO3固体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B鉴别NH4NO3和NaCl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D检验Na2CO3溶液中含有NaOH加入足量Ba(OH)2溶液,再滴加酚酞题二: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取样,滴加Ba(NO3)2溶液,观察现象B检验NaOH溶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C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硫粉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D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2CO3、NaOH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蒸发结晶题三: 下列除杂或鉴别方法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通入适量CO2B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C鉴别NH4Cl和KCl固体分别取少许固体于研钵中,加熟石灰研磨D鉴别H2和CH4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题四: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结论A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B鉴别CuSO4溶液稀H2SO4NaCl溶液NaOH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或C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DCaCl2固体中除去CaCO3杂质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题五: 在实验室中,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用水区分食盐固体与蔗糖固体B. 用澄清石灰水区分CO2气体与CO气体C. 用AgNO3溶液区分NaNO3溶液与NaCl溶液D. 用加碱研磨的方法区分NH4Cl固体与K2SO4固体题六: 下面对有关实验的设计与解释,不合理的是() 实验内容试剂与方法结论与解释A分离CaCO3和CaO加水溶解、过滤CaO溶于水B除去BaSO4中的BaCO3加稀盐酸、过滤BaCO3溶于稀盐酸C鉴别NaOH、Na2SO4滴加酚酞试液NaOH溶液显碱性D检验溶液中的Mg2+滴加NaOH溶液Mg(OH)2不溶于水题七: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选项甲乙丙AH2SO4H2H2OBCCOCO2CCa(OH)2CaCl2CaCO3DNaOHNaClNaNO3题八: 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题九: 为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A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BO2(CO2)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干燥CCaCl2溶液(盐酸)加入足量的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DCuSO4溶液(FeSO4)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题十: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少量)试剂操作方法AN2O2碳粉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BNaOH溶液Na2CO3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C氯化钠固体泥沙水加水溶解,蒸发结晶DKC1溶液K2SO4溶液Ba(NO3)2溶液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题十一: 某干燥剂含有CaO、NaOH和CaCl2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溶液一定只含两种溶质B. b溶液中一定有NaOH和Na2CO3C. 白色固体一定不是纯净物D. 干燥剂一定由NaOH和CaCl2组成题十二: 如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铜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质是CuOB. 方法1发生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C. 方法2中现象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D. 若方法1,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铜片A,B,C的质量相等题十三: 为了将混有硫酸钾、氯化钙、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的氯化钾提纯,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钾溶液,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请根据以上流程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除去碳酸氢铵的方法是_;(2)步骤中加过量碳酸钾溶液的目的是_;(3)此设计方案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_。题十四: 据统计,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若不进行有效回收利用,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污染。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以下金属:Sn、Pb、Fe、Cu、Au、Ag、Ni(镍,银白色)、Pd(钯,银白色)。如图是某工厂回收其中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假设流程图中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1)步骤中产生的气体是_。(2)滤渣2中含有的金属是_。(3)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步骤回收的纯净物B是_(写化学式)。(5)金属Fe、Ni、Pb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_。物质的鉴别2017新题赏析题一:BC详解:A.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若加水溶解则会导致氧化钙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A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 NH4NO3与熟石灰能够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氨气,若分别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NH4NO3,无明显变化的是NaCl,B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C. 碳酸钙与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碳酸钙能够将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彻底除去,碳酸钙难溶于水,过量的碳酸钙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C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D. Na2CO3与Ba(OH)2在溶液中能够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无论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都会变成红色, D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所以本题答案为BC。题二:C详解: A项中硝酸钠与硝酸钡不反应,而硫酸钾与硝酸钡能够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A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中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向氢氧化钠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氢氧化钠样品中存在变质生成的碳酸钠,过量的氯化钙将水溶液显碱性的碳酸钠全部转化为水溶液呈中性的氯化钠,过滤并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若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样品中还存在未变质的氢氧化钠,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中硫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但会产生等体积的二氧化硫气体,不会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发生改变,则C项实验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 粗盐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除去硫酸钠,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再加入氢氧化钠可除去氯化镁,过滤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蒸发可得纯净的氯化钠,D项能达到实验目的。因此本题答案为C。题三:C详解:A. CaCl2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A选项除杂方法错误;B. 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B选项除杂方法错误;C. 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与熟石灰不反应,C选项鉴别方法正确;D. 氢气和甲烷燃烧都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且都生成水,D选项鉴别方法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C。题四:C详解:A. 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铜不能和盐酸反应,所以可以按照A选项中的方案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A选项正确;B. CuSO4溶液为蓝色,可以首先被鉴别出来;将CuSO4溶液与另外三种溶液混合,出现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另外2种溶液滴加到产生的蓝色沉淀中,能使蓝色沉淀溶解的是稀H2SO4,没有明显现象的是NaCl溶液,所以鉴别的先后顺序为或,B选项正确;C. CO2和HCl气体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无法达到实验目的,C选项错误;D. CaCl2易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可以加水溶解,然后过滤出CaCO3,最后用蒸发的方法得到氯化钙,故D正确。所以本题选项为C。题五:A详解:A. 食盐固体与蔗糖固体都易溶于水且得到无色溶液,用水无法区分两种固体,A项不能区分;B.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CO不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B项可区分;C. 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而硝酸钠不能与硝酸银发生化学反应,C项能区分;D. 氯化铵能够和碱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固体不能与碱反应,D项能区分两者。所以本题答案为A。题六:A详解:A. 碳酸钙难溶于水,但氧化钙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水溶解、过滤可分离出碳酸钙,但不能得到氧化钙,A项实验的设计不合理;B. 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能溶于酸,B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先加稀盐酸溶解掉BaSO4中的BaCO3,再用过滤的方法可得到纯净的BaSO4,B项实验设计合理;C. NaOH、Na2SO4分别显碱性、中性,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会分别显红色、无色,因此可以鉴别,C项实验的设计合理;D. Mg2+与OH-能够结合成Mg(OH)2沉淀,因此可用NaOH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Mg2+,D项实验的设计合理。所以本题答案为A。题七:D详解:A项,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与碱反应生成水,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能生成氢气,能实现图示转化;B项,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实现图示转化;C项,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能实现图示转化;D项,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但硝酸钠不能一步转化为氯化钠,不能实现图示转化。所以本题答案为D。题八:D详解:A.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和氢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故A项正确;B. 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化合生成一氧化碳,故B项正确;C. 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项正确;D. 氧化铁不能经过一步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D项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D。题九:D详解:A. 加入的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与硫酸不反应,所以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得到纯净的铜,A项正确;B. 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洗气后再用浓硫酸或者碱石灰干燥即可得到纯净的氧气,B项正确;C.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得CaCl2溶液,C项正确;D. 加入的足量铁粉会与CuSO4溶液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D项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D。题十:B详解:A. 若用碳粉除去N2中的O2,则会使N2中混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粉),A项错误;B. Na2CO3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Ca(OH)2+Na2CO3=CaCO3+2NaOH,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可得纯净的NaOH溶液,B项正确;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泥沙,应加水溶解后,先过滤再蒸发滤液,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C项错误;D. 除去KC1溶液中的K2SO4的正确方法是加入适量BaCl2溶液,二者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K2SO4+BaCl2=BaSO4+2KCl),滤除沉淀可得纯净的KC1溶液,D项错误。所以本题答案B。题十一:B详解:干燥剂溶于水得到的a溶液与过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固体,可能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也可能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干燥剂由两种物质组成,干燥剂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Cl2或CaO和NaOH或CaCl2和NaOH,D说法错误;a溶液中溶质一定是两种,b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OH、NaCl、Na2CO3或NaOH、Na2CO3,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白色固体是碳酸钙,是纯净物,C说法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题十二:D解析:A.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为黑色物质,即铜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A选项正确;B. 方法1是铜片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铜单质,其中氧化铜和水为化合物,氧气和铜为单质,即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B选项正确;C. 氧化铜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易溶于水,铜离子在溶液中呈蓝色,方法2中现象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故C选项正确;D. 方法1中氧化铜会被氢气全部还原成铜单质,铜片A与铜片B质量相等,方法2中氧化铜会溶于稀硫酸,以铜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铜片C的质量明显低于铜片A、B,故D选项错误,本题答案为D。题十三:(1)加热混合固体 (2)除去 Ca2+和 Ba2+ (3)不严谨,理由是:加入的过量的K2CO3未除去(或最后溶液中还含有K2CO3杂质)详解:(1)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2)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K2SO4,加入过量K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3)此方案所得滤液中除含有KCl外,还含有K2CO3,因此该方案不严谨。题十四:(1)氢气 (2)Sn、Pb、Ni (3)Fe+CuSO4=FeSO4+Cu (4)FeSO4(5)Fe、Ni、Pb详解:(1)金属板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滤渣1和滤液1,滤渣1中加入稀硫酸、氧气控制温度加热,得到银、金、钯和滤液3,滤液3中加入铁粉会生成红色固体A,滤液4和滤液2蒸发得到纯净物,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是铜,滤渣1中含有银、金、钯、铜,滤液3是硫酸铜,滤液2、4是硫酸亚铁,可见铁、锡、铅、镍等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都能够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2)滤液1中加铁得到硫酸亚铁和滤渣2,可推断出滤渣2中含有滤渣1中不含有的金属,则滤渣2中含有的金属有Sn、Pb、Ni;(3)步骤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Fe+CuSO4=FeSO4+Cu);(4)步骤回收的纯净物B是FeSO4;(5)金属Fe的活动性比Pb强,Fe、Ni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个族,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且铁能够将Ni从溶液中置换出,则三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Fe、Ni、Pb。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