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模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无为而治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6616313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本模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无为而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本模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无为而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本模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无为而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本模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无为而治 摘 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但是,一直以来,传统教学难以摆脱由教师充当知识的“权威”者,让学生较被动地“吸收”知识这一状况。 关键词:“生本模式”;初中语文;教学;无为而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239-01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中,如何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问题都成为我们关心和研究的对象。 “生本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所接受,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生本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学主体和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生本模式”中,淡化了教师“教”的作用,而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生本模式”摒弃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强硬灌输,鼓励初中学生利用自身接受能力快,求知欲强的优势,自觉主动地去汲取语文知识的营养。“生本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局限于学生的分数和成绩,而是从学生更长远的发展来考虑,注重对学生情感和理智的培养,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践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本模式”,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能力制订教学策略;创设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升;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更具学生能力制订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以及语文素养结合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通过各种测试掌握学生的语文技能,提高学生双基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选择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创设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创造出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身心放松,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在教学藤野先生这课时,采用情境教学法,藤野先生成了一位仍然活着的鲁迅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藤野先生的事迹,以及他与鲁迅交往的一些片段,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位仰慕鲁迅和藤野先生的采访者,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和屏幕上的鲁迅、藤野先生交流对话。在想象中,在创设的氛围中,学生跨越百年的历史尘埃,一席海水的相隔,与这些故去的人物对话。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情感的积淀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一些看上去似乎普普通通的教师批改作业,关心中国妇女生活的生活琐事,为什么会让鲁迅记忆如此深刻,如果放在现代社会中,你会感动吗?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也很有深度,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民族情感以及中国人特有心态的一个深入挖掘,学生畅所欲言,激烈争辩,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升 “生本模式”的最重要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是要以教师为主导,没有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会成为“一盘散沙”,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将难以实现,课堂也将会成为学生嬉戏娱乐的场所。因此,“生本课堂”应包含两个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根本;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主导。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比如在课堂精讲的教学环节,教师的讲授一定要做到精炼,既要让学生迅速明白,又能给学生留有余地和空间,启迪其自我思考,因此,一般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每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启导性的讲述,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以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只有有机配合,才能使初中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和谐互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本课堂”。 四、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习中学习、探讨以及成长”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理念,但以学生为本进行教育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失去了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学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和能力。对于“生本模式”的实施,小组的建设是最为基本的条件,而这些工作的实施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生本模式”的语文课堂中,知识的学习探索以及交流实践都是通过小组来完成的,而小组学习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小组学习的环境当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进而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在“生本模式”的初期阶段,小组的划分往往是几个位置较近的学生形成一个团队。而随着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改善,小组划分就要注重同一小组不同学生的优势和缺陷,能够依据性格、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匹配,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充分结合,对小组成员进行划分。而在这样的形式下,一个班级就会被分为各个优秀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学习中共同提高和成长。 中国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更多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生本模式”,或多或少是道家思想的融入。道家的“无为而治”“无”既然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那么“无为”也就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伟大的作为。“无为”并不是对“为”的简单否定,我们必须看到,“无为”本身就是一种“为”。对于“什么都不做”,道德经是用“不为”这个概念来表述的。这也就是说,“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为无为”。正因为“无”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所以“为无为”才能达到“无不治”的效果。这就是“生本模式”的真谛。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