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十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无答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706724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十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贵州省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十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贵州省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十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要求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范围:有大有小。(3)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4)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2.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2)生物群落类群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主要生物绿色植物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2.食物网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功能: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连一连【提示】badec名师点拨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的判断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要点精析1.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分析误区类型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蚯蚓、蜣螂、秃鹰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2.生态系统各类成分关系如下3.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1)图解(2)析图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环境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易误易混关注几个“未必”和“一定”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方法指导根据提供的信息正确书写食物链正确书写食物链及食物网,一方面应准确掌握常见天然食物联系,另一方面应关注题干信息,如通常情况下,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肉食性动物以植食动物或更高营养级的动物为食。此外,还可根据“能量值”“有毒物质”积累值或其他相关信息构建食物网,现归纳如下:(1)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营养级ABCDPg15.9870.71.9141.0所以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2)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mgL1)0.0570.51680.39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其食物链(网)如右图(3)根据题干提供的各种图形信息构建食物链(网)解读: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其中的食物链是DA。5.食物链类型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技能: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1)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2)“天敌”减少的情况:“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考纲要求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呼吸作用,分解者。(2)能量流动的过程概念理解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过程:自身呼吸作用名师点拨有关能量流动的两个易错点a.某一营养级生物排出的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同化量不等于摄入量,其关系为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能量流动过程图解点拨:图示箭头越来越细,各环节面积越来越小,表示能量流动逐级递减。(3)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可存在如下去向: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d.未被利用(4)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研究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深度思考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思考:(1)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多于一个吃牛肉的人,对吗?为什么?(2)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多少人?(3)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更高,还是更低?提示(1)不对。就“玉米人”与“玉米牛人”这两种食物链而言,前者环节较少,能量损耗较少,人获得的能量更多,但就“一个个体”而言,由于不知道两人的食物量,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和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无法比较。(2)500人。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设养活一人消耗能量为m,如A能养活10000人,对应的玉米能量至少是50000m,同样数量的玉米,B中至少养活的人数是5000010%10%500(人)。(3)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生态系统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应更低(其原因是由于生物的富集作用)。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范围及特点(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2)范围生物圈(全球)(3)形式:a.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无机物b.生物群落内:有机物(4)动力:能量(5)特点: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流动2.碳循环过程提示:光合、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温室效应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3.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实验原理a.土壤中存在种类、数目繁多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分解者。b.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其分解速率与环境中的温度、水分等生态因子有关。(2)实验流程案例1案例2实验假设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实验设计实验组对土壤高温处理A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B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是否含有微生物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AA1不变蓝A2产生砖红色沉淀BB1变蓝B2不变色结论分析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要点精析1.利用“拼图法”巧解能量流动(1)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即生产者的同化量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2) 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1/W1)100%,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2/D1)100%。2.生态金字塔不同的生态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各营养级与能量、生物量、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特点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但可能出现“倒置”,如“树昆虫鸟”一般为正金字塔形象征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一般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升高逐级递减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的关系(1)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主要体现在: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2)区别: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运动。方法指津“三看法”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4.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1)能量流动模型以第二营养级为例,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图解如下:(2)相关解读某营养级摄入量粪便量该营养级的同化量某营养级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用于该营养级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用于某营养级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一部分可“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另一部分可“被分解者利用”某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应属其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或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如兔粪便的中能量不属于兔同化量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突破方法“相邻两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相邻两个生物个体”间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下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获得“10%20%”的能量,“所有狼”可获得“所有狐”的能量才是10%20%。易错警示!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5.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1)设食物链为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已知D营养级增加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最多可获得的能量N(20%)3,最少可获得的能量N(10%)3。(2)在类似ABCD的食物网中,计算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应遵循的原则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少。具体计算方法总结如下:如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计算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短食物链AD,并以20%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即为M20%;计算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的食物链ABCD,并以10%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计算,即为M(10%)3。如果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中获得能量,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能量或需要某一生物提供的能量时,首先,要注意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得能量的比例”,或某一生物“给不同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然后按照各个单独的食物链分别计算后合并。特别提醒进行具体能量流动计算时切记“顺推”(即由“植物”下推)与“逆推”(即由高营养级前推)的计算,前者用“乘法”,后者用“除法”。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考纲要求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来源传递形式举例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物理过程萤火虫的光、哺乳动物的体温化学信息生物的代谢活动化学物质,如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等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小便气味作标记行为信息动物的特定行为特征动物的特殊行为蜜蜂跳舞、孔雀开屏2.信息传递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名师点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信息传递的方向往往是双向的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此能力越强。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稳定性的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联系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二者关系如右图所示: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三.比较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要点精析1.信息传递的作用或应用(见下表)作用或应用举例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蝙蝠依靠“回声定位”实现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原上,草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与兔相互依据对方的气味捕食或躲避;烟草释放化学物质调控害虫天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提高农产品或者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利用模拟动物信息吸引传粉动物,提高果树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诱捕或驱赶有害动物2.比较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3.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行为信息。(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信息交流。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稳定性的表现结构相对稳定: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功能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相对平衡。(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自我调节能力越多越复杂大越少越简单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将难以恢复平衡。反馈调节的种类比较项目正反馈负反馈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抵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3)剖析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程度可以作为衡量抵抗力稳定性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衡量总稳定性的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名师点拨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5.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生态系统的保护考纲要求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知识梳理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3)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3)环境污染加剧等。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5)推进生态农业。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全球气候变化a氟利昂使用臭氧层破坏 bSO2等的排放海洋污染 cCO2的排放酸雨 d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 e石油泄漏【提示】caebd三.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1)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食用、药用、文学创作:直接价值。(2)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间接价值。(3)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潜在价值。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4.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内涵追求的是自然、社会、经济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实现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要点精析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2)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3.我国由人口引发的问题及措施(1)引发的问题我国的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6项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明显居后。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人均淡水占有量也远少于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水平。(2)采取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基本农田。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4.全球性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保护(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内在关系5.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名师点拨区分水污染的类型污染情况成因危害无机污染水中富含N、P营养元素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有机污染水中富含有机物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重金属、农药污染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此外还要加强立法及宣传活动等。(2)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要防止两个极端: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试题精粹1(2014山东潍坊高三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2某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着“杂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这一条食物链B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杂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构成了生物群落C食草动物和小型食肉动物能够加快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结构的是()A树虫鸟B在某一群落食物网中,鹰占据两个营养级C狼属于消费者D金丝桃因能分泌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从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5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不可能是无限的B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都是唯一的C能量只能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D各营养级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6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组分1、2、3即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一定是真核生物C能量只能通过组分2输出该生态系统D在该生态系统中,组分1、2、3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7(2014辽宁五校联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乙、丙、丁、戊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B甲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戊与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从图中可以看出,戊占有三个营养级8(2014江西南昌模拟)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2种成分9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10(2015福州质检)如图为福建省某地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a增加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为abceC丙中的生物可组成多条食物链D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样方法11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13(2014宿州、亳州一检)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甲为_,乙为_;就营养级而言,丙属于第_营养级。(2)能量经_作用固定并进入生态系统,图中的能量K为_。(3)图示食物网中有_条捕食链,其中的生物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而相互联系。(4)若甲同化的能量中直接流向丙,则丙增加7 kJ的能量,至少需要消耗甲_kJ的能量。14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该食物网中至少存在_条食物链,蛇占有_个营养级。(2)对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言,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包括_。(3)如果大量捕蛇,鼠种群的K值会_,会引起农作物产量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4)如果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20%,则蛇增重1 kg,最多消耗绿色植物的量和最少消耗绿色植物的量分别为_。(5)在研究该农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_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包括_。15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碎屑属于_,其所含能量最终来自_。据图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2)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处于第_营养级。(3)由于食性不同,湖泊中的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在群落的空间结构中称为_;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_;为了更好地利用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_。高考真题1.(2014课标,31)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2.(2014江苏,26)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如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_营养级。(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_反射。(3)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_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4)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_演替。(5)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填序号)。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_个。3.(2013广东理综,5)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4.(2014安徽理综,29)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_。(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_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_。在我国的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_。(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_。5.(2015.海南卷.22)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 B泥巴中的藻类 C吃小鱼的大鱼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试题精粹1(2014江苏南通高三模拟)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2在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经常涉及“输入量(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等说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一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即同化量B某一营养级生物的粪便量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C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即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D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中较高营养级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之比表示能量传递效率3如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足10%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构成群落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4(2014北京海淀期末)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中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中C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D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5如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来自兔,来自鼠,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A80 g B900 g C800 g D600 g6下表是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 kJm2a1)。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92.813.1乙870.7369.4501.3丙0.90.30.6丁141.061.979.1戊211.520.1191.4A.丁为肉食性动物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D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7(2014江西六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8低碳生活方式已逐步被全社会所认同。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有机物B参与过程和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可以通过增强过程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9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10下表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甲(生产者消耗CO2量)乙(分解者CO2释放量)丙(生产者CO2释放量)丁(消费者CO2释放量)CO2相对值100213011.5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乙释放CO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C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D表格体现了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11(2014山东滨州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和Y代表的生物可分别为乳酸菌和酵母菌B含碳有机物由甲图的a和b分解为CO2C大气中的CO2在甲图的c、d处合成有机物D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都能循环利用1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13(2014汕头质监)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依赖于_(填生理过程)。(2)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普遍存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信息分子是_。在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信息传递的作用依次为_和_。(3)下表为某草原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比例调查结果。原因哺乳动物鸟类偷猎31%20%丧失栖息地32%60%生物入侵17%12%其他原因20%8%在该系统中存在如上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_倍(精确到百分位)。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是_。该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请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柱形图,横坐标表示各受威胁的主要原因,纵坐标表示数值。14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的多少。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主要原因是_。(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C表示_。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15(2014东城二模)扁担塘是位于长江中游的一个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1)传统渔业只重视水草草食性鱼这一条食物链。实践中发现,放养的草食性鱼高强度的摄食使水草量急剧下降,最终会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_。为了使渔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应增加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_,调整食物链(网)结构,调整后的结构如下图。此食物网中虾类和底栖动物的关系是_。对于该湖泊的鱼类和河蟹产量来说,水草和_极为重要。(2)科研人员针对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下表能量/(kJm2a1)动物名称摄入食物中所含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铜锈环棱螺51615231270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来源是食物中的_能,它同化的能量为_kJm2a1。(3)铜锈环棱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中包含了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引起的热能散失。科研人员在测定这部分能量时,首先将实验螺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48 h的饥饿处理,然后取相同的_(填“白色瓶”或“棕色瓶”)分别标号,进行如下处理,密闭后置于光下。(“”代表放入,“”表示不放入)组别实验处理AB预处理的湖水经48 h饥饿的铜锈环棱螺5只水生植物(食物)为了排除水生植物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需另设置一组对照,对照组的处理应包括_(选填表中实验处理的标号)。实验3 h后待A瓶中的螺饱食后再测定各瓶溶氧量,可得铜锈环棱螺在饱食和饥饿状态下的代谢率。然后科研人员除去A瓶中的水生植物,给A、B瓶更换预处理湖水,每隔3 h测定一次溶氧量并计算代谢率,直到A、B两瓶铜锈环棱螺的代谢率_时终止。通过计算得出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所散失的能量值。1(2014安徽合肥二模,6)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2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4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的能量。(2)蚕同化的能量D_(填字母)。正常情况下的比值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3)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从而提高能量的_。1如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Ay90ax10x By25ax5xCy20ax5x Dy10ax10x2假设某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A(ab)20% B(cd)20%C(ac)20% D(bd)20%3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图中X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