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106499421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第一节(一)行政管理的概论及其特点行政的三种含义1、第一,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英国洛克所著政府论首次将政府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行政:就是政府的行政机关实施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2、第二,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主张行政和政治分离开来。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3、第三,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美国学者古立克认为,行政是由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等功能构成的一个过程。 (七功能 )行政活动: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行政管理的定义(重点)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行政管理的特点(重点)1、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2、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3、 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二)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行政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因为:1、 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很重要分支学科。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二级学科。2、 行政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 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门社会科学在政府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的综合运用,因此,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全应用科学。行政管理学的定义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的活动过程和规律的科学。(三)行政管理学的研究的对与范围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 政府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2 、 政府行政机关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范围:1、行政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 2 、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3、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4、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包括西方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的发展)5、 学习与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第二节 (重点)(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产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威尔逊的 行政研究( 1887 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威尔逊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二)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1、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30 年代以古典学派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2、 20 世纪40 年代至70 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为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3、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三)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影响的著作: 行海要术、行政纲目、行政学总论 )20 世纪3040 年代中国行政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状况;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第三节(一)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即实证方法) 、案例方法、比较方法(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1、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 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 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第二章第一节(一) 行政环境的含义与基本属性(重点)行政环境的含义: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 1 复杂性 2 相关性与综合性3 层次性 4 动态性(二)行政环境的类型:1、自然行政环境、人造行政环境2、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3、 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三)行政生态模式(重点)弗里德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1、 融合行政模式(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2、 衍射型行政模式(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3、 棱柱型行政模式(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第二节(一)经济环境及其构成活动、经济环境的含义: 是能够对特定行政系统的存在、 运行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经济力量、行为方式以及制度规定的统称,是特定行政系统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力量与经济活动方式的总和。经济环境的构成:1 经济力量2 社会经济结构3 经济体制 4 科技发展水平(二)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重点)1、 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 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 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4、 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三)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第三节(一) 政治环境及其构成政治环境的含义:指处于行政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的集合。政治环境的构成: (狭义和广义的区别在于:是否要把法律制度包括在内)1、 狭义:把法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系统环境因素来分析2、 广义:行政系统的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二)政治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重点)1、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其一,包括狭义的政体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也就是某一层级政府内部国家权力在立法、司法与行政等权力机构之间的配置方式及其制度体现。 (实质上是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形式及其制度体现)其二,还包括国家结构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也就是国家权力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配置关系及其制度体现。2、 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包括两方面:1) 是现实中的政党政治格局及其运行情况2) 是指经同由法律规定或实际形成的,有关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尤其是执政与参政的方式、方法与程序等方面的制度性规范体系。政党制度通过三种途径对行政系统施加影响:其一,是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其二,是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其三,最重要的,是政党的执政功能,就是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能够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3、 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社会组织分两类:)1,基于血缘关系而结成的自然团体,)2,是以利益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人为团体,统称为社会团体。社会团体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作用表现在第一, 社会团体构成行政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间强有力的“媒介” 。第二, 社会团体不仅扩大了行政系统的效能, 而且也塑造着行政系统本身, 决定着行政运行程序与规则。(三)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 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第四节(一)文化环境及其构成行政文化的含义:是指人们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一种认知模式,是人们的社会心理活动的总和。构成:认知性、情感性、评价取向性认知结构可分为:行政系统的形成原因、功能结构、运行规则和方式、行政公共关系(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行政管理的影响1、 行政价值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 行政功能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有两种代表性的文化观念:1) 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2)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3、 行政运行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4、 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三)我国现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 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 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 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4、 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考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第三章第一节(一)行政权力的含义权力的含义: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权力主体能够对权力客体进行影响或控制的一种力量权力的几种类型:1、 按权力特性分:本原性权力、从属性权力2、 按权力主体及目的分:公共权力、私人权力3、 按权力作用领域分: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行政权力的定义: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1、 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2、 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3、 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4、 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二)行政权力的产生与发展行政权力的产生: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分工,萌芽于原始社会的管理权。行政权力发展的历史阶段:传统行政权力、现代行政权力(三)行政权力的来源(重点)行政权力的根本来源:人民作为国家行政权力的来源是由现代民主政治理论所支持,并为一整套政治法律制度所保障。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1 强制力 2 诱导力 3 组织制度4 信息 5 个人因素第二节(一)行政权力的特性(重点)行政权力的特性: (公共性、执行性、有限性)1、 公共性体现在: 1 )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2)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2、执行性、3、有限性体现在: 1 )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二)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行政权力价值取向的含义:是指行政权力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以及为谁的利益服务,它的核心是回答行政权力的目的以及由目的制约的实现目标的手段问题。(三)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重点)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2、 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3、 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4、 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责任。第三节(一) 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三种分权模式: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行政权转让联邦制主要国家: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单一制主要国家:英国、法国、日本。(二) 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1、 以美国为代表的联邦国家,中英与地方关系经历了由分权到集权,再由集权到分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略)2、 单一制国家,开始向地方自治的准联邦制转变。(三)(四) 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重点)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实质上是国家的财政制度问题)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第四章第一节(一)行政职能的特点行政职能的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 ,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行政职能的特点: 1 执行性 2 整体性 3 多样性 4 动态性(重点)(二)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1、 研究行政职能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的意义2、 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3、 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4、 研究行政职能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节(行政职能的发展) (重点)(一)弱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特点: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积极意义:它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极意义: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二)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特点:1、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A: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B、兴办国有企业C、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D 、拓展还表现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加强。2、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A、广泛使用法律手段B、使用计划手段C、制定产业政策D 、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E、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积极意义: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规模积极干预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经济繁荣。消极意义:出现新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形成了所谓“滞胀”现象。(三)有限政府时期政府的行政职能发展趋势:1、 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2、 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 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 (三种形式)A 、政府业务合同出租B 、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C、公共服务社会化。第三节(一)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点及其弊端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1、 集中计划管理2 微观直接管理3 片面强调政治职能2、资源配置效率低下4、容易产生腐败主要弊端: 1 、造成政府机构膨胀3、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二)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行政职能转变的含义:是指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而对行政职能进行的转换、重组和优化,是对政 府的行为方式及职能结构体系的调整。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重点)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的基础(三)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重点)职能重点的转变: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职能方式的转变: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2、 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3、 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职能关系的转变: (重点)1、 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2、 理顺政企关系3、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 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5、 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第五章第一节(一)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行政管理机构的含义: 是按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 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来的,履行各种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 (亦称行政机关、政府机关)特性:1 合法性2 主体性 3 系统性 4 权威性 5 执行性和管理性(重点)(二)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1、 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2、 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第二节(一)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1、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内阁制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由首相、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部长组成,首相为政府首脑,领导内阁。 (代表国家:英国 还有意大利、奥地利、希腊、日本、以色列、印度、新加坡)2、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由总统、总统办公机构、政府各部门机构以及独立机构组成。(代表国家:美国 还有阿根廷、巴西、墨西哥)3、 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兼有内阁和总统制的特点。 (代表国家:法国)4、 委员会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委员会由主席领导,主席为政府首脑,委员兼任各部部长,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代表国家:瑞士)5、 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我国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政府。(二)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重点)一、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划分:1 领导机构2 执行机构 3 监督机构 4 咨询机构5 信息机构 6 辅助机构 7 派出机构二、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1 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2 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 3 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第三节(一)行政管理设置的基本原则(重点)(二)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重点)基本程序:1、 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计划2、 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3、 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4、 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我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程序(略P142 页)(三)行政管理机构编制(重点)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含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定额、职务名称、工作量、工资标准和经费额度等的总称。行政编制管理的机构:指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依法管理各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部门,是行政编制管理的主体。行政编制管理的内容:1 职能管理 2 机构管理第四节(重点) 3 人员编制管理(一)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外部因素:1 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2 政治体制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3 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4 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内部因素:1 机构的过度膨胀2 人员素质不高、弱化A 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B 年龄、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二)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标: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国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目标的具体内容:1、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2、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3、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4、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第六章 第一节(一)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重点)狭义的行政管理事务:指行政机关的后勤事务。广义的行政管理事务:指政府所管理的一切事务,既包括政府内部行政事务,也包括政府所管理的公共事务,以及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一切公共服务。正确理解行政管理事务的意义:1 它能够比较全面地界定行政管理的内容2 它能够比较准备地界定行政管理的对象或内容。(二)行政管理事务的类型按层级分:高层行政管理事务、中层行政管理事务、基层行政管理事务按性质划分:宏观行政管理事务、微观行政管理事务按其同政府的关系划分: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第二节(一)人事行政管理(重点)广义的人事行政管理:指政府人事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所进行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它包括对各类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机构编制工作进行管理。狭义的人事行政管理:指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措施对政府公务员所实施的管理活动,它包括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等进行管理。人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内容:1 计划和组织 2 使用和开发3 激励和监督4 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国家公务员制度分四个方面:职位分类制度、新陈代谢制度、激励约束制度、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二)财务行政管理(重点)财务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政府、管理者等行政主体对政府行政管理或单位微观管理中的资金收支的管理活动,是行政主体行使与法定的事权相配套的财权,规范和监督资金的收入、保存和支出,支持和保障财务管理各项职能的运行,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财务行政管理事务包括: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审计管理(三)后勤行政管理后勤行政管理的含义:指为合理组织和安排财力、物力资源,为机关工作提供必要和充分的物质保障和生活服务的一系列管理事务。包括几方面:1、 物资管理:日常管理、使用与维护管理、检查与检修管理2、 生活后勤管理3、 机关环境管理4、 服务后勤管理5、 接待工作管理(四)机关行政管理(重点)机关行政管理的含义:指为机关的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保障的活动,主要是对机关内部行政事务的构成要素及流程进行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1、 会议管理2、 机关文件工作管理(创制公文、传递公文、办理公文、处置公文、管理公文)3、 机关档案工作与信息工作管理1) 机关档案工作管理(制度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 机关信息工作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信息网络、信息加工、信息储存)4、 保密工作管理(包括:文电保密、会议保密、印信保密、通信保密、各类情况保密、高层领导活动保密等)5、 信访工作保密第三节(一)经济行政管理(重点)经济行政管理的含义: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为实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的措施,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宏观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社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或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微观经济:指单个经济单位如个别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变量。宏观经济行政管理: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为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和相应的经济总量变化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工商行政管理:指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国家通过特设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市场主体及其市场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管理与监督。国有资产行政管理: 就是政府相关机构对国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投资、 运营、 增值等一系列宏观管理活动。(目标是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两大目标的协调)(二)政治行政管理政治行政管理的含义: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政治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政治发展目标,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国防行政管理:指国家军事行政机关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秩序的环境,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国家军事力量、军事机构、全体民众等进行管理的活动。司法行政管理: 是以辅助国家司法权的行使为目的的行政管理活动, 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对于有关培训干部,宣传法制,领导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事务之实施的国家管理活动。公安行政管理:指国家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各种因素进行防患和消除的行政管理活动。外事行政管理:是政府为了正确处理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重大活动和维护世界和平,通过制定和执行外事政策、处理对外事务以实现政府的外交职能的一项政治性事务管理活动。文化行政管理的含义: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文化发展目标,对社会文化事业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过程。教育行政管理内容包括: 1 制定教育规划 2 健全教育法律和政策体系3 对教育机构和教育过程实行有效的管理4 合理调配教育资源科学技术行政管理:是指为了满足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所积累下来的各种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从事科技研究的一系列活动。内容包括: 1 科技政策管理2 科技规划与计划管理3 科技经费与科研项目管理4 科研成果管理5 科技人才管理6 科技信息管理文化与体育行政管理包括: 1 制定文化与体育事业发展战略2 进行各项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基础建设工作3 实施文化与体育市场管理卫生行政管理:是以卫生事业为对象,以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为手段,通过宏观调控协调社会力量,改善社会卫生条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 1 卫生法制与监督管理2 妇幼保健管理3 医政管理4 疾病控制管理5 药品监督管理(四)社会行政管理(重点)社会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为实现预期的社会发展目标,对社会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过程。人口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有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以有利于人口因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人民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政策和管理措施的总和。包括:户籍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流动人口管理民政行政管理:是以服务便民为准则,为公民提供非商品性服务,以解决公民的各种困难,谋求福利的管理过程。包括:优抚安置、救灾工作、社会捐赠、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区划地名、社团管理、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等。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是由一定的政府机构组织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社会政策的管理活动的总称。包括: 1 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2 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3 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第七章第一节(一)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重点)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指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行政管理行为的特点:1 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2 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或其下属积极性的行为3 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但在行政管理行为过程中也离不开下属的积极参考。(二)行政管理行为的基本类型行政管理行为的分类:1、从行政层级分:中央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行为2、从行政过程分:行政决策行为、行政执行行为、行政监督行为,行政指挥行为、行政协调行为3、从管与被管关系分:行政组织行为、行政领导行为、行政沟通行为第二节(一)行政组织行为的含义与特点(重点)行政组织行为的含义:指动态行政组织活动及过程,是指政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权力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包括行政组织的设计和维护、行政运行过程中冲突及其解决,以及对行政组织进行的改革。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 1 政治性 2 法制性 3 持续性 4 系统相关性(二)行政组织的设计影响行政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1 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与环境2 行政组织的技术特征,3 行政组织目标、职能与环境和行政组织技术特征的匹配性行政组织的结构:1、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2、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3、 行政组织的直线职能结构管理层次:是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组织中设置多少层级的组织机构。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组织或一个行政领导者所直接控制和指挥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行政组织体制:集权制、分权制(三)行政组织中的冲突及其解决途径(重点)行政组织冲突的类型:一、根据冲突主体不同进行分类:1 组织中个人之间的冲突 2 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3 组织中团体之间的冲突二、根据冲突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1 功能正常的冲突 2 功能失调的冲突解决行政组织冲突的主要方式:(四)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1、 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不平衡走向平衡2、 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减有增。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变革趋势:在行政组织体制内部,既出现了横向分权趋势,又出现了纵向侵权趋势。行政组织部分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第三节(一)行政领导行为的含义与特点领导的含义:就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指导以实现组织的行为过程。领导的构成要素: 1 领导者 2 被领导者 3 客观环境行政领导行为的含义:就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指导以实现行政组织的行为过程。行政领导行为的特征: 1 统一性 2 权威性 3 服务性 4 综合性(二)行政领导方式(重点)行政领导方式的含义:指行政领导在其活动过程中遵循的比较稳定的领导模式。类型:一、按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和程序划分:1 专断式2 民主式3 放任式二、根据行政领导工作重心的不同来划分:2 重人式2 重事式3 人事并重式(三)行政领导艺术行政领导艺术的含义:是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领导目标而灵活运用各种领导理论、方法而形成的技能和技艺。行政领导艺术包括:授权艺术、用人艺术、处事艺术、用时艺术授权艺术的方式有: 1 充分授权2 不充分授权3 弹性授权 4 制约授权授权艺术原则:3 权责统一原则4 视能授权原则5 信任与监督相统一原则6 单一隶属原则用人艺术: 1 知人善任 2 任人唯贤3 用人所长4 敢用新秀处事艺术用时艺术第四节(一)行政沟通行为的含义与特点行政沟通行为的含义:是政府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系统内部以及政府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政策信息、思想观点,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行政沟通行为的特征: 1 交互性 2 媒介性 3 目的性(二)行政沟通的种类与形态(重点)种类: 1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3、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基本形态: 1 环式 2 链式 3 轮式 4Y 式 5 全通道式(三)行政沟通的方式与过程沟通方式: 1 口头沟通2 文字沟通3 非语言沟通4 电子沟通沟通过程: 1 、信息发送者意愿的形成2、发送者选择信息的媒介3、发送者将信息编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符号4、确定发送信息的时间、途径和方式5、接受者接受信息6、接受者将信息再编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即对信息的再理解。7、接受者采取行动8、发送者通过信息反馈来了解所传递的信息是被接受并准确无误(四)行政沟通中的行政信息行政信息的含义:是指反映行政管理过程中各项活动、任务以及目标的各种信息、文件、指令、预测、情报、数据资料、建议等的总和。行政信息的特征: 1 客观性 2 时效性 3 共享性 4 政治性行政信息在行政沟通过程中的地位:1、 行政信息是行政沟通的物质基础2、 行政信息的质量是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据和保证。行政信息公开化及其作用(重点)1、 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民主行政的发展2、 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3、 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4、 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5、 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的应用 WTO 的要求第八章第一节(一)行政管理过程的含义(重点)行政管理过程: 就是指在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 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方法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行政管理过程的特点:1、 行政管理过程是由一系列管理活动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2、 行政管理过程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它与管理过程有着共同的特点。3、 行政管理过程是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或者说是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行使行政权力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二)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阶段管理过程的基本内容:决策、执行、监督行政管理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 1 行政决策、 2 行政执行、 3 行政监督第二节(一)行政决策的含义和特点决策:是人们在正确地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行动确定目标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亦既做出决 定性的过程,既是人们的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又是一个决断过程,因而也是人们意志活动的过程。行政决策:是行政机关或行政管理者在管理政府内部行政事务或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依法运用行政权力作出决定的过程。行政决策的特点: 1 、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2、行政决策内容是行政事务3、行政决策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4、行政决策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二)行政决策的理论模式(重点)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也称科学决策模式。六个步骤: 1 发现问题 2 提出目标3 设计方案4 预测后果5 分析比较6 选择最优方案有限理性决策模式(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渐进决策模式(美国,林德布洛提出来的)混合扫描决策模式(又译为综视决策模式,美,阿埃佐尼)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1、信息的收集和处理2、决策方案的设计3、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和选择4、决策方案的实施完善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3、强行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4、 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第三节(一)行政执行的含义与特征行政执行:是指行政管理机构在其权力和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决策方案以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过程。特征:(重点)1、 行政执行是由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2、 特定的行政管理机构只能在其特定的权力与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行工作3、 行政执行活动必须在行政决策的指导下进行4、 行政执行过程是行政管理机构对人、财、物的有机组合过程5、 行政执行的结果必然导致原有的客观环境或客观状况的改变(二)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 (重点)1 计划(分三个层次:战略计划、策略计划、工作计划)2 动员3 指挥4 协调( 1 信息沟通法、 2 利益调节法、 3 行政命令法)5 控制包括四个要素:1 衡量行政执行是否符合要求的正常标准2 衡量当前行政执行情况的手段3 将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与标准相比较的方法4 校正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以便达到标准的方法第四节(一)行政监督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所进行的监督。行政监督的特点:1、 行政监督的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用的限制和对行政管理机构与人员督促2、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3、 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既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主体,也包括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主体。4、 行政监督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定行为。加强行政监督的重要意义1、 加强行政监督,是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2、 加强行政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3、(二)行政监督的方式(重点)1、合法性监督、合理性监督2、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3、长期监督、暂时监督(三)行政监督系统(重点)一、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系统:1、 权力机关的监督2、 政党的监督3、 司法机关的监督4、 公民及社会团体的监督5、 新闻舆论的监督二、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1、 一般监督(上下级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2、 专门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行政监察机关依法享有下列职权:1 检察权 2 调查权 3 建议权 4 行政处理权审计机关职权:1 检查权 2 调查权 3 建议权 4 通报权 5 处理权第九章第一节(一)行政管理方法的含义和特点(重点)行政管理方法:是指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和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的总和。特点: 1 实践性 2 针对性 3 系统性 4 技术性(二)行政管理方法的地位与作用1、 行政管理方法是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2、 。是执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3、 。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第二节(一)行政方法(重点)行政方法: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制度、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主要特征: 1 强制性 2 权威性 3 层次性 4 具体性 5 无偿性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1、 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运用行政方法3、 运用行政方法是行政管理本身的要求行政方法的利弊(略, P267 )运用行政方法的原则:1、 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2、 坚持具体指导的原则3、 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二)经济方法(重点)经济方法:是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和影响管理对象,对被管理者加以引导和控制的管理方法。特点: 1 利益性 2 有偿性 3 平等性 4 间接性经济方法的利弊(略)运用经济方法的原则:1 适度原则 2 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 3 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三)法律方法(重点)法律方法:是指行政机关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实施行政管理的方法。法律方法的特点: 1 权威性 2 强制性 3 规范性 4 稳定性法律方法的利弊(略)运用法律方法的原则:1 法制教育优先的原则 2 法制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 法治与心治相结合的原则(四)行为方法(重点)行为激励方法:是通过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条件和刺激,使人们的行为动机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某种特定的行为反应。行为激励方法的方式: 1 目标激励2 奖励激励 3 竞争激励 4 反激励第三节 (一)电子政务的特点(重点)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因特网上实 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 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的三个基本条件:1、 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2、 电子政务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3、 电子政务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的特点:1、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即政府的两大职能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2、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3、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4、电子政府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符合WTO 规范,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政府网络必须支持多语种文字。(二)电子政务的产生电子政务产生的时代(20 世纪 90 年代)电子政务产生的原因:1、政府转型的背景3、电子商务的驱动5、大分司的竞争2、 因特网的发展4、 全球化的竞争6、 领导人的政治意志(三)电子政务的内容与功能(重点)电子政务的内容:一、政府间的电子政务:1 、电子法规政策系统2、3 、电子司法档案系统4、5 、电子办公系统6、电子公文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培训系统7 、 业绩评价系统二、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1、 电子采购与招标4、信息咨询服务三、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2、 电子税务3、 电子证照办理5、 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服务1、 教育培训服务2、 就业服务3 、5、 公民信息服务6 、 交通管理服务7 、 公民电子税务4、 社会保险网络服务8、 电子证件服务电子政务的功能:1、 实行电子政务,能够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 实行电子政务,能够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3、 实行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从集权管理型向集散管理型转变4、 电子政务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趋势(重点)中国电子政务的初期发展阶段:1、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2、 1993 年底启动的“三金工作” (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OA )工作,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的,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中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阶段:1、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2、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五)电子政务的发展与行政管理方法的创新及其意义:1、 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的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2、 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3、 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第十章第一节(一)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重点)规范:就是用以特定行为施加约束与限制,约定俗成的或是明文规定的各种行为标准的总和。行政管理规范 (或行政规范) :是指由社会约定俗成或由国家机关明文规定的,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有效履行各项行政管理职能、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的集合。(二)行政管理规范的类型行政法律规范的含义:是指由各种国家机关所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律规范的特征:1、 制定主体的特定性2、 调整对象的特定性3、 效力上的权威性、强制性与普遍适用性4、 行政法律规范类型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级性5、 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行政道德规范或行政道德的含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与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行政职业特征的、调整行政管理主客体之间以及主体之间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与道德规范的统称。行政道德规范的特征:1 政治性 2 自律性 3 相对稳定性第二节(一)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构成与基本功能(重点)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构成:1 宪法2 法律3 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4 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 法律解释与国际条约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功能:1 规范与控制功能2 组织与调节功能3 改革与稳定功能(二)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构成与基本功能(重点)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构成:1 行政道德准则 2 行政道德具体规范行政道德具体规范内容,有几方面:1 勤政 2 廉政 3 遵纪守法,依法行政4 实事求是,科学行政5 热情待人,协调行政行政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1 导向和约束功能2 自我调节功能3 示范与激励功能第三节(一)依法行政及其重要意义依法行政:(称行政管理法制化或行政法治)就是说行政管理要通过法律加以稳定和巩固, 使整个行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1、 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2、 行政职权的法定化3、 行政编制的法定化4、 行政程序的法定化5、 行政责任的法定化依法行政的作用与意义:1、 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2、 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3、 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4、 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二)以德行政及其重要意义以德行政:是德治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其思想和行为必须受到行政道德规范的约束、按照行政道德准则和具体的行政道德规范文明行政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以德行政的内容:1、 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修身2、 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3、 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行德政4、 建立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以德行政的意义:1、 以德行政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2、 以德行政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3、 以德行政有助于社会风气的优化(三)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关系(重点)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1、 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2、 运行的手段与内容不同3、 运行机制的不同4、 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1、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2、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3、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4、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第十一章第一节(一)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与特点(重点)绩效:也是业绩、成绩、效果等。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开展的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积极效果。行政绩效:就是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和自身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就以及积极效果。行政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政绩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