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6990864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学情分析: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第一课时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2、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3、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教学重点: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教学难点: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三、教学例11、出示例1。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532429 29386753243867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532438293867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5324382967(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6、计算1535(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7、同级运算的规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四、巩固练习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3、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五、总结: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六、布置作业: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两级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第50页练习十一第4、5题。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2、计算.24+8-6 36947-21+5 2876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二、探究新知。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1、教学例2。(1)观察例2图,说说图意(2)列式4312 1271943719 7(43)19 74319引导学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综合算式。(3)脱式计算437 743(4)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样的。(5)脱式计算546-7 7+546(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2、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48页做一做强调:计算两步式题时,必须首先观察,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先计算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四、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五、布置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3,第51页练习十一第69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2、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根据分步算式列出对应的综合算式。教学方法:计算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题:(1)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2、计算32-88 20+164 30-4+5二、教学教材第49页例31、计算58(146)先说说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加法?2、用递等式计算7(75) (7742)7(1)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按格式计算上面两题。(3)说说7(75)与775一样吗?(7742)7与77427一样吗?3、练习:(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注意每题的计算顺序。(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注意每组中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计算顺序。4、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1)第1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乘法的积在减法算式中做被减数还是减数?如何列综合算式?6556 后面的乘法需要加小括号吗?为什么?注意综合算式列完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题意。这题这样列综合算式:5665,对吗?为什么?(2)同法做第2 题,让学生明白小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在需要改变计算顺序时要用到小括号。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6题。注意正解使用小括号。2、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8题。3、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表一。四、总结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5152页练习十一第914题。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有小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准备: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指名口答)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二、指导练习1、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表二。提示:注意发挥小括号的作用。2、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0题。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一个性质: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可用这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有时这样能全计算简单。3、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2题。(1)这题应该先计算出什么?(2)学生列式计算4、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3题。5、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4题。三、总结四、布置作业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4,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及两问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时,必须明确找准先求什么是解题的关键。教学难点:准确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与两间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补充问题,再解答1、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_?903654(个) 答:还剩54个。2、还有54个面包,每次能烤9个,_?5496(次) 答:还要烤6次。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生答: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4,你们会解答吗?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4。例4: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1)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先干什么?生答:读懂题意。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2)读懂题意后再干吗?生答:划出已知、求。(3)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4)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告诉学生,通常分析数量关系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5)引导学生画线段图。90个已烤的剩下的每次烤9个,烤几次?36个(6)分析数量关系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什么?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剩下多少个需要烤。(7)那这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集体讨论,教师板书: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54(个)还要烤几次? 5496(次)(8)列综合算式(9)检查解答是否正确2、小结: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三、巩固反馈1、教材第54页做一做。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3、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四、总结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5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2、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3、提高解答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能够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准备: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57 459 637 18994 243 549 2172、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多少?3、56里面有几个7?4、补充合适条件再解答(1)有6组漂亮的菊花, ,一共有多少朵花?(2) ,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朵?(3)剩下20个字, ,平均每天写多少个?二、巩固练习1、出示题目上:有4组漂亮的菊花,每组有4朵,如果把这些花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朵?(1)找出题中已知、问题。(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思考:问题“每人能分得多少朵”能直接求出吗?我们先求什么才能知道每人能分到几朵?(一共有多少朵花?) 这就是 “中间问题”(3)解答(4)检查(5)小结: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2、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7题。(1)如果李老师买4个皮球,得多少钱?(2)如果李老师买5个皮球,得多少钱?(3)你认为李老师应该怎样买?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8题。(1)找出题中已知、问题。42分二(1)下半场上半场24分(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二(2)下半场上半场38分?分提示:下半场两个班的得分一样多。思考:我们先求什么才能知道二(2)班上半场得了多少分?(二(2)班下半场得了多少分?二(2)班下半场得的分与二(1班一样多,也就是要先求出二(1)班下半场得了多少分?)(3)学生列式解答。提醒:不要忘了检查。4、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提示。(1) “平均每天挖多少米”是求哪一部分的?(剩下的)(2)要想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必须先求出什么?(剩下多少米)三、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找中间问题解题的关键。四、布置作业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5、6题。教学反思:第七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解答方法。2、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形成网络1、谈话: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学习混合运算时,都学了哪些知识,记不清的同学也可以看看课本。谈话:哪个同学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呢?(引导学生分别举出各种混合运算的算式,并请学生说清楚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从而总结出规律)板书: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运算的;加、减、乘、除是先算乘法和除法,后算加法和减法;有小括号的先计算括号内。2、你能做出这几道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384865 12306 24(64) 6(94)38(4865) (1230)6 2464 6943、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回忆一下,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量,也就是先求什么。)4、教材第57页第2题。(1)要想求出小明的问题:一共需要多少钱必须知道哪此条件?(4枝康乃馨的钱和1枝百合的钱)(2)4枝康乃馨的钱和1枝百合的钱题中都有吗?第一问应该先求什么?(4枝康乃馨的钱)(3)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注意检查。(4)学生独立解答第二问。5、同学们看,有的同学是从问题去找条件,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有的同学是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两种不同的思路,虽然思路不同。二、巩固练习1、教材第58页第3题。学生说说先求什么?要用综合算式解答。2、教材第58页第4题。这类题通常的方法是通过错误的计算过程,找到正解的数。本题就是通过错误的计算过程,找到正解的与5相乘的数。学生独立解答。五、总结全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什么?你都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附送:2019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教案 人教版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 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数学思考: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称,知道用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教育计算。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课时安排:4课时1认识克1课时2认识千克1课时3解决问题1课时4练习二十1课时个人备课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难点: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袋装1千克洗衣粉、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2、小组准备: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鸡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1克的药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兰根冲剂、100克的肥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质量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个人备课2认识感知1千克(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 (3)找一找: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2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 盘秤 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重1千克)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1、2小组都是西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果然是大约1千克,你们估得真准。像这样大的一个西瓜约重1千克。3、4小组都是香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是1千克,你们也估对了。像这样大的一个香瓜大约重1千克。第5小组你们是什么水果?也拿上来验证一下。看,像这样的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第6小组呢?什么水果?拿上来验证一下。原来,这样的3个梨大约重1千克。第7、8小组没有水果,但是他们有一筒面,他们认为是1千克,请来验证一下。果然,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1千克。你们找得可真准。刚才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米也约重1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感觉比1千克轻)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然比1千克轻。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个人备课(4)说一说: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3认识感知1克(1)刚才我们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 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2)掂一掂: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3)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与1千克比呢?(1克非常轻,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4)找一找: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才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药包、茶包)(5)感受10克、100克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克重的肥皂。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感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4克与千克的关系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千克 = 1000克5认识秤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千克)个人备课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习二十第1题,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可使学生借助熟悉的生活素材,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达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2练习二十第2题,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克与千克的适用情况,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建立的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3. 练习二十第3题,让学生读取秤上数值,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测量的本质。4.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100千克相当什么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500克的盐)可真重呀。3课后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就在书107页练习二十第13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已学生已积累的直观感受和经验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巩固克和千克的知识。2.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操作等活动,掌握估计的方法,增强估计的意识。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难点 巩固1克和1千克的知识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个人备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2千克( )xx克 5千克( )4900克 800克( )1千克 2500( )3千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克与千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 1千克=1000克 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课件出示: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1) 阅读信息,你知道了什么?(2) 怎样解答?分组讨论:苹果有大有小,要根据大小来估计,一般大的4个1千克,中等个儿的5个一千克。然后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对几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的确定,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能没有那么全面,有可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直接确定几个苹果重1千克,进而通过除法得到问题的答案,此时,老师应注意通过问题加以引导,如“5个苹果一定是1千克吗?”等,引发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方案的思考。(3) 汇报交流(4) 验证答案,通过实际确定所选 标准是否合适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2. 梳理方法,先要仔细的读题,了解已知的数学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计,再解决问题,验证答案。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1个苹果重200克,1个桃重500克,1块香皂重250克。 个重1千克 个重2千克 块重1千克2.练习二十第10题。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同时落实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练习二十第13题,通过调查体重的相关数据,丰富学生对相应质量的感知,为估量能力的培养积累基本的经验。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个人备课克和千克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会认读秤上的数值。能灵活的运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对知识的应用与总结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灵活的运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教师:今天早上我碰到咱班的赵飞翔,他背着重5克的书包,手里拿着重8千克的笔,兴冲冲的跑进教室。(同学们纷纷发出笑声)师接着问:有什么不对吗?生1:笔都比书包重了。生2:老师你说错了。生3:应该是5千克的书包和8克的笔才对。教师:老师闹笑话了,克和千克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运用,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有前面的铺垫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生1:轻的东西用克,重的东西用千克呗,(很自信)生2:我用比较的方法,如果是苹果,就想大西瓜,(我听了眼前亮)我听了眼前一亮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教师:对同学们想的方法非常的好,我们一起把生活中的东西分分类怎么样呢?生:好。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其他的学生进行补充教师:谁先说。生1:我是这样分的,鸡蛋、苹果、梨、桃为一类,因为它们的大小差不多,可以用克作单位。生2:吃的零食:面包、方便面、饼干、袋装的小的很轻的也用克作单位的。生3:大白菜、西瓜、南瓜可以用千克。生4:鸡、鸭、鹅、羊动物用千克。生:学习用的可以用克作单位的、铅笔、课本。教师:老师发现咱班的学生本事,越来越大了,说的真棒、分的很清楚,相信通过下面的练习你能掌握的更好。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在()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2千克()xx千克5千克()4900克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个人备课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师指名回答。、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梨150()篮球450()南瓜4()方便面100()教师:我们来玩强答的游戏,通过做这题你会想到那一个呢?生1:梨用克。我想到黄瓜,生2:我想到苹果,生3:篮球克想到排球、足球,生4:想到西瓜千克,生5:饼干用克。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一)选择。1、1个角硬币大约重18()。 A、克B、米C、千克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 A、B、C、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 A、240B、2400C、24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A、5000B、5C、500(二)连一连。一只梨一只母鸡一头牛一只羊一枚2分硬币200千克35千克5克160克3千克(三)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教师:太激烈了,回答的很棒想也的很对,来拿出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真快时间到了,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了,谁来说一说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