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领军高考化学 清除易错点 专题22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知识点讲解1(2018课标)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B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答案】B【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溶解后需要冷却到室温下再转移至容量瓶中,A错误;B.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为氯化亚铁,从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B正确;C.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生成氢气,由于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即可,不需要通过KMnO4溶液,或者直接通过碱石灰,C错误;D.反应的方程式为HSO3+H2O2SO42+H+H2O,这说明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2(2018北京)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试管内无明显变化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比,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B. 对比,K3Fe(CN)6可能将Fe氧化C. 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的方法D. 将Zn换成Cu,用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答案】D【解析】A项,对比,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无明显变化,Fe附近的溶液中不含Fe2+,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Fe附近的溶液中含Fe2+,中Fe被保护,A项正确;B项,加入K3Fe(CN)6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表面产生了Fe2+,对比的异同,可能是K3Fe(CN)6将Fe氧化成Fe2+,B项正确;C项,对比,加入K3Fe(CN)6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也能检验出Fe2+,不能用的方法验证Zn保护Fe,C项正确;D项,由实验可知K3Fe(CN)6可能将Fe氧化成Fe2+,将Zn换成Cu不能用的方法证明Fe比Cu活泼,D项错误。3(2018江苏)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B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D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Ksp(AgCl) Ksp(AgI)【答案】B【解析】A项,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浊液变清,发生反应+Na2CO3+NaHCO3,酸性:H2CO3HCO3-,A项错误;B项,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说明CCl4将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项正确;C项,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性Cu2+Fe2+,C项错误;D项,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先达到AgI的溶度积,但由于NaCl、NaI的浓度未知,不能说明AgCl、AgI溶度积的大小,D项错误。4(2018天津)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原溶液中有Fe2+,无Fe3+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酸性:H2CO3C6H5OH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Ksp(CuS)H2CO3H2SiO3B 向铁的氧化物中加入盐酸至恰好溶解,再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紫色褪去,则溶液中含有Fe2+C 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12溶液、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14振荡,下层分别呈无色和紫红色,则说明还原性:I-Fe2+Br-D 向NH4A1(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接着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最后沉淀逐渐溶解【答案】D【解析】A. 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也能够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胶状物质,无法证明二氧化碳气体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胶状物质,不能比较H2CO3与H2SiO3的酸性强弱,A错误;B. 氯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被KMnO4溶液氧化,KMnO4溶液紫色褪去,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2+,B错误;C.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l2溶液、NaI溶液中,分别发生反应生成铁离子、碘单质,可得出还原性:I-Br-、Fe2+Br-, 不能比较I-和Fe2+还原性的强弱,C错误;D. 向NH4A1(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2NH4Al(SO4)2 + 6NaOH = 3Na2SO4 + (NH4)2SO4 +2Al(OH)3,接着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NaOH + (NH4)2SO4 = Na2SO4 + 2H2O + 2NH3,最后沉淀逐渐溶解:Al(OH)3 + NaOH =NaAlO2 + 2H2O,D正确。5对下列装置或操作描述正确的是A 图用于实验室制乙烯B 图用于实验室制乙炔并检验乙炔C 图用于实验室中分馏石油D 图中A为醋酸,B为碳酸钙,C为苯酚钠溶液,则可验证酸性:醋酸碳酸苯酚【答案】C【解析】A.图中缺少温度计和碎瓷片,实验室制乙烯时,必须将反应温度迅速升至170,故A错误;B.图的发生装置错误,因为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是糊状物质,不能用该发生装置来制取乙炔,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还原性气体杂质,故B错误;C.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冷却水的方向应该是下进上出,故C正确;D.醋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苯酚钠溶液反应制取苯酚,但是醋酸易挥发,也会随二氧化碳一起进入小试管与苯酚钠溶液反应,所以无法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故D错误。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稀硝酸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稀硝酸具有氧化性能将Fe氧化成Fe3+B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C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成了NO2D向某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该溶液中存在NH4+【答案】D【解析】A稀硝酸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生成硝酸亚铁,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会变红,选项A错误;B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银氨溶液,溶液澄清,可知Ag+与NH3H2O反应生成络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C向Fe(NO3)2溶液中加入H2SO4,则会发生离子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产生的NO在管口生成NO2呈现红色,而不是HNO3分解产生NO2,选项C错误;D滴加浓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可知生成气体为氨气,则该溶液中存在NH4+,选项D正确。7四氯化锡(SnCl4)用作媒染剂和有机合成上的氯化催化剂。实验室制备四氯化锡的装置如下图(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已知:金属锡熔融时通入干燥氯气反应可生成四氯化锡;无水四氯化锡熔点-33,沸点114.1;无水四氯化锡遇水蒸气生成白色烟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的试管中依次盛装MnO2、饱和食盐水、浓H2SO4、NaOH溶液B 实验时滴加浓盐酸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再点燃处的酒精灯C 装置用于收集SnCl4,浸泡在冷水浴中效果更好D 、两个试管可以用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来代替【答案】A【解析】A、二氧化锰常温下不与浓盐酸反应,常温下高锰酸钾可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故、的试管中依次盛装KMnO4、饱和食盐水、浓H2SO4、NaOH溶液,选项A不正确;B、实验时滴加浓盐酸反应一段时间使装置充满氯气(排出空气),然后再点燃处的酒精灯,选项B正确;C、 装置用于收集SnCl4,浸泡在冷水浴中使其液化,效果更好,选项C正确;D、 、两个试管可以用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来代替,起到干燥和除去多余的氯气的作用,选项D正确。8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淡黄色)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通入N2 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产物检验产生影响B 若将中的无水 CaC12 换成无水硫酸铜可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C 若检验有 CO 生成,和中分别盛放足量NaOH 溶液、CuOD 实验结束后,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黑色,则产物一定为铁【答案】C【解析】通入N2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对产物检验产生的影响,故A错误;装置可引入水蒸气,干扰水蒸气的检验,所以将中的无水CaC12 换成无水硫酸铜也不能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故B错误;中盛放足量NaOH溶液,可以将二氧化碳除去,若中CuO变红,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可检验CO,故C正确;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黑色,产物不一定为铁,故D错误。9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B 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C 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不一定被氧化D 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一定能产生淡黄色沉淀【答案】B【解析】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再滴加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有Fe3生成,Fe2被氧化但不一定全部被氧化,没有实验现象说明Br被氧化或完全被氧化,故A错误;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再滴加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有Fe3生成,Fe2被氧化但不一定全部被氧化,所以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故B正确;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再滴加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一定有Fe3生成,故C错误;没有实验现象说明Br被氧化或完全被氧化,反应后溴离子不一定有剩余,所以向分液后的上层液体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不一定生成浅黄色沉淀,故D错误。10常温下,二氯化二硫(S2Cl2)为橙黄色液体,遇水易水解,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某学习小组用氯气和硫单质合成S2Cl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时需后点燃E处的酒精灯B C、D中所盛试剂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浓硫酸C 二氯化二硫(S2Cl2)水解反应产物为S、H2S、HClD G、H之间应加上D装置【答案】C【解析】A项,因为装置中有空气,所以实验时应先点燃最左边酒精灯,通入氯气排出空气,再点燃E处酒精灯,故A正确;B项,因为S2Cl2遇水易水解,所以E中应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S反应,C瓶中盛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挥发出的HCl气体,D瓶中盛浓硫酸吸水干燥,故B正确;C项,根据元素守恒,二氯化二硫(S2Cl2)水解反应产物中一定有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且元素的化合价必须有升有降,故C错误;D项,因为二氯化二硫遇水易水解,所以G、H之间应加上D装置,以防止右侧水蒸气扩散进入E中,故D正确。11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甲装置实验室制取乙炔 B 盛有水的乙装置,吸收HCl气体C 用丙装置测量气体可以减少误差 D 用丁装置蒸发MgCl2溶液【答案】C【解析】A项,实验室用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此反应剧烈,大量放热,会损坏启普发生器,生成的氢氧化钙是糊状物,会堵塞反应容器,所以不能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用如图盛有水的装置吸收HCl气体,会引起倒吸,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丙装置中,分液漏斗和烧瓶之间用橡皮管连接,可以防止因向烧瓶中加入液体而引起气体体积的变化,故用丙装置测量气体可以减少误差,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蒸发操作一般要用蒸发皿,加热蒸发MgCl2溶液时,加热促进水解:MgCl22H2OMg(OH)22HCl,由于HCl不断挥发,所以得不到MgCl2,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12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够达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A检验Na2SO3溶液是否变质向Na2SO3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B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强于I2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3滴稀硫酸,未见溶液变蓝;再加入10%的H2O2溶液,溶液立即变蓝色C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将浓盐酸滴入碳酸钠固体中,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水玻璃的试管中,出现浑浊D向某溶液中滴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原溶液中一定有Fe2【答案】B【解析】A.亚硫酸钠变质为硫酸钠,亚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被硝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所以不能检验是否变质,故错误;B.过氧化氢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遇到淀粉显蓝色,能证明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故正确;C.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为氯化氢有挥发性,所以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将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硅酸,不能证明是碳酸反应生成的,故不能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即不能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故错误;D.没有证明原溶液中没有铁离子,所以不能因为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红色,就确定原溶液中一定有亚铁离子,故错误。13用下图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图1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B 图2 蒸干NaHCO3饱和溶液制备NaHCO3晶体C 图3 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D 图4 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答案】D【解析】AHCl和CO2均能与NaOH反应,不能用该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选项A错误;B蒸干NaHCO3溶液时,碳酸氢钠易分解,选项B错误;C、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均能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项C错误;D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互不相溶,故可以分液,选项D正确。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到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O)2溶液,生成的HClO可氧化亚硫酸钠为硫酸钠,硫酸根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所以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是否变质,故A错误;B.氯仿属于有机物不溶于水,溶液中无氯离子产生,与硝酸银溶液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仿已变质,故B正确; C.氯水有强氧化性,滴入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应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变血红色检验,可以检验亚铁离子,故C错误;D.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偏铝酸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NaHCO3+NaAlO2+H2O= Na2CO3+Al(OH)3只有白色沉淀,没有气体,也不是双水解反应,故D错误。1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正确的是操作现象结论A向Na2S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非金属性ClSB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有白色沉淀生成X一定是Cl2C向稀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中滴入FeCl2溶液溶液变黄色氧化性H2O2Fe3D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片,然后通入Cl2加热先无明显现象,通入加热后变蓝氧化性:稀硫酸Cu2【答案】C【解析】A向Na2S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由此可知酸性为盐酸大于氢硫酸,均为无氧酸,不能比较Cl、S的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B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X具有氧化性,能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从而生成硫酸钡沉淀,但X不一定是氯气,B错误;C向稀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中滴入FeCl2溶液,溶液变黄色说明亚铁离子被双氧水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氧化性是H2O2Fe3,C正确;D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片,然后通入Cl2加热,先无明显现象,通入加热后变蓝,说明有铜离子生成,但反应的实质是氯气把铜氧化为铜离子,不能比较稀硫酸与铜离子的氧化性强弱,D错误。16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Na2O2与H2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A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直接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B 装置B中盛放浓硫酸,目的是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C 装置C加热前,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D 装置A也可直接用于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答案】C【解析】A.装置A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关闭K1,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故A不正确;B.装置B中应盛放碱石灰,目的是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和氯化氢等等,故B不正确;C.装置C加热前,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若听到“噗”的一声,则说明氢气已纯净,故C正确;D. 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需要加热,故装置A不能直接用于该反应,故D不正确。17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甲 乙 丙 试管中现象 A浓盐酸二氧化锰石蕊溶液 先变红后褪色 B浓氨水生石灰A1Cl3溶液 先沉淀后消失 C醋酸 碳酸钙BaC12溶液 变浑浊 D浓硝酸 铜 水试管口出现红棕色【答案】D【解析】A.浓盐酸与MnO2在加热时发生反应产生Cl2。该装置为加热,反应不能发生。故A错误;B.把浓氨水滴加在生石灰上,由于CaO与水发生反应,消耗水,产生的Ca(OH)2溶解放热,会加速氨水的分解,产生氨气。把氨气通入到A1Cl3溶液中,发生反应:Al33NH33H2O3NH4+Al(OH)3。因为NH3H2O是弱碱,不能溶解产生的Al(OH)3沉淀。因此现象有误。故B错误;C.把醋酸加入到碳酸钙中,发生反应:2CH3COOH+CaCO3=(CH3COO)2Ca+ H2O+ CO2。把气体通入到BaC12溶液中时,因为酸性HClH2CO3。所以不会发生反应,试管中不会出现浑浊现象。故C错误;D.浓硝酸在常温下与Cu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NO2+H2O = 2HNO3+NO。O2+2NO=2NO2。NO2是红棕色的气体。故D正确。18由下列实验现象一定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ABCD装置图现象右边试管产生气泡较快左边棉球变棕黄色,右边棉球变蓝色试管中先出现淡黄色固体,后出现黄色固体试管中液体变浑浊结论催化活性:Fe3+Cu2+氧化性:Br2I2Ksp:AgClAgBrAgI非金属性:CSi【答案】A【解析】A氯离子浓度相同,可排除氯离子的影响,且铁离子浓度较小,也排除浓度的影响,则右边试管产生气泡较快,可说明催化活性:Fe3+Cu2+,故A正确;B生成的溴中混有氯气,氯气氧化KI生成碘,则不能排除氯气的影响,不能比较氧化性Br2I2,故B错误;C氯化银浊液过量,不存在AgBr、AgI沉淀的转化,不能证明Ksp:AgBrAgI,故C错误;D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不能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则不能证明非金属性:CSi,故D错误。19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 g固体NaOH于250 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定容至刻度线即可。B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 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D制备Fe(OH)3胶体 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即可【答案】B【解析】A. 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物质,称取固体质量“4.0g”不能满足配制溶液的浓度“0.4000mol/L”的精确度,A项错误;B.氯化铁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若被还原剂还原则生成FeCl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所以向氯化铁溶液中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如果有颜色变化,即可证明维生素C有还原性,B项正确;C.MgCl2属于强酸弱碱盐,发生水解反应:MgCl2+2H2OMg(OH)2+2HCl,生成的HCl具有挥发性,加热MgCl2溶液过程中水解产生的HCl随水蒸气挥发,溶液中HCl浓度逐渐减小,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最终水解完全,蒸干得到Mg(OH)2,所以将MgCl2溶液蒸干,不能得到无水MgCl2,C项错误;D.Fe(OH)3固体颗粒较大又难溶于水,直接将Fe(OH)3放入热水中,无法在水中形成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Fe(OH)3固体颗粒,不能得到Fe(OH)3胶体,D项错误。20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氢气通过导管逸出,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体系中充满氢气,氢氧化亚铁不容易被氧化,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故正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氢气通过导管进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将空气排除,夹住a,利用气压将硫酸亚铁压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因为体系中充满氢气,能较长时间看到氢氧化亚铁的白色沉淀,故正确;汽油能隔绝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能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故正确;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在溶液的上部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接触到空气立即被氧化,故不能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故错误;苯能隔绝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沉淀被氧化,故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故正确。21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向KNO3和KOH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为蓝色NO3-被还原为NH3-B将Fe(NO3)2样品置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Fe(NO3)2样品中一定含有Fe3+C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产生黑色沉淀(Ag2S)Ksp(Ag2S)Ksp(Ag2CO3)D向KI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加FeCl3溶液有机层呈橙红色还原性:Fe2+I-【答案】A【解析】A. 向KNO3和KOH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为蓝色,说明NO3-被还原为NH3 ,A正确;B. 因为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所以將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此实验不能证明Fe(NO3)2样品中一定含有Fe3+,B不正确;C.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产生黑色沉淀,说明Ksp(Ag2S)CSiC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D测定中和热【答案】A【解析】A.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收集气体多少测量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需要秒表、针筒等仪器,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HCl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且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干扰碳酸与硅酸的酸性比较实验,该实验不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C.碱液只能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如果使用了酸式滴定管,NaOH能和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粘性物质硅酸钠导致活塞打不开,故C错误; D.中和热测定中需要用环形玻璃棒搅拌,否则混合溶液温度不均匀,导致测定温度不准确,故D错误。25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下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必须在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B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C 实验后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中D 称取样品和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纯度【答案】A【解析】若把盐酸改为稀硫酸,在间可以不用添加装置,故A错误;26现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制取氨气时烧瓶中的固体常用CaO或CaCl2B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三颈瓶口,试纸变红,说明NH3已经集满C 关闭a,将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则E点时喷泉最剧烈D 工业上,若出现液氨泄漏,喷稀盐酸比喷洒NaHCO3溶液处理效果好【答案】D【解析】A. CaO能与水反应,使c(OH)增大,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氨气的逸出,而CaCl2为中性的盐,能够溶于水,热量的变化很小,与水不反应,对氨气的逸出没有作用,A错误;B. 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导致氨水溶液呈碱性,红色石蕊试液遇碱蓝色,所以检验三颈瓶集满NH3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c,试纸变蓝色,证明 NH3已收满,B错误;C. 三颈瓶内气体与外界大气压压强之差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快,C点压强最小、大气压不变,所以大气压和C点压强差最大,则喷泉越剧烈,C错误;D. 盐酸显酸性,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氨水溶液显碱性,因此氨气在酸性溶液中的吸收效率高于碱性溶液中的吸收效率,D正确。27Y形管是一种特殊的仪器,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某些实验探究。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SO2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沉淀的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固体B 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参与反应C c、d两根导管都必须插入BaCl2溶液中,保证气体与Ba2+充分接触D Y形管乙中产生的为氧化性气体,将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答案】A【解析】A、如是碱性气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SO32-,所以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产生碱性气体氨气,故A 正确;B、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平衡压强,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故 B错误;C、如果产生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易产生倒吸,为防止倒吸,所以不能插人BaCl2溶液中,故C错误;D. SO2与 BaCl2不反应,氧化性气体将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而不是将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故D错误。28下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方案将NO2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平衡2NO2N2O4的影响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答案】B【解析】A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其它条件相同,只有温度不变,所以可以探究温度对平衡的影响来分析,选项A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也能和硅酸钠反应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不能判断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选项B错误;C二氧化碳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选项C错误;D两个实验中温度、催化剂都不同,所以不能验证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选项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