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学预案教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6994732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学预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学预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学预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学预案教案【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2-4页。【教学目标】1.认识“毫米”和“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2.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模型,并能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使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有效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模型。【教学设想】人教版教材中,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块内容安排在米与厘米的认识之后、千米的认识之前。因此,它既不是“长度单位”学习的起始课,也不是“长度单位”学习的终结课。所以,与“前知”沟通、给“后续”铺垫,是本课教学的总体思路。前测表明,很多学生在正式学习前,已经知道了“毫米”与“分米”,也大概了解它们的长度模型,但往往不够清晰、不够具体、不够完整,所以,本课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建立“毫米”与“分米”的清晰概念,形成“1毫米”、“1分米”的长度表象。也就是说,使学生的数学认识由“混沌”到“清晰”是本课的灵魂所在。对于这类目标的达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它需要的是“体验”与“思辨”并行,在体验中感受、积累,在思辨中提炼、内化。具体到教学流程,如笔者借助“电话卡”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1毫米”,让学生秉持自主比划的“1分米”去估测课桌的长度。后测显示,这些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对“1毫米”与“1分米”的模型建构。但这只是基础,更进一步,我们需要借助于模型表象来达到“准确估测”的现实目的,从中深入体会“标准长度”的“累积”思想和“相近长度”的“参照”意识。下述教学过程中“桌面有多长”、“白纸有多长”等环节,就指向了这个问题。当然,“体验”与“思辨”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完全割裂,“体验”有多充分,“思辨”才会有多深刻。妥善把握“体验”与“思辨”的整合度,是本课教学调控的难点所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扇门高大约是2( )。一个回形针长约2( )。一个一元硬币大约厚2( )。(设计意图:通过蕴涵情境的任务驱动,一方面激活学生对“米”和“厘米”的已有经验,同时,又引导学生体会到“米”和“厘米”有时无法准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长度,从中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二、展开探究(一)认识“毫米”1.了解“毫米”一元硬币大约厚2毫米。量一量硬币厚度,找一找“2毫米”是尺子上的哪一部分。交流得出:两格就是2毫米,一格就是1毫米。(设计意图: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有差异的。这个环节中,由“硬币厚2毫米”反推出“尺上一格是1毫米”,既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也贴切学生的认知结构。)2.深化“毫米” (1)课件出示6毫米长的物体,让学生说说是几毫米。(2)课件出示9毫米的物体,让学生说说是几毫米。交流方法,得出1厘米=10毫米。(设计意图:趁热打铁。在学生认知了“一格是1毫米”后,紧接着出示这样两道练习,既能很好巩固对“一格是1毫米”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能促使“5毫米刻度线”、“1厘米10毫米”等新知识点的自然生成。)(3)课件出示“橡皮”,让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长度:3厘米、30毫米。(4)课件出示“回形针”,让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长度:2厘米4毫米、24毫米(设计意图:“单位转化”教学通常会陷入“死板”、“机械”等境地。但此处安排这两道练习,却能让枯燥的“单位转化”拥有了更多的现实意味。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对“1厘米10毫米”这一知识点的强力巩固。)3.感受“毫米”(1)用手估计着比划“1毫米”的长度。(2)借助实物比较准确地比划“1毫米”的长度。(设计意图:两次不同层次的比划体验,在活动中调整,在调整中感受。)(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二)认识“分米”1.看书自学:得出“1分米10厘米”。2.比划测量:找一找尺子上的“1分米”,并用手比划“1分米”,再用自己比划的“1分米”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师:其实,在不需要精确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身体中的尺子”进行测量。(设计意思:比划测量,既能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模型,更能渗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测量”的应用意识。)3.寻找原型:列举生活中的“1分米”。三、组织练习1.估计并测量“白纸”的长度及厚度。2.补充长度单位。四、课堂小结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用乘除法解决问题优质课说课稿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陈书玉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中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形结合 构建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71页第六单元中的用乘除法解决问题例8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一、 说教材说学生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是三上第六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对解决问题进行了系统编排。本次修订教材的一个亮点是,把原本老人教版里的二下归一、归总问题,一起编排在了三上的同一单元。通过提供教学思路,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培养学生的“四基双能”。例7重在教学分析推理的策略,用“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提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例8教学借助图示分析,例9教学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修改后的教材放在三上教学,比原本二年级的孩子更容易掌握里面的数量关系,能借助示意图来理解。二、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xx版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应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采用直观演示,数形结合,来建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主要教法学法:尝试教学法、情境导入法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新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之一:倡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正是为了完成这一项目标而设计的。为了学生能更加容易的融入学习,我适当改编教材,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本节课里,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定位在“会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基于以上综合分析与思考,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数量关系,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2、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感悟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3、 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受数学知识中的应用价值。学习重点难点:分析数量关系、理解两步计算问题“每份数不变”的结构特征。四、说教学流程(一)、情景引入305班亲子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秋游”这一有趣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二)新课教学1.理解题意。家委会成员:魏伊婷妈妈买了盘子3个需要18元。师:我想解决什么问题?生:每个盘子几元?(6元)183=6(元)师:如果想买同样的几个盘子,需要多少钱呢?邀请学生填空(设计意图,从学生中取材,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选择其中的一个:如果想买同样的8个盘子,需要多少钱呢?2、 阅读与理解:从这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1)学生独立阅读短信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信息内容。(2)班内交流并展示。预设:学生可以用图示、数字等各种方法表示信息内容。(3)找准“中间问题”提问: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回题(提示:用“先算再算的句式回答”)(先算一个碗什么,再算8个碗要用什么钱。)师追问;为什么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学生自由发言。(因为要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必须先知道一个碗的价钱。)出示信息:(课件)反馈,教师板书。3 分析与解答:学生独立思考、再尝试反馈交流:分步列式:183=6(元) 68=48(元)你是怎样想的?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综合算式1838=48(元)比较分布列式与综合算式的异同:检验4、总结解题步骤:指图说先算每份数,再算几份是多少?(设计意图:通过结合图例,数形结合,来建构学生的归一解题方法,渗透数学思想)5、尝试解答另外两个。6、试一试:大陈老师说,18元可以买3个盘子,如果有30元钱,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盘子?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交流为什么在列综合算是的时候要加括号?7、比较重建模: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全课总结:学了什么,对解决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四、巩固练习小朋友们和爸爸们玩好亲子游戏,妈妈们也把饺子包好了,我们来看看,饺子中藏有哪些数学问题?(设计意图:继续通过情景来展开练习,让整个课堂流程环节清晰)4只大碗可以盛32个饺子,根据这条信息,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么? 17只同2样的大碗可以盛多少个饺子?3247=56 (个) 盛72个饺子需要多少只同样的大碗?72(324)=9 (个) 12只小碗可以盛多少个饺子?4只小碗可以盛20个饺子,照这样计算。12只小碗可以盛多少个饺子?1 20412 =512 =60(个) 204=5(个) 12420 =320 =60(个) 20个20个20个20个 124204只大碗可以盛32个饺子,7只同样的大碗可盛多少个饺子? 盛72个饺子需要多少只同样的大碗? 3247 72(324) =87 =728 =56(个) =9(只) 4只小碗可以盛20个饺子,照这样计算12只小碗可以盛多少个饺子?20412 12420 =512 =320=60(个) =60(个) 课后拓展延生:请你圈一圈,再算一算五、综述:总的来说,本节课我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情境等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