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5 文言实词与虚词(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476322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5 文言实词与虚词(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5 文言实词与虚词(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5 文言实词与虚词(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5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之情状。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5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为狼与豺 10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z)嗟。易错成语勤温习1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不能表示缺乏谋略。) 2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如履薄冰,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 3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侧目而视,又恨又怕地看着。不能形容骄傲自满。) 4人代会下午3时开幕,不到2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记者严阵以待,准备对付谁呢?)5他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不比喻言行不一。) 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利己与利他经典素材:郑和是一个航海家,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他带着天朝上谕,所到之处,送陶瓷,送丝绸,送茶叶。他送去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同时也收获了异域文化,更有礼赞和膜拜。他是东方的“礼”,是东方的智慧。当哥伦布带着他远洋的发现,成为了西方殖民者在海上旅行的明灯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殖民者的先驱,为了东方的黄金,为了东方的丝绸而来。所到之处,带给土著居民以灾难,带走了车载斗量的财富,留下了殖民地上泣血的控诉。所以郑和的航海史是金色的,处处焕发着“双赢”所带来的人伦光辉;所以哥伦布的航海史是血色的,处处浸染着贪婪所带来的罪恶。时新素材: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有一天,有个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清词丽句背一点1雄鹰振翅高飞,划过长空。那一片湛蓝包容了它的不羁,承载了它的稳重,为此,蓝天才多了一分神秘,多了一分美丽。鲤鱼摆尾洄游,穿透碧波。那一片汪洋容许了它的活跃,收留了它的灵动,因此,大海才多了一分迷人,多了一分澄澈。黄鹂枝头高唱,划破密林。那一片苍郁容纳了它的不安,守护了它的机巧,于是,森林才多了一分深邃,多了一分安适。2昭君出塞,流传千古。匈奴停兵请求和亲,增强和睦,共谋稳定。为了黎民苍生,为了边塞稳定,昭君,和平的使者,为双方的百姓带来了和好的福音。这又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子期伯牙,共奏高山流水之音,和谐的旋律使彼此陶醉,对他们来说,这不算是双赢吗?刘邦项羽,为争天下而涂炭生灵,最终项羽乌江自刎,刘邦也要用数十年来休养生息,这能算是双赢吗?3玫瑰与花刺相遇,各自告别了俗艳与尖刻,成就了傲视群芳的铿锵战将。乔丹与皮蓬相遇,各自告别了独角戏与狂傲腔,成就了历史上的神话公牛。你与我在生活中相遇,请告别猜忌与功名,成就双赢的和谐篇章,垒起更高的人生峰塔吧!4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5要是生活在人群当中,那他就绝对不应该摒弃任何人只要这个人是大自然安排和产生的作品,哪怕这个人是一个最卑劣、最可笑的人。我们应该把这样一个人视为既成的事实和无法改变:这个人遵循一条永恒的、形而上的规律,只能表现出他的这个样子。如果我们碰 到一个糟糕透顶的人,那就要记住这句话:“林子里总少不了一些怪鸟。”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我们就是不公正的,我们也就等于向这个人发出了生死决斗的挑战。技能再提高第一章:文言实词探究文言实词的准确意思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1看题内。要注意结合所给文言文本身语段,主要是语境和前后文的句法进行推断;2想题外。若结合语境仍不能得出,则要联想课外的与这个实词有关的现代汉语词汇和其本身音形上的特点。即内外结合。主要方法有:一、语境推义:这是在做文言文词语类题目的时候,最直接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一个多义词在句子中的上下文,来确定该词在这一特定语境中的含义。无论是在字词题中,还是在翻译题中,都可以用这个办法来确定某个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具体做法或说思维过程是,当一句话中有一个词意义难以确定时,可以先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把难以确定意义的词空置出来,形成一个填空练习,然后选择最适合句义、文义的词语填空,借此确定词语的意义。如:需确定“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组”的意义,可先译为:“当他用()捆绑燕父子的时候”。然后依据句意,空格中填入绳子较为合适,且“组”又带有“纟”字边,从字义和“丝线”之类有关,从而可以确定“组”的含义是“绳子”。二、句法推义:一方面,文言文中常有互文、对偶、排比等形式的句子,其对应结构中的字词意义往往有相同、相近、相反、相对的关系,根据文言词句在结构上的这种对称性特点,可以断定该词在句中所起的语法作用,从而推断出该词的词性和词义。另一方面,根据与某文言实词进行搭配的前后词语的意义、词性,通过语法功能来确定多义字词的准确义项。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殚”与其对应位置的“竭”,应是相近的关系,故可推出其词义为“竭尽”。三、语汇推义:这大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一是成语(成语实际是连结更紧密的合成词)。1合成词当能拆开时,则先将拆开后的每个语素各自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合并成一个现代汉语短语,再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古今意思是否相同的判断。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先把“指示”分开进行分别的翻译,则“指”是“指出,用手指”的意思;“示”是“看”的意思,合起来则为“用手指给谁看”,适合原文的语境,而在现代汉语中,“指示”是指“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意思显然不同。2成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素”可想成语“素昧平生”中的“素”是“平素,往常的”,由此断定词义。四、音形推义:这个方法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形推义,一是以音推义。1以形推义。如下面句子“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的“砺”不清楚,可根据句子“砺”的前面是“金”,表铁的东西;后面是“则利”,表锋利,从文意我们可以推断它可能是一种石,而“砺”本身又是“石”旁,故可基本判定其应是“磨刀石”。2以音推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依本义在句子中讲不通,以同音、或同声符字“早代替,文意正好通顺,可推知:蚤通早。在做题时,运用以上四种文言实词推义的方法,要注意两点:注意顺序,综合运用做题时要按照“语境推义句法推义语汇推义音形推义”的顺序来进行操作。还要强调一下“古今异义”和“通假字”文言文中出现的“双音节”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有下面四种对应情况:词词:古代也是一个词,但词义、色彩已有不同,如“亲戚”,古代指直系亲属,现在词义范围扩大,泛指与母系一方有亲缘关系的人;词组一词;古代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的词组,而现在已是固定的双音词,如“地方”,“地”指“土地”,“方”指“方圆”,合起来应为“土地方圆”,而现在则是一个固定的词,指某个地方;伪双音节词双音节词:在古汉语中,两个不相关的单音词碰巧连在了一起,但不是词组,只是形式上与现代汉语相同。如“昨日入城市”中的“城市”,“城”是城市义,而“市”是“做买卖”的意思,合起来应为“到城里做买卖”;偏义复词并列合成词: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而这一对词语若在现代汉语中仍存在,则往往是两个语素是并列关系的合成词。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中的“作息”,只有“作”的意思,而无“休息”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是指“工作和休息”两个方面。辨析古今异义双音节词用先拆后合法:不能拆开时,则证明这个词的意义很固定,往往是古汉语中的专用词语、双声叠韵词,这一类的词一般和现代汉语同义。例如: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伶官传序)。因此,当遇到难以确定含义的文言词时,就可以从现代汉语中找出含有该文言词的并列关系的合成词,或含有这个文言词语的成语,借助合成词或成语中其它语素的意义或整体意义,来确定文言词语的意义。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通假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书写或传抄笔误,或为图省事有意写了笔画较少的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别字,后人沿用下来,约定俗成,也就成了通假字。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遇到某个字在句中用它的本义、引申义都解释不通时,就可以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一般地说,以下三种情形可以通假:声旁字和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句中“禽”通“擒”,“禽”是“擒”的声旁字;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墨子公输)句中“距”通“拒”,都是以“巨”为声旁的形声字,有时候,形声字还可以和它的声旁字通假,如:“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句中“指”通“旨”,“旨”是“指”的声旁字。第二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主要从词义、词性、关系、语气四个方面进行辨析。一、辨词义考试说明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里实际是两个方面,一是“常见的”,一是“在文中的用法”,具体做法是分三步走。一译: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二代:再将其代入文段中的语句,看是否成立,若不成立,不能讲通,则说明虚词意义不同。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将第句中的“其”的意思翻译出来,可译为“他的”,表第三人称;二代,将“他的”代入第句,显然不成立,不能说成“而我也后悔他的随着他们”,证明两个“其”意义不同。二、辨词性若两句中的虚词词义相同,按题干要求,仍需进行解析时,就要看它们之间词性的区别了。有些虚词的意义相同,但或者词性不同,或者用法不同,或者词性用法均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仔细分析其词性和用法方面的不同。分析其词性和用法,主要是从前后与这个虚词搭配的词语的属性来进行分析。这实际上与上面的辨析词义是相关联的思维过程,即词义相同辨词性,语法功能看搭配。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两句中的“以”都可以翻译成“因为”。二看词性,第句“以”后是名词“物”,由“以”引起,可见“以”在这里是一个介词;第句中的“以”后面是“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样一个分句,“以”的前面“古人之观于天地”也是一个分句,两个分句用“以”连接,所以这里的“以”是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的连词。可以辨析出两句中的“以”词性不同,一为介词,一为连词。三、辨关系考试说明中要求考查的18个文言虚词中,常用的表连词且能表多种关系的虚词有“而”、“且”、“其”、“若”、“则”、“以”等6个。这里需要按照“删换替代”的顺序依次做三方面的工作:1一“删”定连词。当两句中的虚词词义相同时,我们首先要确定这两句中的虚词是否是连词,办法是将考查的虚词删去,若读起来仍然通畅,句意表达没有影响,则表示这个虚词在这里的词性是连词,因为只有删去连词,才会出现这种结果;2二“换”定并列选择,即采用换位法,将连词两边的分句替换位置,若句意不变,则证明这个连词表示的是并列关系,因为只有表并列关系时,两边的分句才可以互调(若是疑问句,则表选择关系);3三“替”定其它关系,就是根据上下句的文意,将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连词,或说,用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连词去替代,看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表明这个连词表示的就是这个现代汉语所表示的这种关系。常用的表关系的替代关联词有:表承接然后、于是、就。表递进而且。表转折但、却、可是。表假设如果、假如表因果因为、由于表目的来、用来。表结果以致、到了地地步。表修饰地四、辨语气区别同是表示某种语气的两个文言虚词,首先要分析其是做副词还是做助词。这主要从位置上来区别,一般来说,语气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是用来修饰这个动词或形容词的,对动词和形容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而助词往往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或是用在句首引起某种语气,亦或用在句尾强调某种语气。而结构助词一般用在句中,连结句子中两个成分,起到使句法清晰的作用。无论是助词还是副词,当其表达某种语气时,一般和现代汉语的某些助词或副词相对应,可以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来判断其表示的是哪种语气。一般来说,其表达语气与其翻译成的现代汉语对应情况如下:表测试、商量语气大概还是:其皆出于此乎。表命令、判断语气一定就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表疑问语气呢,吗:万钟于我何加焉。表感叹语气啊:虽鸡狗不得宁焉。表祈使语气吧: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表反问语气难道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陈述或舒缓语气了,或不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表句中提顿一般用于句中,但不译: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凑足音节一般用于句末,不译:顷之,烟炎张天以上是对文言虚词进行辨析时的一般顺序,但在做具体的题目时,要注意以下两点:讲求顺序,综合运用。讲求顺序先看大区别,再看小区别:由于学生文言知识多少的差异,不可能对所有的文言虚词都能辨析地非常清楚,这时,就要考虑几个选项中,哪一组的区别最大词义、词性方面的,哪一组的区别较小关系方面、语气方面的。将自己认为区别大的作为“虚词有差异”的一项。综合运用:在辨析的思维过程中,有时只用一种方法就可将辨析清楚,有时需要按照从词义到词性到关系到语气的顺序来辨析,要看具体情况。基础提升练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赵希乾传赵希乾,南丰东门人,幼丧父,以织布为业。年十七,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少愈。往问吉凶于日者,日者推测素验,言母命无生理。又往卜于市,占者复言不去,希乾踟蹰不去,曰:“何以救母病?”占者恶其烦数,曰:“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希乾归,侍母左右,见痛益危笃。时日光斜射床席,形影孑立,寂寂旁无一人。希乾忽起去,笥中得薙发小刀,立于窗外,剖胸,深寸许,以手入取其心,不可得。忽风声震飒,门户胥动,以为有人至。四顾周章,急取得肠,抽出,割数寸。盖人惊则心上忡,肠盘旋满胸腹云。希乾置肠于釜上,昏仆就室而卧。顷刻,母姑来视病,见釜上物,以为希乾股肉也,烹而进之母。再视希乾,则血淋漓心腹间,不能出声,始知希乾为割心矣。 赵氏故宋裔,为南丰巨族。宗党以为奇孝,供赡其母子,而更教之读书,学使者侯峒曾闻其事,取充博士弟子员。崇祯壬午,以恩诏天下学,选一人贡于成均。学铰者吴石渠,既考试毕,进诸生而告之回:“百行以孝为先。赵希乾割心救母,不死,不可以寻常论。建武多才,校士衡文,希乾不应入选。今欲诸生让贡希乾,以示奖劝。”诸生成顿首悦服。于是以希乾选补壬午恩贡。又三四年而有甲申、乙酉之变,希乾避乱山中,将母不遑,遂卖卜,逃走于四方,以养其母。又十余年,母寿八十余而卒。 予自幼时常见希乾过先君谈,饮食起居如常人。面黎黝,高准方耳,睛光满眸子,颀然而长,多浑朴之风。自是希乾少家居。母死未十年,而希乾亦卒,年六十一。 甘表曰:朝廷不旌毁伤愚孝,尚矣。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可嘉哉?汤公惕庵最恶言希乾事,予则以为应出特典,一加旌赏。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然旌而不传不若不旌而传也。安得龙门之书以施于后世哉?呜呼,古今忠孝之士,非愚不能成。而世之身没而名不传者,又何多也?悲夫!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占者恶其烦数 恶:厌恶B昏仆就室而卧 仆;仆人C以示奖劝 劝:勉励D常见希乾过先君谈 过:拜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烹而进之母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又往卜于市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何以救母病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D予则以为应出特典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B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C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D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希乾的母亲生病,他日夜祈祷,希望用自身代替母亲生病,但没有效果,后来接受占卜者的建议,割心救母,才最终治好了母亲的病。 B赵氏宗族的人因为赵希乾孝敬母亲,纷纷供养他们母子,并教他读书。吴石渠因为感动于他的孝道,把本应落选的赵希乾选补为恩贡。 C为了躲避甲申、乙酉战乱,赵希乾带着母亲四处奔走,甚至为了赡养母亲,曾经以占卜为业,又过了十多年,他母亲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D长期以来,朝廷一直不倡导伤害自身这种愚昧的孝顺行为,汤惕庵先生也讨厌谈论赵希乾的事情,但作者却认为应当大力表彰他的这种精神。(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少愈。(3分)(2)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3分)(3)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可嘉哉?(4分)【答案】(1)B (2)A (3)D(4)A(5)(1)母亲患病一个多月,(赵希乾)日夜祈祷自己代替母亲(生病),(但母亲)没有稍稍好转。(3分,每句翻译正确得1分)(2)你母亲的病一定没法治好了,要想痊愈,恐怕要割心救她了吧?(3分,每句翻译正确得1分)(3)然而赵希乾一个念头的诚心,好像有用来感动天地、抗拒鬼神的办法,难道不应该(可以)嘉奖吗?(4分,“一念之诚”1分,“有以”1分,“嘉”1分,“岂哉”1分)【解析】(1)【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可以采用第二种办法,从语境辨析。“昏仆就室而卧”,“仆”可联系成语“前仆后继”,也可联系语境,“形影孑立,寂寂旁无一人”,“仆”不能译为“仆人”,而应该译为“倒下”。A项的“占者恶其烦数”中的“恶”可联系语境代入试试;C项,“以示奖劝”中的“劝”可以联系“劝学”,译为“勉励”。D项,“常见希乾过先君谈”“过”可以联系“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进行解决。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2)【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情况。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平时要记忆经典的例句。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比如“以”,以后面是名词,以是介词,以后面是动词或句子,以是连词;三与固定短语有关。A项均为连词,表承接。B项均为介词,前一个引出处所,到;后一个引出对象,对于。C项前一个为介词,表凭借;后一个为连词,连接“传”与“示”。D项前一个为副词,却;后一个为副词,就。【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是要求选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故可以看虚词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是否一样。如本题A项中两个“而”都位于两个动词之间,故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承接。B项均为介词,前一个引出处所,到;后一个引出对象,对于。C项前一个为介词,表凭借;后一个为连词,连接“传”与“示”。D项前一个为副词,却;后一个为副词,就。(3)都表扬他,还有谁能不表扬他呢?【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这句话主要是辩证地议论赵希乾的孝心的,观点是“不可法而可传”,传扬什么,继续找“孝行所感”,做到何种程度“剖胸断肠”,结果“天之所以旌”。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一看表示对话的词语“曰”,再看名词,“事”“天”“谁”,还要结合前面所说的论证逻辑关系。(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原文“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是占卜的人厌恶他,损他的话,并不是给他的建议,所以选项“接受占卜者的建议”说法错误,与原文不符。【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如本题A项原文“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是占卜的人厌恶他,损他的话,并不是给他的建议,所以选项“接受占卜者的建议”说法错误,与原文不符。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5)恐怕要割心救她了吧?(3)“一念之诚”一个念头的诚心;“有以”有的办法。“嘉”嘉奖。【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如“嘉”嘉奖;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但主语或宾语翻译时要补出,如“(赵希乾)日夜祈祷”,“身代(母)”,“(母)不少愈”。【参考译文】赵希乾传:赵希乾,是南丰东门人,幼年丧父,以织布为生。十七岁时,母亲患病一个多月,(赵希乾)日夜祈祷自己代替母亲(生病),(但母亲)没有稍稍好转。前往向占卜的人询问吉利不吉利,占卜的人的推测一向灵验,说母亲性命没有活的可能。又到市集上去占卜,占卜的人也说不吉利。赵希乾徘徊不肯离开,说:“用什么办法可以治疗母亲的病症?”占卜的人讨厌他频繁询问,说:“你母亲的病一定没法治好了,要想痊愈,恐怕要割心救她了吧?”赵希乾回到家中,侍奉在母亲左右,看见母亲的病情更加危重。当时阳光斜斜照在床上的席子上,只有自己和影子孤立无依,孤寂地旁边没有一个人。赵希乾忽然起身离开,从竹筐中取得剃发的小刀,站在窗外,剖开胸膛,深一寸多,把手伸进去取自己的心,没能取到。忽然风声飒飒,门窗都震动起来,认为有人来了。环顾四周非常恐惧,仓促中取得肠子,抽出来,割下几寸。大概说的是人在惊慌时就忧虑不安心脏向上悬起,肠子迂回重叠布满胸腹。赵希乾把肠子放在锅上,(然后)昏迷仆倒在内室。不一会儿,姑母来探望母亲的病情,看见锅上的东西,认为是赵希乾大腿上的肉,煮了给他母亲吃。再看赵希乾,心腹间鲜血淋漓,不能出声,才知道赵希乾为他母亲割了心。赵氏是宋朝皇族后裔,是南丰的大家族。宗族的人认为他非常孝顺,供养他们母子,并且又教导他读书。学使者侯峒曾经听说他的事,录取他补充博士弟子数额。崇祯壬午年,皇帝降恩诏书天下学子,选拔一人进入大学。学使者吴石渠,考试结束,召见各位考生告诉他们说:“百行以孝道为先。赵希乾割心救母,没有死,不能用平常的事来看待。建武多才俊,(如果)考评士子比较文章,赵希乾不应该入选。现在想让大家把选拔机会让给他,来表示奖励劝勉。”考生们都点头心悦诚服。于是把赵希乾补选为壬午年间恩贡。又过了三四年发生了甲申、乙酉年间的变乱,赵希乾到山中躲避战乱,携带母亲生活不安定,于是以占卜为业,四处奔走来赡养他的母亲。又过了十多年,母亲活到八十多才去世。我从年幼的时候时常见赵希乾造访先父(和他)交谈,饮食起居和平常人一样。面色黝黑,高鼻梁方耳朵,眼睛炯炯有神,身材很高,气质深厚淳朴。从此赵希乾很少在家中居住。母亲死去不到十年,赵希乾也去世了,年龄六十一岁。甘表说:朝廷不表彰伤害身体这种愚孝的做法,时间很久远了。然而赵希乾一个念头之间的诚心,好像有用来感动天地、鬼神的办法,难道不可以嘉奖吗?汤惕庵先生最讨厌谈论赵希乾的事情,我却认为应该制定特别典章,加以表彰奖赏。大概事情不可效仿但可以传扬,使人们知道孝行感化的程度,虽然剖开胸膛割断肠子然而没有死,难道不是上天在以此来表彰他吗?上天都表扬他,还有谁能不表扬他呢?然而表彰了却不为他作传,不如不表彰却为他作传啊。怎么能够让史书记载并在后世流传呢?哎,从古至今忠诚孝顺的人,不是愚笨之人不能成就。然而世上的人死去名声不能流传的,又有多少呢?可悲啊!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景公爱槐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贼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耽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妻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僻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予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女往辞晏子之家 辞:辞别B君树槐县令 县:通“悬”,悬挂C不益刑 益:增加D又不以私恚害公法 恚:怨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进而问焉 拔剑切而啖之C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 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B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C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D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槐树,遭到拘捕,并被判罪。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诉说。 C撞树者的女儿就其父误撞槐树一事向晏子进言,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D晏子劝谏景公,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提并论,悖逆民心,难以有效地治理国家,最终使景公幡然醒悟。(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1)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4分)(2)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6分)【答案】(1)A (2)B (3)D(4)C(5)(1)勇敢之士不会凭着人多势强去欺凌孤单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会违背正确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评分标准:4分,“以”“孤独”“拂是”“所欲”的翻译各1分。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2)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嗜好贪欲,就叫做贪婪残暴;推重(自己)喜好玩赏的东西,把它们抬高到与君主的权威相似的地位,就叫做悖逆正道;(随心所欲地)处以重刑或死刑,罚不当罪,就叫做残忍暴虐。(评分标准:6分,“穷”“崇”“拟乎”“逆”“不称”“贼”的翻译各1分。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解析】(1)愿得充数乎下陈。”是“往”的目的,意思应该是“致辞”。【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可以采用第二种办法,从上下文上辨析。“崇断狱精审”,“其女往辞晏子之家 ”中的“辞”如解释为“辞别”则是动词,与“往”意思相反,逻辑上讲不通;“辞”根据“托曰:负郭之民贼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是“往”的目的,意思应该是“致辞”。B项的“君树槐县令”中的“县”的意思根据第一段解决;C项,“不益刑”中的“益”可以联系前面的句子“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进行理解,译为“增加”。D项,“又不以私恚害公法”可以联系“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进行解决。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B均是连词,顺承。A兼词,“加罪于他”;助词,放在“少”后表示时间不久。C的人;表原因。D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词,表揣测。【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是要求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故可以看虚词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是否一样。B项中两个“而”位于两个动词之间,且动作之间有先后顺序,故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A项,两个“之”前后词的词性不同,前一个“之”后面是名词“子”,而后一句“之”后面是动词“知”,同时动词后面没有宾语,故这是倒装句式,这两个“之”的用法就不同;C项用“位置法”和“替换法”确定其可能的用法。“焉”字在线性句子中的位置只有这样几 种:(1)“焉”处于词尾,有动词词尾,有形容词尾如本题“少焉”,这类“焉”相当于词尾“然”凡位置处于词尾且能用“然”来替换的都是词尾助词。(2)“焉”处于句尾,有“代词”、“助词”、“兼词”三种用法,可用“替换法”区别出“代 词”用法,如“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这类“焉”相当代词“之”凡位置处于句尾且能用“之”来替换的都是代词,但本题“且加罪焉”显然不能只是用“之”代替,“且加罪之”缺少介词,添加“于”,因此为兼词。“焉”字处于句首 (或动词之前,因有时主语省略,为减少区分难度,统称为句首),有“疑问代词”、“疑问副 词”两种用法。C项两句“者”都是特定代词,但意义不同。“者“作代词时,一般附着在某一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的短语后,表示与其前面词语意义相关的人、事、物、时等等,情况比较复杂,要结合语境来翻译。“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结合语境译为“的人”,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译为“的原因”。D项。解答虚词题的思路:熟记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3)再看谓语动词“出”“罢”“拔”“废”“出”,且可以看出以“景公”为主语的几个句式是大致相同的。【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的专有名词“晏子”“公”,谓语动词“出”“罢”“拔”“废”“出”等等。(4)的道义”,这是打动晏子的原因。【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如本题C项“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错,应是“认为碰了一下树,就要治父亲的罪,这样做会伤害英明君主的道义”,这是打动晏子的原因。所以选项曲解文意。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5)【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先抓主语,比如“勇士”“明惠之君”;再抓重点词语,“以”,凭着,“孤独”,形容词作名词,孤单弱小的人;“拂是”,违背正确的事理;“所欲”,想做的事。第二句中,抓重点词,“穷”,形容词作动词,榨尽;“崇”推重;“拟乎”与相似;“逆”悖逆;“不称”与不符合,不相当;“贼”根据语境译为“残暴、暴虐”。【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如本题“君”“民”;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如“孤独”,形容词作名词,孤单弱小的人;。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穷”,形容词作动词,榨尽;“贼”根据语境译为“残暴、暴虐”。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景公有一株心爱的槐树,命令官吏们小心地守护着它,树旁立了一根木桩,上面悬挂着牌子,写着他的命令:“触碰槐树的人应受刑罚,损伤槐树的人应处死刑。”有一个人没有听说过这一命令,喝醉酒后误撞了这棵槐树。景公听说后说:“这是第一个触犯我命令的人。”派官吏拘捕了他,将要治他的罪。那个人的女儿前往晏子家中,托守门的传话说:“我是一个家背靠着外城居住的女子,有话请转达相国,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甘愿在相国的后庭里充一充数(做侍妾)。”晏子听了这话,笑着说:“我难道是沉溺在美色中的人吗?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投奔我呢?虽然这么说,这件事一定有原因吧。”于是传令把那个女子带进来。那女子进了门,晏子远远望见她,说:“奇怪呀!从她脸色上看,心中一定有深深的忧伤。”于是上前问那女子说:“是什么事情让你忧伤呢?”女子回答说:“国君种了棵槐树,旁边悬挂着命令,触碰它的人判刑,伤害它的人处死。我的父亲迟钝愚昧,没有听到命令,官吏将要对他治罪。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设置政令,不随意削减俸禄,不私自增加刑罚,也不因为私怨而破坏国家颁布的法令。不因为保护禽兽而伤害人民,不因为保护草木而伤害禽兽,不因为保护野草而伤害禾苗。我们的国君因为要保护他所喜爱的树木,就要杀死我的父亲,让我成为孤儿。这个命令已经对人民实行,成为国家的法令了。虽然如此,但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勇敢之士是不会凭着人多势强去欺凌孤单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会违背正确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就好比亲手烹饪鱼鳖的人那样,只要除去它们的腥臊部分就可以了。现在国君向百姓发布的命令,如果有利于在国内建立良好的秩序,而且对后世也有好处,那么我父亲被处死也是应该的,我为他收尸也是合理的。但是现在的命令却不是这样,太过分了啊!因为碰了一下树木,就要治我父亲的罪,我担心这样做会伤害明察官吏的法令,进而伤害英明君主的道义。邻国要是听说了这件事,都会说我们的国君喜爱树木而看轻人命,怎么可以这样呢?希望相国明察我的话,来正确裁决违反君主禁令的人。”晏子说:“这样太过分了!我将替你向国君解说这件事。”派人送她回家。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晏子向景公报告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嗜好贪欲,就叫作贪婪残暴;推崇自己喜好玩赏的东西,把它们抬高到与君主的权威相似的地位,就叫做悖逆正道;随心所欲地处以重型或死刑,罚不当罪,就叫作残忍暴虐。这三种行为,是治理国家的大祸患。现在国君耗尽人民的财力,来置办漂亮的饮酒膳食用具,准备了众多的钟鼓乐器,修建了极度豪华高大的官室殿堂,推行这么大的暴政。您推崇观赏玩乐的东西,为喜爱的槐树悬挂上特别保护的命令,乘车经过的人要加快车行速度,步行经过的人要快步离开,槐树的威严竟然和君主相当,这分明是悖逆民心的做法。触碰槐树的人要判刑,伤害槐树的人要处死,这分明是罪与刑不相当,(轻罪或无罪却处以重刑或死刑),这是对人民最严重的残害。君主您享有国家,没有向人民展现出仁义道德的行为,可是暴、逆、贼这三种邪辟的行为在国内却很盛行,我担心这样做是不能够治理、爱护人民的。”景公说:“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我几乎要犯大错,从而危害到国家。现在得到了大夫您的教导,真是国家的福气,我接受您的教诲了。”晏子退朝以后,景公下令立即免除看守槐树的差役,拔掉悬挂令牌的木桩,废除伤害槐树治理的法令,释放因触碰槐树而被拘捕的囚犯。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瑶芳楼记宋濂瑶芳楼者,常熟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瑶芳者何?古桐琴之名。子贤以重金购得之,间一抚弄,其声翏翏然,如出金石,如闻鸾风鸣。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子贤乐焉。则以谓世之名楼者众矣,高骈之“迎仙”。谓其溯遐情也,其失也诞;韩建之“齐云”,谓其凌高清也,其失也侈。吾皆弗敢蹈其非。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琴也,其塾能当之?遂以瑶芳名其楼。当风物清朗,白月独照,神情遐冲,夐出世外。子贤棕冠鹞氅,自函道而升,复取琴,鼓一再,行久之,演而为紫琳之操。英辞曰:“有坚者,石中含精矣;其石白如肪,煜有瑛矣;五音繁会,铿然而呜矣。”客有与子贤同志者,从而和之。曰:“艳质兮非华。阳卉兮非奢,折秋馨兮遗所思,望美人兮天涯。”歌已,相视而笑。金华宋濂闻其声,嗜曰:“古之人好楼居者,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盖临阴幽之室,则其情敛而聚;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随境而迁,因物而著,其亦人理之常者乎!况夫宫角之相参,羽徵之互奏,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其于学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助。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虽然,君子盖不物于物。不物于物,则凡纷然而来前者,皆吾性情之发舒。或悬崖邃壑,或平墅旷林,虽非层构,可以阖辟阳阴,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曲涧流泉,复助之为声势,五音泠然,惬心而温耳,太和融洽,内外无间,有不啻听子贤之琴于兹楼之上矣!此无他,达人大观,无地不为楼,无声不为琴也。苟局滞于一室之间,适其意则有之,而蹈道则未也。有若子贤,盖道而有所得者,故濂敢以是说告之。”子贤绝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板称其为人,谓笃于士行而犹孝其亲云。 (逃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改)【注】翏翏:1,象声词,长风声高骈:唐朝人,曾建迎仙楼。下文韩建,唐末人,曾建齐云楼。夐:xing,远。函道:楼悌。紫琳之操:琴曲名。(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熟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 燕:安逸,安闲B吾皆弗敢蹈其非 蹈:遵循,沿袭C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 夸:奢侈,过度D随境而迁,因物而著 著:显露,显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五音繁会,铿然而鸣矣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B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C其亦人理之常者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苟局滞于一室之间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琴音之美妙、音乐之功用的一项是A如出金石,如闻鸾凤鸣 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B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神情遐冲,复出世外C复取琴,鼓一再,行久之 其于学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助D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 五音泠然,惬心而温耳(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历史上的“迎仙”“齐云”两座名楼为例,指出它们在命名上分别失之“诞” “侈”,意在肯定虞子贤以古桐琴为楼命名的做法。 B作者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