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追求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6038358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追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追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追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初中科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追求【精品文档】第 13 页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追求摘要:新课程赋予教学新的内涵,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理想教学的核心理念。新课改中推行的“科学课”,是由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等学科内容整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智力充分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这就赋予教学者更为艰难的教学任务。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这一年多的摸索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反思,及时地发现新问题,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不断地自我超越。关键词:科学 新课程 理念 追求一、新课程下对科学教材的认识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一方面,要求对教材深入的理解,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对于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自己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自己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自己去创造。另一方面新课程呼唤教师对原创的提升。教材只是一个案例,一个载体。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要对教材进行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例如:阿基米德定律在科学新教材第三册课本用图的形式为学生提出问题,即让学生探究物体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关系,这个程度很低。这里,我将其设计成四个不同程度的问题来引导。程度1: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在不提供其他指导情况下,让学生运用已有仪器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这个设计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在操作中认真观察一些现象的变化。程度2:学习者从所提供的问题中选择,据此提出新的问题。设计:用阿基米德发现定律前在浴缸中洗澡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讲述:二千多年前,阿基米德为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辨别皇冠的真伪苦苦思索,当他洗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浴缸的水被溢出时,猛然想起了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跟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他欣喜若狂地喊道:“我想出了,我想出了!”从这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吗?-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或者说,与排水量有关。下面请同学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程度3:学习者探究的问题来自学习材料或其它途径,但问题不那么直接,需要有所改变或自己体会其含义。设计:讲述阿基米德洗澡故事的基础上,利用动画演示人浸入满的水缸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能对弹簧称读数的变化与排开液体质量的关系产生疑问。程度4:学习者探究直接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的问题。设计:教师直接提问“请同学们用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判断物体浸入液体中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二、新课程下探究式的科学课堂新课堂上的老师要“变成与七、八年级学生同龄的小孩子”,将与同学们一起参与课堂活动,一起质1疑知识,一起聆听同学们的发言,一起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新课堂的老师不再居高临下、不再“句句真理”老师也可能与同学们一样犯错误,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共同改正错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敢于面对老师提问,敢于质疑老师的观点,也敢于批评老师,相信人人都是最佳结论的创造者。虽然就知识而言,老师一般会优于学生,但就方法而言,学生的方法可能比老师更佳,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新课堂上的老师只是课堂活动的调控者,是学生课堂活动中一位可以依赖的合作者。例:在“血液”一节的新课中,我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问题:“平时划破手指会流血,心里就会有点紧张,如果大量失血,就会危及生命,怎么办呢?给病人输血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血液对我们如此重要?”这一设问不仅引起学生对“血液”的探究欲望,而且明白了本节课要讲的是关于“血液”的知识,其重点是血液的功能,让学生有目的地寻求答案。接着出示2支装着血液的试管(1支是加入抗凝剂未分层的血液,另1支是加入抗凝剂已分层的血液),让学生观察判别,鉴于学生对血液的理解,学生只能识出1支是血液,然后教师道明2支都是,为什么都是血液会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生马上被一连串的问题所吸引,强烈希望追寻答案,这样教师便顺理成章地引入“血液的组成”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对2支量筒中血液的比较和对分层血液的观察,知道血液的成分不都是红色的,而是分出了三层不同颜色的成分: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白色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红色的是红细胞。当讲到“血红蛋白的特性,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块凝固的血块,问学生:“血块里面的颜色与表面的颜色是否相同?为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随之,将血块切开,演示血块里面的颜色(呈暗红色)和表面的颜色(呈鲜红色),再引导:“血块里面和外面所处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学生从事实中受到启发就可把氧和血液的颜色联系起来,再讨论其成因,推论出这是由血红蛋白的特性所决定的,并理解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及区别。这样整堂课中,随着知识点的转移,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推理再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始终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结果重点变得深刻,难点变得易懂,教学效果比原来的大有提高。三、新课程下的实验操作亲自动手操作,能使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科学课堂教学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介绍科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生活和社会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的意义,以及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就人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作出决策和评价。比如,讲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时,说一说米饭多嚼为什么会觉得甜,再通过对照实验观察分析原因。讲完铁的生锈时,要求学生思考生活中使用菜刀切西瓜而忘了擦,为什么第二天菜刀会生锈?讲CO2的性质时,在课堂上模拟火灾事故,要求学生迅速作出扑火的处理方案,然后课堂演示CO2灭火的原理,等等。像这样的生活素材引进课堂,培养了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课题,让学生寻找多种解决方法以尝试。如“辨别食盐水和纯净水的”实验作为探究课题,要求学生据所学的知识,寻找多种实验途径辨认,结果学生设计出五花八门的实验,有的从同一深度测压强大小方法;据浮沉条件,设计鸡蛋的浮沉来判别;用化学方法,加入AgNO3溶液 产生AgCl辨认食盐水;用蔬菜、萝卜的细胞吸水、失水实验等等,还有几种办法。然后教师归纳,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寻找最佳方案。像这样通过多学科的知识联系,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四、新课程下的学生习题科学课程标准中写道:“科学推动了科学化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纵深发展,它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工程设计、航天发展等等都离不开科学的知识。2注意科学物理问题和解决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在从科学走向社会,突出学生“STS”意识的培养。都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现象,使学生不感到陌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时时在身边。练习题的特征重要表现在注意试题的情景来源上,特别重视广泛联系科技新成果,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可能涉及社会的热点,或者有关科技、生产、自然的重大事件、典型事例、有关现象,如美国的“9.11”事件,磁悬浮列车、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航天事业、交通规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新技术的发明与设计、城市热岛效应等,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利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原理或规律、方法,创造性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2002年6月6日海峡都市报刊登了货车超限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报道了“104国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以上,但才使用5年就大修,现已伤痕累累”有些运输单位和个人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国家利益,让汽车成倍的超载是损坏路面的直接原因。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汽车严重超载加快路面损坏的原因(只需答出一种合理的原因即可)。该试题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所描述的问题真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类似的问题生活中也很常见。该题不仅关系到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且具有公民道德教育的功能,更能加深学生对应用科学的意识。总之,作业将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当然,这种延伸不是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学生而言,则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而言,则是教师对教学的深化过程(而非强化)。五、新课程下的课外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课堂实验有其时间器材的限制性,学生不能尽兴尽力去思索、研究,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独立地、有步骤地完成实验研究活动以外,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它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开展实验研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能力,还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方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如在研究蚯蚓一课,有一个寻找周围的动物和植物的活动,在小组的汇报报告中有个学生说道:我在学校的中心花园,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摸的方法,找到了蜗牛、蚯蚓、蚂蚁、凤仙花、月季、菊花。还发现了有趣事情:一只蚊子正在吸某某同学的血。有的小组说我们看到蚯蚓身子正在一拱一拱地松土。有的小组说看到了很多蜗牛,排着队在做什么,怎么会有这么多蜗牛啊?(那天下起小雨,的确有排队的蜗牛。)还有小组说看到蚂蚁在洞口堆土主要与天气变化有关(那天快要下鱼了)。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又扩大了知识面,巩固了所学知识,使他们知道了不仅在实验室里能做实验搞研究,家中的物品也同样能做实验。又例:据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回家做一些生活小实验,1)用pH试纸 测定家庭中的食盐水、肥皂水、茶水、食醋的pH值,测定土壤的pH值。2)让学生回家指导家长合理施肥、浇花、移栽植物等。3)除去热水瓶的水垢。4)熟悉家庭电路,换接保险丝等。也可以组织部分对自然特别感兴趣的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选择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这样学生在完成家庭小实验、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失败与成功,领略了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可将学生的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应用,提高了对生活奥秘的探究兴趣,为培养将来进行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打下基础。总之,科学课是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它也是一种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优化练习、亲自操作、课外实践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思地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究,让同学们走进科学,体验科学,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改实践中不断学习,勇于创新。让我们一起去尝试、去体验、去探索,让科学课课堂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大舞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