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卷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500728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卷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卷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卷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质量检测卷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积累(共25分,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斜睇(d)窈窕(tio)模型(m) 模样(m)B惊愕() 清癯(q)主角(jio) 叱咤(zh)C莅临(l) 迥乎(jin)弥漫(m) 屏息(bn)D杀戮(l) 广袤(mo)校正(jio) 焦灼(zhu)解析:B项,“角”读“ju”。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胆战心惊广有羽翼同仇敌慨惊心动魄B风餐露宿博闻强记芸芸众生无稽之谈C黯然泣下暴殄天物陨身不恤鸦鹊无声D迥然不同桀骜锋利绿草如阴时过境迁解析:A项,慨忾;C项,陨殒,鹊雀;D项,阴茵。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_用吃的东西款待它。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_。A欣然往往敬仰 B毅然常常景仰C毅然往往景仰 D欣然常常敬仰解析: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欣然:愉快的样子。常常:(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或发生。景仰:佩服尊敬;仰慕。敬仰:敬重仰慕。答案:B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埃塞姑娘鼻子挺直,柳眉大眼,皮肤细嫩光滑,具有与非洲其他国家女性明显不同的面貌特征。她们风情万种、落落大方而又长袖善舞。法规起草工作中存在一些粗枝大叶的现象:一些法规草案体例结构不合理,条款之间逻辑关系不严谨,条文表述不规范。接受卫视采访的这位学生侃侃而谈他在高中的各种生活以及他在学习上的各种经验、教训。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五角大楼就打击“伊斯兰国家”组织的战略及进展发表电视讲话,强调美国主导的战略是卓有成效的。虽然美式橄榄球不可能像足球那样让伦敦万人空巷,但体育场座无虚席、济济一堂的盛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A BC D解析: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长袖善舞:比喻做事有所凭借,更容易成功。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该成语此处使用不合语境,应该用“能歌善舞”。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说话。其后不能带宾语。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该成语此处使用不合语境。答案:A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鲁迅先生满怀深情地为自己有这样优秀的学生所骄傲。B鲁迅掌握了辩证法,懂得用两点论去看别人,因而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能看到古人的全貌,做出中肯的评价。C梁思成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这因为他不仅是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更因为他是现代中国建筑史方面的一位大师,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奠基人之一。D巴金的晚年,虽然长期住在医院,但仍然文思敏捷,精神健旺,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解析:A项,“为自己有这样优秀的学生所骄傲”改为“为而骄傲”;C项,语序不当,将“不仅”移到“因为他”之前;D项,主谓搭配不当,应调整为“晚年的巴金”。答案:B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创造历史的是民众,_,_,_,_,使我们在影像背后发现了平凡生活中的审美趣味和思想光芒。点亮历史的是英雄捕捉着时代之魂和人性之美游刃有余的镜头穿越着苍茫时空定格历史的是艺术家的蒙太奇语言A BC D解析:根据语句的内容确定这是一段关于电影或电视剧的评论性文字。通过对选项的逐一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民众”是基础,“英雄”是艺术家定格的“点”,而“捕捉”是通过“镜头”来完成的,艺术家“定格”也是通过“镜头”实现的。所以不难得出正确的排序为。答案:C7名篇名句默写。(7分)(1)真的猛士,_,_。(2)惨象,_;流言,_。(3)沉默呵,沉默呵,_,_。(4)_,俯首甘为孺子牛。答案:(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已使我目不忍视尤使我耳不忍闻(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4)横眉冷对千夫指二、阅读鉴赏(5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25分)梁启超面面观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 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的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部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极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的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竟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便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便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便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了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地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的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个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诟病。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绝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现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之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变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有删改)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B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的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从多个方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C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老练的政治家,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善变”“屡变”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E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解析:B项,原文中没有神态描写;C项,原文说的是梁启超始终成不了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选项中将政局的影响夸大了;D项,为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感到惋惜的不是郑振铎,选项张冠李戴。答案:AE9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_答案: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著述颇丰;在劝龙济光反袁时,面对险境急中生智,力挽危局;通达人生智慧,认为人要生活于趣味之中,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梁启超虽然一生多变,但他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绝不望风转舵。10文中多处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6分)_答案:文中所引用的梁启超的话表现了他勇敢无畏、重人生趣味的特点,有助于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他的精神特质,使传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11梁启超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这种生活”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这种生活”的?(8分)_答案:“这种生活”指的是梁启超充满趣味的生活,主要体现为他兴趣广泛,学问涉及面广。这种生活的优点:有助于积极思考探索,有所成就;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发现生活的可爱之处;能够正确地看待成败,有不竭的奋斗动力。这种生活的不足:在学问上,可能有多方面的收获,但难以精深;在立身处世上,容易多变化,少常态,人们难以明晓他的宗旨和原则。(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4分)读书是一种“遇见”赵畅我认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一刹那,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就开启了,我们会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精华。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有助于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甚至上百本普通之书。而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的面越广越好。读书的“遇见”,并非不动脑筋,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时,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数十种。所以,在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开始发现其中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来答疑解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立体“遇见”,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使长期解不开的谜解开了。他曾和凤凰卫视拍过告别三峡的纪录片,看到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那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那里的盐场一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后来才停掉。他说他研究移民史,发现巴人曾迁到那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能把地盘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却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而解开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的“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佐证。想起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必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的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儿”、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9日第24版,有改动)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写“我认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落笔入题,照应题目;紧接着对“遇见”进行简单阐释,使人明了本文“遇见”的基本指向。B“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但选择怎样的“遇见”,主动权却在自己。宋代诗词大家苏东坡读书感悟是“但得其所欲求者尔”。C读书的“遇见”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读者要发挥能动性,善于从无疑处读出疑问,对书中的观点要一一进行考证,大胆否定,这才是严谨的最佳“遇见”。D文章运用比喻并引用事例进行分析说理,既形象可感又内涵丰富,从平面的“遇见”,到立体的“遇见”,逐层剖析,论述道理透彻深刻,有很强的启发性。解析:“对书中的观点要一一进行考证,大胆否定,这才是严谨的最佳遇见”错,文中并无此意。而第六段中的“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和引用的孟子的话意在阐明:不要被书中的错误思想、错误观点左右,不要人云亦云,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要有辨别力。答案:C13通读全文,简要说说“遇见”的含义。(5分)_答案:(1)“遇见”是一种读书的态度: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选择自己“所欲求者”;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轻易相信,不人云亦云,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2)“遇见”是一种读书的方式:优中选优,精中选精,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延伸或者跳出书本,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立体“遇见”。(3)“遇见”是一种读书的境界:会“串门儿”、常“遇见”是“遇见”的理想境界。14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写道:而一个会“串门儿”、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请简析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_答案:引用杨绛先生对读书的形象比喻,揭示读书是一种“遇见”,而“遇见”的理想境界是会“串门儿”,常“遇见”。“一个会串门儿、常遇见的读书人”,就是既有正确的“遇见”(读书)态度,又能熟练地运用“遇见”(读书)的各种方法,通过“遇见”(读书)使自己增长知识,成就自我,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这句话深化了文章中心。收束全篇,呼应题目,委婉含蓄地对读者寄予希望,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会串门儿、常遇见的读书人”;升华主题,引发读者思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4分)此心安处是吾乡徐怀谦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到哪一个乡呢?是自己的出生地还是工作所在的城市?是父母的身边还是妻儿的身边?是旅途中一见钟情的他乡还是魂牵梦绕的故乡?其实,精神的故乡并不单指一处,它可能是一种混合了的给人以安宁的精神皈依。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无所谓他乡故乡的。而我,一个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妻女的男人,混了20多年,却依然觉得我不属于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对我也不理不睬。我的故乡在山东农村老家,在每一片有着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在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中。老家,承载了我童年的梦。犹记夏夜乘凉时,躺在庭院里的草席上,看繁星满天,听知了鸣唱,长辈们叼着烟袋,火星明灭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懒婆娘的故事,讲孤魂野鬼的故事,也许太有趣了,风也赶来偷听,蹑手蹑脚的,听了几耳朵便窃窃私语着离开了。老家,因了父母的存在,挽系了一颗游子的心。然而,老家并不是我唯一的故乡,因为它有很多陌生的地方让我难以走近。比如,污水横流的街道,越来越势利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让我对故乡望而生畏。于是,我的心灵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根,寻找的结果仍然是乡土,只要那里有和煦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只要那里能让我忘却都市的喧嚣,它们都可以给我故乡般的慰藉。在都市里我们所见的除了水泥丛林,就是人,我们早已习惯了单凋,习惯了远离大自然,习惯了悬浮在空中的无根生活。于是无端地替都市人难过起来他们的精神故乡在哪里?人类不能没有故乡。没有精神故乡的人必将陷于虚无。苏东坡获得的关于故乡的最初启悟不是来自儒、释、道的学说,竟是来自于一名歌伎。东坡有一位好友叫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南下时,其歌伎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出柔奴为东坡劝酒。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酸甜苦辣,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听后,大受感动,作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一首献给王巩:“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想想看,东坡自中进士后,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宦游生涯。当年近60的东坡听到自己被贬岭南的消息时,我猜想他一定想起了十几年前柔奴说的那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否则,他很难做到“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与东坡相比,我们的背井离乡算得了什么?泥土中固然有我的故乡梦,而城市中唯我独尊的那间书房、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三两知己的倾心交流,又何尝不是吾心安处?人生无常,我们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如果让自己的心终生流浪,不得安处,岂不是太对不起带我们来世上的父母?那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呢?在我看来,“节欲”是最根本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欲望太强,那么即使他身居乡下,也不会领略那些优美的田园趣的,相反,他会认定是噪音,会觉得烦人,会继续因为股票的涨跌而失眠。如果他节欲有方,那么都市的霓虹灯不会迷失他回家的路,别人的豪宅洋车不会打乱他行走的步伐,交际场的纸醉金迷不会让他眼花缭乱,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浮华都是外在的,进入不了自己的心灵。去年应邀访问澳门,在这个有着“东方蒙特卡洛”之称的地方,一边是各地富豪灯红酒绿,挥金如土,一边是澳门百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当地老百姓有感于自己的前辈大多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由此悟到“不赌就是赢”,因而主动远离赌场,只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心安,是比归隐田园更要难能可贵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就冲这句话,真想回到1083年的那个夜晚,慨然敬柔奴一杯酒。(摘自广州日报,有改动)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引用海德格尔的名言:“诗人的天职是还乡”,是为了引出下文,引发读者对“还乡”的思考,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哲学意蕴。B对作者来说,自己的“心安处”既指乡野的田园村庄泥土,也指城市中能让他放松的书房、写作以及能与他倾心交流的知己。C年近60的苏东坡被贬岭南,他想起了十几年前让他对“故乡”一词有着最初启悟的歌伎柔奴的那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由此“泊然无所蒂芥”了。D文章末段,再次点题,想“慨然敬柔奴一杯酒”照应了前文,进一步强化了心安即故乡的主题。解析:C项内容是作者猜想的,未必是实际情况。答案:C16作者写乡野生活的笔墨非常精彩,请以第段为例,从修辞、炼字、句式等角度加以赏析。(5分)_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人格化,既表现出风轻柔的特点,又从侧面表现出长辈们所讲的故事引人入胜;(2)运用一系列动词“躺”“看”“听”“叼”“讲”等,将夏夜在老家乘凉时其乐融融的场景描写得生动具体;(3)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美感。17“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6分)_答案:(1)作者的情感态度:要节制人生的欲望,抵制浮华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宁静。身处逆境而泊然无所蒂芥,面对来自生活的挫折、打击要有一种淡然的心态。(2)应在学习和事业上有恒定的目标和追求,有健康的精神寄托;真诚地与人交流,坦然地看待人生和社会。(3)联系自身实际略。三、语言运用(12分)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今天的人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唐君毅先生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他说书籍是人类文化的一面大镜子,_。阅读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和思想的反复咀嚼、品味,这一知识和思想的绵延及再生产过程,将心灵这面镜子转变为凹凸镜:_,心灵是凹镜,从四面八方发散地获取中外先贤的广博智慧;传诸后人时,_,穷其一生所学所悟聚焦于一点,为知识的累积增长贡献绵薄之力,如此,才能洞察秋毫而又见微知著,锤炼出纵深之思想。答案:而人的心灵则是一面小镜子阅读前人时(读书时,阅读时)心灵是凸镜19下面一则请假条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6分)尊敬的教务主任:我是高三(1)班的学生,想当一名民航飞行员,家父家母也十分支持。我现在要参加蓝天航空公司组织的“招飞”体检,由于路途较远,需请假五天(从3月20日24日),请务必批准!2017年3月16日陈小强_解析: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公文格式、语言得体、信息明确、病句等方面分析。请假条是公文(应用文体)的一种,要有表现公文文体的标题,而本题缺少标题。正文部分语言要得体,谦敬辞使用要合理,表达的信息要明确,而本题“家父家母”属于书面语,与请假条语言特点不符。“从3月20日24日”重复赘余。“务必”语气不当。最后要有署名和日期,署名在前,日期在后。答案:缺标题,补上“请假条”三字。“家父家母”改为“父母”。“从3月20日24日”,删掉“从”或将连接号改为“到”。“请务必”改为“请”或“恳请”。落款处的时间和署名上下行颠倒。把署名改在上行,把时间改在下行。四、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人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要求: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可以根据材料中所规定的具体情境,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等和谐共处的目的,着重思考个人修养与其言行举止之间的内质与外在关系。这就要求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生活中举手投足之间的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含的精神内涵。身份地位不同的人,言行举止都不同。写记叙文,就要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