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教案 湘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6721738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教案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教案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教案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教案 湘教版考纲点击考情预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昼夜长短的计算及季节的判断等内容。2.以实际生活知识,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等为切入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是难点,但近三年考查较少。2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特别提示图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下图:(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热带范围。(2)902北(南)温带范围。(3)90极圈的纬度数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2昼夜长短变化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4四季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划分方法:天文四季(我国传统四季):以立为起点划分四季;天文现象上看,夏季为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二季为冬夏季的过渡季节气候四季:为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吻合而划分,12、1、2月为冬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5五带划分依据: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各带特点:热带:有太阳直射,除回归线外,一年可被两次直射南北温带: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意义:生产、生活有指示作用,是进一步研究地表分异规律的基础特别提示(1)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分: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产生昼夜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1图示法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H表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离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就大;直射点向该地接近,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90A、B纬度差90(4010)60。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H90B、C纬度差90(1023.5)56.5。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物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物影越长,且物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图中各点旗杆杆影长短及杆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前后,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如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h90(如图)。关键提示太阳高度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不同,如右图所示,A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四周呈同心圆减小,到晨昏线减小为0。1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所示: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图所示:3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24昼长时数(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如图所示:温馨提示昼夜长短往往与日出时刻或日落时刻结合在一起考查,记住一些特殊纬线的最大昼长(夜长)对答题很有帮助。例如赤道终年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20纬线最大昼长为13小时13分,40纬线最大昼长为14小时51分,60纬线最大昼长为18小时29分,极圈及极圈以内最大昼长为24小时等。4判断日出、日落方位(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规律整合(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也可能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3)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类型图示判断方法侧视图中心点为赤道上某点,所绘制的半球南、北半球各占一半。左图为6月22日光照图,图中AB为晨线,B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为12时;A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时;C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俯视图中心点为极点,所绘制的半球为北半球或南半球。左图为南半球12月22日太阳光照图,图中AC为昏线,BC为晨线。C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斜视图中心点既不在赤道上,也不是极点。显示的一个极点在中心点以下,通常为南极点。左图为12月22日光照图,图中AC为昏线,BC为晨线圆柱投影图沿某条经线切开,并左右展开。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为12月22日光照图局部图图中南极洲的轮廓清晰可见,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为12月22日光照图。图中AC为昏线,BC为晨线,D点所在经线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左图为局部侧视图。AC为昏线,BC为晨线,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为6月22日光照图。135W为0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45E复合图左图是一种旋转复合图,它是沿赤道切开南北翻转而成的极点俯视复合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下半圆中心点为北极点,上半圆中心点为南极点。BAC为晨线,A为晨线和赤道的交点,B、C点分别为晨线与北极圈、南极圈的切点。150E为太阳直射经线。此图表示夏至日阳光照射情况方法技巧光照图的判读方法(1)提取空间信息定位确定南北极点:若为侧视图或圆柱投影图,通常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若为极地俯视图,可根据“北逆南顺”确定极点;若为立体图,一般也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如有自转方向,应据其判断极点。 确定东西经: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依次增大的为东经度,依次减小的为西经度。确定自转方向:若为侧视图或圆柱投影图,左西右东,自西向东自转;若为极地俯视图,可根据“北逆南顺”确定自转方向;若为立体图,一般也是左西右东,自西向东自转。若标注经度,则要根据经度变化规律判断自转方向:东经度数的递增方向或西经度数的递减方向为自转方向。以上三点可以互相验证。已知其中一点可以判断其他两点。(2)提取时间信息定时日照图上的时间信息往往是隐藏着的,需要同学们“挖掘”,关键在于找出并确定太阳光照图上重要的七个时间点。如下图所示:(3)综合运用与地方时相关的运用:计算地方时、区时、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确定日界线和日期。与季节相关的运用:地球的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变化;昼夜长短的分布及变化;气压分布、某地的气候特征、天气现象;季风洋流流向;河流汛期、河流入海口的盐度;植被的生长状况;动物迁徙;农业的生产过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极地科考时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