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采莲曲》学案 鄂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6983661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采莲曲》学案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采莲曲》学案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采莲曲》学案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采莲曲学案 鄂教版【学习目标】: 1、会认“莲、罗、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了解诗文大意,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导入新课】: 【定向导学互动助学当堂检测】自研自析(内容学法时间 5分钟)1、自由读读本课的生字。2、借助拼音读古诗,读通读顺互探互析(内容形式时间 5分钟)小组互动对学:1、对子学习本课3个生字。小组互动群学:1、诗中的内容你读懂了哪些?2、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展示共析(内容方式时间 20分钟)品读古诗,讲解诗意,体会文中情感。1、交流诗中读懂的内容。2、读诗句,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结合具体诗句)3、你有什么感受?(结合重点词和诗句谈感受)总结升析(梳理记录拓展5分钟)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粉红的荷花星星点点,悦耳的歌声飘飘悠悠。诗人王昌龄带我们来到一片多么迷人的荷塘啊!当堂检测(5分钟)背诵并默写古诗。采莲曲 唐 王昌龄 附送:2019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只有一个儿子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歇、伶、俐、赛、莺、嗓、拎、桶、腰、甸”等10个生字;认识“包字头”;在老师指导下正确书写“甸、歇、伶、俐、拎”五个生字。2、正确朗读课文,划出妈妈说儿子的话及描写儿子表现的句子,体会重点词句“一桶水可重啦!”“沉甸甸”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小伙伴合作续编故事,演一演。4、了解老爷爷说的“只有一个儿子”的含义,体会作为子女要关心、孝敬长辈。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歇、伶、俐、赛、莺、嗓、拎、桶、腰、甸”等10个生字;认识“包字头”;描写“甸、歇、伶、俐、拎”五个生字。2、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语气。教学难点:能体会重点词句“一桶水可重啦!”“沉甸甸”。教学准备:生字卡片、PPT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儿子指名读。注意:“儿子”的“子”读轻声。2、读好课题。课题告诉我们有几个儿子?如果要突出“一个”儿子,该怎么读?(评价:读出了唯一、仅有、独一无二的意思)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完以后,思考一下: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几个人物?2、反馈: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几个人物?板书:三个儿子 三个妈妈 老爷爷 要求:说完整。(这篇课文一共写了7个人物,他们是,和。或者: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和这7个人物。)3、看这儿,再看题目,发现有什么问题吗?(预设:课文中出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课题说“只有一个儿子?”呢?)三、学习课文。(一)学习1-6节。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课题说“只有一个儿子?”,接下来我们要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解决问题。1、出示第1节,指名读歇:书空。解释:休息2、三个妈妈一边打水,一边谈论着自己的儿子。轻声读第26小节,用横线把三个妈妈说儿子的话划下来。3、交流:随机出示三位妈妈的话(1)读第一、二个妈妈说的话。(2)体会并读好“又又”、“赛”、“谁也比不过” 、“我那个儿子” 伶俐:注意“伶”读后鼻音,形声字。“伶俐”的意思就是“聪明,灵活”。赛:平舌音,组词。莺:后鼻音。嗓:平舌音。(3)听到了吗,这两位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儿子呢!想象一下:两位妈妈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4)第三个妈妈和前两个妈妈的态度一样吗?(不一样)第三个妈妈的话怎么读?指名读。同学们注意听,哪里不一样?(语气平静、态度谦虚)(5)谁能把三位妈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读出来。(二)学习7-11小节。明明就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我们继续读课文。1、 出示:第7节。拎:注意是前鼻音。 “伶”是后鼻音。“令”和很多部首组成字,都读后鼻音,唯有这个字读前鼻音,用心记,把它牢牢记在脑子里。换部首。书空。(1)谁做“拎”的动作。拎,就是用手提。(2)理解并读好“一桶水可重啦!”。你们读的句子就是告诉我们一桶水(可重啦!)强调读 “啦、重、!”桶:好办法记:涌、通,痛。(3)如果是很重的一桶水,怎么拎呢?(生演)(4)文中哪句话说明这是一桶很重的水?(5)(出示句子)指名读,理由生配合读。可以边读边做做动作。“走走停停”的第二个“走”和“停”念轻声。“晃荡”的“荡”念轻声。)腰:身体有关。形声字。2、妈妈这样子拎水真辛苦、累、疲劳、腰酸背痛3、出示: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做了什么?读7-11小节。用曲线划出写三个孩子表现的句子。(1)指名读第一、二个儿子的句子,读出了什么?(这两个儿子想到其他了吗?想到妈妈了吗?看到妈妈了吗?)随机板书:只顾 看也不看 只顾 也不看 4、第三个孩子和第一、二个孩子不一样在哪里?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把第三个儿子的动作圈出来。(跑 接 提)(1)指名读,注意这三个动作。想想他为什么“跑“?(怕妈妈累坏了)(2)男孩子一起读。第三个儿子二话不说,动作很快。能读出这个儿子平时(一定经常帮妈妈拎水。)(3)这句话里有一个词也告诉我们“一桶水可重啦!”。出示“沉甸甸”ABB:包字头。积累包字头的字:句、匆、包、勺、勾(4)引读:一桶水可重啦,就是一桶水(沉甸甸)的。这个孩子拎着沉甸甸的一桶水,走走停停,手都拎痛了,水直晃荡,可他还坚持着帮妈妈把这桶水拎回家。(5)从中,你看出这个儿子怎么样?(孝顺、关心妈妈) 板书:孝顺 关心(6)让我们一起向第三个儿子学习。齐读写第三个儿子的句子。(三)学习12-13节。1、(出示对话)同桌读。2、老爷爷说了几句话,提示语在中间数句子方法。第一句(一起读),第二句2、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 用上“虽然但是”说说老爷爷的心思。 (第一个儿子虽然又伶俐,又有力气,但是他只顾自己翻跟头,看也不看妈妈一眼。师:这样看来,他不是真正的好儿子。第二个儿子第三个儿子虽然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他关心、孝顺妈妈。在老爷爷眼里,他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呀!)3、老爷爷的话让你懂得了什么?(当子女的应该孝敬长辈,关心长辈。)4、明白了老爷爷的心思,谁来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哦”的语气。引读,读好老爷爷说的三个问句。5、 选择课题,加深理解。(1) 故事学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它的题目是什么?老师这里有三个题目,你觉得哪个题目最好,并说说道理。(2) 出示三个题目:一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三个儿子5、回到课题,齐读。(四)演一演。 第二天,三位妈妈又去打水了,还是三位妈妈,三个儿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们演一对母子,你想演哪一对?为什么?(告诉妈妈站的位置)提示:演的时候,把动作交代清楚。还可以加上一些语言。四、总结。孝顺父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五、巩固字词。1、词语连线。翻 水桶 伶俐的 水桶 拎 力气 美妙的 孩子 提 跟头 沉甸甸的 歌声板书设计: 妈妈 儿子 第一个 很伶俐 翻跟头15、只有一 第二个 嗓子好 只唱歌 关爱长辈是美德个儿子 第三个 没特长 拎水桶练习设计:一、比一比,组词。 拎( ) 痛( ) 折( ) 歇( )令( ) 疼( ) 拆( ) 喝( )*二、写一写。 用上“拎”和“歇”写一句话。 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二年级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在实践中感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我课前思考的问题,也是力求在本堂课上达到的目标。通过课堂实践,我感到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读说结合,创设情景,强化语言实践,加深课文理解。我根据“以读为本,读说结合,在读中体会,在说中感受,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自主实践”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讲究一种潜意识地理解。如: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拎痛了,水直晃荡,腰也快要折断了。教师着力在朗读上加以指导,让学生读出语气。学生能读出语感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就基本到位了。其次,设计情景说话,运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如:三位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回到家会对自已的儿子怎么说,怎么做?儿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有什么反应?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儿子,会怎么做?让学生大胆想像,并根据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妈妈抚摸着儿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 ”规范而灵活地表达自己的理解。这种语言实践很好地体现了“在情景中感知,在实践中感悟”这一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的听说、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促进了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学生就能更深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都取决于学生的接受情况,要看是否适合学生。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能力认识不足,过高地估计了学生。在学习第11节时,我不仅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动词,还要求学生抓住动词来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表述,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材施教,教育才会受到良好的效果,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但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在备课时精益求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对于学生难于抓住动词体会课文内容的问题,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他们还只是一群二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语句表达能力,但缺乏感悟理解能力。要他们把感悟与表达有机结合,确实有困难。若改成“抓住动词,指导朗读,感悟体会”也许课堂教学会更有实效。由此可见,要让学生能动地学习,有实效地学习,教师一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蹲下身来看学生,要用孩子眼光来看问题,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