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505248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所有的父母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对自己的子女施与无限的关爱,尤其在他们年幼弱小的时候,就连动物也是如此,人对父母的这种爱的回馈就是“孝”。孝的观念,要远远早于孔子时代。古代有关“孝”的典籍很多,论语中有多处谈到孝;孝经据说是孔子所作,总计有十八章之多,其实合计不过2400个字,后人关于孝的规范多是由此书发挥引申出来的;弟子规是古代学堂中的日常行为规范,其第一章叫“入则孝”,集中讲了孝的要求。另外,流传比较广的有“二十四孝图”,有图有故事,记录了从尧舜至清朝的孝子的故事。还有佛教的百孝经,在84句七言诗文中含有100个“孝”字,现在更有念诵歌唱的音视频,通俗易懂,是古今民间劝人行孝的好教材。什么才叫“孝”?在大庭广众之下给父母洗洗脚就叫“孝”吗?我大体浏览了上述典籍,总结出古人提倡的“孝”含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父母费心、担心或伤心。其二,在现有物质条件下,满足父母的生活所需,尽到赡养的义务,使父母吃得饱,穿得暖,生病时得到治疗,年老体弱时,生活起居有人照料。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不少在物质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赡养、孝顺父母的例子。其三,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孝”更多地包含一种情感或态度在里面,故有“孝顺”“孝敬”等词语组合。其四,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谈到孝时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上三个层面讲的是父母活着时要事之以礼,孝的第四个层面即是父母去世之后应“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即按照当地的风俗礼节埋葬、祭奠去世的父母。古代中国把“孝”置于很高的地位,“孝”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所谓“首孝悌,次谨信”“有余力,则学文”,专业性的文化知识可以不学习,孝悌不可不懂。当我们面对诸如“留日大学生机场刺母”“北大毕业的公务员打伤老父,辱骂母亲”等案例时,更能体会到这句古训的深意。所以,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这一品质,开始于侍奉父母,延伸到忠于国家和君主,最后会成就自身的功名和事业。这是很有道理的。(摘编自李春霞谈谈中国的孝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天下父母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对自己的子女施以关爱,所以孝文化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古代有关“孝”的典籍众多,孔子所作孝经有十八章之多,后世关于孝的规范大多是由此书发挥引申而来。C文章指出人对父母的无限关爱的回馈就是“孝”,“孝”的观念产生很早,远远早于孔子时代。D物质养老是“孝”的最底层要求。要让父母吃得饱,穿得暖,病得医,在年老体弱时,身边能有人照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A项,强加因果关系;B项,把可能的事说成是肯定的事,“孔子所作孝经有十八章之多”错,原文第二段为“孝经据说是孔子所作”;D项,无中生有,“物质养老是孝的最底层要求”错,原文没有这一信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自己对“孝”的含义的理解,涵盖了父母生前与身后的尽孝问题。B作者从中国古代众多的典籍中寻找到佐证,证明“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文章将中国古代推崇“孝”道和现代社会刺母、打父的极端不孝现象进行了对比,令人警醒。D文章引入“孝”的话题后进行古代典籍例证,再诠释“孝”的内涵,最后指出忠孝等为一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的能力。D项中“最后指出忠孝等为一体”错,“孝”和“忠”不是一个概念,不能“等位”,原文最后一段信息为“孝这一品质,开始于侍奉父母,延伸到忠于国家和君主,最后会成就自身的功名和事业”。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教的百孝经共有84句七言诗文,其中竟含有100个“孝”字,由此可见佛教对“孝”也是高度重视的。B弟子规是古代学堂中的日常行为规范,第一章明确了“孝”的要求,可见“孝”是古代学校教育的首要内容。C作者认为在公众面前给父母洗洗脚根本就不是“孝”,真正的“孝”是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D“孝”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比较高,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要遵守的社会规范,任何人不得逾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中的“作者认为在公众面前给父母洗洗脚根本就不是孝”表述错误,“根本”一词过于绝对,里面也不一定不含有“孝”的因素,只是方式有一定的争议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乱世出奇才陶渊明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多年来,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士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只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正常的时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乖蹇之中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学家。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苦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谓“天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而时代,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祸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48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不能自拔。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多以扩展个人实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志士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所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猛志逸四海”,也曾经“抚剑独行游”,却终因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败前秦告终,但外患稍缓,内乱继起,这就是公元399年爆发的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给劳动群众带来更大灾难。陶渊明的故乡江州浔阳是京都金陵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遭受战火的毁坏更为惨重。陶渊明的诗文中对这次战乱虽无直接描写,但触目惊心,他的悲观、避世的情绪,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因此油然而生。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更是令一切有识之士失望、厌倦。陶渊明一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犯上作乱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种不齿而无奈,渴盼远离尘嚣的情绪可想而知。陶渊明是在数番入仕过程中认识到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实现的。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归田。这既是一种消极退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是无力回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择。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那时还是能够有所为的,而陶渊明非退避不得免祸消灾,非隐居不能独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时,他实在是除了吟诗作赋,再也不能别有所为了。(摘编自龚斌中华名人传记)4“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个“条件”的一项是(3分)()A在不平凡的时代,因为心理的不平衡,人们会有多余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B不平凡的时代,让人的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C不平凡的人生,让人有了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D时代会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把个人的不平凡体现出来。答案A解析因果关系不当。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做法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成为“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的一方面原因。B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也曾几度出仕,最后下决心归田,虽消极退避,但也是保全性命的明智抉择。C陶渊明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由此,他曾经“猛志逸四海”“抚剑独行游”的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D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写晋宋时代大分裂、大混乱的外患内乱,照应了本文的题目“乱世出奇才”,从而突出了陶渊明的“奇才”。答案A解析B项,“保全性命”以偏概全,还有对黑暗时代的不齿、无奈和独善其身;C项,“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没依据;D项,“从而突出了陶渊明的奇才”错,写“外患内乱”不是为了突出陶渊明的“奇才”,而是为了证明陶渊明的才华与乱世密切相关。6在动荡不堪的时代,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呢,还是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对此你会选择哪种做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答:答案观点一: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理由:归隐是独善其身,不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唯一办法;归隐不是单纯的苟且偷生,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观点二: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理由:人生应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实;应不惧失败强权,勇敢地去实现人生的理想。解析本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然后结合着文本具体内容,从陶渊明与孔子两个人的不同角度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逍遥游聂鑫森江南大学是一所老资格的大学,中文系又是江南大学的名系,中文系之所以名声赫赫,是因为有一批久负盛名的老教授,在许多专业上,可说是一言九鼎,领风气之先。名圣臣,字散木的贺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钦佩的是庄子研究,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但“不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陶淘说:“是,是。”贺先生喜欢独来独往,以书为伴。上课之外,不串门,不交际,不嗜烟酒。唯一的爱好是在休息日,带一两本古书和一些干粮到郊外的僻静处,赏玩山水后,坐在树下读书。他的眼睛真好,读了这么多书,却无须戴眼镜。他曾以诗嘲弄那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辈:“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文化大革命”说来就来了。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贺先生说:“好吧。”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贺先生,您不该救我!”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陶淘哭了。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女朋友分手,好事!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陶淘说:“我愿受教于先生。”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世道终于清明了。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向人们讲述主人公贺先生的故事,却先写一所大学,然后再引出人物、名字、专长等,在情节安排上略显拖沓。B陶淘贯穿文章始终,是贺先生故事的见证者,是文章的线索,他在生活、工作中都和贺先生形成了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贺先生的品质。C文中“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这一句,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现了贺先生在遭受迫害时的镇定,照应了前文的“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D作者把贺先生放到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文化大革命中,通过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残酷的生活条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强烈批判和对现实生活态度的思考。答案C解析A项,“情节略显拖沓”错,本文情节行文流畅、自然,没有拖沓。B项,“他在生活、工作中都和贺先生形成了对比”错,“生活中”和贺先生有对比,“工作中”并无对比。D项,“对文化大革命的强烈批判”错,描写“文化大革命”更多是为了塑造贺先生的形象,体现作者对现实生活态度的思考。8贺先生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6分)答:答案学识渊博: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向陶淘讲述庄子,书和讲义全装在肚子里。从容镇定:中文系的办公楼着火,他不慌不乱。洒脱随性:文革中被批斗,他毫无沮丧之色,从容自在。责任感强:他在困境中坚持写完书,收陶淘为关门弟子,以传承文化为己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此题应从“学识渊博”“从容镇定”“洒脱随性”和“责任感强”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如从“文革中被批斗,他毫无沮丧之色,从容自在”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洒脱随性”的性格特征。9这篇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目有什么妙处?(6分)答:答案以“逍遥游”为题目符合贺先生的身份;“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篇目,贺先生是研究庄子的专家。以“逍遥游”为题目强调了贺先生的性格:贺先生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以“逍遥游”为题目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暗示了小说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标题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考生首先要熟知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具体阐释。如“逍遥游”强调了作品的内涵,突出主人公的身份特点,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暗示着作者的人生理想。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何子平,庐江灊(qin)人也。曾祖楷,晋侍中。祖友,会稽王道子骠骑谘议参军。父子先,建安太守。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敦敏谨诚,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致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元嘉三十年,太子弑逆。子平以凶逆灭理,普天同奋,故废己受职,事宁,自解。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冬不衣絮暑避清凉不进盐菜所居屋败,不蔽雨日,兄子伯兴采伐茅竹,欲为葺治,子平不肯,曰:“我情事未申,天地一罪人耳,屋何宜覆?”蔡兴宗为会稽太守,甚加旌赏。泰始六年,为营冢椁。子平居丧毁甚,困瘠逾久,及至免丧,支体殆不相属。幼持操检,敦厉名行,虽处暗室,如接大宾。学义坚明,处之以默,安贫守善,不求荣进,好退之士,弥以贵之。顺帝升明元年,卒,时年六十。(选自宋书列传卷九十一,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冬不衣絮/暑避清凉/不进盐菜/B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冬不衣絮/暑避清凉/不进盐菜/C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冬不衣絮/暑避清凉/不进盐菜/D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冬不衣絮/暑避清凉/不进盐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东土饥荒”是指东部地区发生饥荒;“继以师旅”指紧接着发生战事,“师旅”本指军队,也指军队打仗;“八年不得营葬”是指因为饥荒和战争相连,八年不能安葬母亲,据此排除A、B两项。“号绝擗踊”是指恸哭欲绝,捶胸顿足,“号绝”与“擗踊”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守,又称“郡守”,一般是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因汉代太守官秩俸禄二千石,所以后世也以“两千石”为太守别称。B侧庶,嫡妻外的偏房。古代嫡、庶对应,分别表示正妻与妾室,后也分别指嫡子与庶子,是古代婚姻与继承制度中的重要内容。C元嘉,宋文帝年号。自汉武帝时起,登基后第一次建立年号称为建元,在位更号称为改元。一直到明清每朝每任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玄宗之开元、天宝。D免丧,即服阙。古代官员服丧有丁忧制,礼法严格,服丧期需弃官家居守制,而守孝期满后除去丧服,即为“免丧”或“服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明清时期一帝一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子平敦行有德。他自幼保持节操,勉励自己的行为,虽志向不大,但却因敦敏、严谨、诚挚的品格被乡里人称颂。B何子平以孝为本。镇军将军顾觊之想要挽留何子平继续担任官职,但他以归养母亲为己愿,不愿意领取俸禄,使得顾觊之更加看重他。C何子平为人慷慨。元嘉年间太子谋逆,何子平为此事重新担任官职,并认为天下人都应该共同奋起,讨伐逆贼。D何子平安贫好善。他学问牢固义理通明,且默默处事,安于贫苦,保持善行,不求取官位升迁,受到喜好隐退之人的推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志向不大”错,应为年少有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5分)译文:(2)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5分)译文:答案(1)每月的俸禄得到的白米,他总是卖出去再买入小米和麦子。有人问他:“所获得的利润没有多少,为什么还要那么麻烦呢?”(2)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已经到了,就应该在自己的家里服侍母亲,怎么能容许因为实际年龄还没有达到,就随随便便地冒取名位利禄呢?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结合语句所在的语境,落实关键词翻译。(1)关键词:“辄”,总是;“货”,卖出;“市”,买入;“或”,有的;“无几”,没有多少。(2)关键词:“既”,已经;“何容”,怎么能容许;“苟”,随便;“荣利”,名位利禄。参考译文何子平,是庐江郡灊(qin)县人。他的曾祖父何楷,在东晋时任侍中。祖父何友,曾任会稽王、骠骑将军司马道子的谘议参军。父亲何子先,任建安太守。何子平世代居住在会稽,年少的时候就有远大志向和好的品行,为人敦厚聪敏、严谨诚挚,被乡里称赞。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在扬州被征召为从事史,每月的俸禄得到的白米,他总是卖出白米买入小米和麦子。有人问他:“所获得的利润没有多少,为什么还要那么麻烦呢?”何子平说:“我的母亲在东边的家里,不买卖难得到白米,我怎么忍心独自吃白米饭。”每当有人赠送美味佳肴时,如果不能送到母亲家,他就不肯接受。母亲原本是妾,户籍注册不符合实际情况,没到子女供养的年龄,而户籍上的年龄已经到了子女供养的年龄,(何子平)便辞去职务回到家里。当时镇军将军顾觊之是州上的长官,对他说:“你母亲的年龄实际上未满八十,这是你亲戚朋友都知道的。在州中任职还有点微薄的俸禄,我将禀告上司挽留你。”何子平说:“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已经到了,就应该在自己的家里服侍母亲,怎么能容许因为实际年龄还没有达到,就随随便便地冒取名位利禄呢?况且归去奉养母亲,本来就符合我个人的心意。”顾觊之又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要求县令照顾,何子平说:“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顾觊之更加看重他。何子平回到家后,竭尽全力供养母亲。元嘉三十年,太子(凶)杀父篡国。何子平认为他残暴忤逆,灭绝天理,全天下的臣民应共同奋起讨伐,所以他暂时放下养亲的事情,接受职务,叛乱平定后,自动解职。后来授予官职为吴郡海虞县令,俸禄只用来奉养母亲一个人,而他的妻子、孩子丝毫不允许用俸禄。有人疑虑他太俭朴,何子平说:“俸禄本来是用来奉养母亲的,不为自己。”问的人惭愧地退出去了。母亲死后,他辞去官职,悲哀伤身超过礼节的规定,每次哭恸顿足,断气一阵,才能苏醒。那年正是大明末年,东部地区发生灾荒,又发生战事,八年不能为母亲举办丧事,何子平昼夜哭号,捶胸顿地,一会儿也不停。他冬天不穿棉絮衣,夏季避开清凉的地方,不吃盐菜,所居住的房屋破烂不堪,无法挡雨遮日。侄子何伯兴采摘茅草,砍伐竹子,想为他修缮一下房屋,何子平不同意,说:“母亲安葬这样的人情之事还没有做好,我不过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罪人罢了,还能住什么房屋呢?”蔡兴宗任会稽太守时,对他大为赞赏。(直到)泰始六年,替他母亲建造了坟墓。何子平居丧期间伤心过度,困顿瘦瘠的时间太久,到了免除丧服的时候,衰弱得四肢好像不听他的使唤。他很小的时候就保持自己的节操和品行,勉励名节和举止,即使独自住在一个屋子里,也好像接待贵宾一样庄严。他学问牢固,义理通明,处事沉稳,安于贫苦,坚守善行,不追求官位升迁,喜好隐退的人士,因此更加推崇他。顺帝升明元年去世,享年六十岁。(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4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写凉风生起。“肃肃”“清”等字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意境。B“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用“驱”“卷”“寻”“出”等字眼,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将风描绘得栩栩如生。C“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写日落后万籁俱静,风又为歇息的人们不辞劳苦地吹起悦耳的松涛,奏出雄浑的乐曲,给人以娱乐。D诗人在这里极力赞美“凉风”普济众生的高尚品德和勤奋精神,抒发他积极进取的情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意远含蓄,余味深长。答案A解析“凄清冷落”错误,意境应是开朗壮阔。15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6分)答:答案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写风起,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一“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是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用了“驱”“卷”“寻”“出”“为君”“起”等字词,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可反复品读诗歌,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抓住能表现风活动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作答。如“驱烟”“卷雾”“起松声”等词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的人格化特征。(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以“,”两句,指出人要有定力和辨别力,以分清内心与外物,辨别“荣”与“辱”。(2)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了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3)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答案(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陶渊明之后,痴迷于田园耕读的中国知识分子。其中尤以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为代表。隐士陶弘景有一首诗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田园耕读成为早已挥之不去的一种理想情结。如今,随着历史的疾速发展,我们早已告别那个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充满着诗情和画意的传统的“乡土中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精神焦虑的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以及信息时代。如今我们行走于钢筋、水泥构成的“都市丛林”,却愈加那个云淡风轻式的田园牧歌生活。田园耕读是对“乡土中国”的一种历史追忆,是对农耕时代田园牧歌生活的一种精神向往,是对抱朴守真心灵生活的一种自然回归:()。寄至味于淡泊,发隐忧于日常,如今,我们谈论田园耕读生活,并不是要大家回归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而是让大家能在喧嚣、浮躁的日常生活之外,有所淡然,有所超越,能够亲近我们之前的风景,沐浴阳光雨露,赏味山水林泉,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进而达到身心两安。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俯拾即是栉风沐雨耿耿于怀充耳不闻B比比皆是行色匆匆念念不忘熟视无睹C比比皆是栉风沐雨念念不忘充耳不闻D俯拾即是行色匆匆耿耿于怀熟视无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比比皆是:到处都是。比比,到处,处处。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语境说的是中国知识分子数量多,此处应选“比比皆是”。行色匆匆: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头,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前者强调神色匆忙,后者偏重于奔波的辛苦。语境说的是“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以及信息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步调,此处应选“行色匆匆”。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根据语境,此处应选“念念不忘”。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形容对某种事物漠不关心。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二者都有“不关心”的意思,前者偏重于不看,后者偏重于不听。语境说的是对“风景”不看,所以此处应选“熟视无睹”。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田园耕读早已成为挥之不去的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理想情结。B田园耕读早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一种挥之不去的理想情结。C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田园耕读早已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理想情结。D田园耕读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成为早已挥之不去的一种理想情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主客体颠倒,应为“田园耕读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情结”,这就排除了C项;二是定语语序不当,表所属的定语“中国知识分子”应放在数量词“一种”之前,这就排除了A项;三是状语语序不当,“早已”是时间状语,应放在“成为”前,排除D项。故本题选B项。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田园耕读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一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生活方式。B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一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田园耕读生活方式。C这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田园耕读生活方式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D由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田园耕读的生活方式是古典、智慧、闲适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的内容主要表述的是田园耕读对人们精神的影响,从前文内容和括号前的冒号分析,括号的内容应该是诠释总结“田园耕读”的,表述顺序应该是“田园耕读是”,由此判断,四个选项中A项最恰当。20有位学生考上了大学,给曾经对他很有帮助的老师发了条手机短信表示感谢。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老师:您好!高中阶段能得到您的帮助,我深表荣幸。我知道自己能有今天,都是您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的教学造诣很高,令同学们刮目相看。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上大学后好好改造,不辜负您的希望。我立志将来回母校就教,做一名像您一样优秀的老师。您的学生王强2018年7月20日答:答案“荣幸”改为“感谢”;“造诣”改为“水平”;“刮目相看”改为“非常敬重”;“改造”改为“学习”;“就教”改为“执教”或“任教”。(每改对一处1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连贯的能力。“深表”与“荣幸”搭配不当,且上文说得到了老师的帮助,此处应表感谢;“教学”与“造诣”搭配不当;“刮目相看”是以新的眼光看,用于前后有变化的对象身上,此处用于自己尊敬的老师身上,不当;“改造”用于失足青年,此处不当;“就教”是请教、求教之意,此处用于回母校做老师,不当。21下面是某校“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答:答案“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由师生共同参加。教师开设朱子思想、作品讲座,开发校本课程;(2分)学生举行敬师礼、成人礼,开展诗文诵读竞赛活动;(2分)师生共同参观遗迹,参与书画展示。(2分)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观察构思框架图可知,这一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二者不仅有共同的任务,也有各自单独的任务,故根据框架结构,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其表述完整即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最近几年,在微信朋友圈存在大量的投票链接,如“之星评选”“最佳”等,其中一部分更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投票。诸如“请帮我女儿投一票吧,胜败在此一举”“今天最后一天啦,叩谢各位大神!”等语言在微信圈不胜枚举。为给孩子拉票,有的家庭发动所有关系网,将投票链接页面转发到N个群,以求点击。有的家庭则另辟捷径,通过刷票公司、买票等操作让孩子的票数高高在上。面对以上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考生应准确审题,完成题目要求。本题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立意写作:可以从家长对孩子的“爱”来写。为了帮孩子争取荣誉而发朋友圈拉选票,爱子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与其玩命拉选票谋取虚假的荣誉,不如花时间多陪陪孩子,教给孩子一些技能,提升孩子的实力,让孩子脚踏实地地去参与社会上的竞争。这样,孩子以后的路才能够走得更远。可以从“绑架”友情的角度来写。一句“考验友情的时候到了”就给被拉票者的头上加上了一把刀,大家碍于情面只好投票。对于拉票者来说,多得一票也许可以获得一份“荣誉”,自己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却失去了一份真正的友情。从公平竞争的角度来写。拉选票的做法有失公平,真正的荣誉靠的是真材实料,而拉选票得来的荣誉只不过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要想成为佼佼者,就要踏踏实实,苦练本领,让自己由内而外地强大起来。从网络监管的角度来写。拉选票的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设立法律法规条文来加以规范,还大家一个自由民主的网络环境,还大家公平公正的生活秩序。佳作展台爱在支持而非胜利“孩子正在参加评选活动,请大家帮忙给投上宝贵的一票,麻烦大家了。”这种消息我已经见烦不烦了。一片批驳声中,一句“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差点让我在考场上笑出声。我认为,爱孩子,在于切实的支持,而非肤浅的胜利。爱孩子不在于肤浅的胜利,为何?因为这样做对孩子是很不利的。如果孩子总是这样以不公平的方式赢得比赛,那么他就会习惯以这种不公平的方式取得胜利,这造成的后果是很可怕的。试想,这样一路靠着家长帮忙刷票的孩子长大后会如何?他的才学,是被票刷出来的,自然松松垮垮;孩子人品被虚高的票数惯坏,遇比赛则想着刷票作弊,想着有父母做靠山无能无德,无法独立成人,既可恨,也着实凄惨。这样一批无才无德的人,如果他们将来成为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只会践踏公平、公正的人所营造起来的社会氛围,我不敢想象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苦心”的家长们,在一次次刷票获得的胜利中,牺牲掉了好孩子,充实了自己日益膨胀的虚荣心。他们在刷票行为中体现的“爱”是对荣誉的爱,是对旁人艳羡眼神的爱,是对自己“伟大家长”这一形象的爱却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爱”的定义是多样化的,但都围绕着一句话:“我愿意接受最真实的你,即便这个你十分不堪。”因而,“爱”具体到竞争中家长对孩子的爱,则应是切实的理解与支持,而非无脑地刷票。评选活动准备中,家长理解并支持孩子的准备工作。评选结果出来后,孩子若获胜,家长要告诉孩子戒骄戒躁,告诉孩子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告诉孩子要学会尊重他人;孩子若落败,鼓励孩子“你已经很努力了”,告诉孩子应该享受活动的过程,珍惜活动中的体验,而非为了所谓第一的虚名使自己的心灵蒙上阴翳我认为,这才是在竞争评选活动中,父母爱孩子的正确态度。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这个目标达成之前,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尤为重要。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一位心焦的母亲因儿子是同性恋而求助专家的私信截图,私信中这位母亲先是吃惊、焦急,后来又转为睿智、包容。这位母亲接受了儿子的所有,默默支持、陪伴着儿子。这才是真正爱孩子。爱孩子在于切实的支持而非肤浅的胜利。毕竟,孩子能成长为一个独立、善良、正直的人才是最值得家长追求的胜利!-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