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489151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目标平台1、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4、学习古人再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 2、掌握文言句式,理解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 1、理解高超的劝说艺术。 2、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一)预习案一、教材辅读1、关于左转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他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也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传”是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2、史书体例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2)、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3)、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4)、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另外补充: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3、了解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其一、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其二、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觉曾无礼于重耳,因此,战前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结果城濮之战中,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于是,晋文公两年之后发动了这场战争。4、整体感知A、加强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B、疏通文意。要求翻译全文,字字落实。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秦军氾()南 失其所与,不知() 共()其乏困 夜缒()而出 秦伯说(),与郑人盟 若不阙()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使杞()子、逢()孙戍之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3、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古今义 行李之往来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亦去之4、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说明是何种活用,并解释含义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越国以鄙远()与郑人盟() 唯君图之()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夜缒而出()5、指出下列句子的特点佚之狐言于郑伯晋军函陵夫晋,何厌之有?6、解释课文中下列单音词朝 亡 厌 国 戍 夕 危 师 及 辞 7、细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晋、秦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烛之武用哪些实事和事理说服秦伯的?其中哪一点是关键?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二)探究案探究点一:文本解读1、研读第一段,明确: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 交代围郑的原因和驻军位置有何作用?2、研读第二段,明确:(1)佚之狐为什么对烛之武劝退秦师这么有把握?这对刻画烛之武形象有何作用? (2)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辞”后“受”,有什么作用? (3)分析郑伯形象。.Com3、研读第三段,明确:(1)“夜缒而出”说明什么? (2)烛之武是如何劝退秦师的? (3)烛之武的游说艺术。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4)如果我们要说服一个人,应注意哪些方面? (5)烛之武从临危受命到智退秦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五、研读第四段,明确:晋文公最后以哪三条理由退兵?你认为哪点最重要? 探究点二:情节结构1、概括本文的情节。开端(第1段):发展(第2段):高潮(第3段): 结局(第4段):2、本文在展开故事情节上有何特点?探究点三:写作特点1、伏笔与照应2、 波澜起伏3、详略得当探究点四:虚词总结1以 以其无礼于晋( ) 敢以烦执事( ) 越国以鄙远(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2而 今急而求子( ) 夜缒而出( )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3焉 子亦有不利焉。(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且焉置土石(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永之人争奔走焉( ) 4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失其所与,不知( ) 吾其还也( ) 5之 公从之( ) 是寡人之过也( ) 行李之往来( ) 何厌之有( )(三)训练案一、基础训练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秦军汜(s)南夜缒(zhu)而出佚(y)之狐 B、共(gng)其乏困若不阙(ju)秦许君焦瑕(xi) C、秦伯说(yu)杞(q)子杨孙戍(sh)之 D、逢(fng)孙微夫(f)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不知(zh)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两个 B、晋军函陵军:驻军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D、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 3、找出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共其乏困 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 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D、郑既知亡矣 6、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二、能力提升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2题。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象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7、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外内弃之弃:厌弃B、不亦诬乎诬:荒谬C、焉用文乎文:文饰,动词D、以绵上为之田田:田地 8、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是()禄亦弗及、罪又甚焉、盍亦求之、焉用文之A、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B、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也相同C、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也不同D、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9、母曰:“能如是乎?”句中的“是”指代的是()A、上下相蒙,难与处矣。B、不食其食,身将隐C、介之推不言禄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10、对介之推让禄一事的分析,最确切的一项是()A、本篇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B、介母三次设问,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C、本篇颂扬介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D、晋侯是个卑鄙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11、对文章写介母三次设问的目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诱导儿子追求名利。B、考验儿子是否坚决隐退。C、使文章曲折跌宕。D、写介母是个深明大义教子有方人。1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译文: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译文: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