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516514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身工夏衍【学习目标】1、 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2、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4、联系时代背景,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把握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黑暗制度的谴责。【学习重点】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2、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学习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习难点】把握文章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及语言特色。【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知识链接】一、报告文学1、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2、包身工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二、作家作品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县人。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创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来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以铁一般的事实,生动地记载了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3、抓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把握课文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一、预习检测:给加点字注音蠕动( ) 拎着( ) 弄堂( ) 游说( ) 抹( ) 辊( )执拗( ) 簿子( ) 籼米( ) 莴苣( ) 揩地板( ) 搽粉( ) 蹒跚( ) 骷髅( ) 谄媚( ) 怔住( ) 锭子( ) 二、整体感知速度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 1、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在这些时间段“包身工”在干什么? 2、根据包身工的活动,给文章划分层次。 三、文本探究1本文题目是包身工,请根据课文内容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为题? 2、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 3、作者是如何预言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向的? 4、作者全方位地细致反映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目的是什么? 五、小结思考:包身工是如何将“包身工的一天”的叙述材料和“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的背景材料有机组合起来的?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2、把握文章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及语言特色。【学习过程】一、品读鉴赏、合作探究1、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们一天的生活状况。它所用的手法是“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那么,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是怎样在“面”铺开的基础上进行“点”的穿插的? 2、课文第三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褒词贬用除了上面这句话外,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 4第35段:“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请分析此段的表现手法。 5第49段:“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分析此段。 6分析本文最后一段:“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7除了以上这些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外,本文还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比喻、夸张等手法。请同学们找找看并进行分析。 二、课堂小结:铭记历史,永不遗忘。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往事不堪回首,历史的车轮缓慢向前行,人性的觉醒、文明的进步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越来越重视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讨论现实,是为了历史的惨剧不再发生,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三、拓展延伸评论:让“包身工”永远成为历史“陈迹” 2006年06月06日06:00 光明网陈凤庚 “我好累”5月30日深夜,广州市海珠区一家服装厂35岁的女工甘红英死在出租屋。医生注明:死亡原因是猝死。此前,从5月27日到30日,工厂为了赶活,甘红英每天都是从早上工作到次日凌晨。四天工作时间达54小时25分钟,累计加班逾22小时。她生前常提到自己“想好好睡上一觉”。甘红英原是四川一名女教师,因幼儿园停办南下打工。(6月2日南方都市报) 1936年夏,剧作家夏衍发表了他一生唯一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小时候我在语文课本上读过,对吃人的包身工制度深恶痛绝。今读甘红英之死,越读越象读一篇新版包身工。包身工们在日本人办的工厂“三井系”里,“生活如猪猡”,宿舍是“七尺阔,十二尺深”,平均居住面积0.6个平方,甘红英的宿舍宽敞些,但“房间外侧临近臭水沟,异味很大,屋里肮脏杂乱,连一盏灯都没有”;包身工4点1刻起床,5点上工,中餐及午休一小时,下午6点收工,每天12小时强劳动,甘红英连续三天工作都超过了14小时,最后一天“坚持不住了”,是10小时20分钟;包身工面临“殴打、罚工钱、停生意”三大危险,“甘红英们”被打的危险基本可以排除,但扣工资、开除还是家常便饭;包身工“生死疾病,一听由命”,甘红英的生命权也没有多少保障,以至于劳累死。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和国度,有强大的政府和公正的司法为累死的甘红英讨“说法”,有如我一样疾恶如仇的时评作者为她鼓与呼。 就在昨天的南方都市报上,也有一个员工劳累死的报道:深圳华为公司25岁的四川员工因长期加班,劳累过度死亡。这种“巧合”,似乎告诉我们还有多少私企的员工在过度透支自己的生命。也许有人说,他们是为了生存,多挣工资。可报道分明告诉我,3、4两个月,除去伙食费,甘红英净收入1700元,月工资只有850元。在私企打工,你不按工厂的“纪律”加班,老板一罚款,你是所得无几的。 一个月前的“五一”节期间,媒体报道了各地的劳动保障部门纷纷提醒劳动者莫忘加班费,要维权等等。今天的信息日报就有一条工人维权的新闻10名工人拒绝超时加班,被指煽动“罢工”遭解雇,看标题,就知道结果了。夏衍笔下的包身工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今天个别企业的个别老板又何尝不是把工人当作廉价的机器?劳动保障法在许多工厂是不管用的。不知劳动保障部门有没有办法对付这些黑心的企业? 1959年,夏衍先生在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写道:“对现在的年青工人来说,大概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上的陈迹了,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今天的青年人还没有出世。那么,我想,回头来知道一点过去的事情,应该更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工人的幸福。”“想好好睡上一觉”的甘红英终于永远的睡去了,已经作古的夏衍先生假如在另一个世界采访甘红英,知道距上海的包身工70年之后,还有少数“陈迹”在广东出现,恐怕又会拿起笔来的。我坚信:在今天的社会制度下,想靠“包身工”发财的老板终究会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裁!我们有能力让包身工永远成为历史的“陈迹”。 包身工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下列加粗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饲养 伺候 窥伺 后嗣 祠堂B瞌睡 溘然 磕头 嗑瓜子 唠嗑C墙壁 璧玉 复辟 开辟 避难D褴褛 丝丝缕缕 屡教不改 伴侣 履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横七竖八 蠕动 儒子牛 蜂涌而至B生死由天 嘈杂 执拗 不假思索C血肉之驱 见机 反射 生杀予夺D步履蹒跚 声吟 欧打 草煎人命3下列横线处词语填写恰当的一组是“_住的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是鱼肉荤腥。”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无序地_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_,自由地_,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A不用说, 冲出 保藏 运用 B不用说? 跑出 收藏 使用C还用说? 冲出 保藏 使用 D不用说, 跑出 收藏 运用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5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句( )A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B水稻基因在已知的各类植物基因组中是最大的,共4.3亿对碱基,约为人类基因组的七分之一。C世界银行指出,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将会延长东南亚地区经济萧条的时间,从而对该地区的贫困人口造成伤害。D不久前,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就入世后人才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6下列句字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所以,每个“带工”所带包身工的人数也就表示了他们的手面和财产。B“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C第二,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她们大半都是老板娘的乡邻,这一点,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D打死不干事,在这种情形之下,包身工当然是“人人得而欺之”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家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7第一段的前半部分列了大量的数据,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揭露。B从全文看,这里是倒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C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D从全文看,这里是倒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8对第一段中加横线句子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B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C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D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9对第二段文字表达效果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段整句,通过反复、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B这是一段散句,通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C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D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三、填空题10新闻稿的基本结构分 、 、 、 等四个部分。11夏衍,原名 ,现代著名 。主要剧本有 、 、 等。12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它反映生活迅速及时,是文学创作中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 和 。四、语言表达13请根据下列信息的内容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要包括清华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形成这一形势的原因)。(含标点不超过40字)近日,300家北京地区用人单位陆续走进清华大学,在2000届毕业生中招揽人才。许多公司除许诺年薪万到10万元的优厚待遇外,还承诺提供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机会,但仍难以招到清华大学最优秀的毕业生。清华大学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忠诚介绍:“截至月初,就有950家单位向清华要人。由于清华有相当多的学生将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继续深造,485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就业的只有1400人,供需比达110。”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今天,为什么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供不应求?除一流学校的信誉和一流人才的质量外,现代化的学生就业服务计算机系统也功不可没。一句话新闻 。五、写作训练以“包身工给我的启示”或“从包身工到打工仔”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六、拓展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目前,武汉市劳动部门在劳动监察过程中发现,一家私营企业长期使用不满14岁的儿童在企业做工,这些孩子每天早晨六点上班,晚上八九点钟才下班,有时工作时间更长,还没有工休日。8月27日,上海市劳动监察部门也在一家日资企业上海景条公司发现了相同情况,一次查出该公司使用童工逾10名,14岁的孙贵月从7月26日至8月25日,加班加点工作达87.5小时!除此之外,劳动监察部门还查出该公司违法用工的其他情况:经政府批准使用的劳动力仅有35人,而公司非法招用的有300多人;员工工资低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且员工工资每月只发一半。面对这些非法用工企业,武汉、上海市的劳动监察部门均明确表示:绝不容许现代“包身工”在该市存在,政府将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包身工”并不只出现在武汉、上海,近年来在河南、山西、湖南、北京等地均有出现。今年7月,北京和安徽的一家劳务输出公司联手,将自己的同胞卖出了国门,到新加坡做了一次“包身工”。行前劳务输出公司向打工者保证,在新加坡每人月薪800新加坡元,技术工不少于1 200新加坡元。17名打工者向合肥公司交了2 500元人民币的报名费、1.2万元人民币的杂费和2万元人民币的押金后,踏上了南下出国就业的旅途。他们没想到,在新加坡迎接他们的中国籍工头,在与他们签订了用工合同后,就开始恶狠狠地威胁说:“你们谁不在这里好好干,不死也要脱层皮!”每天按8小时工作制付薪,工作时间却是11小时;许诺中的4人一间空调房,成了8个人挤在一起的集装箱;荤素搭配的营养配餐,成了类似面糊糊的饭。强烈要求回国的打工者,最终只得到40新加坡元的工钱。非法劳务黑市须整治,据劳动监察部门调查,沦为国内“包身工”的打工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在劳务黑市上轻信用工者的谎言,等醒悟过来时,已身陷“囹圄”,不仅身上分文皆无,证件被扣,而且失去人身自由。今年4月,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大浪乡村民周某就在石家庄市火车站前的劳务黑市上被骗。那天他在那里找工作,一个老板声称需要“拌猪饲料”的员工,日工资20元。第二天周某与其他7个打工者却被老板送到了距定州市15公里左右的一个砖窑,成了该砖窑30多个“包身工”中的一员。他们被逼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外逃的员工追回后均惨遭毒打。5月20日晚,周某侥幸逃脱,后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才将其他员工解救出来。5月2日,河南省辉县警方从该县常村镇“黑窑”里也解救出了40名打工者,他们大都是从郑州市二马路附近的劳务黑市上被骗去的。这些打工者没日没夜地工作,不仅没有工资,有的还被打成重伤,或不明不白地“失踪”。“包身工”事件之所以愈演愈烈,屡禁不止,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心慈手软”,甚至在发展和保护地方经济的借口下,不对用工企业进行有效的劳动执法监察,对地方企业出现的“包身工”现象处理不及时,有的甚至听之任之,有的甚至为非法用工者开脱。“包身工”的出现是近年来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民盲目外出打工以及劳动监察部门疏于管理的结果,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发生,不仅严重违反了劳动法,侵害了打工者的权益,而且诱发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当地形象。目前这种违法用工行为已经在各地蔓延,各地政府、工会、劳动和公安部门虽然进行了多次打击,也解救了大批的“包身工”,但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呼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发生在身边的“包身工”事件,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从源头抓起,加强劳动法等法规法律的宣传,增强打工者和用人者的法制观念,同时要加大取缔和打击劳务黑市的力度,消除“包身工”滋生的温床和土壤;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和打击力度,对以身试法者决不姑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4这篇文章中的“包身工”始终加着引号,联系文章,说说为什么。(4分) 15从文章所列举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现代“包身工”有哪些不幸的遭遇?(4分) 16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消除现代“包身工”的现象?(6分) 17你认为现代“包身工”出现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在下页) 包身工导学案答案第一课时一、蠕动(r) 拎着(ln) 弄堂(lng) 游说(shu)赚(zhun) 抹(m) 辊(gn)嘈(co) 执拗(ni) 簿子(b) 籼米(xin) 莴苣(w j) 揩地板(ki) 搽粉(ch) 皮蹒跚(pn shn) 骷髅(k lu) 谄媚(chn) 噩梦() 怔住(zhng) 锭子(dng) 二、整体感知1、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在这些时间段“包身工”在干什么? 明确:以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为线索组织材料: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放工。 (1)四点一刻:起床情形 居住低劣(2)四点半钟:早饭情景 饭食粗劣(3)五点钟: 上工情景 遭受虐待2、根据包身工的活动,给文章划分层次。明确: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场景,从吃、住、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第二部分:(从“两粥一饭”到结尾)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概括了包身工们的非人生活,并提出了自己的愤怒控诉。三、文本探究1本文题目是包身工,请根据课文内容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为题? 思路提示: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厂去做工,身体无自由,工钱全归承包人所有。本文的提法包身工:“她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包”:立“包身契”。名字的奇妙不仅在于这些女孩子近乎被拐骗,而且是一仆二主,一主是日本资本家(工头是拿莫温),一主是中国二老板,带工的。日本资本家称她们是“试验工”“养成工”,中国带工者称她们是“包身工”。以“包身工”为题,点名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2、作者全方位地细致反映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目的是使文章内容丰富,线索清晰而且富于批判的力度,给人以深深地震撼。3、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明确: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 4、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 明确:三个原因:没有自由(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6、作者是如何预言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向的?明确: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指出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五、小结思考:包身工是如何将“包身工的一天”的叙述材料和“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的背景材料有机组合起来的?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经纬交织,层次清楚。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既进行了包身工制度的群体描写,又选取了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做到了点与面的有机的结合。第二课时1、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是怎样在“面”铺开的基础上进行“点”的穿插的?明确: “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作一下概括性的叙述,比如清早起床的场景,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破口大骂,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这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人物的群像。包身工是一个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但是,仅有这些概括的描述,会显得单薄。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比如文中三次提到的“芦柴棒”这个人物。第一次,由老板喊她的名字而写出她那“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外貌。第二次写她病倒了,尽管是急性的重伤风,尽管“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尽管她“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但是,老板为了不丧失一天的利润,还是要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来强制她做工。第三次写她身体瘦得像骷髅一样,甚至连“抄身婆”都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即使这样,老板也决不放她回去。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这里,作者虽然只写的是一个芦柴棒,但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污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也是每一个包身工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通过“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的命运。2、课文第三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分析:这一段作为全文开篇的重点场景达到了强烈地渲染作用。包身工们起床时的慌乱、争抢让所有读者为之惊诧。这一群像中有几处描写很发人深省,“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迟钝了。”这一细节让人内心震撼,这些女工大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着都是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命,她们每日在死亡的边界上挣扎,性命难保,又何谈自尊、自爱,她们在这种非人的摧残下,也被扼杀了人性,就是这种凶残的,奴隶制般的包身工制度使帝国主义者的腰包迅速膨胀起来。3、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分析:这是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的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只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以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4、褒词贬用除了上面这句话外,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分析:“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不仅不能赚钱,还要贴她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了。”这句话中的“爱”就是褒词贬用,揭露了带工老板们为了榨取包身工的血汗而不择手段,丧尽天良的豺狼本性。“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这句话中的“文明”“合理”都是褒词贬用。对包身工惩罚的残酷程度是一样的,而所谓的“文明”和“合理”,只不过是说让包身工顶皮带盘心子比直接殴打包身工更省力,看上去也不那么血腥而已。5请同学们看第35段: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分析: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6现在我们再来看第49段: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分析: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7请同学们再看下本文的最后一段: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分析:最后一段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的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8除了以上这些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外,本文还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比喻、夸张等手法。请同学们找找看并进行分析。分析:在对比中,一方面是包身工与带工老板在住、吃、穿着打扮、收入等方面的对比。前者,住的是“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像鸽子笼一般”的工房,吃的是“浆糊一般”的薄粥,穿的是“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得到的工钱每天仅三角八分。而后者,穿的是“拷绸”之类;“不仅可以放债、买田、起屋”,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部之类的买卖。通过这些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包身工血汗的滔天罪行。另一方面是包身工与“外头工人”的对比。包身工“脏,乡下气,土头土脑”,没有做工与不做工的自由,出了差错要挨打;外头的工人则是“衣服多少地整洁一点”,可以选择工作,不会挨打,可以通过贿赂工头换取好的工作。通过这种对比,真实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境地。在比喻中,除了明喻之外,即墨鸦捕鱼控诉的吃人的包身工制度,用得最多的是借喻。文中用了“猪猡”“懒虫”来借喻包身工,这些词本来是老板和老板娘对包身工的称呼,说明他们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作人看,作者借用过来,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另外,还有用“机器”借喻包身工,揭露了带工和纱厂老板把包身工看成赚钱工具的罪恶本质。用“罐头”借用日本纱厂,说明包身工无处可逃的悲惨境地。 修辞手法课文例子表达效果对比包身工与带工老板的吃、住、穿形成反差深刻认识比喻墨鸦捕鱼和包身工具体可感认清本质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爱”“文明”“饲养”等暗含讽刺增强批判力量排比倒数第2段增强语势加强感情的抒发 包身工课后练习答案一、1D(As,c,s,s,c;Bk,k,k,k,k;C除“开辟”中辟读p外,其余均读b;D均读l)2B(A孺子牛,蜂拥而至;C躯;D呻吟,殴打,草菅人命。)3C4B(A莘莘学子指众多学生;B不孚众望指不令群众信服;C趋之若鹜为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当;D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都从巷里出来了。)5A(谓语“提高”与宾语“专业技术人员”搭配不当。)6B(“呼喊”后冒号应为逗号。)二、7、C 8、A 9、D 三、10、标题、导语、正文、背景11、沈端先 剧作家 上海屋檐下 法西斯细菌 赛金花12、“轻骑兵” 新闻性 文学性四、13、一流的信誉,一流的人才质量,一流的就业网络,使一个清华学子被十家争抢。14这篇文章中的“包身工”始终加着引号,联系文章,说说为什么。(4分)答案 文章中所说的“包身工”本质上是一种非法用工行为,虽然和夏衍笔下的“包身工”在遭遇上有相似的地方,但还不完全等同于旧社会的“包身工”。所以作者虽然借用了这一称呼,但还要加一个引号,以示区别。15从文章所列举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现代“包身工”有哪些不幸的遭遇?(4分)答案 劳动时间长、工资低、生活条件差、有的没有人身自由、经常挨打、工作条件恶劣。16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消除现代“包身工”的现象?(6分)答案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打工者和用人者的法制观念,取缔和打击劳务黑市,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和打击力度。17你认为现代“包身工”出现的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 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村富余劳动力盲目外出打工。打工者法制观念不强。个别雇工者非法用工。劳动监察部门疏于监管。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