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526918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2区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3格局:中国古代农业形成了北粟南稻的格局。4特点: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存在着地域差别。重点精讲中国原始农业的特征(1)从形成时间看:起源早,形成南北两个不同的农耕系统。(2)从地域分布看:形成北粟南稻的格局。(3)从产业结构看: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人们主要使用骨制、木制、石制农具。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3春秋战国: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铁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力。4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5特点: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第二个特点。归纳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制作材料上,由骨、木、石到青铜、铁等金属材料。(2)制作方法上,由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3)牵引动力上,主要由人力到畜力最后到自然力。(4)农具种类上,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包括耕作、灌溉工具等。重点精讲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1)从生产力的角度:古代中国主要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2)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个体农耕(小农经济)。深化探究材料一 石镰 战国铁制农具思考(1)上图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在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上有何变化?(2)铁农具的使用,对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案(1)制作材料上,由石料到铁等金属材料;制作方法上,由原始的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2)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材料二“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思考材料二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哪方面的进步?有什么作用?答案对牛的控制,反映了当时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利用畜力可以节省人力,提高耕作效率,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巨大进步。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灌溉工具: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2古代著名水利工程(1)春秋战国:修建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2)西汉:兴建了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3)治理黄河:历代政府重视对黄河的治理,典型的如东汉王景治理黄河。(4)西域地区还出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坎儿井。深化探究材料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史记河渠书思考材料中叙述的是哪一水利工程,它有何作用?答案都江堰。作用:都江堰建成后解决了水涝与旱灾,有利于排洪、航行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产生(1)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2)经营方式: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又一个特点。(3)进步性: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4)局限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其破产的原因之一。深度点拨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有何特点?(1)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3)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易混易错1“小农经济”不等于“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但是小农经济只以家庭为单位,而自然经济可以包括多个家庭组成的经济单位(如封建庄园)。2“自给自足”并非富足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下农民生活非常艰难。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经济格局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经营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深化探究材料图一图二图一: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剪纸作品。图二:2011年3月21日世界首套夏绣特种邮票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作品首次将邮票与江西新余市特有的手工夏布刺绣艺术完美结合,填补了世界邮票收藏史上的空白,属中国首创。思考(1)材料中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形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这种经济形态有何突出特点?(3)结合材料,请合理地推测一下,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怎样的?答案(1)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3)自给自足,生活安定,合家团聚,儿孙满堂等。课堂小结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答案A解析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种植经济的兴起,更为稳定的农业经济开始取代渔猎和采集,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文明时期。2生产工具进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新的生产工具是()A打制石器B铁制农具C筒车D曲辕犁答案B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春秋战国时期”“新的生产工具”等关键信息。A项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使用。B项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用于农业生产,与题意相符。C、D两项出现于唐朝时期。3在防洪防涝方面,古人有很多创造,下列哪项是防洪与灌溉完美结合的工程()A都江堰 B郑国渠C灵渠 D大运河答案A解析都江堰既利于排洪,又利于灌溉,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4.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右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答案A解析题干图片邮票上半部分是男子在田地耕作,下半部分是女子在家织布。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故选A。5“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答案A解析这里主要阐明了小农经济的封闭落后性及很容易满足的心理,而没有涉及生产工具。阅读与思考提示说明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极其脆弱。也说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解析与探究提示改进历程可从整体上看农具的改进,如:简单的农具耒、耜等铁农具使用犁耕技术的不断改进(犁壁、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的改进。也可以研究犁耕技术的改进,如:石制的耒、耜铁犁牛耕犁壁的安装直辕犁曲辕犁。意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也可以回答某项具体成果的意义,如:犁壁的安装使牛耕得以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也是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等等)。基础达标1在商代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A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B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C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D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和分析问题能力。B项错在“主要内容”;C项错在“起源”;材料只提到商代,无法得出D项。故选A项。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材料中治理土地数量的变化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3考古学家在对我国某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以下两件农具(经技术测定,这两件农具均为同一时期遗存下来的物品)。此遗址最早是()翻车 曲辕犁A西周 B三国C唐朝 D北宋答案C解析翻车出现在三国,曲辕犁是唐朝时发明的。4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答案B解析 A项强调的是施肥,反映的是耕作技术的提高;C项描绘的是农作物生长状况;D项强调的是农业生产要因时制宜,均不符合题意。B项“各顾各”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的相对封闭性,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是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表现,故符合题意的是B项。5“一只快乐兔,来到快乐山,喝了快乐泉,又到快乐殿,吃了快乐莲,遇到快乐仙,听了快乐言:快乐很简单,快乐在身边,快乐无极限,快乐在兔年!”这是2011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兔”与农历年相配,这源自()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兔”等属相与年相配,这与农业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6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 D千耦其耘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鞭牛”这一信息可知与铁犁牛耕有密切关系。7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很少,因此D项错误。8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吃燃面,打鸡蛋”反映了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说明A项不正确;民谣反映的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生产方式。故选C项。能力提升9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一图二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能力。从图一到图二,主要是耕作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的出现,主要体现出的是我国古代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10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传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C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答案C解析“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了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活状况,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现实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故选C项。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材料二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请回答:(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工具的出现时间以及名称。图三在什么时期出现在什么地方?(2)从材料一的三幅图片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它们体现了农业生产上的什么特点?(3)概括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经济特点。答案(1)图一是汉代的“二牛抬杠”,图二是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图三所示工具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2)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精细的土地耕作;提高播种功效;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3)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解析利用图片进行考查的题目,一般要结合题目提供的图片信息,迁移所学知识来回答。第(1)问中的图一、图二所示分别是二牛抬杠和耧车,图三是隋唐时期的曲辕犁。第(2)问,图片资料反映的是农耕技术的不断提升,是古代中国农业精耕细作发展的一个缩影。第(3)问,考查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2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以“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为主题作一展览,邀请中学生参加展览的筹备。展览一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1)该展厅设置了农具的逐步改进和水利设施的完备两个板块。请你选取中国古代农业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展览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2)该展区展览了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耕织图,如果你是解说员,请对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作简要评价。展览三_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的投入。讲究轮作、复种、加强管理;非常注重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3)请你据以上材料,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结束语珍贵无比的经验教训(4)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水平亟须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本次展览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答案(1)农具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等。水利完备:春秋时期的芍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或者答符合史实、具有代表性的其他例子)(2)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它妨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3)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或答符合要求的其他标题)(4)继承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完善水利设施;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走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之路。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